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襄樊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汉朝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虎踞益州以匡扶汉室,孙权秉承父兄基业于江东。及至公元220年,曹操病故、曹丕掌管大权,汉献帝刘协禅让于曹丕,汉朝覆灭,三国时期到来。
曹丕称帝的次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塑汉朝,并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又称“季汉”)。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报关羽之仇,举国之力、亲率大军讨伐孙吴。
事实上,在此之前刘备已经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了未能出兵援助关羽的义子刘封。那么,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闻名遐迩的汉昭烈帝,为何一定要对自己的义子痛下杀手呢?这就需要从关羽败亡前后的经过,以及刘封在蜀汉政治集团中的位置开始说起了。
许多认为,刘备诛杀刘封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襄樊之战期间拒绝救助关羽,从而导致关羽陷于腹背受敌之境,被俘身亡。然而问题是当时拒绝援助关羽的并非刘封一人,协助其驻守东三郡的还有后来投靠曹魏、并引曹军夺取了东三郡的孟达。要知道,当孟达反叛降曹之后,刘备并未迁怒其家人。这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刘备因不救关羽而盛怒杀人的可能。
那么,既然对待一个性质恶劣程度远胜于刘封、且与自己并未太深关系的孟达,都能以一个相对平稳的心去处理,又怎会在面对身为义子的刘封反而失去了理智呢?所以,促使刘备最后下定决心赐死刘封的必定另有原因。
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刘备对刘封“欺凌孟达以至于其反叛”和“不救关羽”两件事情进行了严厉责问,却对东三郡领土的丢失浑然未提。也就是说,在刘备心中领土的丢失远远比不上部众的损失,毕竟前者有太多客观因素、后者却完全是由刘封的主观失误导致的。
其实,刘封在逼反孟达和不救关羽两件事情上的主观因素是一样的,那就是性情刚猛、桀骜不驯,未把这二人放在眼里。也正因如此,最终给刘封招来了杀身之祸。需知当初派刘封镇守的东三郡,可是连接荆益的枢纽,这也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部署。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却仅仅在于守将刘封的眼高手低、狂悖无知,更为重要的是他名义上还是刘备的子嗣。于是,在诸葛亮的提醒下,刘备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在诸葛亮看来,刘封如此刚猛难制,日后必成大患。刘备在时还好说,一旦病故不在了,便很有可能面临诸葛亮、刘禅与刘封对峙的局面。届时,不论谁胜谁负(几乎一定是刘禅胜出),刘备集团都不可避免地遭受重挫。既然如此,不若趁此机会赐死刘封,以消弭刘禅日后“杀兄”的恶名。
如果当时刘备尚且年轻力壮,或许会不以为然,但此时的刘备已经年近六十、垂垂老矣,不得不为身后之事开始考虑了。最终,刘封被刘备下令自裁。然而可笑的是,此时的刘封不仅未能醒悟自身的致命弱点,反而大呼“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徒增耻笑。所谓孟子度,即为孟达,刘封所言是指当初孟达攻打东三郡时对其作出的劝降之言。此言一出,“先主为之流涕”,刘备更加清楚诸葛亮谏言的准确。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刘封之所以不愿意出兵援助关羽,是因为他与孟达关系不和,故而害怕离开上庸以后便失去了对后者的制约,同时亦不愿孟达独自出兵立功。然而,这恰恰说明了刘封在拥有“刘备义子”特殊身份的情况下,对同僚和下属关系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差劲、矛盾激烈。
