对袁崇焕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晋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袁崇焕被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刻袁崇焕,皇太极又乘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死。
皇太极
看袁崇焕的画像是个白脸书生 ,这是乾隆找人为袁崇焕画的像。画得很儒雅,并且表彰其是忠臣,民主英雄。其实明末著名历史学家,誓死不降满清的张岱在《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中称其“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性格暴躁,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魔也。”就是说此人短小身材,长的像个猴子,而且脾气暴躁,喜欢谈论国事,大言不惭,自命不凡。
袁崇焕被崇祯帝启用后,确实是做出不少贡献,一,本身他文武双全,也有一定军事才能。二,宁远大捷中炮轰努尔哈赤,使其炸成重伤而死 。三,力挫皇太极。明末,满清(后金)威胁明朝的江山,袁崇焕可以说是保卫国家的唯一的希望。崇祯帝却以极刑杀了袁崇焕,由此可见崇祯是多恨袁崇焕这个人,在杀袁崇焕的时候,老百姓也非常恨袁崇焕,争抢着生吃他的肉。难道全是中了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大北京城没有一个明白人吗?
我们看看魏忠贤余党弹刻袁崇焕的几个主要罪名:一,擅杀岛帅毛文龙:后金不敢大胆的与明朝打仗就是他的后方有个毛文龙的牵制。就是毛文龙作为左都督平辽总兵官,长期驻扎在东江镇和皮岛。天启年间毛文龙率领200多个士兵把沿海2000海里岛屿收复还俘虏了那里的后金官员,数百里的地方都归降了毛文龙,就是等于毛文龙在后金的腹地扎下了一个巨钉,时不时捣乱一下后金,令皇太极苦不堪言。明政府封毛文龙为平辽大将军。结果因为人家在那里自由惯了,发展副业,日子过得比袁崇焕的军队好,没有听从你的意见,就把同级别的朝廷命官擅自杀了,还不请示朝廷。权利大的很,所以毛文龙死后3个月,致使皇太极毫无后顾之忧的跨过蒙古,进长城,直抵北京城下。二,与清廷(后金)擅自议和:确实有此事,袁崇焕刚经营辽东的时候,想更多地了解后金虚实,便派出使者到后金向皇太极提出过议和,目的在于争取更长时间备战。皇太极也派使者来见袁崇焕,就议和一事提出种种条件。虽然议和是权宜缓兵之计,但是议和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你一个大明臣子居然能代替皇帝做主,开始还不上报朝廷,居功自傲,还是凭着自己有作战的军事才能,完全不把皇帝和其他大臣放在眼里。太膨胀了吧。三,市米资敌,就是卖粮资敌。把粮食卖给蒙古,(自古蒙满一家,他却忽视了他们铁哥们式的结盟),而蒙古直接就把粮食给了和明朝打仗的满清后金。崇祯帝为了支持袁崇焕的工作答应了,结果是间接的资助了满清后金,崇祯帝看到结果不高兴了 。对袁崇焕很是不悦。四是当清兵逼近北京城的时候,袁崇焕带兵解围,但是不与清兵面对面作战,按袁崇焕的意思:清兵粮草有限,只要进不了北京城,几日后就会撤退。期间,满清皇太极故意放走了 ,被擒获的崇祯身边的两个小太监 ,且故意让他们听到了袁崇焕要投降的假话,当崇祯听到太监的讲述,更加判断袁崇焕是判国贼臣。
崇祯帝朱由检
袁崇焕为了得到崇祯帝的重用,曾在崇祯面前许下诺言,5年之内收复辽东,哄的崇祯帝满足袁崇焕的一切要求,为的是支持袁崇焕收复辽东,结果财资耗尽,也没有实现,那时的明朝已经走下坡路了,没有把握的事,袁崇焕为了得到重用,盲目许诺,结果犯了欺君之罪,普通人之间的一个承诺,没有兑现,信任的一方都很生气。更别说臣对君主的承诺。哄着皇帝玩可不行,崇祯帝是什么样的人,他能放过你吗?
由以上袁崇焕的行事作风,和崇祯帝的个性可见,崇祯帝杀袁崇焕是长期积累的愤怒,而不是完全中反间计误杀,因为崇祯收监袁崇焕6个月的时间,足可以调查出他是不是通敌叛国的人。崇祯帝也不是个傻皇帝,中反间计不调查,就以极刑杀了做出过很大贡献的袁崇焕。
1、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这么过来的。毛虽腐烂,但尚能打仗,对后金牵制极大,但问题在于,他不听袁崇焕的安排,若袁崇焕想在未来称帝,必须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杀掉毛,毛的手下会叛变,这个袁崇焕不可能不明白。
2、袁崇焕经营辽东若干年,打造了战斗力不弱的关宁铁骑,同时也不停地索要饷银,耗费无穷钱财,拥有火炮、火枪等武器无数,却不能对经济能力极低的后金予以致命打击,在皇帝看来肯定匪夷所思。客观地说,完全存在这个可能,袁崇焕在挖皇帝的墙脚,为自己积蓄威望和实力,准备称帝。朱元璋在发家以前也是拥戴刘福通为皇帝,最后搞掉韩林儿才成大业,袁崇焕和崇祯都明白这些历史。
3、后金绕道围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只带领5千骑兵救援京师,居然就在北京城下打了场胜仗,这在任何人看来都存在阴谋的可能,也就是后金军队主动撤退。因为后金6万骑兵曾打败数十万明军若干次,战斗力不可能这么弱。况且当时北京城下大战,崇祯不可能不登上城楼观战,可能他当时看出来这是一次后金的诈败。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一直以来备受世人的争议,他继位后励精图治,一心想中兴大明,奈何明熹宗将大明折腾的已是千疮百孔,结果国家是越治理越乱,崇祯自己也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世人批评崇祯的众多理由当中,第一条就是杀死了袁崇焕,做出了自毁长城的举动,如果袁崇焕不死的话,大明朝便不至于灭亡。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换言之崇祯皇帝为何非要杀死袁崇焕?
