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探索魏晋南北朝士族集团的由来与兴衰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2 22:41:32

探索魏晋南北朝士族集团的由来与兴衰

小编整理了西晋士族集团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所谓“门阀政治”,门阀政治的主导团体,就是所谓士族集团。因此读懂士族,就是读懂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钥匙”。下文,笔者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晋士族的盛衰。

门阀的诞生,和士族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士族群体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累世经学造成的累世公卿,成为了士族的雏形政局动荡,许多豪强、士绅家族逐渐崛起,成为地方上重要的势力。西晋沿用曹魏颁布的九品中正制,门阀拥有了制度保障,因而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士族不仅在政治上享有崇高地位,还有着雄厚的经济力量。世代豪族拥有大量土地,豢养着佃农、奴隶,甚至私家武装。自此,门阀政治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曹魏初期,选拔人才的原则为“唯才是举”,打击了豪族势力。而到曹丕执政之后,九品中正制的推广,使得之前被压抑的世族在氏族代表陈群、司马懿的支持下重新返回历史舞台。当时出名的世族代表人物有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颍川荀氏、河东卫瓘、泰山羊祜、京兆杜预、河东裴秀等。西晋王朝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各地士族联盟支持下创建的政权。西晋最高统治者司马氏就是这些士族中的代表。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是魏国元老级重臣司马懿,司马家为温县望族,家族名人辈出几代为官,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曾任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这些司马家子弟在魏国政坛上均十分活跃,名重一时。

司马氏在故乡虽是大族,但其实力和声誉在全国诸多名家望族中却算不上一流。司马氏建政的过程中提拔了一些同样不是顶尖的士族。一部分士族在掌权后难免“暴发户”心态,横征暴敛、贪污受贿的丑闻屡见不鲜。晋武帝本人虽然屡屡提倡节俭,却劳民伤财纵情声色,甚至鼓励豪族间竞相斗争。豪奢浮夸的生活,又促使不少士族转向“玄学”,失去了处理政务和带兵打仗的能力。凡此种种,为后来士族的消亡埋下了伏笔。

东晋时期的门阀在发展中有什么问题,为何最后会没落?

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地主阶级发展的最高峰,但受当时北方中国五胡乱华的影响,北方残留的士族阶层已不复西晋时期的荣光。而''衣冠南渡''后的整个南朝时期,士族却仍能在维持自身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同时,甚至还有所发展,最终在东晋时期达到了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最高峰。

然而,顶点的到达也意味着终点的开始,自此之后整个南朝的士族地主阶级开始飞快地滑向衰落的深渊(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反而顽强地坚持到了唐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南方花花世界里发生在这些花花太岁身上的故事。

一、顶峰的辉煌,东晋王朝的士族。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乐土在中国南方(南朝),而在南方的五个偏安政权(东晋、宋齐、梁、陈)中,其士族的最顶峰在东晋时期。

这是因为一方面,整个东晋王朝就是以北方南迁的士族为主导而建立的,其实质就是北方士族通过与南方本土士族达成政治妥协的产物,至于皇帝不过是士族手中的政治招牌而已。而在皇帝、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三方政治势力中,又是以北方流亡士族为绝对主导的。

在东晋初期著名的''王与司马共天下''说的就是北方流亡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甚至细究下来,掌握朝廷实际权力的的王氏,是''王替司马坐天下''。士族尤其是北方流亡士族的势力在东晋王朝达到了顶峰。

究其原因,除了东晋王朝本身就是士族(尤其是北方士族)手中外,也与士族阶级自身在当时过硬的政治、军事素质有莫大的关系。要知道,当时北方中国已是五胡横行的时期,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走马灯一般,但不论是谁,都对南方汉人的最后乐土垂涎欲滴。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时候的当权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就不能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缓和东晋政权内三方政治势力的矛盾,秉持汉族人不打汉族人的大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枪口一致对外。

而没有过硬的军事素养,难道仅仅凭借士族的几下玄学清谈、儒雅风度,就能靠打嘴炮就把这些北方自打出了娘胎就开始挽弓策马、勇猛剽悍的狼族汉子,打的相持几十年使他们始终无法策马南渡?!可以说正是王、谢两家的政治、军事素质,撑起了整个士族地主阶级的脊梁。

二、自甘堕落,终成黄花。

然而,作为一个统治阶级,巨大的权力必然带来巨大的腐蚀。士族阶级在南渡初期的热血奋斗很快随着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而逐渐腐朽没落,只为我们后世的读者留下了一个个荒唐可笑的段子。没有王、谢的治国之才,有的只是熏衣剃面、涂脂抹粉。

作为一群老爷们他们活的可比现在模特还光彩照人(字面意思)。而真正老爷们该干的事情,不说骑马打仗、上阵杀敌,就是出个门都得坐车坐轿,走路都需要奴婢搀扶。建康县令王复看见马的嘶叫,就吓得面如土色,说这明明就是老虎嘛!怎么能称作是马呢!