所以,刘备赐死刘封的直接原因是他“逼反孟达”和“不救关羽”,然而他不识大局、不懂政治的性情才是刘备顾虑的重点。
从史书来看,刘封被赐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援助关羽,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另外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对继承人刘禅造成威胁,故赐死刘封。从“先主为之流涕”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备有不忍之心,但这么做确是不得不为之。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辨明自己所处的不利的政治位置,未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用孟达的话来说,就是:“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 三国群英传7 刘封头像
公平来说,刘封其实没有辜负刘备,至于因他不发兵援助关羽,不是导致关羽败亡的直接原因。关羽要求刘封援助是在兵败之前,而不是小说中关羽被围麦城之时。三国志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关羽是要求的是“相助”而不是“相救”,而且是关羽率军围困襄樊之时,此时关羽并未处于不利境地。所以关羽的败亡从道理上至少不能直接归咎于刘封不发兵相助的,何况刘封那一支偏师即使加入作战,或许也不能影响结果。刘备即使因此从感情上怨恨刘封,也没有到一定要诛杀他的地步,何况他与刘备还有父子之情。所以,不助关羽显然不是像小说中描绘的刘封的“罪行”,那么刘封之死到底是缘于何事呢?其实从孟达给他的劝降信中可见一斑。 三国征战 中刘封形象
孟达的劝降信中林林总总一把字,说的不过是两个道理:一,自从阿斗为太子后,刘封已经在政治上处于十分尴尬和不利的境地;二,识时务者为俊杰,“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孟达所言刘封的“祸”其实就是参照第一个道理的结论。当年刘备收养刘封,不是因为他长得可爱或者英勇无敌,刘备的目的是解决年近半百尚无继承人的问题。但很不巧,刘封刚被收养不久,刘备就有了亲儿子。阿斗小的时候,刘备事业未成的时候,继承人问题没有提及的必要,人们(刘备的手下)也就不闻不问,也许此时刘封的存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总要从法律意义上确定继承人,即明确地宣布谁为王太子。结果是花落阿斗家,刘备始终希望能由有血统关系的后代来继承大业。刘封的存在此时就显得多余了。但如果刘封为人懦弱,不理事务,没有战功,知趣装傻,也许人们也不会注意到他的多余存在。可事实相违,刘封太过显眼了,其战功虽称不上卓著但也“累累”吧,而且最糟糕的是性格刚烈,傲慢难制,从他逼走孟达便可见其为人之偏狭。阿斗年幼,刘备在世时,刘封也许不敢妄为,但如果刘备一旦归天,少主幼弱,臣兄蛮横,自然是“停尸不顾,束甲相争”,或许会演变成宫廷夺位、内耗不止的庙堂悲剧。这是诸葛亮预见却不愿看到的,也是刘备想到都不寒而栗的,更是有识之士用脚指头也能想出来的。所以孟达在信中几乎赤裸裸地说出:“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祸乱的兴起,没有不是从废除和确立继承人之间产生的) 三国志大战 刘封形象
但刘备不会因此而改立刘封为继承人,因为骨肉至亲,血浓于水,这是人之常情。那么,唯一能避免悲剧发生的方法,就是多余的存在必须消失。虽然这不是刘备所希望看到的结局,但至少比起前面所讲的庙堂悲剧,除去刘封显然更符合刘备阵营的利益。所以孟达告知说:“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不是骨肉亲情喜欢离别,不是亲人愿意看到亲人遭遇祸患。有时是因为亲情转移到别人身上,喜爱换了对象。也有时时谗言诋毁离间) 刘封之亡归咎于他威胁到了后主刘禅的地位,不得不除。但是否是因为诸葛亮的劝谏,刘备才不得已逼死他的呢?刘备是尊敬诸葛亮,但没有到百依百顺的地步,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就作出这种绝情的事来。其实连孟达都看得穿的事实,难道刘备看不到?刘备即位汉中王前,就把刘封从汉中派往上庸支援作战,其后又命令他继续驻守上庸,可见不是像史书说的仅仅是担心孟达攻取上庸独力难支。