提起袁崇焕的功劳,我们便会想到他镇守辽东,将后金女真族牢牢的堵在关外,但这是袁崇焕的功劳吗?不可否认这里面确实有他的功劳,然而功劳最大的却不是他,而是孙承宗。孙承宗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他文武双全是大明真正的栋梁,当时负责辽东地区的防御,整个辽东的防御体系就是他设立的,当时他还准备北上反攻女真,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罢官。
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崩,他的弟弟朱由检登基,登基之后的崇祯先是设计处死了魏忠贤,后又大力整顿军武,在朝臣的推荐下,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袁崇焕被崇祯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1628年袁崇焕返京,向崇祯皇帝汇报辽东军情,他声称可以五年收复辽东失地,崇祯听了大喜,对袁崇焕也大加褒扬。当时有大臣问袁崇焕五年复辽的计划,袁崇焕竟说自己只是为了让皇帝宽心。
后来袁崇焕感觉自己失言了,便又向崇祯上书,说五年复辽的计划比较困难,需要户部、工部、吏部和兵部的配合,崇祯便下招令四部臣工配合袁崇焕。当时崇祯对袁崇焕可以说是推心置腹的信任,因为袁崇焕的一句五年复辽,整个大明朝紧衣缩食,国内是民不聊生,为了平定辽东女真族的威胁,崇祯甚至将赈灾救民的钱都搭在了辽东上。崇祯为了表达自己对袁崇焕的绝对信任,授予他全权处理的大权,还赏赐他玉带、蟒袍,而袁崇焕竟然上表拒绝了。
公元1629年,驻守宁远的来自川、湖等地的士兵,因为军饷的事情而发生哗变,袁崇焕设计平定后请求将宁远与锦州合为一镇,并推荐自己的心腹祖大寿镇守锦州、何可刚替代朱梅驻宁远。并上书崇祯称赞祖大寿等人的才能,说自己的五年复辽计划没有这几个人不行。还说五年后计划没有实现的话,便亲手斩杀祖大寿等人,自己再去有关部门领罪服死,崇祯听了大喜并加封袁崇焕为太子太保。
袁崇焕拿祖大寿等人的性命来宽皇帝的心,这种行为真的让人很无语,作为上司,失败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杀死自己的下属,然后再去领罪服死,这让下属心里怎么想,也难怪忠心耿耿的祖大寿最后投靠满清。后来袁崇焕杀死了毛文龙,他担心岛上的士兵叛变,便增加了他们的饷银,而岛上的士兵因为主帅被杀,人心向背,最后也是逃的逃。但是袁崇焕给皇帝的上书说东江镇的地理如何重要,需要每年饷银四十二万。崇祯皇帝自然不傻,对于士兵减少饷银反而增加的事情也有疑虑,但考虑到是袁崇焕的上书,便也答应了。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十万清军攻克龙井关、大安口,之后接连攻克遵化、三屯营,最后越过蓟州直逼京城。袁崇焕问讯急忙回救,经数次苦战终于击退清军,京城之围得解。但是后金退兵之后,袁崇焕却被治罪了,他以为自己千里迢迢的赶来救援,非但无罪更是有功。但是朝中的大臣认为这是袁崇焕故意放清军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有勾结,后金也趁此来了一招离间计。而崇祯对此本来就有疑虑,在加上王永光、高捷等人的煽动,最后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将袁崇焕处死。
毛文龙在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是这个人为人骄纵,谋略也有限,每年浪费的军饷不计其数,但这也不是你袁崇焕说杀就能杀得啊,你将崇祯置于何地。尽管毛文龙能力平平还贪污腐败,但他的存在就是对后金最大的威胁,假如毛文龙没有死的话,后金敢这样的大举进兵吗,只怕走到一半老家就被毛文龙的端了。毛文龙死后,他手下的大将多数都投靠了满清,多疑的崇祯自然会想,你袁崇焕是不是与后金有勾结,是不是妄图将辽东打造成自己的独立国度呢。
当时袁崇焕给崇祯立下了五年复辽的军令状,崇祯皇帝也是举全国之力来支持他,甚至将赈灾银两输血给辽东,后来袁崇焕也承认自己就是忽悠崇祯,这就犯了欺君之罪。袁崇焕也知道自己立下了军令状,这事儿就必须得去做,要么灭了后金,要么就与后金和平相处,灭掉后金自己的能力不足,那就只能与后金议和了。袁崇焕也多次向崇祯建议议和,这也是崇祯一生在战与和的纠结中走向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当时后金也是想议和来着,郎有情来妾有意,奈何家中原配不同意,朝中大臣一直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组训来说话,大明只能战不能和,这也是后来后金偷袭京城的原因。既然要议和袁崇焕自然与后金有不少的接触,这里面的细节就不得而知了。后来京师被围,对崇祯来说,你袁崇焕存在的意义就是防备后金,不管后金是从哪里突进来了,你袁崇焕都是第一负责人。
总而言之,崇祯帝最大的错误不是杀了袁崇焕,而是罢免了孙承宗,假如镇守辽东的依然是孙承宗的话,军费就能少了一大半,并且只要孙承宗存在一天,后金就必须小心翼翼一天。当时孙承宗一直在训练反攻的军队,谋求将整个辽东再次收回大明,后金也就只能防备孙承宗的反攻,哪有什么精力去远程奔袭京师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3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