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时的名将,在秦朝灭亡的时候,基本都已经去世了。
史书记载,秦二世时,王翦、王贲就已经去世,王翦、王贲、王离三代为秦将,蒙骜、蒙武、蒙恬也是三代为秦将,这是秦朝军队中功勋最大的两个家族。
秦二世时,老一辈的名将都已经去世,这批跟随秦始皇征战六国的名将,死后继续跟随秦始皇征战阴曹地府,他们随着秦始皇的去世,一起消失于历史之中。
权力基本已经过渡到新一代,秦朝常备的正规军队,以在北方守卫长城的三十万秦军为主,这批军队的主将就是蒙氏家族的第三代蒙恬,副将是王氏家族的第三代王离。
因此也不存在秦始皇杀功臣之说,秦始皇若是杀功臣,也不会留功臣后代掌握军权,这批征战六国的名将都是正常去世。
秦灭六国后,蒙恬、王离带着长城军团守卫北方十多年,正因为无名将可用,秦始皇南征百越,用的是屠雎、任嚣、赵佗等将领。
这批南征百越的将领,屠雎在第一次南征百越时战死,任嚣在秦二世时去世,赵佗在岭南割据一方,因此在秦朝灭亡的时候,没有出现他们的身影。
即使有名将在世,有蒙恬之死的前车之鉴,也不会为赵高这种指鹿为马的人卖命。
有网友问:公元前221年秦统一时有王翦,王贲,李信,内史腾,桓齮,尉缭子,蒙武,蒙恬等名将,到了公元前207年秦灭亡时,与项羽对阵的居然是章邯这种不入流的小角色,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其实,不同时代的名将都只是跟他所处的时代其他将领相比较而产生的。
我们不否认王翦、王贲、李信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将,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章邯,认为他不是名将。名将产生的因素很多,除了将领自身的素质和军事才能外,他所属的政治集团的领导对他的支持、帮助或掣肘,都会影响他在军事行动中的战斗成果。
王翦(生卒年不详) ,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据《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少年时就喜欢军事,侍奉秦始皇。
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 养生 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 娱乐 。项燕的四十万楚军因为兵力相对较少而不敢强攻,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往东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王翦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
此后,王翦的经历不详。一说他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司马迁评价王翦说:“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王贲,生卒年不详, 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王翦、王贲父子东荡西杀,南征北战,横扫天下,相继消灭五国,为秦国的统一奠定基础,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种说法是,秦统一六国后,王翦、王贲父子激流勇退,荣归故里,不再参与朝政。
李信,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
李信年轻时强壮勇敢,是秦国少壮派中较为显赫的人物,同时也是秦王嬴政十分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李信在灭燕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李信随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进攻齐国,突然攻入都城临淄,齐国国民中没有敢于抵抗的。秦国派人诱降齐王,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投降,齐国灭亡。
有人分析说,李信的结局不外有三: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赐死;三是战死。但可以肯定,李信没有造反,否则李信的后代不会平安繁衍在陇西。
内史腾,一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 秦王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
秦王政在消灭韩国后,准备攻打楚国,便命内史腾驻守在南郡。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内史腾来到南郡,为了严明法律,他发布了一纸及其有名的文告给县、乡。内史腾又命人发布文书,申明为吏之道。他的两篇文告,富有哲理,对为官为吏都有指导意义,因此,他的属吏帝业谨记心头,竭诚供奉,甚至有人以这两文陪葬。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奉赵政之命前往攻打韩国,大败韩军,擒获韩王韩安,收缴韩国的全部土地,在那个地方设置颍川郡(辖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
内史腾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法令严明,官吏恪尽职守,为秦王政进攻楚国提供了坚实的驻军基地。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将王翦率军灭掉了楚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统一天下。不久,内史腾被任命为内史。内史是负责京都咸阳事务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 在这一任上,内史腾一如以往,恪尽职守,直到老死任上。
桓齮(yǐ ):秦将。 秦始皇十年(前238年)封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军10万被斩。
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10万秦军被全歼,桓齮畏罪逃至燕国(《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秦王政大怒,曾悬赏“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尉缭,中国古代军事家,生卒年不详,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 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同时也是秦始皇的情报兼特务头子。 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高足,学成后即过着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19年)的邀请,曾向其陈述兵法。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尉缭在秦统一六国时(公元前221年)的年龄至少在120岁以上。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姬姓,蒙氏,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将领。
蒙武出身于武将世家,其家族原本是齐国人,后随父亲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襄王。他曾先后与王翦两次率军攻打楚国,皆击败楚军,斩杀楚军将领项燕,俘虏楚国国君楚王负刍,灭亡楚国。
关于蒙武灭楚,在同一部史书《史记》中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人物生平中记载,也是史记中比较多地采用的说法。
第二种就是《史记 · 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这个说法是灭楚过程为: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蒙武带兵攻击楚国,击破楚军俘虏楚王负刍,占领了从陈到平舆的广大地区,短暂灭楚。秦始皇到郢、陈一带视察。
项燕立昌平君(昌平君原是楚国的王族,据记载前238年前后担任秦国的相国,前227年被迁到郢地。)为楚王,在淮南(淮北已被秦军占领)起兵反秦,宣布楚国复国。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击败楚军,昌平君被杀,项燕自杀,楚国彻底灭亡。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因其改良过毛笔,也被誉为“笔祖”。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秦统一后,其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后率军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构成防御镇守北方,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公元前210年,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通过以上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当时的名将,之所以在后来的秦末农民战争中没有出现,笔者猜想第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已经过世了。 我们要知道,在当时,人们的普遍寿命都不是太长的,所以在秦统一后的十五年中,他们大多数可能已经去世了。比如有明确记载的蒙氏父子,一个是在公元前219年去世,一个是在公元前210年被杀。
再比如说王翦、王贲父子,我猜想,他们也极有可能已经过世了。否则当王离被俘并被项羽所杀害之后,身为祖父和父亲的王翦、王贲父子不可能不出来领兵为其报仇,为大秦立功的。
如果桓齮就是樊於期,那么他的结局我们从荆珂的故事中也已经知道了——自刎而死。
第二种可能,就是他们虽然可能有人还在世,但是也已经身体衰弱,老病不堪了。比如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结局的王翦、王贲、李信、内史腾、尉缭等。
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秦为何能够吞并六国、统一中国,《过秦论》中是这样记载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大意就是说在秦始皇统治的时期,他大力发展六世遗留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六国,吞并西周东周,消灭诸侯国,最终登上帝位统一天下,同时秦始皇用刑罚奴役天下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通过贾谊的这段描述,可见秦统一中国时的强盛姿态。秦历经七代君主,用一百余年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秦朝这么强大,为何需要一百余年才完成统一大业呢?好不容易统一后的强秦,为何又会在短短数年间就灭亡了呢?
