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牛卫李元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她手下可以重用的人不多,绝大多数都是酷吏,而唯独狄仁杰不同,他是凭借着才能受到女皇的重用。由于他能够审时度势,不仅替女皇做了很多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而且还尽心尽力地保全李唐后裔,为此在历史上也是留下美名。
当然大家对他的了解,更多的还是来自《神探狄仁杰》这部神剧。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电视剧确实拍得不错,让观众大呼过瘾。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与女皇可以说,即是君臣,又是朋友,在他因病离开人世后,女皇也是感慨不已,偌大的朝堂,再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想法了。
不过在影视剧中,和他一样有着极高曝光度的,就是如影随形的护卫李元芳。只要有他在,观众就知道,即使再身处险恶的环境,他都能保证狄阁老性命无虞。当然这只不过是根据情节需要,虚构出来的这么一个人物。但他在影视剧中,经常拿来显摆的职位千牛卫,在唐朝时期确实是很牛的。
那么这到底是个这样的官职呢?值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旁人炫耀?其实在唐朝的时候,这是一个正三品的高官。对此很多人感到疑问,上面不是还有一品、二品吗?其实在唐朝的时候,还真是与其它朝代不尽相同,就连作为宰辅的狄仁杰,也和他同样,都是三品官。为此从职级上来看,两个人算是平级的同僚,可以说是很牛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世民,他一开始的时候当的是尚书令,这在当时是一个正二品的高官,后来他当上了皇帝,就没有人敢比他的官职更高了。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李元芳来说,他的品级已经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了,狄仁杰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虽然他的品级不低,但大家在影视剧中也看到了,他在地方官员面前,根本没有狄仁杰的派头。其实这个还是很正常的,因为狄仁杰是百官之首,下面的地方要员,见了肯定都要巴结。作为李元芳就不一样了,他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看上去名头很响亮,其实不过就是女皇看他劳苦功高,赏给他的一个虚职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他非但不能前拥后呼,而且连开府的权利都没有,只能是跟在狄大人身边,尽保护的职责,因为这原本就是他应该干的事儿。事实上不仅是他本人,历朝历代只要是太平盛世,同样品级的武官,即使是实职,也远没有文官一位更高。
“元芳你怎么看”,这句爆红网络的流行语出自狄仁杰系列。其中李元芳是作为狄阁老的护卫,陪伴狄仁杰四处查案,可以说在这部剧中李元芳是一位妥妥的武力担当。在剧中李元芳的职位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因为在剧中经常看到千牛卫这个兵卫组织,所以感觉千牛卫这个组织非常厉害,进而很多人都对李元芳这个职位也产生了好奇。
先了解下千牛卫
唐朝时期,千牛卫是君王的贴身保镖,人数大约在2000人左右。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千牛卫大将军却位居三品。
说起千牛卫,先介绍一下唐朝的府兵制度。唐朝时期,朝廷一共设立了十六兵卫,其他兵卫暂且不提,其中就有左右千牛卫。首先不管是哪个卫都设立了一个大将军,大将军的职位等级是官居三品,再加上手里有军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
其实,千牛卫这个词不是唐朝时期才创立的,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个词汇的苗头。那个时候每一个禁军军官都会佩戴一把千牛刀作为武器,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到后来禁军的这种装备配制渐渐演变成了唐朝的千牛卫。
说回唐朝的十六卫,他们各司其职,其中千牛卫就是专门负责保护君王的,可以说是君王的贴身保镖。可以想象,作为君王的贴身安保,千牛卫中的士兵首先就要政治背景清白。其次,千牛卫的这些士兵的个人武力必须过硬,个顶个的高手,毕竟他们需要保护的人是一国之领袖。
其次,左右千牛卫的人数其实不多,毕竟仅仅是君王的保镖,不可能让军队扩充到上万人,这就属于典型的浪费国家军事力量。千牛卫的人数一般都维持在2000人左右,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则相当于这个保卫团体中的领袖,只对君王负责。虽然“保卫团”的人数不多,但是因为其工作性质,所以责任很大。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李元芳并不是正式的“千牛卫大将军”,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检校”在唐朝是皇帝特别任命的“加官”,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出现:
第一种情况是品级高的官员兼任品级的官职,比如初唐著名权臣长孙无忌就曾以“太尉(正一品)”的身份兼任“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从剧情上看,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更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他之前只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级别比“大将军(正三品)”低两级,不属于“兼领平级/低级官职”的情况;而且李元芳并不在“千牛卫”管事、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只是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
第一,“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
如唐初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第二,并不需要真正地履职的额外加官。类似于如今的“XX协会荣誉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实际上他根本不需要到工部去任职。
检校千牛卫并非正式官衔,当以他官派办某事时,加“检校”二字,凡“检校”二字者均为诏除的加官。唐朝的官跟我们现在差很多,都完全不同了。检校千牛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名誉市长或名誉校长之类的,就是只有官职暂无实权的。虽然元芳的官职是没有实权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剧中的重要性,没有他护卫狄大人的安全,恐怕狄大人破起案来也不会这么得心应手!
