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朝廷大臣让皇后殉葬

说历史 2023-06-08 15:04:07

朝廷大臣让皇后殉葬

朝廷大臣让皇后殉葬

这是在北宋时期发生在契丹国的一则真实故事。当时建立了契丹国的辽太祖在驾崩之后,大臣们便是要求述律氏皇后一同殉葬,但是皇后也只是自断一臂为辽太祖殉葬,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后来的史记当中记载,述律后在太祖生前一直是以铁娘子的形象而存在的,因此在太祖死后,她为了扶植次子耶律德光上位,便是大杀开国功臣。最开始的时候,述律氏先把大臣的妻子召入皇宫,对她们说:“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然后她又转身对这些大臣说:“汝思先帝乎?”大臣们纷纷表示对先帝的思念。

于是她便下令屠杀了数百名大臣。但是当她杀到汉人赵思温的时候,赵思温不愿去死,述律后大怒:“你平日和先帝关系最好了,现在为何不去殉葬?”赵思温却回答:“要说亲近,谁也比不上皇后您啊!您先去殉葬,我随后就来!”述律后便是感觉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便自断一臂葬于辽太祖墓中,赵思温也因此幸免。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朝廷大臣让皇后殉葬

明初的殉葬制度,真实历史上是怎样的流程呢?

2020年开年大剧《大明风华》,是近年来少有提及明初残酷殉葬制度的电视剧。

当然,剧中对明初嫔妃殉葬制的描述,是太子妃张氏口中的「后宫无所出者殉」,其实大大减轻了其残酷程度。

明初真实历史中,除正宫皇后外,所有妃嫔无论是否生育,都要殉葬,只有皇帝或太后特旨赦免的个别妃嫔,才能免死。

明太祖朱元璋,与和皇后马秀英是结发夫妻,共历贫贱患难,恩爱至深,



然而,并不妨碍他同时广纳妃嫔,有封号的后妃四十六人,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朱元璋一直自诩只好读书,不好女色,对后宫这些女人,毫无怜惜之情,甚至复古了千年之前的人殉制度,死后将她们尽数打包带走。



事实上,朱元璋之所以广纳妃嫔,也只是为了尽可能多的繁衍后代,把自己从孤身一人繁衍成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儿子可以用来封藩一方,女儿可以用来联姻和笼络功臣,从而让自己建立的帝国,根基尽可能巩固。



这同样也是历史上绝大多数帝王,明明有心爱之人,一样要广纳后宫的根本原因。以古人的平均寿命和极高的婴孩夭折率,以及产妇死亡率,只有一个妻子,对整个王朝的社稷前途,都实在太危险了。

而朱元璋死后,那些生育了皇子的妃嫔,全部都被他勒令殉葬了,即使她们的儿子已经是封藩一方的藩王,也都不能免死。哪怕是年仅3岁的幼女宝庆公主的生母,在野史中被赦免了,其实一样也没破例。

更残酷的是,从皇次子秦王早死,秦王妃王氏(蒙元名将王保保之妹)被朱元璋勒令殉葬起,亲王郡王的正妃如果“无所出”,就是没有生育儿子,也要和侧妃、姬妾一起被强迫殉葬,生下儿子的才能免死。



明仁宗郭贵妃生下3个皇子,又是功臣之女,尚且不免于被殉葬,反而是另几个无子嗣的老妾,和仁宗张皇后关系好,就被赦免了。另有敬妃张氏是名将张辅之女,也得到了特旨赦免。

《大明风华》剧中,李朝进贡他们“全贵妃”所生的“婴宁长公主”给朱棣做了“朴妃”,这本身就肯定不符合历史,因为李氏朝鲜作为明朝藩属国,国君只是郡王,既不能有“贵妃”也不能有“公主”,更不姓朴。

而且, 如果按真实历史来,朝鲜进贡的“安贵妃”和“朴妃”姊妹,无论如何折腾,是否生下子嗣,都注定难逃殉葬噩运。



所以,为了剧情需要,才要在剧中将殉葬制改成了「后宫无所出者殉」,让“安贵妃”有一个努力折腾的动机。



至于当时的明朝为何有如此残酷的殉葬制度,愿意入宫攀龙附凤的女子还络绎不绝,原因也很简单,当不了嫔妃的宫女更苦……

明朝的宫女,生病了不给医治,而且是终身制,到死不得出宫,明神宗王皇后好酗酒,打死的宫女上百人。

另一方面,这些后宫女子, 同样也过着封建社会女性最顶端最奢华的生活。特别是高位嫔妃的物质和礼制待遇,甚至远远超过了名声赫赫、殚精竭虑的国家重臣。

她们如有幸生下子女,相对于大明王朝其他几乎所有人而言,那是真正的高高在上,身份之别如鸿沟天鉴,而且这种地位差距,同样被当时所有人视为天经地义。

而且,明初那些殉葬嫔妃的家人,有个专门称呼“朝天女户”,可以世袭锦衣卫千户、百户的官职,这是比类朝廷一品大员才有的待遇了。

要知道,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也只是让儿子于冕得到了“世袭锦衣卫千户”的世职。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死时,除了胡皇后、孙皇后肯定不用殉葬,还有生下皇次子朱祁钰的吴贤妃被特别赦免。

历史上同治皇帝的皇后是谁?阿鲁特氏为什么要自杀?

