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蜀汉廖化故事,欢迎关注哦。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出自于民国时期的一本小说《扫迷帚》。意思是说,廖化的能力比较一般,年纪又很大了,但是由于蜀国没有什么称职的大将,竟然让廖化去当先锋。
当然了,这句话虽然出自于《扫迷帚》,但实际上早就传播开来了。《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观点。而《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在征集当时民间关于三国故事讲述的基础上,罗贯中演绎发挥而成的一部小说。这说明,当时民间确实就认为廖化是没什么本事的人。
(廖化剧照)
那么,廖化究竟有没有本事呢?
很多人为廖化打抱不平,认为廖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只不过被后世的说唱艺人及小说作家给曲解了。他们认为廖化很有本事的理由有这么几点:
其一,廖化很有智谋。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掉后,廖化也跟着被东吴俘获了。后来,廖化为了逃走诈死。东吴这边见廖化“死”了,也没管他。于是廖化借机逃了出来,在路上遇到了发动夷陵大战的刘备,重归蜀汉。
其二,廖化深获重用。廖化无论在关羽手下,还是在诸葛亮手下,还是后来在姜维手下,都获得重用。在关羽手下是主簿,相当于关羽的秘书。在诸葛亮手下被升为丞相参军,参军也是秘书。姜维领军的时候,廖化虽然不是姜维手下的先锋,但也是深得姜维信任的人,姜维多次安排他坐镇一方。
其三,廖化是常青树。廖化七十多岁了,依然能被姜维用作先锋(当“先锋”不确定,但是他确实也是姜维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说明廖化是一棵常青树。否则的话,也不会那么大年纪了,姜维还重用他。
(关羽剧照)
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对不对,我们也不用找别的证据。我们就上面所讲的四条,逐一进行分析,也许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条,关于廖化的智谋。廖化用诈死的方式,从东吴逃脱出来,确实有智谋。不过,这只能说是小智谋,不是大智慧。要知道,廖化是关羽的主簿。主簿是干什么的?是给关羽出谋划策的。关羽北上襄樊而忽视东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廖化并没有阻止关羽。在关羽出兵的时候,他也没有在排兵布阵方面给过关羽什么合理化的建议。由此可见,廖化真的算不得有智谋,至少缺乏军事上的智谋。
第二条,廖化获重用的秘诀。廖化确实在任何一个领导手下都获得重用。但这并不表明廖化的水平高,本事强。很可能是因为廖化这个人听话,顺从,同时能搞关系。关羽、诸葛亮让他当秘书,都是因为廖化很听话的表现。
同时,这也是廖化很会搞关系的表现。史书上记载了一件事,当时朝廷中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当政,什么事都是诸葛瞻说了算。廖化去找老将宗预,说,希望两个人能够约着,一起去拜见诸葛瞻。宗预反对说,你我两个都是七十多的人了,活着的时间也不多了,何必还要去拜见晚辈,让自己的名声受损!
(诸葛瞻剧照)
从这个事就可以看出,廖化就算七十多岁的人了,他还在搞关系,还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可见,廖化一生就是这样搞关系搞过来的,他怎么不受重用呢?
第三条,廖化年迈了还在征战的问题。廖化确实年纪很大了还在征战。前面我们也说了,廖化最终征战的时候,可以确定的是,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但是,当廖化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带兵打仗,他做得怎样呢?
廖化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但是,却并没有打过什么有名的胜仗。当年他随关羽打仗的时候,历史上没有记载过他做什么。记下来的,也就是廖化被吴军俘虏以后,通过诈死的方式逃回来。后来跟着诸葛亮北伐,有一些小胜,但并不出彩。最后跟着姜维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值得记下来的行动。总之,廖化的一生,基本上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失误,也没有什么胜利。
实际上,廖化如果真有大本事,凭借他的资历,凭借他的人缘,他早就可以独当一面了。但是,他一生也就是只做一个随从,跟随关羽,跟随诸葛亮,跟随姜维。由此足以证明,廖化实在是没有什么大本事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等)
廖化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只不过三国时期的能人异士太多,导致廖化在其中并不突出,甚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种具有贬义词的诗句描写廖化的无能。廖化本身文武双全,甚至被诸葛亮大力赏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领。
第一个才能表现是:帮助过关羽,实力并不容小视
说到千里走单骑,咱们第一个想的就是关羽。当时关二爷护送两位皇嫂千里走单骑,但路上却被山贼们劫持,就在危急时刻,廖化听到消息上前帮忙,最后把皇嫂们安全还给关羽。当时廖化还想着加入刘备的阵营效力,只不过当时关羽没有收下他,即使被拒绝廖化也没有放弃,最终还是投奔到关羽的名下。
