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孝端皇后王喜姐,十三岁册立为后,稳坐后宫四十二年

以史为鉴 2023-06-22 19:34:01

孝端皇后王喜姐,十三岁册立为后,稳坐后宫四十二年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喜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朝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九岁即位,五十七岁驾崩,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明神宗孝端皇后王喜姐,十三岁册立为后,稳坐后宫四十二年,也成为明朝乃至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王喜姐祖籍浙江余姚,十二岁时参加为神宗举行的后妃选秀,入选后进入宫中,不久即与神宗举行大婚,册立为后,当时神宗十四岁,王喜姐仅十三岁。婚后第四年,王喜姐生下了嫡长女朱轩媖,被册封后荣昌公主。

此后王喜姐数次流产,终没有在诞下子嗣,不过她端庄孝顺,深得太后的欢心,执掌后宫时还经常节俭后宫开支,用于救灾振荒和赏赐将士,对神宗也多次委婉劝言,宽恕一些直言犯谏的大臣奖励忠臣,虽身在宫闱,却心系天下,刊刻《观世音感应灵课》祈祷国泰民安,无愧“慈孝”之名。

后来神宗宠爱郑贵妃,京中流言说王喜姐备受冷落,身患重病而不得医治,神宗大怒,为此将上奏此事的给事中王德完革职下狱,甚至以皇后正在盛年为由,特意将册立太子推迟了数年,以此表达对皇后的爱护,流言不攻自破。

万历三十二年,神宗命户部采办金银珠宝为皇后打造冠服,1956年王皇后六龙三凤冠在定陵出土,凤冠总重近三公斤,共镶嵌宝石128块,珍珠5449棵,六龙三凤姿态生动,珠宝金翠色泽艳丽,光彩照人,一经出土便惊艳于世,2002年被列为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

万历四十八年,王喜姐去世,谥号孝端,没几天明神宗也因过度悲伤病倒,却还得强打精神筹备葬礼,举行葬仪的宫殿有一根金丝楠木柱子因为年久有部分蛀损,神宗拒绝了工部用木料填补修复的提议,通体更换金柱按期举行葬仪,最终神宗于同年七月驾崩,明熹宗即位后,合葬于定陵。

明朝荣昌公主简介 明朝荣昌公主丈夫是谁 明朝荣昌公主生母是谁

  本 名:朱轩媖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四日

  去世时间:顺治四年(1647年)

  主要成就:明神宗唯一的嫡出子女

  父 亲:明神宗朱翊钧

  母 亲:孝端显皇后王喜姐

  封 号:荣昌公主、荣昌大长公主

  荣昌公主——明神宗与孝端显皇后之女   荣昌公主(1582年-1647年),名朱轩媖,明朝公主,明神宗皇长女,母亲孝端显皇后王喜姐。公主之父明神宗于万历六年(1578年)册封王喜姐为皇后,王皇后于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四日生下公主,其时神宗17岁,王皇后16岁。公主为神宗第一子、嫡长女。此后王皇后再无生育,神宗亦不曾有继后,故公主是神宗唯一的嫡出子女。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十二月,万历皇帝册立皇长女为荣昌公主,为其选南城兵马司副指挥杨继的儿子杨春元为驸马都尉, 其时公主虚岁15岁。公主在翌年(1597年)正月行册封礼和上冠礼,正式降嫁驸马,驸马杨春元得诰命。驸马之父杨继以子贵,封南城兵马司副指挥。杨春元为驸马,虽富贵仍尽心尽孝,坚守礼仪。公主拜见公婆时,一切都按古时礼仪,驸马坐在公主的右侧。

  驸马杨春元的祖父杨维璁曾任太仆卿,是正德辛巳年的科举状元。明朝选驸马,除了早期的公主选配功臣之后外,多选庶民子弟。自明宪宗长女仁和公主降嫁齐世英后,公主们都嫁给了庶民,直到荣昌公主出嫁,万历皇帝选杨春元为驸马,才再有仕宦之后娶得公主。公主婚后,与驸马先后生下杨光夔、杨光皋、杨光旦、杨光益、杨光龙这5个儿子。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长子杨光夔4岁时,驸马与公主口角,公主父亲万历皇帝大怒,传旨责骂驸马。后东厂来报万历皇帝,驸马突然只乘坐二人小轿回了原籍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怒极的万历皇帝革了驸马父亲的职,让锦衣卫追赶并护送驸马回京。几日后,驸马杨春元自行奉旨回京。万历皇帝见驸马有悔悟之意,于是让驸马到国子监学习礼法百日。百日过后,驸马父子官复原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七月,杨春元之母李氏病逝。他极度伤心,竟七日不食,于七月九日去世,年仅35岁。朝廷赐驸马和驸马母祭葬。其年公主34岁,与儿子们虽是孤儿寡母,但公主品行高尚,深得皇上敬重。