说到中国古代的同治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同治皇帝死的非常早,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同治皇帝只活了19岁便匆匆的驾崩了,6岁便可以登基,在位13年,当时同治皇帝处在的年代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代,当时的清朝处在国内动荡和国外局势的过渡期,但是,当时的同治皇帝没有头脑,年轻非常的小,不过,同治皇帝死得早,连同治皇帝的皇后也死的早了。为什么阿鲁特氏会自杀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揭秘年仅22岁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杀谜案: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于是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17岁,皇后19岁。又册富察氏为慧妃。

同治皇帝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蒙古正蓝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同治即位。当时,同治只是6岁玩童,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17岁大婚。当时慈禧太后主张册立凤秀的女儿,而慈安和同治都喜欢崇绮的女儿阿鲁特,认为她雍容端庄,很有福相。于是册封阿鲁特为皇后。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恩爱情笃。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在宫中广布心腹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言行举止。慈禧见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宫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颇为不满,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

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新婚的阿鲁特氏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闷不乐。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夫君。阿鲁特氏每次见到皇上,必笑脸相迎,慈禧反倒说皇后“狐媚惑主”。

同治年幼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凌辱,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不被慈禧待见

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霪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阿鲁特氏终于有了一次单独看皇上的机会了,夫妻俩四目相望,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眼见曾经相敬如宾的丈夫已经病到万难康复的地步,阿鲁特氏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同治病到这个份上,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如果当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后生活,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是母亲给了自己的生命,但她也正是凭借儿子才当上太后的……同治设法把身边所有的侍从支开,偷偷叫来了他最信任的师傅李鸿藻。

同治向李鸿藻口述遗诏,立贝勒载澍为皇太子。

洋洋数千言的遗诏草稿拟好之后,同治要李鸿藻回去好生修改润色,拿出正式文本,第二天送回。

李鸿藻虽与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会有什么后果,经过一番掂量,权衡利弊得失,他还是把遗诏草稿交给了慈禧。

慈禧见到遗诏,立刻将其扔到火盆销毁,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更对阿鲁特氏有说不出的仇恨。

李鸿藻的一去不回头,使同治开始感到事态不妙。

他连急带病,不久就到了不能进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可慈禧却在此时下达“尽断医药饮食,不许任何人入乾清宫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终于怀着对皇后的无限牵挂驾崩了,时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在慈禧的主持下,清朝廷迅速立咸丰的侄子——醇亲王之子载?为幼帝,年号为光绪。

实际上,伴随着同治的去世,慈禧已经没有资格再当太后了,但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朝廷的官员,谁也不敢同慈禧去较真儿。

同治死后 慈禧要皇后“殉葬!

在慈禧决定兄终弟及,立同治的堂弟光绪为君之后,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曾试探地请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的皇后?从慈禧的嘴里只蹦出两个字:“殉葬!”慈禧的话惊得崇绮目瞪口呆,但他也只能照办。

他送给阿鲁特氏一个空食盒,暗示女儿绝食而死。

阿鲁特氏当然悟出父亲的意思,也非常明白这就是慈禧的懿旨,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死,无论她愿意还是不愿意……就连父亲也来催她上路。

可是,在同治去世后她才知道自己已怀孕。虽然已经立了光绪,但她还是想把同治惟一的骨肉生下来,万一是个阿哥,大行皇帝也就有后嗣了;她相信太后一旦知道自己怀上同治的骨肉,起码也会让她活着把孩子生下来。但是,慈禧最后还是将她逼上绝路。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既寒冷而又饥饿的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她是被饿死的,死时年仅22岁,距同治帝死仅75天。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还有人说,慈禧闻知阿鲁特氏怀了孕,怕生了皇子,立为嗣,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

还有的说,慈禧怕阿鲁特氏把自己违背同治帝遗诏立皇子的秘密揭发出来,故将她置于死地。

阿鲁特氏死亡当天,两宫皇太后谕内阁:“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壸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说得含糊不清,难以让人信服。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她的肚子里还有同治皇帝的遗腹子。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

吞金而死。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

笔者支持绝食而死一说。因为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哭成了胡桃。崇绮上奏慈禧,令其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自己现在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还传进话去,言说服毒或其它死法,均对娘家不利。没过多长时间,阿鲁特氏便绝食而死。可怜呵,妩媚皇后阿鲁特氏没有跟上皇帝过上一天舒心日子,就香消玉殒……这皇后,不做也罢。

努尔哈赤为何死时命大妃殉葬,其中有什么隐情?