有钱人的生活不是我们这些韭菜能理解的。在当时,士族在政治上垄断清闲高位,在经济上占尽丰美膏腴之地,庄园别墅鳞次栉比。享受着巨大的物质财富,那个时代又没有后来资本主义发展的再投资扩大再生产,有钱了不知道怎么花当然就如同现在的煤老板暴发户一样,疯狂消费奢饰品了。

三、辉煌之后的隐忧。

士族地主阶级的上述行为除了有钱烧的之外,还有一个他们打死也不会承认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不论他们是否愿意,寒门庶族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政府内的实际权力开始逐步向这些庶族地主阶级转移。

其实这一现象自东晋政权建立不久就已经产生了苗头。晋元帝司马睿不甘心大权尽落入王氏(北方士族)之手,在朝廷内排挤王导的同时,开始重用刁协、刘、周、戴渊等人组成自己的执政团队。值得玩味的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均出身于寒门庶族。

后来王敦起兵打着就是''诛''的政治口号,这当然反映出东晋初期士族集团与皇权的激烈矛盾。但其中寒门庶族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绝对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王敦的主要矛头当然是意图加强皇权的司马睿,但那些作为皇帝的忠实爪牙的庶族臣子,身为士族代表的的王敦也是恨得牙根直痒痒。

在建康城破后,刁协就被王敦所杀,而刘隗则腿脚快投奔了北方。也算是士族地主阶级第一次对尚处于萌芽期的庶族地主阶级施以颜色。

然而,弱小的终将走向强大,庶族地主的上升不是腐朽没落的士族集团所能阻挡的。当东晋灭亡后,当起于草莽的寒门皇帝(如刘裕)越来越依赖于庶族集团处理政务、抗击北虏、加强皇权时,士族集团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政权所边缘化,逐步退出王朝的政治舞台。

另一方面庶族集团也在帮助皇帝加强皇权,削弱士族集团过程中不断被其重用,从而掌握权柄走上了王朝的政治舞台。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庶族地主阶级的时代即将到来。

门阀士族的兴起和衰落(十):姓氏录

唐高宗李治时期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的死可以说标志着关西集团中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势力至此消亡。

当然,长孙无忌的死与门阀士族的消亡一样,是多方面原因。直接原因是反对武则天被立为高宗之后,而被武所忌恨,武便指使亲信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后来长孙无忌被逼自缢而死,但根本原因是陷入了关东关西两大集团斗争的结果。

为何长孙无忌执意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其实,这里面牵扯到了集团的私人利益。

当时的王皇后是前朝西魏大将王思政的孙女,名门之后,关陇集团的人,支持她就是保护关陇集团的利益,就是维持勋贵旧戚特权的最好筹码,当年长孙无忌支持立懦弱的李治为帝多少有这方面的考虑。

武则天的父亲虽曾是李渊太原起兵的支持者,但因其是木材商,未被编入《氏族志》里的高门之列,所以武家集团虽富裕,可是社会地位并不高贵。但是,一向懦弱的李治在“废王立武”这件事上却丝毫没有退让,并且很快得到了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等关东集团势力的支持,其实李治并不只是想达到立武为后的目的,李治其实是想借这一事件压制元老大臣势力,最终他将一批反对者贬谪出京,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的势力,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的目标,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皇权不振现象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久,唐高宗在武则天心腹许敬宗、李义府的建议下,命礼部侍郎孔志、著作郎杨仁卿、太常卿吕才等十二人重修谱牒汇编,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新谱修成,高宗亲自作序,说明类别。

《姓氏录》仍以现任官职的高低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不仅当时五品以上职官得以录入,就是兵卒中以军功获五品以上勋官者也谱中有名,而旧士族未在当朝获五品以上官职者均被摒弃于外。《姓氏录》一经颁布,顿时舆论哗然,许多士人将其贬称为“勋格”,以被录入为耻。

看看这两道历史选择题

第一题选c,第二题选b,历史试卷拿出来,是想重温学生时代吗?想重温那段能坐进教室里的美好回忆吗?小的时候总希望时间过快一点,快点下课,快点长大,现在长大了却感觉非常怀念小时候,尤其是上学那段,最朴实最真诚最难忘,人总是那么矛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2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