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郃是怎么惹怒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三国时代懂得谋略的人,多得连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不论是能够帮助曹操除袁的许攸,还是英年早逝的庞统,又或者是辅佐君王的荀彧,每一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过人之处也颇多。不过,要真的说起三国时期才智最过人的,还是要属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相比,虽然司马懿的名气还要略差一些,但是却可以称得上最后的赢家,不仅他自己夺取了曹魏的政权,他的后代更是青出于蓝,最终统一了三国。
司马懿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手上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虽然他一开始为曹操一家工作并非出于自愿,但是他还是没有丝毫的懈怠。他将赌注押在曹丕身上,被曹丕视作心腹。成了他日后成功非常关键的一步。
而诸葛亮则不同,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也有表示过,自己原本只想要做一介普通农民,不去参与世间的纷争。而刘备三次造访他的草屋请他出山,他才最终答应下来。
这两位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将,因为国家纷争的缘故,两人的水平又不相上下,成为了死对头。但是一个人的出现,让这两个对家也选择了合作,以铲除后患。能够使得这两人都如此忌惮的,便是张郃。
一代三国猛将张郃,因为黄巾起义而出名,前后效忠过三位主公。最开始的时候,他位韩馥手下做事,后来又转到袁绍的帐下。因为在战场上战功卓著,被提拔成为中郎将。在有名的官渡之战后,张郃又投奔了曹操。不论世人对他的评价是好是坏,对于张郃自身来说,能够为自己想要效忠的人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是看到了张郃身上的潜力,曹操多次对他委以重任。得到了重视的张郃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且对主公的赏识做出回报,每次都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如此一来,张郃的仕途走得愈发平坦,所在的职位也是越来越高。
即使是在曹操去世之后,继任的曹丕对他还是相当重视。虽然此时的张郃已经不再年轻,但是谋略和战力却一点都没有衰退,率军攻打东吴,夺下了百里洲上吴军的堡垒。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进攻曹军的地盘时,张郃依旧大败了马谡,这也直接使得诸葛亮首次北上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能够让诸葛亮忌惮的人极少,张郃便是其中的一个。但其实这忌惮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书中也曾记载,张郃其人,不仅懂得如何统帅军队,而且还能够根据地势以及时间的差异而调整自己的作战计划,可谓有勇有谋。但是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怎么司马懿跟他同一阵营,还视为眼中钉呢?
这是由于,司马懿本身野心过强,只不过平时都隐藏得比较深。曹操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心思,只不过他惜才,便留下了他。张郃对曹家的忠心,恰好是他夺权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只有设法将其除掉,他才能没有顾虑。
后来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一开始张郃本不打算迎战士气正盛的蜀军,但司马懿从中作梗,明知两军实力相差甚多,却还是让张郃迎战,直接导致了张郃的死。互为死对头的诸葛亮和司马懿这次配合默契,联手铲除了张郃,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就这样,三国一代名将,戎马一生战功彪炳,却被司马懿和诸葛亮联手阴死,实在是太可惜了!