二: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青睐。
廖化身为文官,谋略一直是名列前茅的,毕竟在关羽管理荆州以后能够让刘备和诸葛亮信任,从而担心荆州的主薄,所表现出来的谋略就不弱。荆州这么重要的关口,也只有廖化绝对取得绝对的信任才能担任。
除了谋略,廖化在军事方面也很厉害,在蜀汉后期成为了重要的将领。在关羽和曹魏征战的时候,活捉于禁、斩杀庞德立下汗马功劳。甚至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攻打中原,廖化就是当时姜维的先锋以及军师。
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两句话并无必然联系
“蜀中无大将”是因为蜀汉后期很多厉害的大将已经老去,人才比较短缺,而廖化那时候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有他还能坚持为蜀汉效力,这句话主要贬低的不是廖化,而是后期的蜀汉。
廖化能力还是不错的,好歹他也击败过郭淮,所以他的水平最差也可以和郭淮相当。廖化在正史上可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是黄巾军余孽,而是荆州的大族出身,开始在关羽手下的主簿出身,荆州失陷后,廖化也被迫暂时栖身东吴,不过他后来诈死,骗过了所有的人,然后带着自己老母跑回了蜀汉。路上正好遇到要伐吴的刘备,刘备很高兴,封他为宜都太守。从这事看,廖化不仅忠心,而且智勇双全,加上他又是荆州人士,此后在蜀汉也是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右车骑将军,假节,并州刺史”,还封了一个中乡侯。
当然廖化也是有实际战绩来支持的,根据《魏书》记载,魏国名将郭淮都在他手下吃过亏:(延熙元年)九月,蜀阴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廖惇就是廖化,他去攻击守善羌侯宕蕈营,郭淮命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来救援,分兵夹攻廖化,还信心满满上书说“破在旦夕”。倒是曹叡发现问题,认为兵分两路容易被对方各个击破。结果真的如曹叡所料想的那样,廖化先击败游奕,再回头攻击王赟,王赟中流矢而死,郭淮吃了一个大亏。郭淮在魏国晚期也是一员名将,特别是在雍州任上多次平定胡乱,也没少和蜀汉作战,应该说战绩还不错。能让郭淮吃亏,廖化这个表现也是非常可以了。
另外在魏国灭蜀之战时,廖化率军去支援在沓中的姜维,经过阴平时遇到雍州刺史诸葛绪的3万大军,廖化不过几千人,却成功的在阴平阻击了魏军,使得姜维免受两面夹击,可见其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综合来看,廖化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用“廖化做先锋”来说蜀汉没人才可有点对不起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一直被认为是对蜀国后期大将匮乏的嘲讽。结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要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当先锋。
廖华
但廖化的能力在历史上并不平庸。首先,你要明白先锋这个职位的意义。先锋不比统帅强。统帅需要勇敢,足智多谋,指挥前军。统帅的决策,统帅的安危,关系到全局的变化,关系到战争的成败。急先锋只是一个相当于炮灰的勇将。先锋并不需要太多的天赋,只是一个用来探路的人,或者说扔出去杀杀敌人的威风,试着和敌人抗衡。先锋失败,充其量是有损士气,而不是大局。可见前锋的位置并不是很重要,在战斗中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廖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先锋吗?
以下是廖化简短的战斗过程。
[219]前蜀大将关羽兵败身亡。廖化是当时关羽的主簿,也被吴俘虏。廖化想念蜀主刘备,所以假死。当时大家都信了他。廖化日夜带着母亲西行,到了蜀国。
[221]刘备征服吴国,在秭归遇到廖化。刘备很高兴,让廖化做太守,跟着吴。
廖华
[223]吴国入侵失败后,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即位。廖化升任宰相参军,后担任光武总督,做过阴平太守,多次参加北伐。
[238]廖化攻守山羌后党蘑菇营,魏永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破南安太守局,射广卫太守之。
[248]凉州,胡强反叛魏莱,廖化跟随姜维的军队在西边会合。他留守成崇山,抵抗郭淮的进攻,迎击胡、五代等部落。
[259]廖化升为右车骑将军,休了假,领了并州刺史,做了乡官。
[263]魏大将邓艾、钟会伐蜀,廖化与张仪、董爵等人一起率军抵抗。廖化在栈中去增援姜维,后随姜维退守剑阁。后来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打败,廖化等人跟随姜维绕道成都,却在半路上得到了刘禅投降的圣旨。
[264]廖化被移至洛阳,死于半路。
从上面可以看出廖化并不是一个勇敢的炮灰将军。廖化在他的位置上已经到了骑将军、做诸侯的程度。而廖化的战绩也毫不逊色:破南安太守之局,射广卫太守王允,抵挡郭淮进攻,迎回胡五代等部落。廖化以豪爽果断著称,士兵和将领对廖化的印象也可见一斑。
三国将领中,廖化见证了三国历史的突变。作为一名将军,廖化并没有很大的才能和杰出的成就。但他能和蜀国生死与共,战斗一生,善终。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无能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