总的来说,千牛卫是唐朝皇帝的专用私人保镖,没有实权,地位也远远不如相同品阶的文官官职。但是,元芳经常显摆的“千牛卫”在唐朝也确实挺牛的,与宰相同阶,接触的也都是顶级的大人物,也是非常自豪的存在。
喜欢看神探狄仁杰的小伙伴们,可能常常听李元芳说一句自己乃是千牛卫,但是很多人对于千牛卫这个职位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这个职位到底官职有多大,那么我就给大家说一下,到底千牛卫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在唐朝时期有一个特殊的官职就叫做千牛卫,全称名左右千牛卫,位居正三品。这个官职有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便是这个官职手中有实权,会统领着军队,这一种情况属于权力比较大。另一种情况便是属于皇帝身边的护卫,虽然没有军队统领,但由于是皇帝身边的护卫,也没有人敢轻易得罪。
只要一说起古代很多人会想起唐朝,因为在唐朝时期出现了多个盛世,是我国少有的繁荣时期,而在唐朝时期,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的是,朝中一品二品大臣很多都是虚职,身上虽然有无数的荣耀,但是却没有什么实权。大多数手握重权的人一般都是三品,这可以说是相当奇怪了,在历朝历代都不曾见过。就比如我们熟悉的狄仁杰和李元芳,他两个一文一武,但却都是三品的官职,不过两人虽然都是三品的官职,但由于唐朝时期战争较少,文职要比武职更加的重要,所以狄仁杰还是要比李元芳职位稍微高一些的。
在神探狄仁杰中,我们经常看到李元芳保护着狄仁杰去查案,而李元芳经常会喊出自己乃是千牛卫。这是因为人们都知道自有官职代表的就是权力,代表的就是皇帝,所以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千牛卫共有16卫,李元芳并没有具体说自己属于哪一卫。但根据他的情况来看,他很有可能属于是皇帝身边的护卫,手里却没有统帅多少的军队。
首先李元芳的确是个官,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保卫兵。在影视剧中和历史记载我们都已看到,他皇上与狄仁杰眼前的红人。也就是说,他其实本身并不代表兵,但是只要他拿出千牛卫身份牌,就可以直接在朝廷内直接调兵派遣各地,而各地级市军队在看到这样子的牌匾亮相时,随时随地要听他的指挥。
他的主要身份呢,并不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所以无法具体的统计到底能带多少兵,但是他的权力其实比将军还要大。因为他每天都与皇上要臣见面,从史书记载他的官职可达到正四品官员,但其实狄仁杰仅仅只是朝中正二品官员宰相,所以可见元芳的权利非常的大。这权利源自于当时朝廷内事务兵和保卫兵应该会在3000人左右,而每个地级市会大概储备3000-5000不等的士兵。元芳只要亮出他的千牛卫身份,朝中一切士兵必须听从命令地方士兵也必须听从派遣。
各位将军更是对他恭敬三分,虽然将军在边疆,奋勇杀敌掌握实权,但依然要对这位皇上眼前的红人恭敬三分,否则很可能会吃力不讨好。众人都听过?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宰相级官员都可以掌握1万个人,以元芳的实力,如果是以出兵打仗的将军去衡量他,他最起码要可以掌管6000人。在现今的社会体制内,这至少是少将级待遇。
元芳会有这么大权力,得益于他不仅仅武力超群,而他更懂于在皇上与权贵面前将自己的能力适当的展现与出谋划策,显示出他超一般将军的有志有谋,这对武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智慧与技巧。所以在历史记载中,李元芳是非常稀少的一位武才将,毕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最后他能安度晚年可见他实力非同凡响。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其中两千年都处于封建时期,在封建王朝中上下等级分化明显,所以对于古代人来说“身份”就像个香饽饽,有些人对于身份这种东西这辈子都望尘莫及,而有些人则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美貌,当上了权贵之人,比如:大臣、太监、妃子。
有些人有了身份就会到处炫耀,比如《神探狄仁杰》里的李元芳,到哪都会先报自己的官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说来这个职业很多人都不熟悉,更不明白李元芳为何如此为这个身份自豪,“千牛卫”到底是什么官?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提到李元芳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年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元芳你怎么看”?