闲话大明后妃,万历帝之王皇后,42年之后位无人能撼

大明“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王氏,明神宗朱翊钧之原配皇后,明光宗朱常洛之嫡母,亦是明代 历史 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

明代妃强后弱的时期有很多,万历年间郑贵妃更是宠冠六宫,但我们却很少发现郑贵妃和王氏有过什么直接的大冲突。事实上,郑贵妃虽然每天都想将王氏取而代之,却始终难以对其后位撼动分毫。

在我看来,史料里虽然对王氏的记述不多,但神宗后宫之主的称号,王氏担得名副其实。 这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定位的女人,凡事做得有理有据,进退有度,在后宫中树立起了强大的政治威信,即便是神宗也要对她礼让三分。

王氏于嘉靖四十三年在北京大兴出生,祖籍浙江余姚。根据其宗谱所记载,王氏原名 王喜姐 。父亲王伟当时是隶属工部的一个小官。

万历五年,神宗已到大婚之年,李太后敕令礼部为皇帝选后。此次“选秀”的范围不广,集中在京畿直隶地区,当时送到京师进行海选的规模也不大,“秀女”数量大概四五百人的样子。

王氏杀出重围,被李太后看中,成为了神宗的中宫皇后,并于万历六年完成大婚。可以说,王氏的后位,是李太后钦点的。那么李太后看重了王氏什么?

我们在史书里没有找到王氏如何貌美的形容,但却发现在记述王氏时,不论是官史还是民史,都着重提到了王氏“ 性端谨 ”,并且说王氏侍奉李太后很贴心,婆媳关系非常融洽。而当时的王氏,年纪也不过十四五岁的样子。

我在聊李太后的文章里说过,李太后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小女人式的皇家女性。她选择自己儿子的正妻时,首重品性,这也是明代选后的一条重要评判标准。而能够让李太后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儿媳,则说明王氏在女德方面的行止,在婆婆看来毫无瑕疵。

如此看来,婆婆眼中的王氏,应该是一个非常符合当时传统认知的女性,是正房太太的合适人选,自然也就会少一些情趣。 于是我们得出了王氏的第一个标签:传统女性。

王氏虽然没有诞下皇子,却也生过一个女儿。万历九年十二月,王氏产下了皇长女荣昌公主。也就是在这一年,神宗扩充后宫遴选九嫔,一个叫郑梦境的女子进入了大内。

郑梦境,就是万历十年册封的德妃,也就是后来专宠的郑贵妃。

我们都知道,郑贵妃一进宫,便马上迷住了神宗,皇帝几乎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郑贵妃身上。那么王氏和神宗之间,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呢?

在遇到郑贵妃之前,神宗和王氏的感情应该并不差。

一来,在万历十年之前,神宗身边女人并不多

神宗大婚的时候,只册封了一个皇后和两个侧妃,其中一个侧妃在万历八年还离世了。这从万历九年,王氏怀孕这一点,也能侧面证明。

二来,神宗并没有事实亲政,行事还算守规矩。

内有李太后的监管,外有张居正的约束,神宗做事情不敢太随性。你就看他临幸了李太后的宫女王氏(光宗生母王恭妃),在李太后核实情况时,神宗那种遮遮掩掩,明显就是觉得自己“做坏事”的态度。

那么在郑贵妃得宠之后呢?

