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廖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当关羽战死、赵云老去,这意味着蜀汉的准一线武将历史彻底结束,当诸葛亮死去,便意味着蜀汉谋士的青黄不接开始。面对这种尴尬境遇,有一句俗语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矮子里头拔高个,平庸之人当老大。然而真实的廖化,真的有这么差劲么?看到真实的廖化,恐怕人们会对它改观,惋惜他死后,还背了上千年的黑锅。
如果说魏延是刘备的铁杆粉丝,他在蜀汉最挺也只听刘备的话,那么廖化就是关羽的铁杆粉丝,自始至终就想在关羽手下做事。他最开始在黄巾军起义的时候做过山贼,在曹营看到自己的偶像关羽以后,还曾经送钱送粮,就为了能跟在他后面混。哪知道,他这个当小弟的请求被关羽拒绝了,理由是不收黄巾军。
廖化这人心大,被偶像拒绝了也不生气,在刘备拿下益州的时候,跑过去投奔他。刘备这人,像他祖先刘邦,虽然文成武就方面比不上曹操,但看人贼准,对人性的了解也很透彻。他一看,廖化这小子,就是奔着关羽来的,找了个“守荆州”的理由,就把廖化送到关羽手下,也算实现了他的粉丝们。在关羽攻打襄阳的时候,廖化一度表现得非常勇猛,也因此被关羽看重,让他当上部队先锋。
在吕蒙突袭,关羽被围困麦城之际,廖化拼死突破重围,向刘备的养子刘封请求支援。史料中记载,突围后的他,跪在刘封面前,将头磕出血,非常悲伤地哭泣求救,并未唤来援军,只得孤身返回救助关羽。最终他还是没有救回自己的偶像,反而被东吴俘虏。被俘的他通过假死的方式,瞒天过海,回到了蜀汉,甚至还跟随刘备前去讨伐吴国。
在刘禅继位以后,他备受诸葛亮看重,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击败了魏将游奕、王赟。也许我们今日看来,这些将领并不有名,但也证明了廖化并非俗语中的毫无长处。诸葛亮死后,他的继承人姜维,组织了十多次北伐,朝廷中无人敢对他提意见,只有廖化站出来,对他说“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面对这样一名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将,姜维自是不敢说什么,也正如他所预料,同年十月,姜维败给了邓艾,接下来更是屡战屡败。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从没出现在《三国志》或《三国演义中》,其全文最开始是源于清朝末年的一部小说《扫迷帚》:不期一日正挥笔缮写间,突来一不知道名字、宽衣博袖、一脸腐气的老孺。那个人迈进书室,并不向主人家致礼,便坐到那靠东凳子上,嗤的一笑到:“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实际上他们的创作人原意并不是是抵毁老一辈的蜀国优秀人才凋零,或取笑廖化没用,反而是呛那时候以姜维为精神支柱的蜀国良将。但换个角度来看,蜀汉中后期的三国也已经也没有老一辈角色的勇敢多谋,假如把中后期的三国良将交换打斗,其效果也难以谈妥谁胜谁负。
廖化在三国里边算得上一个登场较为早的殿堂级其他角色,而他的最开始真实身份是关云长的主簿,而主簿的责任不一定便是良将,他有可能是内部战争的,也是有可能是仓储物流。
让廖化名垂千古的也是那时候关云长荆州兵败后,廖化被擒假死,当晚带上妈妈逃到蜀国。当廖化回蜀后,刘备很高兴,封他为宜都郡守,并为他一支部队,让其前去夷陵结合战斗。
殊不知夷陵对决,刘备军惨败,廖化再度绝地求生游戏,不但没死还带回家一堆军警民,这让诸葛亮对他再度另眼相看。刘备去世后,廖化就进入了诸葛亮的宰相府,诸葛亮逐渐北伐后也就没有有关廖化的哪些记述了,他仅仅当上阴平的郡守。
从以上的记述可以看得出,廖化在战斗工作能力看起来并没什么尤其强的地区,但诸葛亮对他分配却很能详细说明状况。以后,廖化从参军入伍转广武都督。
除开诸葛亮对他的政务服务工作能力认同外,那时候的蒋琬也是十分钦佩他。那时候诸葛亮举蒋琬为茂才时,蒋琬坚持不懈推让给四人,廖化便是这其中一个。
当廖化接到阴平郡守的地方后,再上蜀汉第一线。由于阴平靠西,武都靠右,更贴近魏国,那时候羌人瓦解,一支投奔蜀国,一支投魏国。资金投入蜀国的羌人迫不得已迁到蜀地,也就相当于蜀汉实际上失去武都的操纵,在那样的情形下,廖化分智机会搞出了他更为好看的一场作战。
