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长于谋略,看问题深远,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谋臣。更是一个能够率兵东征西讨、建立万世功勋的武将。
假称风瘫,静待刺客
司马懿出生于一个豪族世家,青年时期博学多才,很有声望。公元201年,被郡政府推举为上计掾(文职小官),此时曹操正任司空(主管监察、参议国事),得知司马懿的名声后,想把他拉到自己的集团,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早已看出汉朝已经国运衰微,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入曹操等人之手,他是士族旺门出身,不想在权臣手下讨生活,推说身患风瘫,不能起居,拒绝赴召。曹操一向机带而多疑,马上怀疑这个年轻人是在借故推辞,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敬,于是他派人扮作刺客前去验证虚实。
夜深人静时,刺客穿墙越屋来到司马懿的寝室,见司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仍不放心,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猛地刺向司马懿。
警觉的司马懿察知刺客到来,立即悟到这是曹操派来验察他病情的,毅然放弃了一切逃避求生、自卫和反抗的努力,装着真是风瘫病重的样子,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刺客所为。刺客这才信以为真,收起利剑,回去察报曹操去了。
司马懿机智地躲过这一劫之后,总不能永远躺在床上。他十分小心谨慎而有节制地活动,但还是没有逃过曹操的眼睛。到了208年六月,曹操已经自任汉室丞相,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他一面开玄武池练水军,一面积极网罗人才,此时,他又想起了司马懿。
曹操还记着当年的事,严厉地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再推三阻四,就把他抓起来!”善于审时度势的司马懿判定,如果再拒绝,说不定将难逃杀身之祸,也就欣然就职。曹操见司马懿接受征辟也就不再提过去的事,任命他为丞相府文学掾(文犊之官),并让他与儿子曹丕游处。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官职不断上升。曹操虽然对司马懿的才能非常赏识,但对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特点也看得一清二楚。总觉得这个年轻人让人不那么放心,由猜疑而渐生反感.并有加害之意。
司马懿敏感地察觉到了曹操对他的猜疑,于是装作对权势地位无所用心、满足现状的样子,更加废寝忘食、尽心尽力的做事,曹操见此,逐渐安下心来,再加上儿子曹丕的不断说好话,也就慢慢消除了对他的怀疑和警惕。
可以说,从一出道,司马懿就是用自己的才智来保全自己,并不断的寻谋着更大的发展。
借吴灭羽,解围樊城
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时机,率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今湖北襄樊)。以期破樊后,直下皖、洛,占领曹操的统治区,进而一统中原。曹操深知樊城的战略地位,便急派于禁、庞德两位大将率七万人马前去增援。
时值秋季,霖雨不止,汉水猛涨,关羽利用天时,巧妙布置,水淹七军,生擒于禁。然后又斩杀将军庞德,蜀军一时威名大震,势力逼入河南境内。曹操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不禁惊慌失措,以至打算迁都以避其锋。
司马懿却十分沉着,上前谏阻说:“于禁将军是被水淹才失败的,并不是战场上杀不过敌手所致。如果现在匆忙迁都。既是向敌人示弱,助长关羽的凶焰,更会引起淮沔一带居民的骚动和不安。
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外亲而内疏,现在关羽如此得势,自然是孙权所不愿看到的。我们可以派使臣与孙权联系,请其派兵抄关羽的后路,樊城之围自然迎刃而解。”曹操决定依计而行。恰巧这时孙权遣使找上门来,曹操大喜过望。
关羽闻知孙权乘机抄他的后路,心中不免惊慌,本欲撤兵回救,却又眼见围樊之战功亏一篑,十分可惜。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孙权派大将吕蒙率兵袭取公安(今湖北公安),刘备的南郡(今湖北公安西北)太守糜芳投降,吕蒙占据江陵(今湖北江陵)。
与此同时,东吴的另一大将陆逊也攻城略地。关羽无奈,只好放弃樊城之围,还当阳(今湖北荆门),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后被吴将俘获,不降被杀,樊城之围不战而解。