刘备把他从自己身边支走,显然就是不想因继承人问题在阵营内部闹出争议,只得让刘封离开汉中的是非之地,因为刘备没有狠心到当时就想把他做掉的地步。但刘备一时的心慈手软有可能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他给了刘封崇高的地位和权势,又让他出镇一方,这终究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爆炸时间可能定在刘备归天之时。刘封后来败退逃回成都,诸葛亮一直担忧的事情终于可以解决了,于是他劝告刘备以“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为理由,斩草除根,否则就会”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刘备知道这种事迟早要解决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一想到袁本初和刘景升两个“生动典型的反面教材”,作为乱世英雄的刘备,是绝对可以狠下一条心来制造悲剧的,因为要防止更大的悲剧出现,这就如孟达说的:“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诸葛亮在其间只是起到了义务提醒的作用,事实上刘备估计早已不得不下定决心了。 其实刘封与1500多年后日本的关白丰臣秀次十分相似,太阁丰臣秀吉也是为了继承人才过继秀次为子的,后不料秀吉老来得子,视若明珠,但此时秀次作为继承人已经是确定了的事实,他都已经是明正言顺的关白了。不过,狡猾的秀吉还是想尽办法诬陷罪名逼迫悲剧的秀次自裁了。这两段史实之间的相似几乎达到了纯属巧合的地步,但这就是政治,这就是政治人物不得已而为之的承担。其实这种事在人类历史上演绎了无数遍,所以与其说是相似,不如说简直就是规律,刘封就是丧命于这种政治规律之下。他也许早就想到了,在阿斗登上太子之位时;或者已经被点醒了,在读到孟达的劝降书时。所以他最后才会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刘备对做出这种事十分心痛,史载他为之流涕,但他绝对不是后悔,叱咤风云的人物知道有些牺牲的必要性。让刘备落泪的就是刘封的最后一句话,刘封即使可能意识到了这种结局,但他或许因为幼稚、或许因为重感情,总之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背叛刘备,没有辜负刘备。可是刘备却始终必须对大局负责,命运让他决定牺牲刘封,所以他落泪了,他为自己不得已作出的残忍选择而落泪,为刘封做出的如此不明智而又让他欣慰的不背叛的选择而落泪。这就是悲剧,两个人的悲剧,刘封与刘备的悲剧。
刘封和刘禅相比,毋庸置疑,刘封的能力一定是要比刘禅强很多很多的。
说到刘禅,我们想到的要么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要么就是“此间乐,不思蜀”。虽说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能看出,刘禅趋于平庸,实在是没有什么令人称赞的功劳。
相比较而言,刘封的能力可要比刘禅强太多太多了。
《三国志》中是这么评价刘封的:
有武艺,气力过人。
也的确是如此,虽说刘封比不上五虎上将,但是在年轻一代中,他绝对是佼佼者。
刘封是在刘备投奔刘表后,成为刘备义子的。由于刘备驻守着荆州的北大门,因此经常会和曹操发生战争,刘封也得以在战场上得到历练。诸如在新野、博望坡,以及长坂坡和赤壁之战,虽说刘封不是主角,但他也是出了不少力,也是有立下战功的。
刘备入川后没多久,刘封便跟着诸葛亮、张飞入川作战。因为战功,刘封便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在汉中之战中,刘封不仅自领一军,还跟徐晃交手两次。
虽说这两次都是大败而归,但再怎么说,能从徐晃的手中安全的脱身而出,就足以说明刘封的武艺还是不错的。
等刘备拿下汉中,刘封就被拍到上庸,去和孟达一起夺取上庸三郡。这个时候的刘封,已经可以说是刘备阵营的封疆大吏。
毫无疑问,刘封的能力在同龄人当中,是十分优秀的。如果他能活到诸葛亮北伐,那他肯定能成为诸葛亮强有力的北伐大将。
只不过十分尴尬,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最终赐死了刘封。
这不禁令人疑惑。为什么刘备要赐死战功赫赫的刘封,反而将皇位留给资质平庸的刘禅呢?
