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贾贵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贾贵妃出生于南宋中后期,她的父亲在当时非常有名,叫做贾涉。此人非常了不起,进士出身的他居然很懂得军事谋略,开阃淮东,节制忠义,成为了南宋边防的擎天一柱,招降了山东十几个州。然而他45岁就去世了,没有进一步施展灵活务实的政治手腕。当然,贾贵妃的弟弟更有名,小珏等下会讲到的。
贾涉去世的时候,女儿贾氏才十几岁,成年后被选入宫中。这在当时是对有功之臣的奖励,尽管这个奖励伴随的往往是女子的无言泪目。幸运的是,贾氏长得美艳动人,一下子就俘获了年轻皇帝宋理宗的心。宋理宗马上决定,要让贾氏成为自己的皇后,与她双宿双栖。
在我们的思维中,经常会认为皇帝的权力大,完全可以独断专行。其实,绝大多数皇帝也有受制于人,受制于礼,身不由己的苦衷。宋理宗更是如此,他并非前任皇帝宋宁宗的亲生儿子,是因为宋宁宗的儿子全部夭折了,不得已才认他当养子,让他继承了皇位。因此,宋理宗的地位并不稳固,根基很浅,法统更不正。他的朝政被奸臣史弥远控制,而后宫生活则被名义上的祖母太皇太后杨氏所操持。
杨太后并不愿意让贾氏当皇后,这倒不是对贾氏有什么成见,而是心中早有更中意的人选。杨太后当年曾经受过宰相谢深甫的恩惠,才能当上宋光宗的皇后。因此,杨太后特别希望谢深甫的孙女谢道清成为皇后,也算报了一段善缘。
谢道清长得黝黑,而且一只眼睛还有残疾,这当然不能母仪天下。偏偏这个时候谢道清大病一场后,皮肤居然蜕变为雪白,而且眼睛也被御医治好了。尽管如此,宋理宗深爱的还是贾氏,希望立贾氏当皇后。本来杨太后已经准备放弃了,忽然她身边的宫女窃窃私语说了一句:
不立真皇后,乃立假(贾)皇后邪!——《宋史》
就这一句话,让杨太后毅然做出决定,逼着宋理宗立谢道清为后。就因为自己的姓氏,让贾氏痛失皇后之位。为了弥补她,宋理宗册封贾氏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虽然没有当上皇后,但贾氏却得到了宋理宗的专宠,而皇后谢道清却被晾到了一边。宋理宗子嗣单薄得可怕,只有一个宝贝公主,就是贾贵妃所生的。因此,在当时的宫中,其实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假皇后,真贵妃;贾贵妃,真皇后。
贾贵妃得到宠爱,家族自然鸡犬升天。宋朝对于外戚防范得很严,生怕重蹈汉朝外戚专权的前车之鉴。然而,就是贾贵妃推荐的弟弟贾似道,成为了灭亡北宋的罪魁祸首之一。
贾似道本身也是进士出身,按理来说很有才华,再加上妹妹得宠,很快在宋理宗时期平步青云。宋理宗非常欣赏他,不仅让他当上了宰相,而且既不称呼其名,也不称呼其官职,而以“师臣”相称。皇帝如此,百官可想而知,他们称贾似道为“周公”。
可惜的是,此周公非彼周公。贾似道专权弄政,欺上瞒下,闹得朝政不可收拾,让南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深渊。最不可思议的是,最重要的屏障襄阳被元军围困了6年,而贾似道竟然瞒着宋度宗三年。明明南宋江山已经命悬一线,贾似道却依然有心情斗蛐蛐,被人称为“蟋蟀宰相”不说,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促织经》。
直到南宋灭亡的前一年,形势已经急剧恶化。贾似道被迫带领13万精兵去前线抗敌,很明显他的军事才华远比自己的父亲逊色,更没有都蛐蛐的水平高。贾似道带着南宋最后的家底,一触即溃,让南宋完全丧失了翻盘的希望。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他才被当时的谢太皇太后即我们前面提到的谢道清罢免。
那么,贾贵妃到哪里去了呢?她缺少天命不是一点半点。虽然受宠,却仅仅活了三十七岁就去世了。那时候宋理宗还在世,而且还能移情别恋爱上阎贵妃。所以,弟弟的所作所为,长眠于地下的她是无从得知的。
幸福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贾元春当初进宫,是去当史官的,书中说她“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默默无闻多年,突然传来喜讯,“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用秦可卿的话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喜事”,有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在世俗的眼里,幸福到极致了。但是,要问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不能用旁人的眼光去看,得从元春的自我感受去分析。
那么,当上贤德妃的元春到底幸不幸福?其实,她既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从个体感受来说,她是不幸的,但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角度来说,她又是幸福的。
据书中的信息透露,入宫非她所愿,宫里的生活也过得战战兢兢,因为她在省亲里对贾母、王夫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送我”,代表入宫并非她自愿,而是应父母的要求而去;“不得见人”,常年见不到家人,是个没有自由可言的地方。
