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朝成化年间,宪宗朱见深昏庸无道,而内阁大臣刘吉、万安、刘珝三人对皇帝的过失不闻不问,只顾逢迎上意、玩弄权势,被世人戏称为“纸糊三阁老”,明孝宗即位后,前朝阁臣只剩下刘吉一人,他工于心计,排除异己,虽然屡遭弹劾,却稳居内阁十八年,人送外号“刘棉花”,讽刺他耐弹,对这样一个身居高位却毫无作为的人,孝宗也无奈至极,只能偷偷派太监到他家中委婉劝他自己辞职。
刘吉是正统十三年进士出身,天顺年间,任翰林院修撰,在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朱见深旁讲读经史,朱见深即位后,刘吉作为太子属官得以飞黄腾达,短短数年就升任礼部左侍郎,成化十一年,刘吉进入内阁,并升任礼部尚书,十四年,加封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十八年,又进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二十一年,升为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宪宗后期日益荒政,独宠宫女万氏,纵容宦官汪直,成立西厂大兴冤狱,而内阁的三位阁臣刘吉、万安、刘珝却对这些不管不顾,其中刘珝稍强与刘吉二人,刘吉便与万安勾结,设计陷害刘珝,刘珝被迫退出内阁后,刘吉、万安二人又拉了党羽彭华、尹直入阁,从此朝廷政治更加昏庸,各部大员也平庸至极,一时间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
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勤于政事,大开言路,任用品行高洁的徐溥、刘健等人进入内阁,罢免了万安、尹直等人,前朝阁臣只留下了刘吉,而内阁最讲究的就是按资排辈,早一天入阁便是前辈,所以刘吉一直稳居内阁首辅之位,而且他善于见风使舵,眼见孝宗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便总在徐溥、刘健上书的奏章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窃取名声,沽名钓誉。
因为刘吉也曾在孝宗还是太子时,提督翰林院官员为孝宗讲读,孝宗即位后刘吉就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等到负责修纂的《宪宗实录》书成,又晋升为少师,刘吉虽然久居高位,权势显赫,本人却毫无作为,孝宗不喜,逐渐开始疏远他,然而刘吉留恋权势,始终没有辞官的意思。
弘治五年,孝宗想封皇后的兄弟为伯爵,命刘吉撰拟诰命,刘吉上言说应该先立太后的子弟,孝宗认为刘吉违抗皇命,并以此为接口,派遣宦官到刘吉家中,婉言劝他辞职,刘吉这才不得不递交辞呈申请致仕,孝宗接到刘吉辞职信后,马上批准,并发布敕文,让他回乡途时乘坐官府车马,住官府驿站,以防刘吉逗留京都,日久生变。
至此,久居内阁十八年,任首辅五年的“刘棉花”终于卸任,一年后,刘吉在家中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而孝宗朱祐樘驱逐奸佞,重用贤臣,扭转了自英宗时期就开始的朝政腐败状况,终于开创了“弘治中兴”。
明朝弘治年间,在明孝宗朱祐樘的努力之下,明朝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后人把这一时代称为明朝中兴时代。明孝宗朱祐樘在历史上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清代名臣曾国藩曾列举古代五大名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明孝宗也在其中,这是对明孝宗最大的肯定。
明孝宗
成化年中后期,明宪宗一改前期锐意进取的态度,开始怠政。在内,明宪宗宠信李孜省、梁芳等朝奉官和宦官,沉迷于道术。在外,明宪宗不理朝政,却重用万安、刘吉、尹直等在后代留下奸佞之名的小人,后人更是称当时的朝廷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意在讽刺成化中后期朝廷的无能。
面对明宪宗留下的一个略微破败的江山,明孝宗继位之后励精图治,革除明朝成化年间的诸多弊病。明孝宗做了两件事:1.将明宪宗任命和宠信的朝奉官和宦官一律革除,梁芳、李孜省、妖僧继晓等均被罢免驱逐;2.对内阁及朝廷无能的官员进行大清洗,内阁辅臣万安、尹直、彭华等均被贬谪,同时革除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一千多个无能的官员。万安、尹直两个内阁辅臣被罢免之后,进入内阁的是徐溥、刘健两位历史留名的名臣。
明孝宗
让人奇怪的是,接任内阁首辅的却是后世留下小人之名的刘吉。刘吉在成化年间,就已经留下诸多劣迹。成化十八年 (1482),刘吉的父亲去世,本应守丧三年。刘吉为了避免守丧,结交了万贵妃的弟弟万喜,并说动明宪宗对刘吉进行夺情起用,使刘吉免于守丧。成化二十一年(1485),刘吉与万安两人设计陷害内阁辅臣刘珝,致使刘珝致仕。两人又促成彭华、尹直入阁,进一步巩固刘吉的地位。
