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内务府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众妙之门 2023-06-22 14:31:22

清朝内务府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内务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内务府是清代特有的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人员要比最忙的户部多十倍,达三千多人,可谓清朝最庞大的机关。它管的皇家事务无所不包,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有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

下设“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总之凡是跟皇室沾边的事,全都由他们操办。而且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谁也无权干涉。

清朝的税收主要分两块,一块是户部主管的国库,一块是皇帝个人的内库。内库的钱一般由户部按年预算从国库拨发。由内务府全权管理,户部无权过问。起初,皇帝内库和国库分开独立管理是防止和杜绝皇室的铺张浪费,每年拨多少就多少,花多花少都有数。

后来内务府的钱越来越不够花,原因是服务的职能在不断地拓展,从吃喝拉撒、宫廷采购、皇家当铺到土木工程、婚丧嫁娶等等。钱不够用怎么办?内务府就开始参与盐税关税、卖官鬻爵,只要是挣钱的,都插上一手,而且合情合法。因为清廷明文规定,内务府拥这些权利。这就使内务府成了全京城无所不管、无所不办的最牛部门。

这样长此以往,贪污腐败滋生,而且愈演愈烈。据史书描述,内务府的一个内府堂郎中,一年就能贪污两百多万两,干上几年,就不下上千万两。乾隆帝从内务府得知十两能买一个鸡蛋,一次召见大臣汪文端,随便问他吃早饭的事,险些说穿帮把内务府装进去,赶忙解释说,他吃的那四个鸡蛋是残次品,不够上供的标准,才几文钱一个。乾隆点点头。算是混过了关。

道光帝极为简朴。当时京城时兴穿戴“出风”的皮袄,就是皮里以缎面,缎衬比皮里长出一段,露在外面,叫作“出风”,以显华贵。内务府给道光也做了一件,道光帝认为缎子比狐皮贵重,不应长于狐皮,“出风”只是装饰,无实际用处,于是命把四周添上皮子,以保缎面不受磨损。内务府领旨后,想趁机捞油,说需200两银子才能改。没想到道光帝嫌太贵,便命不用改了,内务府想捞钱就泡了汤。

道光穿的裤子两个膝头都打着补丁,俗称“打掌”。道光认为这样很好,便引起近臣们仿效。一次,大学士曹振镛跪奏时,露出膝头上的补丁,被道光看见。奏报完事后,道光就问:“你的裤子也打掌了?”曹振镛回答:“换新的太贵,打个掌挺好。”道光追问道:“打个掌花多少钱?”曹振镛哪知道多少钱,便胡编说:“约需三两。”道光说:“真便宜,内务府打一次,要五两银子。”在场文武官员暗笑,五两银子不知能做几条新的,但谁也不敢说实话。

同治大婚要买一对普通皮箱。市面价几十两,内务府报销为每对九千多两。清朝时的京城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树小房新画不古,必定是个内务府。”意思就是树是小的,房子是新的,画是新的。一定是刚在内务府发财的暴发户。

这样的事例很多,足见内务府铺张浪费、贪污腐败、虚报冒领、制造假账几倍几十倍是一种常态。内务府一面以皇帝的名义向户部要钱,一面插手最挣钱行业,肆无忌惮的捞钱,中饱私囊。

在清代让人们挤破头想进去的内务府,究竟是做什么的?

官员的起用都要受两个前提条件的约束:一是机构的性质,二是官缺(即编制)。

内务府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内务府官员主要由内务府包衣(包衣是满语音译,意即“家奴”)充任,而将内务府包衣缺设置为内务府包衣的专缺,也为这种需要创造了条件,这就是,“本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

但是从内务府官员的实际任用情况来看,则表现为一种交叉互任的状态:

一是内务府包衣出任内务府官,这符合内务府包衣缺规定的要求,自然不用多言;

二是非包衣出身的官员出任内务府官,这一点在内务府高层官员中尤为显著,比如和珅、穆彰阿、荣禄;

三是内务府包衣出任其他部院、省份的官职或在出任内务府官时兼任其他非内务府官职。

而这些情况有时又集中表现在某一官员身上,情况比较复杂。然而,说到底,在清朝,官员起用的实质是由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同时又由于当时满族社会固有的主仆意识的影响,在官员的起用上,特别是内务府官员的起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其主子对仆人惯有的信任和忠实程度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才使内务府官员的组成和内务府包衣的身份呈现出可变性和多样性。

“官缺”是起用官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是清朝统治者作为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统治集团,为维护本民族统治集团的利益,确保他们在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对官制中具有划分“权力”意义的“官缺”的分配十分重视。

根据与统治者亲疏关系的不同,清代的官却被划分为六种,即宗室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内务府包衣缺、汉缺。

因为缺分就意味着职位,职位就是权力、地位和金钱的保证。所以,清统治者又规定除了“宗室缺”和“内务府包衣缺”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人群的“官缺”不得他人“借用占补”外,还规定允许排在前面的“官缺”上的人可以“借用占补”它后面的官缺,于是所有汉缺之外的“官缺”上的人都可以补“汉缺”。显然,这是统治者在保证旗人(宗室缺、满洲缺、汉军缺)、蒙古人充实官僚阶层的前提下,才给汉人为官当差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清统治者在维护本民族统治集团利益上所作的努力。

“内务府包衣缺”是指内务府衙门所属的各项职位以及内奏事处等不可借用、占补的内务府包衣的专缺。也就是说,凡是内务府包衣缺上的职位,都由内务府包衣出任。这个缺分的设置,是由内务府这一皇室内部服务性机构性质的特殊性决定的,同时也是皇帝给自己的“奴仆”集团创造的一个独有的升官发财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更加忠实、努力地为自已效力。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内务府包衣缺并不是内务府全部的官缺,即在内务府高级官员中有些缺分并不属于内务府包衣缺;同时在内务府为官的人,也并不都是包衣人。

执掌内务府的内务府大臣都有哪些人来担任呢?

