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古的石器时代结束以后,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我国的青铜时代,基本包括夏、商、西周、春秋这四大时期,从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自春秋末年起,铁器开始产生,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从而进入“铁器时代”。
那么,青铜器中的“青铜”指的是什么?青铜器又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呢?本文小编来简单叙述一下这些远古时代的科学技术。
相传大禹成功治水后,接舜帝位,并划天下为九州,各部作为对大禹的一种致敬方式,各部落首领便把“金”(即青铜)作为贡品贡献给大禹。随着贡献的”金“越来越多,大禹便决定效仿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的做法,用这些“金”铸造九个大鼎,来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
大禹铸九鼎的故事,说明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方法了。目前夏朝的青铜器发现的不多,还只是爵、刀等小器物,但也证明那个时代已经有了青铜器。
青铜是相对红铜说的。红铜就是纯铜,红铜与石制的生产工具相比,有了很大的优越性:它可延可展,锤炼不破,锋刃又耐用。红铜经过熔炼后,又可随意作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工具。而且红铜制品用坏以后,还可以再进行熔炼重铸。
红铜的发现并生产,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但由于红铜硬度较低,产量有限,所以还不能取代石器。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它比起红铜来,熔点比较低,硬度又比较大,因此制造出来的器物又比红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铜、锡合金,颜色发青绿,所以叫做“青铜”。
青铜器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古代社会的生产力,使人们有可能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铸造业的发明和青铜器的使用,在我国的历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商、周时代的铸铜遗址在我国河南郑州、安阳、洛阳等多地被发掘出来。在商周铸铜的遗址里,还发现了不少铸造铜器的范和制造范的模。
模就是模型,想铸造什么样的铜器,先用泥做成个铜器的模型,刻上相应的各种花纹,然后再用细泥附在模上,压紧以后,模的花纹便反印在泥上。稍干后用刀刨成几瓣,就成了范。再把范合在一起,就可以浇铸了。
炼铜的原料是孔雀石(氧化铜),燃料是木炭。炼铜工具是一种涂草拌泥的大口尊或一种像古代将军头盔形的泔锅(俗称军盔)。人们把铜、锡按比例在一起熔炼完毕后,把铜液倒入范里,等冷却后,就得到了所需要的青铜器物。
从目前出土面世的青铜器来看,从商代起,不仅可以铸造精美的小件青铜器,还可以铸造大型的青铜器了。比如知名的有: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毛公鼎、四羊方尊、大盂鼎等。
由于长期的实践,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掌握了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节铜锡的比例。《周礼-考工记》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铸器调剂表。商朝的钟、鼎等器物的化学成分,经现代化验和该书中“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的比例相符,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远古时期由于没有合适的记事器具,所以,有很多的事情便通过青铜器上的铭文来进行记录,这也为我们研究远古的华夏文化带来了依据。我们中华文明史长达五千余年,其中有二分之一的时期就是灿烂的、光彩照人的青铜时代。
1、范铸法
范铸法较早,应用的最普遍,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2、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3、浑铸法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式,称为浑铸法。器形过大或形状过于复杂,需要将整个器物分为数件分别翻范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这种铸造方法称为分铸法。铸造多个较小物件时,还会将多个铸范层叠装在一起,由一个浇口浇注铜水,一次铸成多件器物,这种工艺称为叠铸法。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型器物,出现于春秋时期,汉代时逐渐流行。
扩展资料: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养
焊接
对一件出土不完整的青铜器文物首先要焊接把青铜器拼接成一个完成的器物,焊接是传统修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修复破碎青铜器和复原器形的主要手段。需要根据青铜性质、残破和腐蚀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即“大焊”和“小焊”。首先用矬子把焊口锉平,然后焊接是用电烙铁将锡融化注入要修复青铜器上。
补配
补配是传统青铜器修复技术中复原残缺部分的重要技术。补配就是残缺的青铜器不完整了,根据铜器种类、形状、残缺部位,打制补配和铸造补配。补配要根据青铜器的纹饰先拓下来,然后通过纹饰制作补配的器形,然后拼出一件完成的青铜器文物。
整形
埋藏于地下的青铜器由于墓穴崩塌、地层变化等原因造成挤压变形,出现裂缝等。出土后的青铜器往往需要整形。青铜器整形的方法有锤打法、模压法、锯解法、加热整形及其物理整形等。选择方法的依据是器物的变形程度和铜器的质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铜工艺
?百度百科-青铜器
?
青铜器主要指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锡经烧制、锻造后所形成的各种器物,其铜锈呈青绿色。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青铜器的使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用来让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也不可在市面上进行买卖。
青铜器上的纹饰主要是怪兽,其中最多见的也是这个时期刚刚出现的饕餮纹。饕餮纹是重组变形法则最集中的体现。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礼器上多刻其头形作为装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饕餮形象不尽一致。
总的来看,商周时期青铜器皿上的纹饰是以怪兽为主的。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商代的青铜器形质繁缛华丽,纹饰多兽面纹,充满了神秘、威慑的气氛。
西周中期到春秋晚期,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春秋后期到战国,器形奇巧,轻灵,纹饰易于理解。秦汉时期向轻便、精巧方向发展,往往以独特的造型取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铜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青铜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9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议潮是谁一个被人遗忘的晚唐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