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十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曾直言批评皇帝,两次硬怼当朝宰相,宋孝宗赵昚(shèn)赞其为:“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
王十朋从小聪明过人,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十九岁时,亲眼目睹了宋高宗驻跸温州的情景,写下“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诗句,名动浙南诗坛。
温州江心屿有副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相传就是王十朋借读江心寺时所做。
三十三岁时,王十朋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次年入太学。不过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四十六岁的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建议宋高宗“正身以为本,任贤以为助,博采兼听以收其效。”被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
王十朋为人刚直,《四库全书》称其:“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他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力主抗金,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张浚、韩琦等抗金将领,遭到主和派排斥,被迫离京归里。
宋孝宗即位后,王十朋上书说:“今居位者往往职之不举,宜有以革之。人主有大职三,任贤、纳谏、赏罚是也。”指出百官“尽其官不履其职”,主要是皇帝没有做好任贤、纳谏、赏罚三大职事。宋孝宗不仅不生气,还给王十朋升官。
隆兴元年,王十朋任侍御史,他干了件轰动朝野的事情,就是弹劾当朝宰相史浩。他列举了史浩的八宗罪:“怀奸、误国、植党、盗权、忌言、蔽贤、欺君、讪上”,史浩因此被罢职,此事震动朝野,王十朋郎因此被人称为真御史。
后来,王十朋知饶州期间,再次硬怼当时的宰相洪适。洪适是饶州人,有次他回老家,专门拜访王十朋,想把学宫的地拿来扩建后花园,王十朋毅然拒绝。《宋史》载:“丞相洪适请故学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来朝野皆知,传为佳话。
王十朋为官清廉,他在饶州期间,救灾除弊,做了许多好事,离任的时候,饶州百姓为了挽留他,甚至把路上桥都拆了。王十朋走后,百姓重修桥梁,命名为“王公”来纪念他。
在泉州也是如此,他卸任时,男女老幼涕泣遮道苦苦挽留,还仿效“饶州模式”,拆桥堵路,王十朋只好绕道离去,老百姓一路跟随,一直出境送到仙游县枫亭驿。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在乐清县老家逝世,泉州士民闻讯,会集在开元寺沉痛悼念,又在东街建王忠文祠(又名梅溪祠)以为纪念。
南戏之祖《荆钗记》写了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全剧四十八出,广为流传。不过,《荆钗记》只是借用了王十朋的名字,剧中情节却与他的生平事迹不符。王十朋的夫人也不叫钱玉莲,而是叫贾尤凤,两人婚后育有三子二女。
王十朋家境清贫,婚后生活十分窘迫,特别是每逢灾荒年,“妻有之患”。贾氏品德高尚,忍贫好施,常以清白相勉。为了支持丈夫读书,贾氏自己辛勤劳作,种麻养蚕织布,维持全家生计。
王十朋曾写过一首《三十述怀》诗,其中云“回头场屋心几折,混迹泥涂分固甘。赖有东皋遗业在,剩栽桑柘教妻蚕”,从中可窥见夫妻俩辛劳耕织、相濡以沫的情景。
王十朋进入仕途之后,贾氏一直陪伴在右。后来,贾氏在泉州任所病故,王十朋悲痛不已,肝肠寸断,写了许多诗悼念她。有一首叫《令人生日哭以小诗》,是在亡妻生日那天所写:“生日今重见,细君嗟不会。竟孤偕老愿,忍看旧时梅。去岁一杯酒,遽然生死分。儿孙为寿地,恸哭不堪闻。”
贾氏死后,因路途遥远,没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自己在《乞祠不允》诗里写道:“臣家素贫贱,仰禄救啼饥。”“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儿昼夜悲。”可见,王十朋为官之清廉,堂堂朝廷大官,却落得如此贫寒,搁在今天简直无法想象。
乾道六年(1170年),王十朋扶亡妻灵柩归乡,葬在母亲万氏之墓右侧。王十朋含泪撰写了《令人志》,同时还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令人文》:“呜呼!子归我家,今三十年。逮事舅姑,既孝且贤……”
宋孝宗听说了贾氏安贫乐道、抱病襄夫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追封贾氏为“温国夫人”。
他在《蔡端明文集序》说:“文以气为主,非天下之刚者莫能之。古今能文之士非不多,而能杰然自名于世者无几,非文不足也,无刚气以主之也。孟子以浩然充塞天地之气,而发为七篇仁义之书,韩子以忠犯逆鳞、勇邀三军之气,而发为日光玉洁、表里六经之文。故孟子辟杨、墨之功不在禹下,而韩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之功,又不在孟子下,皆气使之然也。若二子者,非天下之至刚者欤?”他一直此次来推进践行孟子》“得志,与民由之”的主张。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温州)人,以名节、政绩闻于世。王十朋不仅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其文学成就亦卓然成家,是南宋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王十朋的散文思想观,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有关文气论述,精到深淳,自成体系,身为政坛领袖,他推崇韩柳欧苏,对南宋古文的创作及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王十朋作为南宋的名臣,南宋永嘉学派代表叶适称王十朋:“素负大节,自绍兴庚辰至乾道辛卯,公名节为世第一,士无不趋下风者。”但作为文臣,其文学创作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对当时的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文气说的继承与发展 王十朋肯定前人对气的认识,其诗文中所指的气,有的是个人精神气质,有的是文章的风格气势。如其《刘方叔待评集序》云:“吾友刘方叔,年甚少,气甚锐,好学问而工辞章,所谓日进而不已者”①在这里气主要指的是精神气质。在《南浦老人诗集序》中,王十朋云:“所得止暮年之一二,多穷愁抑郁之气,壮年豪迈语无一字留”②王十朋将壮年“豪迈语”和“暮年的穷愁之气”相对来讲,很显然,这里气指的是文章的风格特征。 他所说的“气”乃精神生命之气、道德之气,与人的品性操守、学识修养有关,具有雄强健旺的生命力,同孟子的浩然之气相当。实际上说的是人的刚气对文章的影响,这表明王十朋认为人格的刚气和文章的刚气具有一致处。他在《蔡端明文集序》的后半部分说:“然窃谓文以气为主,而公之诗文,实出于气之刚,入则为謇鹗之臣,出则为神明之政,无非是气之所寓,学之者宜先涵养吾胸中之浩然,则发而为文章事业,庶几无愧于公云。”在这里他实际上也是说文章之气来源于人格本身,应该涵养胸中浩然之气。拥有刚健人格的人,才能写出具有刚气的文章。 “刚气”体现在具体的文章中,应该是语言的刚健有力,气势风格的充沛有力。王十朋不仅对别人的诗文评价时主张“刚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样践行者“刚气”说,朱熹代刘珙为《梅溪集》所作的序中,这样评价王十朋:“所禀于天者,纯乎阳德刚明之气。” 来源《北方文学》
《题天台国清寺》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王十朋,字龟龄,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少时颖悟强记,七岁入塾,十四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绍兴二十七年,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
王十朋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十九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其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
王十朋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被任命为太子詹事,旋即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王十朋在乐清县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4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