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中,最猛的是张辽,最会有兵的就是张郃!因而张郃才被刘备和诸葛亮,一致认为是心腹大患。张郃出身寒门,在曹操时期能暂时统兵一方,如夏侯渊被黄忠杀掉后,就是张郃顶了上来,不但稳定住了局势,还跟刘备对峙,搞得刘备非常难受,直至曹操前来。张郃在这时的表现,堪称完美。
可惜随着曹操去世,曹丕为了能取代汉朝,用?九品中正制?换来了门阀士族的支持,虽开国曹魏,却同时也使得这些门阀士族们的地位攀升,打破了曹操时期的平衡。司马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后来者居上,成为了统兵都督,力压住了张郃等人。这种现象,自曹丕开始就成了常态。那么对张郃这等自寒门拼杀上来的战将,天然就跟司马懿这种靠门阀势力起家的人,有矛盾的。
这点在《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中,体现的很清楚。起码这部剧,处理司马懿跟张郃关系上,是遵循了历史原貌。如,张郃在曹真手下很乖,全力配合,是因这是曹操时期的模式诸曹夏侯为帅,五子良将为将,双方都认可,并互相尊重,互相依存。但若转到司马懿这等?外姓门阀?时,必然不服气。
至于这个问题,便是《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里面的一个问题。当张郃被司马懿逼着追击诸葛亮时,诸葛亮说:看来我又被司马懿当了一回?刀?。意思就是说,司马懿这小子太黑,用我诸葛亮之手,除掉对头张郃。
这不是诸葛亮被司马懿算计了,而是张郃被司马懿算计了。故而诸葛亮才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杀掉张郃对诸葛亮也有巨大好处,毕竟这个人用兵很巧,已经对诸葛亮形成了威胁了。所以张郃之死其实是被司马懿给暗算而死,跟诸葛亮没有关系。
司马懿之所以必须杀张郃,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张郃在军中拥有巨大影响力,且还是二把手,随时挑战司马懿的权威。这种情况任何一位老大都是不能容忍的。不信,你看诸葛亮阵营中,魏延和杨仪的争斗,也是这种情况。
杨仪是荆州七大望族中的一支,而荆州势力,又是以诸葛亮为首,已经属于蜀汉统治层。魏延是刘备留下来的元老势力,所以魏延服诸葛亮,可被元老刘琰骂哭,却绝不屈尊杨仪之下。魏延的这种状态和心理,跟张郃差不多,能在曹真手下为将,可你司马懿是个什么鬼?靠着天天拍曹丕马屁,才换来这样的高位。我凭啥服你!
诸葛亮射杀张郃,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就是因司马懿逼着张郃去追击诸葛亮导致。这其实是曹魏内斗送礼罢了。而《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由于是捧司马懿的,故而才让诸葛亮说出那句话,说自己被司马懿算计了其实,诸葛亮高兴还来不及呢!
根据第四次北伐战役的全过程来看,张郃好像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因为张郃的每次进言都是正确的,但司马懿仿佛故意要跟他作对,每次都不采纳,最后更是逼着他去追杀蜀军。张郃深知“归师勿追”的道理,知道追过去准没有好的结果,他明显不愿意去追。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张郃被迫领兵追赶,果然中了埋伏。
那么?张郃之死,到底是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呢?还是军事指挥失误无意为之呢?
张郃,字儁乂,冀州河间国人。早期从事于河北军阀袁绍,因功迁升为宁国中郎将。官渡对峙期间,张郃是袁绍方的主要将领之一。但袁绍一意孤行,几番不采纳他的进言,又得狗头军师郭图的无端进谗。袁绍渐渐猜忌张郃。
无奈之下,张郃与高览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张郃,如鱼得水,喜不自胜。给他拜将封侯,分给他兵马,让他去攻打邺城。从此,张郃得逢真主,南征北战,功绩累累,仕途坦荡,平步青云。
曹操在世期间,张郃被拜为荡寇将军,与夏侯渊搭档镇守汉中,他在军中的威望地位仅次于夏侯渊。夏侯渊死后,曹操让张郃总督汉中军事,并假以符节。
这时候的张郃,逐渐在取代夏侯渊的地位,往曹魏第一大将方面在发展。
公元220年,曹丕接替魏王,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曹丕称帝后,又进封张郃为鄚侯,县侯级别。
公元228年,诸葛亮陆续发动北伐战役。第一次北伐,曹睿令张郃统率五万大军,于街亭与马谡交战。结果大败马谡,诸葛亮被迫班师还蜀。
曹睿重赏张郃,增加其食邑一千户,共计四千三百户。他的封邑,比同时期的大将军曹真高了将近两千户。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数万大军包围陈仓,曹睿第一时间召张郃进京,分给他三万军马,并分派武卫、虎贲两个营护卫张郃。
临行前,曹睿与张郃讨论陈仓的情况。张郃认为,诸葛亮十天之内必定撤退。结果果如张郃所说。
曹睿对张郃大加赞赏,于是进封他为征西车骑将军,很明显,曹睿是想将张郃培养为一方统帅。而张郃在关中军的地位以及威望,仅次于大司马曹真。