内务府大臣的全称是总管内务府大臣,满语为“包衣按班”( booi amban)或“包衣大”(booi da),上图满汉对照,笔者自己写的。内务府大臣作为内务府的最高长官,其来源据《清史稿》载:“总管大臣,无员限。满洲大臣内特简(特简,意指皇帝对官吏的破格选用)。初制从二品。乾隆十四年定正二品。“

另据《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的记述:“总管内务府大臣……为正二品官,无定额,由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卿中升补或根据需要由王公、领侍卫内大臣、满尚书、侍郎甲特简。”·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内务府大臣没有定额,或者说不受额缺的限制,也不受内务府包衣缺的限制;二是内务府大臣的来源,可以是包衣人,如本府郎中等,可以是宗室王公,也可以是满洲旗人,如侍卫、侍郎等。

古代内务府是干什么的

清代内务府的职责是“奉天子之家事”,管理宫禁事务。其成员由内务府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十五个包衣佐领、十八个旗鼓佐领、两个朝鲜佐领、一个回子佐领和三十个内管领的包衣人及太监组成。

其机构组织兼容了清初内务府和十三衙门两种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并最终形成了以七司三院为主干兼辖其他四十余衙门的庞大的宫廷服务机构。清代内务府是清代国家机构中职官人数最多、机构组织最为庞大的衙门,在维护清朝统治和专制皇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历史

内务府根源于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阿哈制度。包衣是“家的”的满语音译,阿哈则为奴才、奴仆,即为家奴之意。八旗制度产生时,包衣作为八旗成员的一部分而被编入包衣牛录。

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和清王朝封建君主制的确立,皇属包衣牛录的职责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向具有宫廷服务性质的机构——内府转化,这就是内务府的雏形。

清入关后,由于清宫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历代封建王朝宦官制度的影响,内务府一度被宦官机构——十三衙门取代。但是十三衙门这一机构不能适应满族统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随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巩固,十三衙门也就必然重新被内务府所取代。

《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载,“国初设立内务府。顺治十一年(1654年)裁,置十三衙门。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内务府。”

机构设置

内务府衙门分内务府堂及所属七司、三院等五十多个部门,总称总管内务府衙门,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特任,无定额。内务府总管为内务府之主官,品等为正二品,下设如会计等七个司,功能职务为管理出纳,财务收支,祭祀礼仪等。

清朝官府行政部门,宗人府、内务府、詹事府分别负责什么事务?

宗人府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家宗族事务的机构。

按清朝规定,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为大宗,从塔克世一脉繁衍下来的子孙都是宗室成员,这些人腰间皆系着黄色腰带(皇帝用明黄色,其他人用杏黄色),以示身份,因此也被称为?黄带子?。塔克世兄弟们的后裔属于皇室旁支,他们被称为?觉罗?,这些人腰间皆系着红色腰带,因此也被称为?红带子?。

宗人府掌管着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皇族族谱的称呼),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婚嫁、谥号、安葬等事宜。宗室成员编入黄册,觉罗成员编入红册。宗人府的最高长官是宗令,由亲王或郡王担任。

宗人府的工作最关键就是要做到细致,不允许出差错。以爵位继承为例,清朝的宗室爵位每一次被继承都会降一个等级(铁帽子王例外),比如某位亲王死后,他的儿子(一般为嫡子)继承他的爵位就会被降到郡王,到孙子继承的时候会被降到贝勒,曾孙继承会被降到贝子,重孙继承被降到将军,以此类推。这些爵位承袭的计算、梳理,都是由宗人府完成的。

此外,如果有某位宗室成员犯了严重错误受到处罚,也是由宗人府来负责记录和执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宗人府圈禁就是处罚之一,而最严重的处罚就要属从玉牒中除名,这就意味着被处罚人以及他的后代,从今以后都不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

内务府是专门负责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相当于皇帝的管家。

内务府下辖的机构共有?七司三院?,管理着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连皇帝的?私房钱?(内府库银)也归内务府打理。太监、宫女的选拔、考核都需要由内务府安排。内务府的最高长官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官阶为正二品。

虽然在地位上,内务府不如宗人府那么显赫,但内务府却是清朝最有?油水?的部门。当时有一句民谣:?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意思就是说在内务府任职个个都是暴发户。房子是新买的(因为捞到的钱多);树是刚刚种下的,所以都还很小;?画不古?是因为内务府的人附庸风雅但又肚子里没墨水,所以总是花大笔银子去买古画,结果买到的都是赝品。?

除了宗人府和内务府外,清朝中央机构还有一个府,那就是詹事府。和前两者相比,詹事府听说的人就比较少了。

詹事府这个机构从明朝初期就设立了,主要职责是辅导东宫太子。清朝定鼎中原后,沿袭了明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机构,其中就包括詹事府。但由于清朝从康熙皇帝之后就不再设立太子,所以詹事府成了一个没有本府专职的机构,逐渐沦为了翰林院的辅佐单位。清朝晚期改革官制,詹事府因为早已名不副实,所以遭到了裁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