我认为这个时期,神宗对于王氏的感情,是逐渐升华到一个亲人的过程。 你会觉得这对皇帝和皇后会变得很客气,虽然皇家的规矩多,但是王氏在郑贵妃出现以后,开始把自己的重心慢慢从皇帝妻子转移到一国之母上。

看起来这两个身份是一回事,但是妻子更强调了生育属性,国母则凸显了政治地位。

其实这种转变也是王氏的一种无奈:她开始 习惯性流产 。我们知道,一般有这种困扰的女性,体质都是比较虚的。神宗自己也曾说过,王皇后体弱多病。如此一来,神宗临幸王氏的次数自然越来越少。

于是慢慢地,王氏自己都放弃了生子的希望,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管理后宫诸事上。据说王氏每天很忙,也在宫里定了很多的规矩,很多事情都会亲力亲为。也许王氏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填满内心的失落吧。

这是王氏的第二个标签:主理后宫。

王氏管理后宫的风格其实是很严苛的。严苛这个词可能已经很委婉了,事实上王氏经常动不动就体罚宫人,且还会搞株连这一套,据说死在王氏手下的宫人不下百人。与王氏产生鲜明对比的是,郑贵妃的手下却过得很滋润,生活得很安逸平和。

不论这是郑贵妃生性如此,还是故意营造出来与中宫的形象差异,但显然郑贵妃这招并没有动摇王氏的地位。因为宫里的人越发地惧怕王氏,王氏的威望反而得到了提升。

王氏还抚养过神宗离世妃子的子女,并且管教得非常严厉。为这件事情,神宗曾好几次干涉过王氏的教育方式。并且神宗把这个原因归结为王氏这几年脾气不好。

真的是脾气不好吗?真的不好。那为什么会变差?

其一,王氏应该有危机意识。

这股危机来自郑贵妃。郑贵妃是皇贵妃,在宫里地位仅次于王氏。如果郑贵妃想要继续提升政治待遇,那么接下来就是冲击皇后了。 王氏需要营造出自己刚强的一面,借以告诉郑贵妃自己并非软弱可欺之人。

其二,王氏在学李太后。

我们知道神宗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就是非常严苛的,李太后加张居正,再赠送一个打小报告的宦官冯保,神宗小时候一直都处在高压状态下。李太后更是明代著名的“虎妈”。所以神宗看到王氏教育自己孩子的严格,总有些不忍。但不可否认的是,神宗的文化素质的确是非常高的。所以王氏此举,李太后绝对是会感到欣慰的。

其三,王氏未再生育。

王氏贵为皇后,是所有皇帝子女的嫡母,按理说抚养无母之子是理所当然的。但王氏总归是会觉得不舒服。因为自己在生了长女之后,一直没有孩子。现在养别人的儿子,心理上总会有些芥蒂。只是不知道她会不会冲孩子发火。

结合以上诸种,我们得到了王氏的第三个标签:威严刚直。

那么王氏和郑贵妃的关系怎么样?

史书是说,郑贵妃在很多场合明里暗里是有针对过王氏,但王氏大都都隐忍了下来,并没有针锋相对。

这就是王氏的聪明之处。

在王氏之前,大明因为妃子得宠,皇帝废掉原配皇后的事情还是有先例的。比如宣德年间,宣宗为了孙氏而废胡后;景泰年间,代宗为了杭氏而废汪后;成化年间,宪宗为了万氏而废吴后。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上面的三个案例,你就会发现,被废掉的皇后,或多或少都与宠妃或者皇帝发生过直接的矛盾冲突。

王氏不理会郑贵妃的找茬,虽然在有些场合可能会损害皇后的威仪,但并不能根本性地动摇王氏的后位,因为王氏没犯错。对,不犯错,以不变应万变,郑贵妃就无法挑起王氏与神宗之间的矛盾。

而在神宗看来,王氏有时候会吃哑巴亏,但很有国母的胸怀,为了自己后宫的和谐稳定,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不愿意闹出事情,神宗反而会觉得有些亏欠王氏。

王氏深谙此道,硬是让郑贵妃的拳头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久而久之王氏反而在神宗心里落下了好。

这便是王氏的第四个标签:隐忍坚毅。

但光光隐忍只是战术上的撤退,王氏在战略上其实是在进攻的。

神宗有时候要到王氏寝宫过夜,王氏一般都会以管理后宫繁忙以及身体不佳为由,劝皇帝去宠幸后宫其他妃嫔。直到皇帝执意如此,王氏才会梳洗打扮等候皇帝的銮驾。

这虽然有作为皇后要摆姿态的意味在,但此举无疑让王氏在后宫其他的妃嫔中留下了好的口碑。毕竟,痛恨郑贵妃专宠的不是只有王氏一个人。

而明代皇帝与皇后同寝复杂繁琐的规矩,也间接地帮助和保护了王氏。皇帝要到皇后那去,需要报备太后处,并传告各处妃嫔。期间还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制度。在夫妻恩爱之后,还要去给太后请安,两个人还不能在一起过夜。相反皇帝去其他妃嫔之处,便没有这么复杂的规矩。