深宫内院,别说自由,规矩也是极严的,其一言一行都需要格外谨慎。元春其实是向往自由的,这在她对龄官的态度可以看出来。
当龄官对“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时。元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在元春看来,龄官这种维护自由的个性难能可贵,她自己做不到,也不能做,所以她想保护龄官的这种自由。
这也是元春了不起的地方:牺牲自我,成全他人。但她越是这样做,越体现出她在宫中生活的艰难。所以,在与父亲贾政的对话中,她真情流露:“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相比于众人艳羡的“富贵已极”,她更愿意像普通人那样享受“天伦之乐”。
元春向往自由,却被家人送进最不自由的深宫,这种强烈的对比,说明元春过得一点都不幸福。
元春是贾府第四代的长姐,父亲是“自幼酷爱读书,原欲以科甲出身”的贾政。注意这里所传达的信息:第四代,君子之泽,三代而衰,第四代说明很难再享受祖荫了,需要重新奋发;父亲贾政爱读书、有参加科甲的意愿,说明贾政是个崇尚奋发之人。所以,做贾政的子女,不能像贾府其他子弟一样“安富尊荣”。于是,我们看到,长子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成家和立业都非常积极。作为长姐的元春同样不能享受千金小姐的娇贵生活,而是被精心培养,在“贤孝才德”上都出类拔萃,然后入了宫当女史。
由此可知,元春被父亲贾政寄予厚望。尤其是哥哥贾珠去世之后,她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再加上弟弟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贾府第四代子弟中再难找出一个能帮助家族重新焕发生机的人。
于是,元春成了全家族唯一的希望。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也成了元春在“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支撑下去的动力。
她成功了,而且是超预期的成功,不但被封为贤德妃,而且拥有了衣锦还乡的机会,让宁荣两府有了新的风光。
这种成功的感受,是幸福的。她不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感觉到幸福,她却为自己完成了责任和使命而倍感幸福。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和祖母、母亲的培养,这是一种走过漫长黑暗终于迎来光明的幸福,她为家族带来了荣耀,也让家族的地位再上了一个台阶,成为了皇亲国戚。
一边是作为个体的不幸,一边是完成了责任和使命的幸福,这就是作者特意刻画的人物形象:牺牲个体幸福,全身心为家族奉献。通过这样的对比,突出了元春命运的悲剧性:作为第四代的长女,她必须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同时,作者给予了元春高度评价:勇于担当,耐得住深宫的孤独寂寞,愿意背负家族赋予她的责任和使命。而这一切,正好与贾宝玉的逃避责任、只顾个人享受、“于国于家无望”相对照,对应了“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的主旨。
贾府被抄家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有两个,你一个京城贵族,你居然私自派你的儿子到平安州,去跟皇帝外派的官员之间去发生关系,这是触犯王法,早晚会发作招祸的。因此高鹗他写贾赦因为这个事惹得皇帝生气,皇帝就派人来抄家,他这一点应该说写得合理。一是元妃死后在后宫没有了内应,另外一个是因为贾府过去干的例如王熙凤放高利贷、贾琏再娶尤二姐、尤三姐自杀、贾珍聚赌、贾赦杀石呆子等坏事被倪二抖了出来。
贾赦的罪最严重,贾家失势后,忠顺王等仇家借机弹劾宁荣二府的直接证据。此外,包括窝藏金陵甄家财产、秦可卿金丝楠棺材“逾制”、以及贾氏族人仗势欺人等一系列或有或无的事情,最终一并种下了贾府败落的祸根贾珍的罪开列出来算不了什么,可是宁国府被抄得很惨,贾政所在的荣国府是被牵连受一场虚惊,这是高鹗续书对贾家获罪的写法。
秦可卿金丝楠棺材“逾制”封建社会并没有“私有制”,私有产财并不受法律保护,人的生命毫无保障,查抄家产,灭九族只凭皇帝一句话,所谓“富不过三代”正是封建社会真实写照。忽啦啦似的大厦倾错惨惨似的灯将尽”,一败涂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小说以贾府的衰弱过程为一条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未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以及贾氏族人仗势欺人等一系列或有或无的事情都成为贾府被抄家明面上的原因,那么在这些原因背后是否有不便为外人道的隐秘背景呢?恐怕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元妃贾元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9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