司马懿这一计策,不仅借东吴之力解了樊城之围,而且还借孙权之手杀了关羽,真可谓一箭双雕,坐收渔翁之利。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先发制人、速斩孟达
当初,关羽北攻襄阳、樊城时,因兵力不足,多次求援于驻屯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的蜀将孟达,孟达按兵不动。关羽兵败被杀后,孟达怕刘备治罪,遂于220年率兵投降了曹魏。
司马懿看出其人言行不一,反复无常,曾多次劝谏曹丕对孟达不可重用。可惜曹丕不听,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又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封他为新城太守(驻上庸)。
曹丕病逝后,孟达失宠,新继位的魏明帝曹睿于227年派司马懿领兵驻屯宛城,以膘骑将军之职主管荆州、豫州(今河南中部、北部)的军事事务。于是,孟达不安,觉得司马懿是在监视他。
诸葛亮得知这一情况后,乘机写信劝孟达起兵反魏,回归蜀汉,孟达表示同意。但是,诸葛亮对孟达也是不放心的,怕他反复无常,决定用计促成孟达迅速起兵反魏。
为此派了一个名叫郭模的人向驻屯于魏兴(今陕西安康西北)的魏军将领申仪诈降,故意将孟达要举兵反魏的消息透露给他。申仪早与孟达不和,得此情报,十分高兴,立即上报司马璐。
孟达听说事情败露,十分不安,想立即起兵,又拿不定主意,便寄书成都,与诸葛亮商量。司马懿已经料定孟达必反无疑,得到申仪的报告后,判明了诸葛亮的意图,决定迅速消灭盂达。
为了充分做到万无一失,他双管齐下:一是设法破坏孟达与蜀汉的关系,挑拨离间,使其犹豫不决,延缓起事;二是调兵遣将,火速征讨。
司马懿深怕孟达迅速起兵,便写信给孟达说:
“昔日将军背弃了刘备,蜀汉上下无不切齿痛恨于你。魏国对你一向十分信任,封高官,任要职,又委你图蜀大事。所以,诸葛亮早就想除掉你,只是苦于无计可施。
如果将军真与蜀军相通,诸葛亮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消息泄露出来呢?显而易见,郭模的降魏及其所送的情报都是不可信的,完全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目的是想借魏军之手杀害将军。因此,将军不应当有任何疑虑。”
孟达根本识别不出这是司马懿的缓兵之计,以为司马懿真的对他没有怀疑,觉得没有必要迅速起兵了。
再说诸葛亮见孟达仍然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情知不妙。又派人送信告诉孟达:不要轻信司马懿的任何言语,必须马上举兵反魏,迅速加固城防,准备迎击魏军的进攻。
否则就会功败垂成,甚至丢掉脑袋。孟达这才最后下定决心。但仍不积极准备防务,给诸葛亮回信说:
“宛城和洛阳远距八百里,上庸又远离宛城一千两百里。即使司马懿知我起兵,也必须奏报魏明帝,待批复圣旨到达宛城后,才能出兵。其间最少需要一个来月。到那时,我的城防早就加固了。”
司马懿见孟达中计,便准备偷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一千二百里地八天就赶到了。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
因为孟达是按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加固城墙的防务,现在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兵分八路攻城,攻十六天之后,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了朝廷嘉奖。
屯田积谷,发展经济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战乱不已,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在此情况下,解决粮食和流民问题就成为稳定社会、克敌制胜的关键。
公元218年,已升为军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司马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军屯”的建议。他说:“前贤治国,以农业生产粮食丰足为首。
现在天下不从事耕种的有几十万人,这不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虽然现在战事频繁,不能完全放弃武备,但可以且耕且守。”曹操欣然采纳。