不过,真正让刘吉在后世留下恶名的却是他在弘治年间,仗着受到明孝宗的宠信对科道官员进行打击。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底,科道官员纷纷以刘吉在成化年间的所作所为弹劾刘吉,刘吉却借用权势兴起大狱,打击科道官员,例如左庶子张升、南御史姜绾等被驱逐出朝廷,御史邹智被贬到边远地区。据史料记载,受到刘吉打击报复的科道官员达数十人,致使科道官员几乎被一清而空。刘吉也因此留下?刘绵花?的外号,绵花软,耐弹,后人讽刺他受到明孝宗的宠信,多次被弹劾而毫发无损。
明孝宗
《明史》:安、直皆去,吉独留,委寄愈专。虑言者攻不已,乃建议超迁科道官,处以不次之位。诏起废滞,给事中贺钦、御史强珍辈十人已次第拟擢,吉复上疏荐之。部曹预荐者惟林俊一人,冀以此笼络言路,而言者犹未息。庶子张升,御史曹璘、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相继劾吉。吉愤甚,中升逐之。数兴大狱,智、向囚系远贬,洪亦谪官。复与中官蒋琮比,逐南御史姜绾等,台署为空。中外侧目,言者亦少衰。
面对科道官员弹劾刘吉的奏折,明孝宗却留中不发,并任由刘吉借机打击科道官员。根据史料的记载,在明孝宗继位之前,刘吉虽曾教导过明孝宗,但与明孝宗在感情上并不深厚,明孝宗不大可能会因为私情而纵容刘吉。那么,明孝宗为什么会让刘吉任内阁首辅,并纵容刘吉呢?
明孝宗
一、明孝宗在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并极力避免权力交接时产生朝局动荡。
实际上,明孝宗刚继位时,很多大臣都曾上书请求致仕,包括内阁大学士万安、刘吉、尹直、徐溥、李裕、余子俊等,但明孝宗并不同意。这些人上书请求致仕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想退休,而是试探明孝宗的动向。毕竟一朝皇帝一朝臣,明孝宗继位之后肯定会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
1、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是个公认的好官、清官,但他政务上却毫无作为,是个典型的“无为”官员。任职期间,他把事务都推让给同殿为相的姚崇,自己则概不问事,姚崇说什么就做什么,当时人讥笑其为“陪吃宰相”。就是这个无作为的伴食宰相,竟然在宰相位上混了三年。
2、唐朝还有一个叫苏味道的宰相,是一个特会打太极、踢皮球的圆滑宰相。据史料记载,苏味道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三度拜相,居相位九年。苏味道在处理政务时,善于向皇上陈奏,由于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此人虽然才华横溢,能力也很了得,但出任宰相数年,却不能在朝廷政务上有所建树,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取容于世而已。他常对人说:“做官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故此,人送称号“模棱宰相”。
3、北宋神宗时,王_居相位16年,这十几年间,政务得过且过,无所建树,每每遇到朝廷大事,也不动脑筋,不献策略,只起个上情下达的作用。每次上朝呈送奏章时,跪拜皇帝高呼“取圣旨”;皇帝批阅后跪接曰:“领圣旨”;出殿见人曰:“得圣旨”。总之,事事依圣旨而行,惟上是从,成了只会唯命是从的高官,世人称为“三旨宰相”。
4、北宋还有一位李邦彦,官至宰辅,是个富二代,人称“浪子宰相”。此人行为放荡,不理政事,只会享乐,一是喜欢踢球,其踢起球来,脚法细腻花样繁多,堪称大宋的梅西;二是喜欢写荤段子,但凡他写了新段子,就有老鸨来买版权,唱给客人听;三是喜欢交际,李邦彦喜欢呼朋引类到家里吃喝。由于会搞人际关系,他官运亨通,进步飞快。成为朝廷重臣后,不干正事,专门研究关系学,在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时,他成了投降派奸臣之首,加速了北宋灭亡。
5、明朝的刘吉,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当时的明宪宗皇帝不问政事,内阁和六部都是在混日子,一度有“纸糊三阁老”(即刘吉、万安、陈文)和“泥塑六尚书”之称。刘吉在位上,尸位素餐,奉迎皇帝,勾结宦官,粉饰自己。这位大员心理承受力超强,无论言官说什么他都充耳不闻。凭着超级耐弹力,竟得以占据内阁18年,其中任内阁首辅15年,最后博得个“棉花宰相”之名。其六、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宰相万安比刘吉更无耻,他顺应宪宗皇帝好色纵欲的本性,常以春药进献宪宗,成为宪宗眼中的近臣,后来竟然爬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同僚们对万安的言行深恶痛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8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历史上的徐有贞到底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