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申冤桥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近几年来有众多的冤假错案被平反,有很多案件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冤假错案一旦形成,即使翻案,依然轻则使无辜者浪费数年光阴,重则失去生命,随着法制系统的健全,这些冤案会越来越少,即使错判,翻案速度也会加快。
那么,在古代,有没有类似现代这样的平反冤假错案的机制呢?
一、冤案及其形成原因平反冤假错案的机制当然是有的,但在介绍它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冤案。冤案,指由于司法工作者的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真凶未被追责,逍遥法外,并使无辜者被错误的判决。或者是由于司法辅助的技术不成熟,使得疑难案件未被侦破,导致无辜者被错误追诉。
而在古代,导致冤案形成的原因非常多,譬如诉讼成本低,有意为之的诬告和弹劾屡见不鲜。
一种是案件的当事人亲自去官衙起诉,现在这种行为叫做“自诉”;
另一种则是官吏举查犯罪,也就是公诉。
在那个时候,只要情理与法理说得过去,就可以引起诉讼,而如果审案官员未能察觉其中的错漏,那么就会引起冤案。
其次,当时的司法人员经常暴力执法,屈打成招,形成冤狱,秦朝的政府文件《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有明确的规定,官员审案时可以使用“笞掠”的方式获取证据,在《折狱龟鉴》中,我们就能经常看到“拷讯”、“拷掠”、“捶楚”等等表示刑讯逼供的词语。可见屈打成招是惯常不过的事情。
最后还有官员在证据不足的时候偏向有罪推定,或者干脆出入人罪,继而形成冤狱。什么叫出入人罪呢?就是指法官判决失误,将有罪之人视为无罪,将无罪之人视为有罪。
导致判决失误的原因有很多,但首先需要正视的显然是受贿故意错判。
二、冤狱伸冤途径说了这么多冤狱,那么,当无辜者被冤,他们究竟有哪些手段鸣冤呢?
需要正视的事实是,由于那个时候的司法不完善,导致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在鸣冤时困难重重,当然,困难重重并不意味着鸣冤不可行。
首先最常见的,在影视作品中多有表现的一种鸣冤手法,就是击鼓鸣冤。
击鼓鸣冤,也叫做击登闻鼓喊冤,属于古代传统的直诉制度,这一制度起源甚早,西周之时,政府就会设立“路鼓”,所谓“建路鼓于大寝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遂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周礼》”
这一制度在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得到了继承发展,秦汉之后,路鼓置于衙门之侧,两宋之后,更是将路鼓独立成一部门,曰“登闻鼓院”,其上级为“登闻检院”。
虽然史载的击鼓鸣冤后顺利平反的案例不多,但这无疑是百姓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除去击鼓鸣冤之外,还有一种鸣冤方式,同样很受影视作品青睐,多有表现。这就是“拦驾喊冤”,学名“邀车架”,也叫“告御状”,在影视作品中,往往就是某大臣乘轿出行,所行路上有人高举状纸跪于路中,希望能够沉冤昭雪。那么实际上,也差不多就是这样。这种做法起源于北齐,通过阻拦皇帝的车马,上达天意。唐律明确承认了这种行为,允许“邀车架”,只是隐瞒实情者,杖罚八十。到了清朝,这种行为就被称为“告御状”,也叫京控。
最后,还有一种方式,也很常见,同样的,在我们众多的影视作品中,也多有提及。某人被判,将将临刑时大喊有冤,希望能引起官员的重视。确实有人通过这种方式沉冤昭雪,但都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三、解决冤狱的机制说完了喊冤的方式,到了最重要的环节,解决冤狱的机制是什么呢?
首先是一种观念。
《尚书》曰“罪疑唯轻,功疑唯重”。罪行有可疑之处的,宁愿从轻处罚,也不能错杀无辜。当时西周有一种制度,叫做“三刺之法”,“一曰讯羣臣,二曰讯羣吏,三曰讯万民。”这些难以决断的,证据不清的案件,要反复的斟酌,从轻发落。
其次则是死刑复奏制。
死刑复奏,指的是某一死刑案件审理完毕后,依旧需要奏请皇帝批准,随后才允许执行死刑。这一制度起于汉朝,起初只是年薪两千石的官员执行死刑时才需要复奏。在随后的发展中,这一制度渐渐的完善起来。
在宋朝之后,将死刑案件分为两类,其一是有证有据,清楚明白的不难发落的死刑案。其二是有所不清,或者难以发落的疑案。第一种案件无需上报,只上报第二种即可。
这一制度在明朝演变为三司会审,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处理疑难案件。
这一制度在清朝时期有所发展,会将死刑案划分为五类,一为情实,二为缓决,三为可矜,四为疑虑,五为留养承祀。除第一种情实外,其余四类全部不予处死。
然后则是针对判决者的追责制度。
无罪判为有罪,或者量刑不适,轻罪判为重罪,叫做“入人罪”。反过来,将有罪判为无罪,或者将重罪判为轻罪,这叫做“出人罪”。
对于法官的追责还是比较严厉的,故意出入人罪的,反坐法官。所谓反坐,就是将诬告人应得的刑罚,反过来加在诬告人身上。譬如说本来无罪,法官判了个故意偷窃罪,那么就要用故意偷窃罪来惩罚法官。
而如果是过失出入人罪,那么视情况罪减三等或五等处罚法官。古代对于重罪轻判的处罚较轻,但对于轻罪重判的处罚则较为严厉。
最后还有一种制度,称为“虑囚”。
就是说各级官员需要定期的审录在押的囚犯,以此来检查有无冤假错案,以便即使平反。包公案和狄公案之所以会那么写,就是因为包拯和狄仁杰都从曾经担任过有权虑囚的官职。
结语太宗有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去研究过往的原因。只要积极的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应对,为今天的建设提供益处。
参考资料:
【1】《鼓声与民意——以登闻鼓制度为例的解读》秦双星
【2】《中国古代虑囚制度评析》孙英伟
这个类型的电视剧不少,有古装的也有现代的,我给你推荐你个,自己看看呗。
第一部,《法医秦明》。