此后,司马懿还不断地强调劝农积谷的重要性,并具体领导了发展军屯的事宜,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很好的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后来,司马懿于231年驻军长安,都督雍、凉二州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为了增强实力,他很重视对关中屯田基地的建设。
233年,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洛水灌溉盐碱地三千多顷,收到了“国以充实”的效果。两年后关东大灾,人民饥谨,司马懿调运五百万解粮食输往京师洛阳,以资救济。
241年,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开始筹划在淮南淮北地区创建军屯。242年三月,司马懿又奏请修广漕渠,引黄河水入注,灌溉东南诸陂,大兴屯田。
广漕渠修好后长三百多里,灌溉田地两万多顷。一年后,司马懿又大兴屯田,广开淮阳、百尺二渠,灌溉颖川南北田地一万多顷。自此,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仓糜相望,自寿阳至京都洛阳,百姓屯田与军队屯田连成一片,好一派繁忙生产的景象。
淮河流域与东吴接壤,司马懿在这里大规模屯田,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在当时,由于司马懿的倡导,曹魏政府在淮北有两万多人屯垦,淮南也有三万多人,而且还有四万多人在这一地区且耕且守,每年可得军粮五百万解。
不仅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对增加曹魏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司马懿,字仲达,他是曹魏政权的中流砥柱,他是西晋王朝的奠基者,他也是一代枭雄。三国争斗犹如职场升职,想要成就千秋霸业,要学会深谋远虑,也要学会笼络人心。正因为司马懿做到了这几点,他虽出生卑微,却在最后真正赢得了天下。他能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就是因为他深谙职场厚黑学,最后成为了三国最终赢家。这位曾经把诸葛亮气得跳脚的谋士,他在这一部三国职场升职记之中,到底有哪些优点,才让他真正的赢得了天下?
人生赢家,儒道影响
一路升级打怪,知识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他的知识结构归根究底就是儒家经典,因为家族的言传身教,使得他不得不去学习儒家经典;除此之外,司马家一直是将门之后,虽说他的祖父是一个常败将军,但是兵书必然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在那个独尊儒术的年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轻易读到兵书,可是当司马懿还是一个孩童之时,这些看似与朝堂政治无关的课外书,他却能一次读个够。
汉末名士胡昭,对于司马懿的影响也格外深远。胡昭所研习的是道家哲学,同时他又是一个隐士,他所居住的地方距离司马家并不远。所以司马懿经常去胡家拜访,一来二去之间,两人亦师亦友。同时司马懿在胡昭的身上,学习了道家的与世无争和退避三舍,正是因为这两点,每次都能让他抓住适当时机,懂得何时以退为进,何时抓住最佳机会收敛锋芒,才让他逐步走到最后,成为了人生赢家。
收敛锋芒,伺机而动
曹魏政权还是曹操掌控之时,司马懿很少在他面前显山露水,甚至以生病为名,两次拒绝了曹操的征召。在这一千八百多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是觉得司马懿在装病,就连正史《晋书?宣帝纪》中曾经写到:?帝知汉云方微,不欲屈节曹氏?,也就是说,司马懿早已看穿汉朝气数将尽,但是也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去给曹操打工,因此才拒绝了曹操的征召。然而回顾整段历史,会发现事情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当时司马懿二十二岁,他所担任的职务是河内郡上计掾,在这期间他表现优异,甚至还有大干一番的冲动。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曹操为了报答司马懿的父亲是司马防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所以邀请他们父子到自己的麾下任职。就这个时候,司马懿辞去了自己的差事,同时又告诉曹操,自己的风湿病又犯了,生活难以自理,对于做官这事已经毫无兴趣,只想修养身心。其实他本可以直接拒绝曹操,因为前文所提到的胡昭,在面对曹操征召之时,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他。如果司马懿毫无私心算计,他完全可以像自己的老师一样,明确表达出自己拒绝这份差事的意愿。