建兴十五年,羌人对魏国躁动,那时候在阴平的廖淳积极对魏国进行攻击,由于时间上的紧急,就赶不及通告蒋琬和姜维。阴平是要背着凉州和雍州两条线的,如今凉州有状况,魏国的庄家已经平定县辽东,廖化意识到心动不如行动。
魏国的郭淮清除广魏郡守跟南安太守,想夹攻廖化吞掉他的军队,但廖化已经以最短的时间消灭了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扎的营寨。从西边摸上来的游奕军,许多营寨都驻守在非险要之处,廖化把握机会猛击,破了游奕的军队,在回过头做掉王赟。
这一战可以说成廖化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作战,在一定水平上间接性促使了之后费祎让姜维先用凉州的合理布局。廖化,一个全能优秀人才。在国防层面,廖化也是智勇双全,领兵的才能阵营比较高顺这些人上一个级别。由于廖化有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目光,他对姜维是不太赏析的。
在姜维最有一次北伐前,廖化曾说过: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渭也。智出不来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缘何能立?诗云:不自身先,不自我后,今日的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用兵之道不明白收敛性,终将自食不良影响。这一句古代人说的话,实际上也是在说伯约你。谋略层面看不到你比对手强是多少,而军力又比对手弱,但却迷恋用兵之道,那样你怎么可以存活下来?
实际上,廖化对姜维说的话的确有一定的大道理。263年,姜维北方最后一次不成功,魏军玩命向他追捕,此时的廖化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但他已经没有第一次救姜维了,但是与其说是他是救姜维,还倒不如说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蜀国最终的年青种籽。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许多情况下都被用于精英团队里边没有新的出色优秀人才,只能依靠一些“老年人”出去承担重任,这句话含有取笑抵毁的含意。
但总的来说,实际上年迈的人,她们有着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一样可以担负起重担,她们不一定会败给年青人。因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可以从数个视角去了解,可以说夸张廖化的宝刀不老;还可以解释为取笑再生一代的没什么做为。
当蜀国的年轻一代还未发展起来时,可以,老夫廖化宝刀未老,可以再次担负起先峰的义务,为蜀国点燃自身最终的一丝性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此战,司马昭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但是,实际上,在魏灭蜀之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姜维并不在汉中或者剑阁,而是远在沓中屯田,沓中是古代地名,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是一个处于岷山、迭山环抱中的小型盆地。
而姜维之所以远离蜀地的沓中,和黄皓存在直接的关系。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北伐中原,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彼时,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只能继续在沓中种麦。那么,问题来了,姜维手握大军,却不敢回到成都,难道只是害怕黄皓吗?