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刘封是义子,刘禅才是刘备的亲儿子。刘封的能力是很强,但这并无法掩盖他不是刘备亲生儿子的事实。义子义子,在感情上自然是比不上刘禅这个亲生儿子的。
虽然说刘禅的能力不咋滴,但他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啊。即便刘禅再怎么不成器,再怎么的让刘备头疼,刘备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扫清障碍。
第二,刘封的能力太强,会威胁到刘禅日后的统治。刘备打下来的江山,以后肯定是要留给刘禅的。但刘禅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根本斗不过刘封。万一等刘禅即位后刘封发动叛变,或者不服从刘禅的统治,对刘禅阳奉阴违,那刘禅也拿他没办法。
为了避免未来出现这种情况,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扼杀,为刘禅扫清障碍。于是,刘封就这么的被抛弃了。
第三,襄樊之战中没有出兵营救关羽,后来又丢失了上庸三郡。关羽败走麦城后,有派人前往上庸,去寻求刘封的支援,结果却遭到刘封的拒绝,也因此可以这么理解,刘封在一定程度上害死了关羽。
论感情,刘备和关羽之间的感情,肯定是要超过刘备和刘封之间的感情。在关羽危难之际,刘封却拒绝救援,这肯定会引起刘备的愤怒。
更何况襄樊之战后,孟达携带着上庸三郡投降曹魏,这让刘备的地盘再一次的缩水,实力也进一步的被衰弱。于是刘备就命令刘封率领大军去夺回上庸三郡,结果倒好,刘封大败,还损兵折将,这无疑是会让刘备更加的失望。
也因此,在这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刘备最终选择了赐死刘封。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所收的义子,他原名寇封,是汉朝罗侯的后代。刘备看中了刘封的气度才华,恰当其时,刘备还没有儿子,就收了寇封为养子,改名刘封。
刘封在跟随刘备之后,在战争中表现了自己的武勇和才华。在史书中记载,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在刘备取西川的时候,刘封率领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刘封是年轻一辈武将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取得西川的时候,刘封才年仅二十多岁。在刘备的培养下,刘封已经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后,让他率领孟达镇守上庸。
但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将领,却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自己人手中。最后,刘备赐死刘封,让他自裁。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刘封之死,离不开一个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孟达。孟达这个人也是一个智计出众,才能超人的人物。可是,孟达这个人是三国时期公认的小人,大家对于他两面三刀,反复无常,轻于去就的性格十分厌弃。可是,刘封却恰恰和他在上庸做了搭档。
孟达在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怕孟达不能独立拿下上庸,就专门派刘封率军协同孟达作战。在拿下上庸后,就让刘封为主将,和孟达留守上庸。刘备派刘封镇守上庸是有他的用意的,上庸地形险要,又有汉水沟通汉中和襄阳,地理形势十分重要。刘备派刘封在此驻守,退可守卫汉中,进可攻打襄阳。可是,年轻的刘封却把一切都搞砸了。
在史书上记载,刘封在上庸的所有问题,就出在和孟达的关系不和上。我们可以想象,像刘封这样一位刘备的养子,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有了显赫的战功和地位,当然盛气凌人。而孟达其人,性格狡猾多诈,怎么可能对刘封服气。而且,年轻单纯的刘封,在计谋上也不是孟达的对手。在救援关羽的时候,这一切矛盾就全暴露了出来。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屡次向刘封求援。但是,当刘封和孟达商议的时候,孟达当然不会听从刘封的安排。他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的理由拒不执行关羽的命令。从这一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封的能力欠缺。孟达作为副将,刘封都指挥不动他。自己又不能亲自去救援关羽,只有眼睁睁看着关羽覆亡。在后来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刘封夺了孟达的鼓吹,两个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孟达趁势投降了曹魏,临走还给刘备写了封信,显示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无辜,暗中摆了刘封一道。接下来,孟达引贼入室,带领曹军夺取了上庸。同样,孟达也假惺惺的给刘封写了一封信劝降,被刘封拒绝了。
刘封兵败回到成都,被刘备责备不救关羽,与孟达不和,逼走孟达,丢失上庸的罪责。最后,在诸葛亮的进言下,刘备最终赐死了刘封。
我们看刘封之死的整个过程,对这个本来前途无量的年轻将领的死感到惋惜。刘封作为年轻一代将领的代表,本来应该在将来蜀汉的历史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是,却这么糊里糊涂的死掉了。他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的呢?