可是他没有,而且他生病也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一旦夸下海口直接拒绝,就意味着从此他与官场再也无缘。所以他们两人初次交手,就已经说明司马懿心机颇深。如果曹操没有看到这一点,绝对不会派人去监视司马懿。直到二十九岁这一年,距离曹操的第一次征召司马懿,已经过去了七年的时间,本应重病在床的司马懿,在荀彧的举荐下,成为了曹丕的陪读。一切看似顺理成章,但是他突然重返官场,远没有那么简单。荀彧是曹操手下的左膀右臂,更是司马家的世交,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是曹操手下不可多得的人才。看似偶然的举荐,实则是潜伏多年的再次出山。
隐忍不发,手段狠辣
不过在这个时候,真正掌控政权的仍然是曹操,所以在他的手下说话办事,他依然是不显山不露水,只是《资治通鉴》里所记载的两件事,足以见得司马懿的大智慧。公元215年,曹操攻下汉中,司马懿建议他趁着着这个大好时机一举夺下成都,这个时候曹操急于班师回朝,并未听取司马懿的意见,谁知已经仅隔了四年,刘备在汉中建立封地,一时间威名震华夏。其实司马懿早已经看出一举夺得汉中的关键,只可惜曹操却没有看到。
接下来就是关羽被杀一事,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心机之深。关羽在荆州搞出了很大动静,一时间就连曹操这样威名震天下的枭雄,都在自己的领地上坐不住了,甚至都想迁都。司马懿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告知曹操先稳住阵脚,关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并不是关羽的军威很大,而是由于当时的天气接连暴雨,导致行军不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迁都,完全就是给了关于可乘之机。既然关羽在这个时候威震天下,不光是曹操,孙权心中肯定也多有忌惮。司马懿建议曹操不趁着这个时机与孙权联合,以封地换取关羽的项上人头,曹操按照司马懿的计谋所做,果然大获成功。
司马懿所贡献的这条计策,可谓是一箭双雕,刘备失去了手下一员大将,孙刘联盟彻底瓦解,这一场战争的主动权又回到了曹家手中,一流谋士的称号,也是非他莫属。而且仅隔了一年的时间,曹操去世,司马懿主持葬礼。政权回到了曹丕手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他可谓是真正混的风生水起。毕竟曹丕能够顺利夺得继承权,自然有着司马懿的一份功劳,所以曹丕当权,没有了曹操的阻力,他自然会得到重用。
曹操去世后一年,他担任中央政府秘书长,同时又是军队的副总司令,虽然一直没有带兵打仗,但是他早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司马懿四十七岁,曹丕驾崩,曹睿上位,这一时期的他,终于有了带兵打仗的机会,对战蜀国,平定辽东,在几次的带兵打仗中,他的军事才华日益凸显。仅过了三年时间,他就成为了东线战区,手握实权的最高长官。可是他仍然是受制于人,当时曹真伐蜀,他接到的命令就是配合曹真继续攻打蜀国。
司马懿为了对抗曹真,将其彻底推翻,公报私仇,从支援曹军就可以看出。原先仅用八日的时间就走了一千二百里,可是这一次他却令部队放慢步调,两个月的时间行进不到五百里。曹真的部队没有等到他的支援,再加上蜀地一直暴雨,此次的伐蜀计划只能取消,结果曹真郁闷而死。朝廷便命令司马懿坐镇西线,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在与诸葛亮的几次交手之间,司马懿又一次展示出了他极大的?忍耐力?。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到208年,曹操成为丞相之后,便强行征用司马懿做了文学掾。
八年以后,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关系破裂,孙权遭到了刘备的讨伐。为了避免被曹操趁火打劫,孙权向曹操称臣,不仅归顺于他,还拥护曹取代汉朝自立门户。
曹操认为孙权这么做,是要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司马懿却说:?大汉气数已尽,您可以以德服人,同时,孙权向您称臣,这可以说是天意。?所以,司马懿在曹氏取代大汉这件事情上,表明了自己的支持态度,由此,曹操对其更加信任了。
曹操进封魏王之后,司马懿屡次贡献良策,尽力辅佐曹操。比如: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作为蜀国大将的他威震四野。曹操为了躲开关羽的追击,避开其锋芒,想把都城搬迁到河北,但是,司马懿却极力劝阻,认为:?如果现在迁都,不仅是向敌人示弱,还会让国内的人心浮动。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说服孙权,让他去袭击关羽的后路,两面夹击,可以解除樊城的危难。?