身为狄仁杰的手下,李元芳的职责就是保护狄仁杰的人身安全,辅佐他办案。能被狄仁杰重用说明李元芳的实力不容小视。
李元芳经常和狄仁杰去各地办案,只要他去一个地方办案,当地官员对他都是毕恭毕敬,可见他的职位有多大。
李元芳行走江湖,在官场上混迹这么多年,早就练就一身本领。他胆量过人,只身一人去剿灭蛇灵、黑衣社、铁手团。
只要一报上名字,敌人瞬间闻风丧胆。在官场上行走多年,功劳自然只多不少,所以会赐他为“千牛卫大将军”。
提起“千牛卫”,有人会立马想到“千牛刀”,它被用作帝王防卫武器所以通常会被随身携带。
《庄子·养生主》就有这样的记载:“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而“千牛卫”这个称呼在唐代被誉为“左右千牛卫”,这一职位专门保护皇上的安危,相当于贴身保镖。
想想是保护皇上的人,职位当然大,但到了晚唐时期,它所属的南衙十六卫逐渐衰败,所以这个职位慢慢地就变成了虚名。而李元芳自然就成为了有名无权的“名誉将军”。
李元芳主要是保护皇上的安全,但剧中总是跟随狄仁杰,在历史上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
而且没有皇上的命令擅自出行,或者擅离职守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千牛卫就好比皇家禁卫军,他走了如果皇上遇到刺客怎么办?
如果得到了皇上的批准,李元芳可以与狄仁杰一同办案,再加上他是皇帝贴身护卫的身份,想必走到哪自然会让那些地方官毕恭毕敬地对待,虽然李元芳是协助狄仁杰办案,但狄仁杰也会对他十分客气,谁会得罪一个皇帝身边的人呢。
说到这有人该问了,皇上为何让李元芳辅佐狄仁杰办案?
其实这与狄仁杰有很大的关系,最早的时候,李元芳官职还没到现在这么大,只是个普通的将军,而且当时他曾被敌人陷害过。
其实若没有狄仁杰慧眼识珠的能力,凭李元芳一己之力很难做到”千牛卫“的官职。
升官对于李元芳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并一举成为了皇上的”心腹“。
随着他与狄仁杰去各地办案,走南闯北累积不少功勋。升职加薪那是必然,后因立下不少功劳,而晋升为正三品千牛卫大将军,可谓到达了人生巅峰。这估计换了谁都得四处炫耀自己的官职,威慑力更不用多说。
皇帝安排李元芳在狄仁杰身边办案,本意是想让他护狄仁杰安全,狄仁杰对朝廷来说太重要!
而李元芳跟随狄仁杰办案从未有过闪失,其实李元芳完全可以不用管办案的事情,只要保护狄仁杰就可以,但他能力可不止如此,自然不会只做这件事,对他来说太没有挑战性,为避免遭人议论。
皇上特地给李元芳的官职加了两个字“检校”,意思:不是此职位却有此职位的权利。从而就成了”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对于李元芳来说这算是一种名誉,所以不管走到哪都要报一下他的职位。“千牛卫大将军”通常都是伴随在皇上左右,后来李元芳又以此称呼伴随狄仁杰左右,自然会有人议论狄仁杰的地位与皇上相比较。
所以要加上两个字来证明与皇上的不同之处,李元芳官职虽大,狄仁杰也很尊重他,但两人并非平级,手里掌握的实权相差甚远。
狄仁杰的官职在朝中虽不是最有权威的人,但也算是朝廷大官了。每次上朝时他都站在最前面,李元芳看似是个莽将。
但实际上也是个情商高的人,他心里清楚自己与狄仁杰不能相媲美,在平日里也对狄仁杰很尊重,就像老板与员工一样。
以敌人狄仁杰的权威,很多官员都表示不服,此时李元芳就会以自己的威慑力,来镇压这不服他的人。
毕竟没人会傻到去得罪皇上的”心腹“。众臣也很给李元芳面子,所以这职位在大多时候还是很有用的,也难怪李元芳会到处炫耀他的职称。
上面所讲的都是剧中的情节,历史到底有没有李元芳这号人物,我们无从知晓,但狄仁杰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在历史上他是一位政治家,宰相。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从古到今官场上的场面都差不多。
在真正的历史中,狄仁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办案高手,担任大理寺卿期间,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凭借一己之力就解决了不少积压许久的旧案。
而且公平公正,没有一人去投诉说他办得不对。也是凭借着他洞察一切的本领,步步晋升,成为皇帝重用的大臣,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成了朝中大臣们的榜样。
对皇帝来说,想要留住人才,其中也是有讲究的,像狄仁杰这种人物,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他对金银财宝并不感兴趣,而武则天的做法足以见证朝廷有多看重他,就是将李元芳和八大军头赐予他,护他周全。
而且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贴身保镖”,如此举动,让狄仁杰对此更加铭记于心,对朝廷对皇帝更加忠心耿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2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秦哀公是什么人一个相当有文化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