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战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战国时期,天下有秦赵魏韩燕楚齐七大强国,但最终完成统一的既不是新贵赵国,也非老牌霸主楚国,反倒是西陲的秦国。这其中原因很多,既有秦国国力强盛,贤才良将运筹帷幄,也有六国各自为战不能联合抗秦等各种因素在内。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小小因素,那就是秦军的作战军粮。
难道六国军队都吃不饱,所以打不赢虎狼秦军吗?那倒不是,实在是秦军吃的这样东西优势太明显。
什么东西呢?大家都知道,古人的粮食主要就是稻、黍、稷、麦、菽这五谷(即水稻、黄米、小米、小麦、豆类)。而其中水稻长于南方,黄河流域的居民吃得则是黄米、小米、小麦、豆类等。
所以,北方士兵在作战时,配发的军粮都是由黄米、小米和豆类先炒熟、捣碎,然后加水揉搓成块,晒干后得到的,由于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所以被叫做墩饼,又叫做锅盔。直到今天,锅盔都是陕西人钟爱的一种面食。
传闻锅盔由周文王发明,所以有“文王锅盔”之称。也许有朋友会问,这不就是一种饼嘛,有啥特别之处?
首先,秦军制作的锅盔个头非常大,往往做成直径50到60厘米,厚度15厘米的圆柱体,每个都重达五六斤,饼中间会有两个眼儿,干嘛用的呢?作战时,秦军士兵每人会配发两个锅盔,用牛皮绳穿好,前胸和后背各搭一个。
我的天,这不就是天然的防弹背心吗?虽然饼身重达十几斤,但却同时兼顾了单兵口粮和装甲防护。所以敌军射过来的箭被锅盔吸附,秦军士兵取下来还能二次使用。
此外,锅盔外干里软,即使是夏天,也能轻松保存,吃起来更是没什么讲究,有口水喝就能填饱肚子。怎么样,是不是想起了现代军队中的压缩饼干?
在北方作战时,这种优势还不明显,但到了湿热的南方与楚军交战,这种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楚军的口粮是米饭团,保质期短不说,也不容易携带,更无法充当“防弹衣”。那楚军就不会模仿秦军,也制作一种容易携带又保质期长的军粮吗?难!
水稻是楚地的主粮,让楚军舍近求远,去进口北方的小米、小麦,着实供养不起。所以,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楚军力求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消耗战。
秦国第一次伐楚,由李信统兵,采取速战法正中楚军下怀,结果遭遇大败;第二次伐楚,老谋深算的王翦采取“拖”字诀,整整耗了一年才与楚军交战。
除了秦国有强大的农业,可以支撑起这场战争外,秦军的锅盔极易保存这一优势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当时叫做黑夫和惊的兄弟俩人在给家人的信中曾提到:作战马上要开始了,请母亲尽快寄来夏天的衣服。可见,王翦选择在夏天发动攻势,大约也是综合考量了秦军的诸多优势,从而一举击溃项燕的楚军。
临阵换将,本属于军中大忌。赵王听信流言,更换主讲本就使军心不稳。赵括虽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但是他从未做过主将带兵打仗(要说有点战场上经验的话就是跟他爹赵奢攻齐)。本就没有威信,却在刚上任就大批撤换将领。临阵换将,军心不稳,将士不能用命,此败因一。秦国因赵取上党,怒而攻赵。但秦军却需要从韩借道,大家知道,秦国刚刚和韩打完仗,虽然因为临时的利益两国结成盟友,但韩也担心秦军顺手牵羊,所以秦韩两国关系并不稳定,所以秦军利在速决,而赵括却做了敌军希望他做的事情,那就是与秦军交战。狂妄自大,不明敌我形式,不懂以逸待劳,此败因二。
从大的形式来讲,秦国自商鞅变法已历百年,就经济实力来说要比赵国要强,但就一场局部战争来讲,那个时候经济实力的差异还不足以影响一场战役的战局。秦军素来能征善战,而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战力也不可小觑,虽然我们不能想今天的战争局势一样分析出孰强孰弱,但赵军对秦军怎么也会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比较明智的选择就是坚守。
首先,看到自己没有威望的劣势,在军中树立威信,不管是甜枣还是上脚,要让军中上下一心,将士用命。
其次,充分利用上党地区的群众基础,坚壁清野,巩固防守。上党就是因为不愿落入秦手才要赵国攻取,相信那里的人民额愿意帮助赵军抵抗秦国的攻击。
再次,挑拨离间,使秦韩联盟破裂。前面说了,秦韩联盟其实并不稳定,秦军借韩道攻赵,本身怎能没有顾虑。即使计策用后没有使两国翻脸,秦军只要听到韩人有反秦的消息(即使来自路边社),还能继续攻打赵国吗?
最后,以逸待劳,骚扰秦军。赵军的背后就是赵国,而秦军的背后是什么呢?所以就后勤来说谁更有保障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吧。赵军时不时的派几对人让秦军烤烤火,看看烟花。先不说秦军损失多少,让赵兵当演员,扮成韩人吓唬吓唬秦军估计效果就已经不小了。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纸上谈兵是不可信的。要是真把赵括老先生搬出来估计一般人说不过他。况且我在这里夸夸其谈,焉知武安君这位超级猛男有没有辣手?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统一各国建立威名赫赫的大秦帝国。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落后的交通环境下,秦军从陕西出发,东到山东南到海南北至辽宁,数十万秦军士兵靠吃什么进行一次又一次远征的?
这就是至今依然被陕西人所钟爱的干粮——锅盔,陕西锅盔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周文王伐纣时就已被做为军粮。锅盔用小麦面粉和成面团,发酵后擀成圆饼放在锅中慢慢烙干。即使在夏季很久不会变质,类似于今天的压缩饼干。
秦人做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厚度在15厘米左右。一个有五六斤重,锅盔上钻两个眼儿用绳系好,两个为一组秦军士兵前胸、后胸各搭一个。特殊的携带方式起到了盔甲的作用。之后秦军士兵们便把这种军粮叫做“锅盔”。
锅盔硬到能抗弓箭当盔甲的程度,入口时必然很难嚼。所以伴着汤更方便入口。
秦国士兵把锅盔掰成小块儿放入滚烫的牛羊肉汤里。另一样美食牛羊肉泡馍就由此而来了。有着美食果腹的秦军更是如虎添翼,上了战场英勇无比横扫六国。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统一各国建立威名赫赫的大秦帝国。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落后的交通环境下,秦军从陕西出发,东到山东南到海南北至辽宁,数十万秦军士兵靠吃什么进行一次又一次远征的?
这就是至今依然被陕西人所钟爱的干粮——锅盔,陕西锅盔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周文王伐纣时就已被做为军粮。锅盔用小麦面粉和成面团,发酵后擀成圆饼放在锅中慢慢烙干。即使在夏季很久不会变质,类似于今天的压缩饼干。
秦人做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厚度在15厘米左右。一个有五六斤重,锅盔上钻两个眼儿用绳系好,两个为一组秦军士兵前胸、后胸各搭一个。特殊的携带方式起到了盔甲的作用。之后秦军士兵们便把这种军粮叫做“锅盔”。
锅盔硬到能抗弓箭当盔甲的程度,入口时必然很难嚼。所以伴着汤更方便入口。
秦国士兵把锅盔掰成小块儿放入滚烫的牛羊肉汤里。另一样美食牛羊肉泡馍就由此而来了。有着美食果腹的秦军更是如虎添翼,上了战场英勇无比横扫六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9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