这部电视是最近两年出的关于现在法医如何帮助公安民警破案的电视剧,为死者伸张正义未根本,虽然确实有很多马赛克的场面,毕竟出现亡者的内容不太好,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法医的责任,所以没人在网上批判这些,通过各种尸体检查获得更多的线索为破案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也让大家了解了现代法医破案的各种依据,科学化的破案证据,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总体来说电视剧的好评率还是很高的,也是告诉大家不要妄想犯罪,一定会抓到你的。
第二部,《洗冤录》系列。
上面说的是现代法医如何破案的,那么我就对应的推荐一下古代的法医如何破案的。
在古代验尸的叫仵作,《洗冤集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作者是南宋的宋慈。本书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古代司法检验之专著,后世法医著作,大多以此为蓝本,内记人体解剖、尸体检查、现场勘察、死伤原因鉴定及急救、解毒等内容,深受世界法医界重视。
而《洗冤录》系列就是宋慈从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到了“法医之父”的过程,破解各种案件为人申冤,欧阳震华这个演员不得不说真的厉害,调皮捣蛋的性格饰演宋慈让电视剧更加的生动,这个系列共三部电视剧,没事的可以看看。
第三部,《十大奇冤》。
这个电视剧很明显了,就是讲述的十个案件的始末的电视剧,十大特别的神奇案件,从一点一滴抽丝剥茧找到破案的关键,将罪犯绳之於法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由王晶执导,张卫健、黄志忠、文颂娴等主演的古装剧,张卫健饰演的一个小混混当县令如何破解奇案,各种爆笑的手段还是眼见为实,所以我也推荐一下,这个跟我是张卫健的粉丝有那么点关系吧,不过确实演得很好。
第四部,《神探狄仁杰》系列。
《神探狄仁杰》是由钱雁秋执导,梁冠华主演的电视剧系列(狄仁杰的扮演者),讲述的是大唐初定,武则天执政时期,狄仁杰用自己的智慧破获各种奇案的故事,这个系列共四部,每一部都是很不错的,连贯性很强。
个人感觉吧,梁冠华饰演的狄仁杰虽然很不错,但是就这个身材看着不舒服,有点过度的胖了,不过就算是胖子吧,也是个聪明的胖子,演的还是很好的。
这四部是我比较喜欢的推理悬疑破案的电视剧,个人比较喜欢古装剧,所以推荐了三部,希望你也喜欢。
当然有人管,无论是现代的文明社会还是古代的封建社会要想杀人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些电视剧中的大侠能够随便杀人全部都是编剧杜撰的,看客们千万别当真,正所谓杀人偿命可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说让被杀人的亲属前去报仇而是说杀了人会被官府定为死罪。
一、在古代杀人后官府都会进行通缉和缉拿,一旦定罪就会下令处斩。
古装剧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就是因为其中的快意恩仇让人感到痛快,所以有些人就认为在古代只要占理就可以随意杀人随意取人性命,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古代如果杀了人是有人管的,你别忘了古代还有衙门、府衙、大臣这种身份的人,这些人虽然官职小但却被称为百姓的父母官,如果真的出现肆意杀人事件他们肯定要介入调查的。
记得在《水浒传》和《红楼梦》中就算是有官职在身的武松和纨绔子弟薛蟠在杀人之后都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由此可见就算是有人脉官差或者有背景的公子哥在背了人命后还是需要去衙门问罪,并且承担刑罚并没有电视剧那么容易的快意江湖无人问津。
二、古装剧中杀人如鸡是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也为了凸显大侠风范。
古装剧其实展现这样的情节也只是为了显示大侠的风范也为了烘托当时的气氛,你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江湖人人称赞的大侠在除暴安良后将恶人捆起来送到官府那和衙役有什么区别?或者说等衙役来带走恶人那大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编剧只能在古装剧中将大侠写成快意恩仇之人,遇到不平事直接拔刀相助杀了恶人惩奸除恶。
但这种剧情也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不太看历史书籍的人就会认为在古代杀人是件很小的事情,就算是杀了只要跑得快就没有任何后果,所以说这种电视剧真的是双刃剑,保全了故事情节就没办法尊重真实历史,估计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少武侠剧的原因之一。
我国的古装剧近年来水涨船高,当然,我们看过的古装电视剧也不在少数。有的古装剧里面经常会把犯人处以极刑。比如炮烙之刑、腰斩,五马分尸等等。其实在电视图里有很多的刑罚历史上一般都有记载。换句话说,古代的电视剧中的刑罚大部分都是真的。
像《封神榜》中的炮烙之刑在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不过关于它的发明者存在着不少争议。有的记载的是商纣王发明的;有的记载的是夏桀发明的。这些我们都无从考证,不过唯一可以证明的是,这个刑罚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像骑木马,腰斩什么的都是真的。
不过在电视剧中一些刑罚确实是假的,它可能蒙骗了我们很长时间。比如斩首示众,因为古代都是农业为主的社会,社会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要是说杀就杀,那农业就无法发展。而且据记载,古代的犯人只有皇帝才有斩首的权利,再大的官员也只有审判的权利。所以电视剧中一个人被判有罪被拉到菜市场门口斩首是假的。
不过对于犯人被判处秋后处斩这倒是不假,它开始于唐朝,但是刚开始都没有严格的执行,一直到明清时期才会严明的处理。而之所以判秋后处斩是为了给犯人一个缓冲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中如果犯人有冤也可以申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冤案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