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不去攻打越南做土皇帝,而是偏偏选择反清复明呢

以史为鉴 2023-06-22 12:03:29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不去攻打越南做土皇帝,而是偏偏选择反清复明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吴三桂反清复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初的吴三桂在被清王朝封为平西王后,势力很大,可以说在他的封地平西王府的云南,一手遮天,连清朝委派此地的官员也必须要通过吴三桂的同意才可以,不然就算来了,吴三桂也有办法把你赶走。这也成为了日后对付吴三桂的一个理由。吴三桂后来选择反清复明,而不选择去攻入越南,主要是越南和中国情况不同,当时的越南地方很小,面积连云南都不如,不值得吴三桂这么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吴三桂画像

越南的情况

当时的越南本地已经有了统治的政府了,当时统治越南的黎朝,名义上统一全国,但越南继续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为了争夺王国的真正统治权。而名义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则完全是傀儡,处于郑氏控制之下。所以。吴三桂如果要攻打越南的话还要先镇压越南本地两股的军事力量,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可以,而且即使你占领了越南,还要面临着当地人的反抗。越南毕竟和中国差距太大了,如语言、风俗习惯、气候等等都不同,所以对于吴三桂来说是不值得的。

三藩叛乱图

并且当时的越南地处热带地区,经常面临有台风暴雨的袭击,当时的气候潮湿炎热,很容易诱发疾病,很多地区都属于未开发的地区,没有什么人,也没有道路。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吴三桂是不会考虑进攻越南的,因为太得不偿失了,不值得为了这么一小块的地方大费周折,还要搭上许多将士的性命。况且偏安一隅当个土皇帝,并不是吴三桂的志向,他在云南当平西王比当这个越南皇帝好太多了,真的是不值得他这么做。

康熙皇帝剧照

吴三桂的打算

在清朝进入康熙统治时期,吴三桂已经从种种情况发现了朝廷要对付自己的迹象。他本人也早有反清的打算,所以在他当平西王的期间积极在当地招兵买马,扩张自己的军队,对于朝廷的旨意很多都不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可以说在云贵一带真的是权势滔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最后他的目标就是想推翻清朝自己做皇帝。

清军和三藩战斗地图

清廷真正开始对付吴三桂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当时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当时的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不得不假装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望朝廷能够慰留他不撤藩。可是对于吴三桂的真正想法,康熙皇帝是非常清楚的。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同时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出专使到云南传达圣旨,雷厉风行地布置一系列撤藩事宜。同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反清。

吴三桂铸造的铜钱

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提出的“兴明讨虏”的口号还很吸引人的,很多明朝的遗老和地方势力都纷纷起来参加吴三桂的军队一起反清,可以说是气若破竹,一路攻城略地占领了很多地方,其他二个藩王也纷纷的起兵反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三桂真正的面目开始暴露出来,他是想自己做皇帝而不是重新建立明朝。这样的情况使得很多明朝的遗老们开始退出,转而不再帮助吴三桂。

平叛的清军剧照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一月初五,吴三桂在攻克湖南衡阳后称帝国号“大周”,册妻张氏为皇后,孙吴世璠为皇太孙,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铸“昭武通宝”等新朝钱币。时间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当时衡州酷热,吴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肝火过盛,便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随后又添了“下痢”病症,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吴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托付后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在吴三桂死后战事开始有利于清廷,三藩的叛乱越来越不得人心,最终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底,清军攻克昆明,吴世璠被逼自杀,剩余众人全部投降,自此三藩之乱才宣告平定。

综上所述,吴三桂不打越南,而起兵反清,最主要就是越南太小,文化差异巨大,攻打费钱费力不值得,他真正想的是自己打下中原做皇帝,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清军后又反清,为何不愿牵手李自成一起抵抗外族?

明朝崇祯17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尽,此时辽东总兵吴三桂拥兵驻扎山海关。背面是南下的清兵,南面是提兵挺进的大顺军队,吴三桂的进退将对当时的战事起到近乎决定性的影响。

吴三桂最终选择了降清之路,和李自成双方在山海关附近激战之时,关外的清军突然出现,攻打李自成,李自成措手不及惨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清朝军事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那么当时吴三桂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是真心投靠清朝廷?还是另有所图。为什么不归顺李自成一起抵抗清军?