首先,杀死刘封的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孟达。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孟达,刘封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孟达这个人野心很大,他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和法正一起奉刘璋的命令来迎接刘备。可是,刘备只选择了法正一起入川,而让孟达留在荆州。在这里,我们就能够感到刘备对孟达的微妙的看法。
在孟达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派刘封帮助孟达,这其实是刘备的一个措施。孟达攻打上庸,根本就不需要外界的帮助就可以。刘备实际上是让刘封来管辖孟达。我们可以想象,孟达怎么可能服从在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刘封的指挥。而且孟达内心险恶,怎么可能甘心屈服。
这才是孟达和刘封之间的根本矛盾。即便刘封不欺凌孟达,孟达也要用手段制服刘封。所以在各个环节上,孟达都跟刘封作对。在救援关羽这件事上,孟达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的后果,他就是给刘封挖坑才坚持不去救援关羽的。在关羽覆亡后,他见势不妙就跑了,还给刘备留了一封信,把责任全推到刘封身上。可以说,刘封之死,最大的推手就是孟达。
第二个原因是在刘封自己身上。刘封作为刘备培养的将领,在很多地方都很出色。但是,在独当一面上,刘封由于年轻,经验欠缺。刘备让他镇守上庸,也有锻炼他的意图。
但是,刘封在遇到老奸巨猾的孟达,完全失败了。他由于经验不足,被孟达玩弄于股掌之上。在最关键的援救关羽的问题上,刘封又没有主见,丧失了立场,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他的这种情况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己的能力差。
第三个原因是在刘备是身上。不管怎么说,最后置刘封于死地的还是刘备。刘备收刘封做养子的时候,还没有亲生儿子。刘备在一开始是为了以防万一,把刘封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
可是,当刘备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他的心思又变了。虽然刘备带领刘封四处征战,但是对他的培养就不上心了。
刘备把刘封派到上庸,也有让刘封离开成都的统治中心的意味。而且,刘备对孟达的品行有着自己的判断,派能力不足的刘封去统帅孟达不能说不是刘备的失误。
而最后让刘备下决心杀掉刘封的原因,还是诸葛亮的劝说,触动了刘备的心事。刘备当时已经立刘禅为太子,而刘禅的能力和刘封相比实在太差。诸葛亮当时已经为下一步蜀汉的政局做谋划,所以,刚猛难制的刘封就成为了诸葛亮的一块心病。因此,诸葛亮劝说刘备借机除掉刘封。
而刘封公然藐视关羽假节钺的权威,这种举动也使得刘备心生疑忌,于是,他下令让刘封自裁。可是,当刘备得知孟达给刘封的信件劝降遭拒后,明白了刘封的一片忠心。但是,这个时候刘封已死,刘备就是后悔得痛哭流涕也无济于事了。
结语:
刘封的死是由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是孟达的陷害,也有刘封自身能力的不足,性格的缺陷。最后,还有刘备和诸葛亮为将来刘禅继位后的蜀汉政局稳定的考虑。
刘封是蜀汉年轻一代将领里的代表,死的时候才二十多岁。如果他不死的话,蜀汉后期的军事形势会有所不同。可惜,由于内部的倾轧,刘封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刘封的命运,也预示了蜀汉未来的命运。到最后,蜀汉陷入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境地。
刘备杀刘封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救关羽,致使关于败走麦城怀恨在心。
2、二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后主难以制服,故赐死刘封。
3、刘封被赐死的原因,从史书记载看,不出兵救关羽、侵陵孟达都是借口。仅仅这两件事,刘备只是怨恨他、责怪他,还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只是诸葛亮提出继嗣问题,担心刘封刚猛,难以制御,并劝刘备借机除掉他之后,这才促成了他的死。
4、《三国演义》里,在嘉靖本,还写了诸葛亮劝说刘备:“此子极其刚强,今日不除,后必生祸于子孙耳”到毛本,这类的话都删得一干二净。而不论是嘉靖本还是毛本,都强调刘备事先并不完全了解真情,是误杀,杀刘封之后又非常后悔等等。?
5、为了蜀汉的安定,避免因继嗣之争而引起政治动乱,杀刘封是一个果断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刘封罪不当死,这样处置又未免残酷。为了维护理想中的蜀汉集团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修改刘封的事迹和死因就是必然的了。
扩展资料
刘封的人物评价:
诸葛亮: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孟达: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失之乎!
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毛宗岗:刘封之拒孟达,与糜芳之从傅士仁则有异矣。然既然拒之于终,何不拒之于始;既能斩孟获之使而不降曹操,何以听孟达之谮而不救关公乎?南郡之救樊城也难,糜芳不听士仁则必死;上庸之援麦城也易,封不听孟达则未必至于死。惜其见之不早耳。?
李贽:刘封虽不出救,其罪正与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若傅士仁,孟达,则反国之贼也,罪不容诛矣。凡读史者,定须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刘封-被赐自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