之后,曹操觉得司马懿说的有道理,便采用了他的计策。后来,孙权同意了这个做法,从江陵地区,让大将吕蒙对关羽进行围杀。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司马懿巧妙利用孙权与刘备夺取荆州的矛盾,不仅在这次战斗中对关羽进行攻击,解除了樊城的困扰,还让诸葛亮兵分两路从宛洛、秦川两面夹击中原的计划彻底落空。
从魏文帝曹丕开始,司马懿几乎成为了曹魏军中的守护神,无论是哪路强敌来犯,他都会利用自己的锦囊妙计,化险为夷。在他的所有军事成就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一是制约了诸葛亮的进攻;
二是平定了辽东太守公孙渊的反叛行动。
而那一年,他已经是一个61岁的老人了。
然而,由于正统思想,以及道德观的制约,历代的君王都对司马懿的奸诈过多阐释,一味指责他的不忠,却没有反思曹操对其的反复猜忌,造成君臣之间的不信任,最终,使得君臣之间出现了嫌隙。
曹操的猜忌之心素来有之,不是只针对司马懿一人。
虽然,曹操识人才,用人才,但是,却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一定要为己所用,要受他的控制,否则,就必须将这个人铲除。曹操对司马懿的雄才大略是又爱又恨,爱当然是折服于他的才能,而恨则是担心自己百年以后,自己的子孙无法驾驭司马懿,很可能被其篡权。
所以,曹操曾经提醒过自己的儿子曹丕,告诉他司马懿不是一个可靠的臣子,有可能会对朝政的事情横加干涉,要他小心这个人。
但是,曹丕不仅没有听取父亲的建议,还对司马懿委以重任。此外,曹丕还说过,司马懿会对自己尽忠,就像萧何对待刘邦一样。曹丕在临死之前,对自己的儿子曹叡,也就是太子再三叮嘱:?有三个人,你可以放心任用,不用怀疑,分别是曹真、陈群和司马懿。?
曹真之所以信任,那是因为他是皇室的成员,是自己家的人,虽然才略平平,但忠心可嘉,是值得信任的人。而陈群主要管理政务,因此,只有司马懿在这三个人中,有超群的谋略和军事领导才能。但是,作为皇室,怎么可能完全信赖一个外姓人呢?
朝内的皇室宗亲对司马懿的猜忌之心四起,让魏明帝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信还是不信,让他难以决定。司马懿征讨公孙渊,在途中路过自己的故乡温县,这期间,他不仅没有因为当时的身份地位感到荣耀,没有衣锦还乡之感,反而有了告老还乡般的苍凉。
因为,他心知肚明,在消灭公孙渊之后,自己能不能得到善终都不得而知。自古以来,都是狡兔死走狗烹,因此,司马懿十分担忧自己的未来。然而,司马懿注定就是上天指派的重任大臣。他在班师回朝的途中,魏明帝却突发重病,当时,他的儿子曹芳才八岁。
司马懿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一晚便赶到了京都。司马懿看到魏明帝痛哭流涕,询问病情,魏文帝回答:?我一直没有死,就是要等你回来,现在看到你了,没有什么遗憾了,我的儿子就交托给你了,请你一定要照顾好他。?虽然,魏明帝对司马懿有临终的嘱托,但是,曹爽却并不买账。
之后,他还想借助皇室成员的力量,对司马懿进行排挤。之后,司马懿称病要回家休养,从此不问政事。可是,曹爽却担心他在装病,便派人去伺机窥探司马懿的健康情况。司马懿知道来者何意,便装病骗过了曹爽的眼线。从此,曹爽不再对司马懿有所防范。
249年,趁着魏帝曹芳以及大将军曹爽,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的时机,司马懿快速出击,将曹爽的势力全数清除。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就都掌握在了司马懿手中,给司马氏最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其实,司马懿一生都在魏国称臣,也算是恪守了魏国三位帝王的君臣之情了。
三国历史上很多人都有很大的野心,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曹刘备,他称帝,为后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些人和司马懿比起来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因为他们拥有司马懿所拥有的一切优势,而司马懿能够在曹魏的功臣上台的时候异军突起,真的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先说一个故事:曹真死后,他的儿子曹爽受到了司马懿的尊敬,司马懿也是他的前任。每次发生重大军事事件,司马懿都不敢教训自己,只好自己做主。后来,曹爽为了扩大势力,引进心腹,把司马懿逼得团团转。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懿无可奈何。但是,曹爽毕竟是皇室贵族,却是远房下属。邱被剥夺了军权,无法与曹爽作战。此后,司马懿一直卧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在家待不住,却正中曹爽的下怀,得意忘形。