一
首先,在蜀汉灭亡前夕,姜维的官职是大将军。大将军,顾名思义,是武将的最高官职。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因为手握兵权,地位更是丝毫不逊色于百官之首的丞相。况且,蜀汉自诸葛亮之后,丞相一职一直空缺,这更让大将军姜维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可是,手握大军的姜维,却因为害怕黄皓,所以不敢回到蜀汉都城成都。
《华阳国志》中记载: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按照《华阳国志》的记载,姜维之所以远在沓中屯田,就是担心回到成都后受到黄皓的加害,也即这是在避祸。而这,无疑让人感到疑惑,黄皓只是一个宦官,有什么值得大将军姜维害怕的呢?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显然不是害怕黄皓,而是因为后主刘禅对他的态度。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祸乱蜀汉朝政,启奏后主刘禅将其处死,但后主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并且,后主刘禅还命令黄皓向姜维谢罪。对此,在笔者看来,从表面上来看,后主刘禅让姜维做出了让步,也即让自己宠信的宦官黄皓向姜维谢罪。但是,从实质上来看,这体现出了后主刘禅对于黄皓的袒护。
姜维的诉求,是要求处死黄皓这一奸臣,而就后主刘禅来说,显然也明白黄皓是一个小人,所以用?皓趋走小臣耳?来回应,甚至表示?吾常恨之?,也即自己也比较厌恶这样的小人。可是,说了这么多,后主刘禅只是让黄皓向姜维谢罪就行了,不仅没有处死黄皓,还没有什么真正伤筋动骨的处罚。换而言之,后主刘禅可谓以退为进,表面上肯定姜维的观点,内里还是要保住自己宠信的宦官黄皓。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廖化﹐三国蜀将。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后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这句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嘲笑蜀国后期无大将,结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做先锋
其实是对廖化的误解,廖化并不是无能之辈。
先看看三国志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载于陈寿《三国志.蜀书》)。
再来看看《三国演义》,廖化在三国后期更是可以称得上有勇有谋了
:
其一,武艺还算不错。廖化首先登场是解救刘备夫人,杀了杜远,初识关羽。后投靠关羽一直是关羽心腹重臣,攻打樊城时,廖化已是先锋,而关平却副将(《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关羽战庞德时,是令廖化独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是大将曹仁,可见在蜀汉第一战将关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赖的。关羽兵败被围麦城,杀出重围,搬救兵的也是廖化(《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诸葛亮兵出祁山,袭击司马懿大营派的正是姜维、廖化(《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中,也多次重用了廖化,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曹魏邓艾催督先锋郑伦与廖化两马相交,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从关羽时期的先锋、诸葛亮时期的先锋到姜维时期的先锋,作为先锋将军主要是冲锋陷阵,勇猛强悍,廖化正因为武艺很高强,才能很好地完成关、诸葛、姜的派置的任务。
其二,有军事智谋,善于提出自己的军事意见。邓艾与姜维斗阵法,却派另一军暗袭祁山。却被廖化看破,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刘禅诏姜维班师回朝,维令廖化、张翼断后,蜀兵旗帜整齐,人马徐徐而退(《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姜维临兴兵,问计于廖化,廖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姜维不纳,遂留廖化守汉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姜维兵败沓中被围,廖化建议是“今四面受敌,粮道不通,不如退守剑阁。再作良图。”“白水地狭路多,非战争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剑阁可也,若剑阁一失,是绝路矣。”姜维从之,遂引兵来投剑阁。(《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通过廖化几次提出可行的军事意见,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谋,是比较优秀的军事将领。
此外,廖化在三国演义从黄巾起义就开始登场了,直到蜀国灭亡,才死于乱军当中。这么长时间的磨练,可以想象此人的经验会有多丰富了,这一点恐怕是无人能及的。
总之,廖化的总体能力还算不错,在三国中后期更是表现出色,不乏亮点。
廖化对刘氏蜀汉政权是十分“忠心耿耿”的,也得到了刘备、刘禅及蜀汉集团其他重要人物的器重赏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只是说明廖化效力蜀汉集团时间较长,年龄跨度很大,在姜维时期,廖化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蜀中却没有年青将领接替他的先锋位置所出现的“青黄不接”现象,并不能说明廖化没有武艺,没有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8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封神演义中著名的朝歌和西岐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