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洪承畴的故事。
明朝末年,各路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义军四处出击,搞的明朝大乱,但是,这些农民起义军却有一个克星,并屡屡被这位克星打败,他就是——洪承畴[chóu]。
洪承畴(1593—1665年),文人出身的他,却爱读兵书,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最初只不过做些文职之类的官。
直到崇祯二年(1629年),义军王左桂进攻韩城时,陕西三边总督杨鹤苦于手中无将,情急之下,让督粮参政洪承畴领兵出战,结果初次领兵的洪承畴便斩杀乱军三百余人,顿时,洪承畴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延绥巡抚,从而进入了封疆大吏的行列。
针对农民起义军,杨鹤提出的是“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可是王左桂降而复叛,因此,洪承畴一改自己上司杨鹤的招抚为主的既定政策,对王左桂剿而杀之。
之后,洪承畴又同总兵杜文焕在清涧县(今属陕西榆林市)大败张献忠,并引起朝廷主剿派对杨鹤的招抚大计提出抗议,控告没有起到真正的防患作用,反而使义军首领时降时反,使得这些义军屡剿不止。
于是,崇祯帝下旨,将杨鹤罢官下狱,升洪承畴为三边总督。洪承畴上位后即将杨鹤的“边剿边抚”的政策改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
洪承畴再接再厉,凭着连续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功劳,于崇祯七年(1634年),再被明朝嘉奖:仍任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等地军务。
书生报国的洪承畴,凭着军功收获巨大,成为了明朝末年镇压农业起义军的军事统帅。
当时,义军在陕西聚集有二十余万,高迎祥自称闯王,并召集各路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大会于河南荥阳,在会上,高迎祥成为盟主,李自成为高部大将,力量最强。
洪承畴调兵遣将,兵出潼关,在河南信阳集结诸将,准备对义军实行大规模围剿,迫使各路义军分兵奔还陕西。
洪承畴在乘胜追击的途中,也损兵折将。总兵曹文诏遇伏,英勇战死。朝廷内就有官员向崇祯帝打小报告,说洪承畴统辖范围太广,势难兼顾。于是,崇祯帝下令,以卢象升统领江北、河南、山陕、川湖军务,管理关外明军;洪承畴专管关内明军。
权力变小了,管辖范围也变窄了,但是,洪承畴却发威了!
崇祯九年(1636年),洪承畴授计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陕西周至黑水峪设伏,将高迎祥擒获,并押至京师,崇祯将高迎祥凌迟处死。李自成又成为新的闯王,但是,洪承畴还是多次将李自成打的大败而逃。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六月,洪承畴命曹变蛟在潼关设伏袭击李自成,打的李自成仅带刘宗敏十八骑逃入陕西商洛山。张献忠也避明军一时锋芒,选择了投降明朝。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八月,清兵犯边,辽东危急,明军防御不济,京师危急。崇祯帝急忙把常胜将军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他率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两镇合兵,拯救辽东危局。
崇祯十四年(1641年),皇太极再次派重兵攻打锦州。洪承畴率八路总兵,领十三万人马来援,集结于宁远,与清兵会战。
洪承畴的谋略是以军队保护粮饷辎重,由杏山进松山,再由松山进锦州,步步为营,以守为战。
洪承畴屡败清军,急得皇太极“忧愤呕血”,于八月间倾尽沈阳兵力,亲自率领驰援锦州前线。
此时,刚愎、急躁的崇祯帝却下令,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以解锦州之围;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担心持久战会造成粮饷不足,一再促战。
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也不敢再坚持原方案,他把粮草囤在了宁远、杏山及塔山外的笔架冈(锦州城西南六十里),自己亲率六万人先行,余军随后。
皇太极率兵迎战,他驻兵于松山于杏山之间,集中兵力打击洪承畴的援军。皇太极派兵打败塔山护粮的明军,夺取了明军粮草,又在杏山与松山的通道上挖了一条大深壕,隔绝两地交通,切断了杏山至松山的运粮通道。
粮道一断,明军军心动摇。各路总兵主张南撤,最后,这十数万的明军,因为各自指挥而很快土崩瓦解,仅宁远总兵吴三桂、大同总兵王朴逃到了宁远,这一仗,明军被歼五万余人。
松山城内,洪承畴带领着一万多的残兵败将,被清军团团围住,期间,洪承畴多次组织突围,均未成功,而明朝发来的援军和粮饷又逡巡不前。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松山被围半年后,城中粮尽,副将夏承德降清为内应,约清兵攻城,城破,洪承畴被俘。
松山一失,久被围困的锦州待援无望,守将祖大寿举城投降,杏山、塔山也被清军迅速攻克,明朝在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清军此战最大的收获便是俘获了明朝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洪承畴。这位曾经让关内义军李自成、张献忠闻风丧胆的明军统帅,同样也让皇太极南进之路吃尽了苦头。
得知洪承畴被俘,正在为宸妃病逝而悲痛不已的皇太极很高兴,下令把洪承畴押到盛京(今沈阳)。
为了收服洪承畴,皇太极想尽了办法,他派心腹汉臣范文程、张存仁轮番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始终不屈,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后来,还是细心的范文程发现,屋顶的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怕弄脏衣服,不时的轻拂,他就向皇太极回禀:“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清史稿·洪承畴传》)
第二天,皇太极亲自出马,他来到洪承畴的囚室,当时天气很冷,皇太极脱下身上的貂裘大衣,披在了洪承畴的身上,并和颜悦色地问:“先生,很冷吧?”
