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林则徐是什么结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正式在虎门海滩开始当众销毁,这次的销烟行动一直延续了23天,到6月25日结束。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19187箱以及2119袋,总重量达到2376254斤。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遏制了鸦片在中国泛滥的势头,其作用是对民间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鸦片对人的危害性让中国广大民众有了深刻的认识,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这次禁烟的执行者林则徐,在后来被国人尊为民族英雄,被一直传颂至今。林则徐在禁烟后,成了“替罪羊”
虎门禁烟运动并没有能挽救清朝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很简单,这大大的损害了英帝国主义的利益,英国决定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虎门销烟成了英国对华战争的导火索。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节节败退,时任清帝的道光皇帝气急败坏,在馋臣的一再诬陷下,将“替罪羊”林则徐发配新疆伊梨,幻想这样的操作能让战争平息下来。但事与愿违,英帝国还是对清朝照打不误。
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为官兢兢业业,一心为国为民,在鸦片战争后,他再一次得到重用。在任云贵总督时,林则徐因病重在家修养期间,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人,前去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运动。舟车劳顿之下加上严重腹泻,林则徐还没有到广西,就落得了客死异乡的凄惨下场。
身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为什么下场会这么凄惨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成就了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形象,同时也让他成为可悲的“替罪羊”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只保留了广州这个唯一的通商口岸,英国人走私鸦片换取了清朝大量白花花的白银。白银的大量流失,鸦片的泛滥也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时任两湖总督的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对国人的危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样才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禁烟运动彻底触动了英国人的利益。财路被断,羞恼成怒的英国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想方设法挑起事端,最后还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举动,对大清国来说是有利无弊的。
但清朝的军队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之下节节败退,并很快就抵达天津港口,兵锋直指在北京。这个时候的道光帝吓得魂飞魄散,开始萌生了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的想法。 这时候轮到主和派大侫臣琦善登场了,战争形势也随之急转而下。
虎门销烟示意图道光皇帝的昏庸和琦善无耻小人行径让林则徐坐实“替罪羊”身份
琦善是当时提出要和英国妥协的骨干,他向道光提议:“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本来道光帝就有这种意思,但是禁烟是自己下旨叫林则徐查办的,冒然翻脸似乎太卑鄙了一点,琦善的这番话简直烫贴到了心坎里。刚巧这时林则徐上书痛陈禁烟之利害,乃是正义之举,道光马上大骂林则徐一派胡言,趁机下旨革了林则徐的钦差大臣职务,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
接下来接替的自然是新任钦差琦善了,新任钦差意气风发,派出道光的族侄奕山率军与英军在广州交战,这两人本来就是个庸才,很快就吃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琦善开始造谣英方不愿意议和,是他们恨之入骨的林则徐没有受到惩罚。琦善的意思就是必须要再次惩办林则徐,战争才会平息。 于是,道光帝再次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之职,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琦善虽然阴谋诡计得逞,但英国人并不给他面子,继续攻打广州,被逼无奈的他在后来与英国人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琦善与英军签订屈辱的《穿鼻草约》:“清朝割让香港、赔偿600万银元给英方,恢复广州贸易”
琦善当然没这么大权力作主,他的所作所为还得修书请示道光帝。但是,英方却故意曲解了琦善的意思,马上派兵占领了香港,“坐实”了这个条约。道光帝知道后雷霆大怒,责问琦善办事不力,势必遗臭万年,于是下旨将琦善“革职锁拿,家产即行查抄入官”。结束语:
道光帝相继革除了一个背锅的林则徐,一个罪有应得的琦善,并没有给清朝政府带来转机,这次的鸦片战争最终以英帝国的胜利而告终,而清廷被迫和英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清朝灭亡。
林则徐在愤恨之中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他的死跟被流放伊犁的三年生涯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伊犁生活条件差,且气候环境恶劣。上了年纪的他落下了一身的病根。在出征广西途中,由于疝气发作伴着连续腹泻,最后医治无效客死异乡,享年66岁。
概况: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具体的:少年时代
贫苦童年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
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1]及八名女儿。
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家计虽不用代劳,但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先会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贫苦的童年,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