因为大妃和努尔哈赤的儿子私通。努尔哈赤一共有两位大妃,原配是叶赫那拉氏,14岁就听从父亲的命令嫁给了努尔哈赤,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并且生下了皇太极,29岁就死去,努尔哈赤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穿上丧服服了一个月的丧,满朝大臣也参与到皇后的葬礼。

第二位大妃是乌喇纳喇氏,叶赫那拉氏死后,乌喇纳喇氏就被努尔哈赤扶正,当了大福晋。她的儿子就比叶赫那拉氏多多了,成材率也很高。努尔哈赤既是个有野心的雄主,就要外出征战,打仗这回事耗时很久,经常几年几年地不回家,后宫里只有乌喇纳喇氏和一堆女人,不免寂寞,再加上草原风气很开放,所以乌喇纳喇氏就和代善产生了感情,这个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

努尔哈赤回来后,他的一个小妾就向努尔哈赤告发,说大福晋送饭给代善吃,两个人感情亲密,代善向大福晋报告事情的时候两个人眉来眼去的,还曾看见大福晋深夜出府。努尔哈赤一听勃然大怒,因为他也知道自己好几年不回来,满宫的妃子势必有点想法,但是万万没想到儿子会挖自己的墙角,这件事要是传出去,自己的脸往哪里放。所以努尔哈赤把大福晋囚禁起来严加看管。

因为这件事实在尴尬,而且纵使怎么查也查不出确凿证据,大福晋身居高位不能够随便动,所以只能囚禁起来了事。努尔哈赤死前,用强硬的手段下诏,让大妃殉葬。大妃在群臣面前哭得声泪俱下,说自己侍奉努尔哈赤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然而并没有用。当时皇太极正和代善争皇位,两个人实力差不多,可能皇太极曲线救国,给代善泼了一大盆污水。

如果马皇后不死,朱元璋会让她殉葬吗?

无论如何朱元璋都不会让马皇后陪葬的。事实上,纵观中国古代史,帝王死后活人殉葬确实数不胜数。但从来没有过皇后陪葬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说皇帝是普天之下地位最尊贵的人,那么皇后就是普天之下地位第二尊贵的人。古代皇帝死后,陪葬的嫔妃美人倒是非常的多。但皇后却是一个都没有。皇后是皇帝名义上唯一的妻子,其他的哪怕是嫔妃,也不过是无关痛痒的人罢了。她们才是殉葬品,皇后最多在死后和皇帝合葬,这也不存在殉葬的说法。

一般来说,皇帝死后他那些嫔妃们的下场也各不相同。有子女的那些嫔妃自然可以留的一命,运气好的话还不需要在皇宫之中老死,或许还有机会到自己儿子的封地安享晚年。比如汉高祖时期的薄姬,他就是在汉高祖死后经过吕后允许跟着儿子到了代地去生活。而没有子女由运气不好的嫔妃,要么出家为尼,要么在后宫孤独终老,最惨的就是为皇帝殉葬。比如清朝历史上,贞妃就为了顺治皇帝而殉葬。虽然贞妃的殉葬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并且贞妃也是自愿殉葬的。但贞妃也起码代表了嫔妃殉葬的例子。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历史上有皇后殉葬这么个说法,那么如果朱元璋死在马皇后之前,朱元璋会让马皇后殉葬吗?那也绝对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爱情,在古代皇帝之中也算是忠贞不渝的一个典型代表。马皇后和朱元璋属于?贫贱夫妻?。在朱元璋还是一个小卒子的时候,马皇后就跟了朱元璋。在朱元璋造反打天下的过程中,马皇后不仅做到了一个妻子该尽的责任,她还曾亲自上阵鼓舞士气,给将士们缝衣做鞋,还把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拿出来犒赏士卒。可以说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马皇后的背后默默支持。

朱元璋打下天下当上皇帝后,马皇后自然也就成为了皇后。当时朱元璋主外治理朝廷天下,而后宫之中则完全由马皇后掌控。她虽然贵为皇后,但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

马皇后的所作所为不仅后宫之中人人皆服,就连朱元璋都称其为贤内助。满朝文武无不夸赞马皇后贤良淑德。其所作所为堪称皇后之典范。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可见朱元璋有多么疼爱马皇后,他又怎么会让马皇后陪葬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