为什么说这是在保护王氏?因为这套礼仪简直就是王氏在向其他妃嫔阐述自己的立场:是皇帝自己要来我这的,我可没要求皇帝这么做。

后来神宗寝宫失火,在修复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和王氏住在一起。

同时,王氏对神宗长子朱常洛,多有维护。因为郑贵妃老是会找朱常洛(光宗)和其母王恭妃的一些麻烦,神宗又老是偏听偏信,王氏往往会替朱常洛说几句公道话,以致于后来光宗非常感念王氏的帮助。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何况这个朋友很有可能就是日后的大明之主。 这是王氏的第五个标签:内藏锋芒。

我最后想问,神宗到底有没有动过废掉王氏,立郑贵妃为后的心思。我的看法是,没有。

郑贵妃一共有两个政治诉求:自己做皇后,让儿子做太子。其中,只要郑贵妃自己做了皇后,那么自己的儿子就变成了嫡子,自然压长子朱常洛一头,便能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子。所以,废了王氏对于郑贵妃是一劳永逸,一箭双雕的法子。

但整个万历朝,我们从没有看见过神宗有表达任何对王氏的不满。“国本之争”到底谁做太子,我们这里不谈,起码王氏的皇后大位,是没人能动得了的,因为神宗不愿意。

明代皇帝,想要易后,其实都是能做到的。什么太后的阻力,朝臣的反对,这些都是很空泛的东西,说到底这是皇帝的家事,外面吵得再凶,皇帝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

神宗很宠爱郑贵妃不假,但同样也无法离开王氏。

后宫这摊子事情,还真的就需要王氏来操持。王氏贤后的形象,也需要放在台面上继续发光发亮。最重要的是,这位自己的原配正房,凡事做得有理有据,从不轻易让人抓到小辫子,对自己也尊礼有加,服侍贴切,神宗自问无故废后,自己心里这关也过不去。

我推测神宗的想法就是,王氏身体不好,因故病逝另说,但只要王氏健在,万历年大明的皇后就只能是王氏了。

如果你是一位男性读者,你应该能明白神宗的这种心思。家里的正房正妻,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最值得信赖的女人。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初六,王氏,崩,时年57岁。这位明代在位时间长达42年的皇后,在临终之前一定无比自豪。虽然身子虚弱,但她的眼眸扫过了自己的夫君,扫过了皇子,最后停留在了后妃们这,嘴角微微上扬:老娘在世一日,尔等终究是妾。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历代那几位皇后在位长

1,明神宗朱翊钧孝端显皇后王喜姐(1564年-1620年)
万历六年(1578年)正月,年仅十三岁的王喜姐与朱翊钧正式举行大婚仪式,被册立为皇后。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57岁的王喜姐崩逝,谥号孝端皇后。
自立后起正位中宫四十二年(1578——1620),颇有慈孝的美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

2,.汉世宗刘彻思皇后卫子夫(?-前91年)
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
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身驻汉宫凡49年,母仪天下38年。

3,武则天(624年-705年)
贞观十一年【637】入宫,永徽六年【655】被李治立为皇后,弘道元年【683】李治死,武则天成为太后。当了28年皇后。

4,宋高宗赵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1115年-1197年)
吴氏14岁入宫侍奉康王赵构,赵构登基后封吴氏为义郡夫人,又累进封为才人、婉仪、贵妃。
1143年(绍兴十三年)被册立为皇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禅位于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吴皇后在皇后位置上陪伴皇帝丈夫赵构19年。】】
孝宗即位后,称吴氏为太上皇后,迁居德寿宫,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宫的德寿殿,时年八十一岁,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吴氏在太上皇后的位置上陪伴太上皇丈夫赵构25年】】
上皇崩,遗诏改称皇太后。光宗即位,更号寿圣皇太后,以寿皇故,不称太皇太后也。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1197年(庆元三年)十月,太皇太后吴氏病逝,时年83岁,谥曰宪圣慈烈皇后,祔于永思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