青年时期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生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父亲的谆谆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塾师。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步入仕途
中举成家
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就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自此林则徐在郑淑卿在世时都没有纳过妾侍,终其一生情深不渝(但据林则徐长房后人林鸿汉表示,郑淑卿逝世后林则徐曾续弦再娶)。林则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绪年间,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敬意。
年底,新婚燕尔的林则徐离开家人前往京师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会试。
张师诚幕僚时期
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见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张师诚为何选林则徐为幕僚的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人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那时正值除夕,惯例都要各地官员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要林则徐重抄一遍。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遍,深感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僚。
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有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嘉庆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亦一同随往,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
“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林则徐像
同年年底,张师诚推荐林则徐父亲林宾日为乐正书院主持,林家经济得以改观。后林则徐又在这年参加京师会试,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张师诚当幕僚。直到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终中进士,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从此踏上官宦之路。
被诬陷: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不久,林则徐先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实在可恶! 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这只是林则徐受到的初步惩罚,后面还有更严重的惩罚在等待着他。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琦善的审问和发落。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6]林则徐雕像(9张)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果不其然,百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授陕西巡抚,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陕上任。这时的陕西,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时,清廷为解决军费困难,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外,还强令陕西捐银一百多万两。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陕西,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年征收就在二万两以上,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连发生灾荒,劳苦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的斗争此起彼伏。
镇压刀客:
林到任后下令对“刀客”严加镇压,并申明对地方官中镇压得力者将奏请朝廷予以嘉奖;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一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万石存粮向贫民平粜,对于无力购粮的极贫户与老弱病残者,由官方收养,省城西安即收养极贫百姓三四千人;劝绅商富户出钱出粮救济其所在村寨的贫困户,并令地方官与各地富户收买、质押耕牛,以免影响耕种;另一方面,向清廷连上《被旱各属分别缓征折》《咸宁等十二州县应征粮石展限奏销折》,请求朝廷缓征钱、粮。为从根本上免除灾荒,他筹议兴修关中水利,命陕西督粮道张集馨对《关中胜迹图志》一书加以研究,提出方案。这一计划终因费用太大,未能实现。林通过上述多种办法,使陕西局势得到暂时的稳定,但他却因劳累成疾,只好奏请朝廷准假三个月,开缺医治。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到任后,以维护云南边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赏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年)秋,因病重奏请开缺回乡调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他抱病从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在报丧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还命他暂署广西巡抚。
在任滇都时,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辞归。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大清朝的失败也不是偶然,而林则徐之所以会成为替罪羔羊,其实这也不是偶然。