然而纵情欢乐的曹爽并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不久,曹爽让他的心腹荆州刺史李生去找司马懿告假,并借机打探司马懿的消息。司马懿很聪明,就让两个丫鬟扶她坐在床上。看到李生后,她拿起掉在地上的衣服,向她的女仆示意她渴了。司马懿喝粥的时候,粥汁顺着争吵流到她的胸口。司马懿见他如此沮丧,就假装哭着说:“方还年轻,天下人都靠他。以前人们只听说你病得很重,又复发了,没想到你病得这么重。”司马懿松了一口气,说:“我老了,病了,有危险。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和胡人很接近。恐怕我们再也见不到面了。”李生马上纠正道,“我去的是伊利诺伊州,不是伊利诺伊州。”司马懿假装头晕说:“你要努力爱自己。”此时,李生再也不会说那些美丽的话了。他说:“我要去荆州,不去并州。”司马懿略知一二,说:“你还是个御史,所以可以贤能有功。我怕离开你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
司马懿召集司马师和司马昭与李生交朋友,并请他照顾他们。司马懿又抽泣起来。事实上,马思毅这时身体很好,故意装出迷惑不解的样子来迷惑李生。他是李生荆州人,所以他说他是“在荆州时”去荆州做刺史的。他的发音很接近,而且恰好是司马懿孔钻的。
从李生司马懿家里出来,我又见到了曹爽。他高兴地说:“太傅的语言不对。他口不接杯,导是北,活不长。”从此,曹爽不再以司马懿为目的,而是更加肆无忌惮地夺权。我敢肯定这是西玛的计划。不久,曹爽在大规模狩猎的时候,强迫太后接受圣旨,逮捕了曹爽及其亲信。最后公布罪行,杀了曹爽等人。
由此可见,司马懿有以下优点:
首先,它会隐藏自己的光芒,变得从容伟大,让人看不到丝毫的野心。一开始这样的人物让伟大的政治家曹操如坐针毡,以为司马懿会取代他的位置,于是决定除掉司马懿。但司马懿果断帮曹操献上“汉末,殿下九分钟奉他。”。孙的臣服也是天人之意。虞、夏、殷、周,不卑不亢。他们害怕了解生活。又一次劝说,他说出了曹操的心里话,到丞相府,说司马懿在军中赫赫有名,历史悠久!要做别人的爷爷,先做别人的孙子。这是司马懿。
第二,有张良智的思想,有韩信的勇气,有萧何的能力。这是一个多面手。所以曹魏不仅对他有所防备,而且不敢轻言放弃。建安二十四年冬,向曹操提出稳守徐都、联吴使蜀、纵欲之策。结果,“武胜”关羽被杀,诸葛亮的“隆中对”全军覆没。这一举动使蜀汉得不偿失。不仅如此,还有直接影响。刘备非常生气,所以他带领他的部队去攻击吴栋。结果他在吴栋被鲁迅烧了700里,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第三,果断行动,绝不拖延。继续破坏,就会留下恶。司马懿拒绝了曹爽等人为自己祈福的希望,义无反顾地和他们分手。
第四,胸怀大志,无论形势多么恶劣,我仍将考虑我未来的伟大事业。虽然面对多疑凶狠的曹操乱世,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敌对人物,以及名将孙权这样才华横溢的君主,司马懿却泰然自若,最终成为曹操的托管人,拖垮了冷静谨慎的诸葛亮,让孙权这样的人无可奈何。由此可见,三国时期的司马懿的确是一个高超的阴谋家。
第一,“这是一家人,已经很久了。”
晋武帝司马燕即位后,写了一封信,说他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不是吹牛,因为司马家也是诗书世家啊!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会封掉他的七祖,也就是他的七祖(不算六代),晋武帝司马燕也不例外。他追求的是七祖,其中他的祖父司马懿的曾祖父司马军是第一代,司马懿的曾祖父司马亮,他的父亲司马芳是第四代,司马懿第五代,他的父亲和叔叔是第六代司马氏,这主要是因为司马家是按照史克考开始做官的,也就是曾经是西征将军的司马懿的高祖司马军;二代父司马亮,曾任张羽太守;三代司马娟,曾任颍川太守;第四代司马方,字靖赵胤。
应该说司马家是个正部级干部的大家庭。
第二,“司马巴达”
司马家族传到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芳那里,可谓是春风得意。司马方共有八子,因字中有“大”字,称为“司马巴达”,即: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克洛克-1/,字;魏太宰(晋安王萍)司马孚,字舒达;武卫东成侯司马懿,字姬达;魏路宏,司马懿,性格突出;魏中郎司马晋,字惠达;魏安城侯婷司马通,字亚达;魏安平侯婷司马闵,字犹大。
第三,司马懿十几岁时也是个“天才”
换句话说,司马懿在20岁之前也是一个标准的“愤青”,“时时忧国忧民之心”,经常批评缺点。这是南阳太守杨所知。以善解人意著称的杨军见过司马奋青,他说自己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儿子。然而《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交了朋友,却无情地对司马朗说:“你哥哥聪明、懂事、果断、豪迈,你怎么比得上?”!"