洪承畴一时被打动,久久发出一声叹息:“真命世之主也!”于是,洪承畴叩头乃降。
洪承畴在明朝,几年的时间由一个提学道台、藩台属官,逆袭成为封疆总督、军事统帅;但是,只要他一出错,或暂时无功,就遭政敌权臣弹劾,被崇祯削职,他困守孤城半年之久也不见救援,此时一看敌方的皇帝如此屈尊,解裘披肩,似乎更暖人心,所以,洪承畴最终选择了降清。
皇太极一看洪承畴终于投降了,极为高兴,他不仅赏赐了很多金银,还请来了许多戏班子来表演庆贺。那些八旗将领都表示不满:“洪承畴不过是一个战俘,陛下为何如此隆重对待他?”
皇太极却笑着说:“我们之所以玩命的拼杀,为的是什么?”
诸将齐声回答:“为的是夺取中原。”
皇太极便道出了洪承畴的价值:“这好比是走路,你我都是瞎子,不懂得该往哪里走,现在得到了一个引路人,我怎能不高兴呢?”
诸将帅这才醒悟,纷纷佩服皇太极的深谋远虑。
后来,洪承畴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并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建议满清贵族“习汉文,晓汉语”,在招抚江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末年,李自成造反了。他的起义队伍像一阵旋风从地面上刮过,驰骋大半个中国。这场农民起义历时长达17年,而在河州的崇山峻岭、河谷大川,也留下了起义军浴血奋战的足迹。
但是,河州给李自成的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
在山西大同,有个朱家仕的河州人首先让他见识了河州人的刚烈和不屈。当时,李自成的大军所向披靡,无可阻挡。可是当他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大同城时,却遭遇到了最猛烈的抵抗。朱家仕与总兵姜镶歃血为盟,协力守城。后来总兵姜镶妥协投降,开城迎接李自成,可朱家仕仍誓死不从,李自成为朱家仕的硬气所感动,连续派四人前来劝降,都叫他一一斩杀。最后,朱家仕更换朝服,怀抱敕印,从容投井而死。
李自成没想到朱家仕一个文人,在大难之前有如此表现吃惊不小。他向姜镶打问,姜镶说朱家仕是个难得的才子,写了很多书《商订录》、《破尘草》等都出自他手。还说朱家世代为官宦之家,他的祖爷朱绅是个重名节道义的好官,扶贫济困,深受百姓爱戴。在浙江做官时,筑海堤,整兵备,修炮台,外寇不敢正视。朱绅一生清正廉明,政声卓著,连皇上都御笔题写了?御史朱绅,老成忠厚?的题字来赞扬他。朱家治家向来严谨,代出才人,历久不衰,是河州有名的名门望族。
李自成刚刚拉兵起义时,就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对河州,他也非常熟悉。传说他还在河州给饥民放过粮,有河州百姓都亲昵地叫他李瞎子。在他的队伍中,有不少人就是河州人。惟独这个朱家仕,竟然这样地仇视他。李自成不由得想起崇祯十一年和洪承畴在河州的一次血战。
那年十月,他率领大天王、混天王、争管王、祁总管等八队人马,由陕西进入甘肃,从武都、舟曲、文县一带向西北进发。当时虽然还未到冬季,但一进入河州地界,天气己经很冷了。起义军粮秣短缺,前面道路十分艰险,后面洪承畴大兵紧逼。
洪承畴那时已经升任为兵部尚书,总督河南陕西湖广,洪承畴一方面下令总兵曹变蛟和副将贺人龙咬紧李自成,猛打穷追,不让闯军有一刻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从各地州府调集大军,形成合围之势,企图将李自成一举歼灭在深山老林。偏偏这时,李自成军中部将周山投降曹变蛟。形势对起义军非常不利。
李自成在临潭等地设下埋伏,均被降将周山识破。闯军万不得已,沿临潭白石山南麓向东北退去。洪承畴立刻下令曹变蛟集中兵力追赶,同时命令后续明军限十天之内奔驰一千一百里,在闯军突出槐树关之前到河州拦截。
当李自成到达双城时,陷入了洪承畴的重重包围之中。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血战。李自成部下的侯将军、莫皮虎等战将被俘。李自成为了避开洪承畴的兵锋,拼死血战一天,终于杀开一条血路,渡过大夏河,经牙塘关到和政,再由和政吊滩进入康乐县境,继续向南进发。
由于闯军不熟悉当地地形,到达康乐县景古城时,又遭到洪承畴部下军队的拦截。李自成率众奋勇抗击,乘大雾弥漫,渡过洮河。李自成冲出包围后,仅剩下上百骑。在这次河州之战中,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重创。
高杰投降洪承畴之后为什么没有被杀?