由于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早就想对清政府动手了。早在1808年(清嘉庆13年),英国就企图派军舰取代葡萄牙在澳门的统治,但结果却被当时的大清水师用重炮击退。
在此之后,英国数次派遣侦查队赴中国东南沿海,调查中国沿海的山川地貌以及军备情况。
后来英国的鸦片商人靠鸦片在中国谋取暴利,英国国内上至达官显要下至贩夫走卒,也都因为鸦片贸易的繁荣而得利颇多。所以此时的英国上下,已经紧紧的和鸦片贸易绑在了一起。
但是到了1838年底,当时中国的道光皇帝在林则徐的提议下,派遣林则徐本人赴广东禁烟,英国鸦片商人们的噩梦来了。
在林则徐的强烈要求之下,英国商人交出了手中所有的鸦片,然后由林则徐主持销毁。
中国的有识之士见此状况之后松了一口气,心想中国这下有救了。但是贪心的英国鸦片商人和国内的烟鬼们却哭了,他们在心里恨死了林则徐。
大清的烟鬼们拿林则徐是没有办法,但是英国的鸦片商人们,却全部强烈的要求大英帝国用武力干涉此事。
上文中曾提到,英国早就想用武力染指中国国土,此时的中国销毁鸦片,正好给了他们侵略中国的借口。
于是在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在召开会议商讨后决定,派一支舰队到远东去,去教训教训这个自封为天朝上国的大清朝。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便料想到不老实的英国人,可能会兴兵来犯。于是他在英国商人走后,立刻便开始整顿海防。
具体的措施有,首先重视火器的配置,除了铸造本土可以生产的火炮之外,林则徐还向西洋各国购买了200门外国大炮。以此来加强广州沿海的炮台。
另外就是从各地调了近一万人的军队,然后分批派入不同的沿海防区进行驻守。
而此时的英国人由于主力舰队尚未到达中国沿海,所以他们先是用小吨位的战舰,不断的在中国沿海进行骚扰。但是其结果很惨,在许多中国爱国将领的抗击之下,英国人屡战屡败,最后只得仓皇逃窜。
英国海军在尚未到达中国沿海之前,就已经根据早先英国商人与间谍,提供的有关中国的情报,制定好了对华作战的策略。
其大致的方略是,先占领舟山群岛作为司令部,以此来在中国的东南沿海立住脚跟。然后派军舰沿海北上,然后从中国的北直隶湾与中国政府沟通,如果中国政府不肯屈服于英国人的勒索,那就再继续用武力进行逼迫。
1840年6月21日后,英国的25艘战舰,加上各类运输船只60艘,以及两万英军陆续到达广东沿海海面。中英双方的大战由此一触即发。
6月30日,一小支英国舰队以向中国福建提督提交重要信件为理由,想在福建厦门港登陆。结果遭到了中国沿海守军的严词拒绝,于是双方开战,结果在中国守军用火炮的顽强抵抗之下,这一小支英国舰队在无法得手后,只得悻悻而归追上了英国的主力舰队。
而此时的英国主力舰队在哪里呢?他们把目标定在了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原因是这里有天然的海港,所以方便军舰停泊,而且这里位于南北枢纽,所以交通发达,而这又方便英国舰队进行下一步的侵略。
因为定海县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即便是不知道英国人会入侵这里,清政府也在这里囤下了重兵和大量的火炮。
当英国的军舰逐渐在定海县沿海集结时,定海总兵张朝发竟认为英国军舰是被大风刮来的。他们只是要在这里停顿休整而已,并不是来发动战争的。(其实当年确实是偶尔会有外国舰队,被海上飓风刮到中国沿海,然后在中国沿海进行修整。)
但是后来当英国军舰越集越多之时,此时张朝发终于反应了过来。他一边整军备战,一边火速向定海县县令姚怀祥通知了此事。
姚怀祥是个颇具胆识之人,在得知英国人大兵压境之后,他竟然敢亲自登上英国军舰与英国人谈判。但可惜的是最后谈判无果,于是双方不得不刀兵相见。
7月5日下午,英军用重炮轰击定海沿岸的炮台,定海总兵张朝发率清军拼死反抗。但可惜的是,由于英军火炮射程远且火力大,所以清军的防线很快便被击破,定海总兵张朝发英勇战死,其余士兵在主帅战死后纷纷逃散。
7月6日凌晨,英军再次用火炮轰开了定海县城东门,守城士兵多溃散而逃,但定海知县姚怀祥在城破之后自杀殉国。
定海陷落之后,英军为了报复清朝政府,在定海县城展开了疯狂的掠夺和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定海陷落的消息传到道光皇帝的耳中之后,道光皇帝震怒,他火速下令各省调兵围剿英国人。
但此时的英国舰队早已由定海往北航驶,1840年8月9日,英国舰队闯过大清的重重设防,终于停泊在了天津大沽口之外。现在的英国军队与在北京城里,养尊处优的道光皇帝仅有一线之隔了。
在得知英国人兵临大沽口之后,道光皇帝的一腔怒火全部变成了满腔恐惧,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派遣使者与英国人进行沟通。由此,双方进入谈和阶段。
双方在一番沟通之下,英国人的意思很明确,第一赔偿被林则徐损毁的鸦片,第二割让中国沿海的一块岛屿给英国人做中转站。
而道光皇帝的意思则是,处罚林则徐没有问题,但是割让领土、赔偿鸦片损失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清朝方面的谈判大臣用暗示的方式,对英军表示如果英军愿意撤退,那么可以答应处罚林则徐与赔偿烟价的要求。
由此,英国方面觉得中国已经屈服,再加上此时已冬天海面结冰不利于舰队作战,所以英军便南下返航了。
后来果然在处罚林则徐方面,大清的道光皇帝说到做到,1840年9月28日,林则徐被革职查办,中国的禁烟英雄成了大清道光皇帝的替罪羊。
但是鸦片战争至此仍然没有结束,后续的英国人仍然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侵略。而这就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原因不是真的因为鸦片,而是因为英国人终于认定了,中国是一块他可以吃得下的肥肉。
总结: 从大清的角度来讲,虽然禁烟的提议是林则徐提出的,禁烟的具体过程也是林则徐执行的。但是禁烟的决策却是道光皇帝下的,结果最后当英国人打上门来了,林则徐却成了道光皇帝的替罪羔羊。
这就是古代所谓的帝王权术,真是让人心寒。由此也可以想得到,在这种所谓帝王权术的玩弄之下,大清又怎么会不亡国呢?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讲,他们在鸦片战争之中,既没有表现出超高的军事指挥技巧,也没有表现出铁血的军人精神。但是他们为什么会胜利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的军队组织效率高,再加上武器先进。
凭着这两样碾压大清军队的优点,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和大兴进行复杂的军事斗争。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你和对手的斗争是在比较技巧之时,那么你和对手是处于同一个重量级。但当你和对手的斗争只是比较力量之时,那么你才是碾压对手的存在。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阚翔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通史》,作者,姜涛、卞修跃,江苏人民出版社
《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5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鲧被舜帝处死,背后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