第四,司马懿审时度势,投靠曹操,却因相貌而不受重视
在司马懿我的一生中,汉朝衰落,天下大乱。司马懿审时度势后,曹操立志做一个能稳定天下的人,所以他没有在汉室当官,而是投靠了曹操,开始做主簿,相当于丞相府的书记员。但是曹操虽然欣赏司马懿的才华,却不肯重用司马懿这都是司马懿的出现造成的。
这个司马懿天生就有一种“狼性关怀”的神情——就是能带着不动,把头转180度,像狼一样——据说这种样子的人是不忠的,最终会背叛主人,所以曹操一直没有重用过他。没想到司马家最后还是背叛了曹家。这是命中注定的因果报应还是司马懿对曹操偏执的愤慨?不知道,但是很尴尬!
动词 (verb的缩写)司马懿没有人和曹红一起鄙视任何人
曹家在“大军师司马懿军师联盟”中常被司马懿为难,符合历史。历史曹操的兄弟曹洪和司马懿年轻时互相鄙视,曹洪也举报了司马懿。
根据《魏略》的说法,司马懿好学,而曹洪喜欢用刀剑。曹操多次劝曹洪让他读书,但曹洪不得不征求司马懿的意见。没想到司马懿竟然看不起曹洪,还装作拄着拐杖走不了。曹洪对此深恶痛绝,便去司马懿向曹操汇报。曹操打了个电话司马懿、司马懿,马上丢了拐杖去看曹操给他干活。曹操一笑置之,曹洪和司马懿的恩怨就此相连。
第六,要辅佐曹禺,必须打零工
司马懿不受曹操器重,投奔曹丕,帮助曹丕夺得太子之位,功不可没。从此,他得到了曹丕的信任。
司马懿的天赋之一就是他对军事的预测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曹操受到威胁,因为首都是长安,靠近樊城。他准备迁都。司马懿劝阻他说:“现在关羽已经是大孩子了,孙权肯定更不高兴了。刘备久不还荆州,孙想办法对付关羽;我很为现在骄傲,离失败不远了。我们坐下来看,为什么要搬到首都去?”这一次曹操听了他的话,后来孙权派梦露去袭击警察,关羽被他抓获并杀害。
曹操受到威胁,因为首都是长安,靠近樊城。他准备迁都。司马懿劝阻他说:“现在关羽已经是大孩子了,孙权肯定更不高兴了。刘备久不还荆州,孙想办法对付关羽;我很为现在骄傲,离失败不远了。我们坐下来看,为什么要搬到首都去?”这一次曹操听了他的话,后来孙权派梦露去袭击警察,关羽被他抓获并杀害。
之后曹操以为荆州遗民和颍川屯田军民走近南蛮土匪,想把他们赶走。司马懿认为:“荆楚易动难安。关羽是新破的,他们都在躲着,看着邪恶的人。这个时候好的,会伤了用心,会让走的人不敢回来。”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没有移民。以前,西藏的逃犯都是回来归化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