地理劣势
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得到位于今甘肃天水的封地,此时的秦国,国家弱小,加上没有爵位,又位于戎、狄之间,一直被中原所鄙视,认为秦国与戎狄等蛮夷无异。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被赐原大骆之族所居住的犬丘。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杀,时任秦国国君的秦襄公因救周有功,得到周平王赏识,于公元前770被封诸侯,赐予岐山以西之地,秦国也借此机会,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此时的岐山以西,名义上虽为秦国封地,可实际上还被戎族把持,因此,从成为诸侯国的那天起,老秦人就开始了艰难的东进逐戎。
在老秦人的不懈斗争下,秦穆公三十七年,秦国终于在关中站稳脚步,?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虽然称霸了西戎,但并非灭亡了戎族,因为在之后的日子里,戎族依然纠缠着秦国,不肯松口,其中戎族的义渠更是与秦国缠斗了两百年之久。
尽管如此,在秦穆公时期,秦国依旧参与了中原称霸,成为了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
你这问题让我想起来另一个兄弟问的“诸葛亮死的时候,刘备为什么不哭”。秦亡于公元前207年,王翦生卒年月虽说不是很明确,但依照各种史料来看,王翦最晚的死亡日期是公元前208年,而且是老病而死,一个将死之人,即使想出来救国也是有心无力啊。
王翦(生卒年不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很多人存在疑问,认为秦朝灭亡的时候,为什么王翦不出来救国?因为王翦生卒年份不详,不清楚他是否活到了秦朝覆灭时候。但即便活到那时候,对于拯救秦朝他也有心无力。因为他在秦朝统一天下后,当即告老还乡,此后并未领兵,因此王翦手中无兵,自然也不可能来拯救国家。
而且秦朝的灭亡与将领无能并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毁在了秦二世和赵高手里。当时,秦将章邯、王离等人也是一时名将,打了很多胜仗,虽然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大败,但也不能说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章邯等人对朝廷已经失去信任,由于赵高弄权国政排除异己,连李斯都能被其腰斩于咸阳。对于章邯来讲,他会为自己考虑,打了败仗自然会被追责,即使打了胜仗,由于赵高的嫉妒,也很难得到好的结局,所以章邯最终投降了项羽。所以,秦朝的灭亡与将领无能没有太大关系,而是皇帝的昏庸和奸臣的专权,让原本忠心于朝廷的文臣武将离心离德,最终走向灭亡。
在我们提到秦国最后可以统一天下、灭掉六国的诸位功臣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张仪、想到白起,但是没有人会想到王翦。而王翦这个人虽然在我们普通人耳中名声是没有张仪和白起他们的名声大的,但是王翦他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大功臣。
王翦他参与的首战是灭赵之战。虽然早在公元前200年,白起就已经是通过长平一战将赵军打的是再也爬不起来了,但是因为白起被秦昭襄王召回赐死,赵国也是有了喘息的机会。后来赵国更是直接联合楚国、魏国一起去反攻秦国。而此时白起死掉后的秦国在名将上面出现了断层,因此秦国也是惨败。此后的秦国又是经过了几年的权力交接,秦始皇顺利的登上了王位。
在公元前229年,王翦在秦王的命令之下,带着秦军进攻赵国邯郸。和当年长平之战,白起用计换下了廉颇,而王翦这次也是同样用了反间计让赵王换下了李牧。而后李牧也是被赵王杀死,在赵国失去李牧这位将军之后,秦国是顺利的攻破了邯郸城。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秦国的统一就此开始。
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国首都,燕国迁都到了辽东,此时的燕国已经是名存实亡的一个小国家了。在四年之后,燕王喜被俘虏,燕国是彻底灭亡了。公元前224年,王翦向秦王请求60万大军,一路杀到了楚国,次年便是灭掉了楚国。王翦一生亲自灭掉了三个国家,因此王翦也是被列入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9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