高杰是明末兴平伯、南明四藩镇之一。投降明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明朝末年,由于天灾和人祸的双重挤压,从陕西开始,大量失地农民爆发的起义此起彼伏,在明朝廷的剿匪大军中,后来被誉为“开清之一臣”的洪承畴是其中比较有作为的剿匪总督之一。
在剿匪政策上,洪承畴当时属于鹰派中的一员,他力主对农民起义军实行杀戮政策,不主张接受农民军领导人的投降,实际上在洪承畴的剿匪生涯中他都是这么做的,即使放下刀枪的农民军,洪承畴也是统统杀掉。
洪承畴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农民军领导人都有着狡诈的本性,洪承畴不相信他们能够真心接受招抚,另外大量的农民军如果被招安,朝廷就需要大量的粮食和土地来养活,显然,当时的明王朝没有那么多余钱。洪承畴从崇祯初年开始参与剿匪,并因功做到三边总督(总督陕西、甘肃、宁夏、延绥军务,主要作战方向其实是对长城外的蒙古部族)。
在这期间,凡是落到洪承畴手里的农民军不论是俘虏还是归降的,全没有好下场,不过有一个人例外,他投降洪承畴后却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这个人叫高杰,他没有被杀的原因也简单,因为他拐跑了大名鼎鼎的农民军领导人李自成的老婆。
高杰早先是李自成的部下,长相估计比李自成要帅的多,而李自成在长期的流窜生涯中,精力也无法放在女人身上,久而久之,李自成的老婆邢氏感到孤单寂寞了,就和高杰眉来眼去,两人顺利的勾搭上,高杰在给李自成戴上绿帽子后因为害怕事情暴露被杀,所以干脆带着邢氏就去投降了一直跟着追杀农民军的洪承畴。
洪承畴一看是因为这种事投降过来的,那就没有反复的可能,留下高杰还能打击农民军的士气,于是破例大开方便之门,将高杰收入麾下。
高杰投靠洪承畴后,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农民军的阵营中,因此死心塌地的效忠明朝廷,高杰对农民军的战术战法知之甚深,兼之作战勇猛,跟随官军多次打败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因军功卓著一直升到总兵的职位。
但是明王朝大厦将倾,回天乏力,李自成最终还是杀进北京城灭了崇祯王朝。无法回头的高杰只好继续拥戴南明小朝廷,并且参与了拥戴弘光皇帝登基的行动,成为南明最有实力的江北四镇之一,还被弘光皇帝封为兴平伯。
大概是因为高杰是李自成的死敌,南明朝廷也不担心高杰会因为李自成势大投降,所以南明干脆的把高杰所部调到徐州,如果李自成大军南下,徐州将是之一道防线。但天有不测风云,高杰厉兵秣马却没有等到李自成杀过来,李自成进北京城没多久就被关外的清军联合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杀得大败而逃,一路逃回陕西。于是高杰的敌人就变成了清朝的八旗军。
高杰虽然是农民军出身,加入官军后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也屡有跋扈害民之举,但忠心还是有保证的,他没有惧怕清军的强大,而是积极准备进攻,但祸起萧墙,在高杰预备率部收复河南时,南明河南总兵许定国偷偷的投降了清朝,并且在高杰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高杰诱骗到睢州杀害。
高杰一死,部下没有了领头人,其子又年幼没什么威望,高杰的余部一部分四散而去做了土匪,一部分在高杰外甥李本深的带领下投降了清朝,整个南明的北面抗清防线从此洞开,清军一路杀到扬州,没多久又杀到南京城下,一举灭亡了南明弘光小朝廷。
南明弘光朝的最后依仗江北四镇中,只有高杰是农民军出身,虽然他有着当时武将身上都有着的众多缺点,但在大节上保持住了本心,这位敢给李自成戴绿帽子的将军没有死在抗清的战场上是导致南明防线瓦解,且迅速被消灭的主因之一。后来修《明史》的张廷玉给高杰的评价是“杰被戕于锐意进取之时,死非其罪,不能无遗憾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9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