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孙胜为什么会脱离梁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排名中,公孙胜位居第四,属于核心领导层人物。从小学习枪棒,上山前在紫虚观和罗真人学道,仙骨飘然,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人称入云龙。
公孙胜与晁盖、吴用等人一起智取生辰纲,后为避难躲入梁山。上山后,公孙胜屡出奇谋,化绝境而逢生。从晁盖一步一步被架空,到晁盖死去,吴用早就倒向了宋江,道不同不相为谋,公孙胜被他俩孤立在外了。
在宋江实施招安的时候,宋江早已不是刚上梁山的宋江了,已经彻底变了。招安被宋江披上华丽的外衣,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兄弟们的前途,其实在招安里宋江夹杂了自己的私心,想要制止宋江招安已经很难,真正的明白人也没几个。
最糟的是,此时的他已经掌握了梁山的生死大权,所以有的好汉,就开始慢慢疏远宋江,甚至借故离梁山而去。公孙胜就是第一个离开梁山的人,前后一共离开过两次。
第一次离开特意找了个借口,探母参师
公孙胜是晁盖死后第一个与宋江明争暗斗的好汉。公孙胜虽是梁山的奠基人之一,坐第四把交椅,但还是斗不过宋江。公孙胜当时上梁山的初衷只是为了除暴安良,没有想去朝廷做官的念头,可如今为了招安争斗不休。公孙胜自然要找出路,后来他找了一个借口,回家探母参师,悄悄地离开梁山返回家乡。
而公孙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虽与宋江道不相同,不相为谋离开了梁山,但一听说梁山有难,为了一百单八将的兄弟情义,他急忙再次出山,帮助宋江攻破高唐州,并留在了梁山一段时间帮助宋江南征北战。
第二次离开是直接离去,不再需要任何理由掩盖
等到平定淮西的王庆之后,征讨方腊之前,公孙胜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去,成为第一个离开宋江的人,原因有四点:
第一,公孙胜在梁山的地位已被架空,再留下来也确实尴尬;
第二,征辽成功,梁山集团威望达到顶峰,正处在鼎盛期,公孙胜此时隐退正是时机;
第三,宋江的政治路线和公孙胜的革命理想相差太远;
第四,罗真人敏锐的意识到出征方腊困难重重,为不让徒弟公孙胜冒险,故执意将其留在身边。
在宋江征讨方腊时,方腊阵营也有几个神棍级别的人物,在公孙胜眼里压根就不入流的小伎俩却杀得梁山好汉大败。宋江见此场景,不由得仰天长叹:若是公孙老弟在此,我梁山众兄弟何苦至此?
公孙胜虽是执掌机密的军师,却一直与宋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有吴用做对比,宋江自然不待见公孙胜。如此见首不见尾的入云龙从此隐居在山林之中,每日以诗酒作伴。最后享年82岁,成为梁山好汉中最长命的人。
公孙胜淡泊名利,正是因为他的性格,让他选择闲云野鹤的生活。他无疑成为梁山好汉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
在梁山的众多好汉中,公孙胜是与各路英雄都不同的人。公孙胜在入伙梁山之前是一名道士,有知天文晓地理的能力,识文断字更是不在话下。抢夺生辰纲后他随晁盖共赴梁山,坐上第四把交椅,是个有想法有谋略的人。
公孙胜本来是跟随罗真人潜心修道的,但是身逢乱世朝廷腐败,连公孙胜这个修道之人,也看不惯这世俗的不公。不想平平静静的过此一生,于是他辞别师父投身江湖。离开师父后没多久,公孙胜连同阮氏兄弟和晁盖等,共七人干下了智夺生辰纲的大买卖。事情成功后还和几人一起上了梁山,并被委以重任。
原本在梁山站稳脚跟后,每日里干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日子也是逍遥自在。但是,自打宋江上了梁山,公孙胜发现自己与宋江并不投缘,于是找了个借口说要下山探望母亲,便返回了自己的老家蓟州。虽然公孙胜离开了梁山,但是对于梁山上兄弟的感情都是真的,在这之后,宋江率领兄弟们对战高唐州,遇到困境。公孙胜担心这些人的安危,在收到求助后马上赶去支援,也正是因为公孙胜的神助攻,梁山才得以转败为胜,成功击败高镰。