公元231年,曹真病逝,张郃在关中军的威望地位无人能及。换句话说,他是最有可能接替曹真的候选人,而且没有之一。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睿召司马懿由荆州入关中,统领张郃、郭淮、费曜、戴陵等人。期间张郃数次进言,皆被司马懿拒绝。
第一次: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
司马懿不听张郃的建议,执意集合全军进攻祁山,结果郭淮、费曜被打得大败。
第二次:
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张郃的这条计策,是趁诸葛亮久不得战,且孤军深入,粮草缺乏,出奇兵到蜀军的后方,将其击败。但是!司马懿并不采纳,他不但不采纳,反而是缓追,有意尾随蜀军。当他想发动进攻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被魏延打得大败而逃。
第三次: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经过前几次的碰壁,这一次,张郃索性搬出了孙武子的《孙子兵法》。“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但司马懿仍然不考虑。一定要张郃去追赶,张郃迫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上。结果一战而亡。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从来不考虑张郃的进言?为什么逼着张郃去追击诸葛亮呢?他有害张郃的动机吗?
个人观点!司马懿有迫害张郃的动机!
首先!张郃、郭淮、费曜、戴陵四将,是大司马曹真的老部下。这四人在关中军的威望地位很高。而张郃,更是这四人之首,是继曹真之后的关中军的第一领袖,是接替曹真的最佳人选。
张郃常年带领关中军与蜀汉周旋。他对关中地区的情况,以及对蜀汉诸葛亮、魏延等人的理解,远非司马懿可比。
况且他是一员儒将,胸有韬略,腹有良谋,且能独当一面。有多次统领数万大军的经历,曾多次与诸葛亮直接交锋,且屡有胜绩。张郃对蜀国知己知彼,屡有胜绩。
反观司马懿,从荆州临时调防过来,他对关中的情况,以及对诸葛亮等人的理解,远不如张郃深刻。他在关中军的威望,同样不如关中军的老领导张郃。
相比之下,张郃有绝对的优势。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关中军的第一领导。换句话说,他直接威胁到了司马懿接管关中军。
所以司马懿要给张郃穿小鞋……
司马懿之所以设计害死张郃,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张郃太过于耀眼了,如果张郃不死的话,那么司马懿在曹魏就不能够为所欲为了。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当年曹魏大将张郃其实是在追击诸葛亮的时候死于非命的,但是作为魏军统军的司马懿其实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要不是司马懿坚持让张郃去追击,张郃也不至于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所以仔细推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司马懿的一个阴谋。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张郃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之才,和同时期的任何将领相比都毫不逊色。最开始的时候张郃其实是在袁绍的手下做事,后来官渡之战的时候,由于袁绍不听张郃的建议,导致张郃反出了袁绍的阵营,最终投靠了曹操,当曹操看到张郃来投靠自己的时候,十分的高兴,将张郃此举比为?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很快张郃便在曹操的阵营中独当一面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诸葛亮便发动了亭街之战,而这一战可以说是诸葛亮出山之后败得最惨的一战。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的对手并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郃,张郃一出手,便将诸葛亮的前锋部队全部打掉,也恰恰是因为这样,张郃很快便成为了司马懿眼中的威胁,毕竟张郃不死的话,自己在曹魏便一直有颗钉子,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去做。
但是如果自己亲自动手杀死张郃的话,这样既不能服众,同时也会有损自己的声望,于是司马懿便来了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时在两军交战的时候,诸葛亮由于不敌,于是便打算撤退,按理来说,是个人都知道穷寇莫追,但是司马懿却命令张郃追击诸葛亮,最终导致张郃死在了诸葛亮的埋伏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2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