既然公孙胜自愿加入梁山,对梁山上的一干人等,也是兄弟相称,能共赴生死,但为什么公孙胜在宋江入伙梁山后,却选择默默离开呢?这也值得分析一下。
首先,出身不同。公孙胜这个人是道士出身,当时民不聊生的生存状况,使他对北宋朝廷没有好感,而宋江在上梁山前是为朝廷尽心尽力的小职员,对于官场有自己的贪恋。因此后来被迫上山后,也一直惦记着能被朝廷招安,继续满足自己的国家公务员梦想。
第二,理想不同。公孙胜离开修道的地方,劫生辰纲、上梁山,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劫富济贫,伸张正义的理念,对于名利却没有贪念;而宋江是不得已上的梁山,他原本有自己安逸富足的稳定生活,上梁山是不在自己规划之内的事,纯熟意外之举,如果有选择,他还是会继续留在官场中,求名利得安逸。
第三,好感度。在宋江加入梁山之前,公孙胜是跟着晁盖的。自从宋江来到梁山,原本拥护晁盖的人马,开始向宋江倾斜。而公孙胜对晁盖既有兄弟之情,也有敬重之心,对于宋江的到来他内心是不欢迎的。既然晁盖对于宋江都是以诚相待,那自己的不乐意也就不必说出来,于是种种想法的作用下,公孙胜选择了离开梁山,重新回到自己,远离名利的乐土中。
也正是因为公孙胜,清楚地认识到宋江的为人,了解他的想法。在征方腊之前默默的再次离开了梁山,才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看看梁山上的其他人,大多数死的死、残的残,相比这些人的结局来看,公孙胜的淡迫名利,不贪不占倒是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善终的结果,回到蓟州后,公孙胜一心修道,在自己82岁那年安然去世。
梁山好汉108将,最先活着离开宋江地是入云龙公孙胜,这的确有些奇怪,按说公孙胜在梁山好汉中位居第四位,处于权力核心,怎么会借家中老母需赡养为名而离开宋江呢?
对自我的保护
宋江上山后,梁山集团就有了两个可以振臂一呼的带头人,晁盖和宋江。一山不容二虎,结局必然是只能留下一个,看看瓦岗寨的故事就知道了。公孙胜肯定是看出了这一点,他是晁盖的核心班底,主要谋士,与宋江的交情并无多少,不能像吴用一样能够打入宋江的心内,取得信任。
晁天王的个性豪气过人,但城府不够,在与心思缜密,厚黑过人的宋江在争夺梁山权力上必将失败,原先的班底也必将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因此公孙胜提前下山,就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
公孙胜梁山四哥的地位被架空他自认为已没有继续留下的必要。经过征讨辽国、田虎和王庆等一系列战争磨合,梁山集团实际上已分化整合为宋江和卢俊义两个集团军。宋和卢屡屡分兵作战,这两支集团军的成员越来越固定,基本形成了两条平行线。宋江军团这边,宋江是主帅,吴用是参谋,一正一副。
卢俊义军团这边,卢俊义是主帅,朱武是参谋,同样一正一副。这样的权力分配显然不能令公孙胜满意,他这个梁山四哥和集团常委实际上已被架空,变得有名无实。公孙胜的作战指挥权甚至还不如朱武,如入云龙这般的血性汉子哪能受这等窝囊气,干脆一走了之。
公孙胜在征田虎、伏王庆之后越来越意识到梁山好汉这样对付同行没有前途,只不过成为朝廷稳定统治的刽子手,与当初助晁盖的愿望越来越远,而且同样意识到,这样下去终将会只有死路一条,因为朝廷不将他们消灭不会罢休,所以,看到梁山好汉在伏王庆之后,梁山好汉来到首都汴州旁边都不被允许进京城,公孙胜彻底失望了,而且正好符合师傅当初所说的“遇汴而还”和“奏凯还京”的前提条件。
在这个时候,公孙胜向宋江坚决的要求归隐,“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其实,就是对宋江彻底的失望,这个时候宋江包括吴用也没有任何理由再度要挟公孙胜,到了他们分道扬镳的时候,根本原因当然是人生志向不同所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4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