对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这件事,历史上的争议颇多,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降清原因,在民间几乎成为定论。

但笔者认为,吴三桂降清不可能起因于陈圆圆被掠,对于帝王将相来说,陈圆圆虽然美貌,但她却是一个风尘女子,只不过是别人当做礼物送来的政治投资罢了,犹如吴三桂这样精明能干的人,不太可能为了女子,一时冲动出现重大政治决策失误。

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北京城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投降了闯王的军队。当时吴三桂率领的军队仍然是号称“关东铁骑”的数万精兵,李自成和清朝都非常想得到他。但是吴三桂持观望态度迟迟没有作出决定。

后来据传,李自成手下的将领刘宗敏贪图陈圆圆的美色,于是带兵到吴三桂的府上,带走陈圆圆从而使得吴三桂决定投靠清军,这种说法,笔者也觉得不靠谱。从刘宗敏这个人来讲也是不符合情理的,刘宗敏是一个忘我投身李自成事业的人,是李自成手下的忠实部属,甚至曾经在危难的时候,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追随李自成。这样一个人他不会不明大义,为了一个女子而影响大顺政权前途,跟吴三桂翻脸。

吴三桂为了女人投靠清朝廷,应该是后人对此事加工以及文学创作上的需要,来进行讽刺。还有一个说法也不靠谱,吴三桂为父亲报仇。

李自成进北京城以后,实行了一项追赃助饷的政策,对大明朝的大小官吏严加拷讯,逼要银两助资军队,据传吴三桂父亲被捉拿拷打强逼交银。后吴三桂得知父亲被大顺军靠打将死,悲愤不已,于是放弃了本要投靠李自成的计划,转投清朝,攻灭大顺为父报仇。

《明季北略》记载,吴襄投靠大顺后,曾经充当说客,写信给吴三桂劝降他。吴三桂对此非常气愤说:“儿与父亲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后来,起义军以全家性命威胁,吴三桂也同样置之不顾,结果全家30多口人被杀,这样一个人可能会为父报仇?

笔者认为,吴三桂之所以投靠清军,不选择李自成,是出自吴三桂阶级的本性和野心,什么意思?

吴三桂也许曾经有过投靠李自成的想法,但那也只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无奈之举罢了。尤其是当他知道李自成的军队在北京城内拷掠明朝降臣后,他对李自成的幻想就已经破灭了,选择清朝廷他才会有高官厚禄,本身出于大官僚地主阶级的本性,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保证荣华富贵,他必然会做出投降清朝的决定,这是最坏的结局。

除此之外,吴三桂有称帝之心,为什么这样说,实际上当时他的兵力,在李自成和清军面前是最弱的一股,他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否则就会覆灭。实际上,在清军入关之前,吴三桂是一直坚持抗清的,而且吴三桂还曾多次拒绝了明朝降将对他的劝降。

在李自成逼迫他,他决意跟清联合时,他写过一封信给多尔衮,说灭了大顺政权后,“我朝之报北朝者,将裂地以酬”,可见当时他只是想借兵联合,并无投降归附之意。

在清军入关以后,清朝廷对吴三桂是极不放心的,并且吴三桂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能控制当时的局面,因此吴三桂发布了檄文称“周命未改,仍是朱家之正统”,并且要求:“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准备迎候东宫”,还在为明王朝摇旗呐喊。此外,他还在招揽奇才,训练士卒,囤积财货。最后在1673年,还是起兵反清了。

这一切足以说明,吴三桂有称帝之心,吴三桂和李自成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人,因为他们所处的阶级层次不一样,并且李自成在北京城对明旧臣的做法,也让吴三桂看清了李自成的本性,于公于私,两个人都不可能走在一起,即便走到了一起,最后吴三桂还是会跟李自成决裂,就像他跟清朝廷一样。

为什么当年三藩之乱中,吴三桂最终败给了清朝呢?

虽然说起那场折腾了?康熙王朝?八年的?三藩之乱?,野史里大书特书康熙帝?镇定平叛?的英姿,捎带歌颂一下其?雄才大略?。但对于清王朝的国祚来说,这却是一场险过剃头的叛乱。

作为清王朝的?开国功臣?,坐拥西南大地的大清?平西王?吴三桂,造反前就是西南的土皇帝,以他为首的?三藩?,不但垄断了西南地区的金银铜矿盐井生产,把西南各省压榨得?富室空虚,中产沦亡,穷民无所为赖?。更每年消耗清王朝大量饷银,以至于?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吴三桂,这位大清开国的?功臣柱石?,到了康熙年间时,却已是清王朝头疼的毒瘤。正如康熙帝的那句怒斥:吴三桂?乃唐藩镇之流?。

对这样的?毒瘤?,康熙皇帝想?撤藩?,其实并不意外。但当时年轻的康熙皇帝,却犯下了大错误:把这事儿想得太简单。在康熙看来,吴三桂?乃唐藩镇?,似乎是说撤说削都很轻松。但哪怕比起唐代藩镇,此时吴三桂都可算是?加强版?。多年来?三藩?不只聚敛了丰厚财富,更养着精锐军队。吴三桂麾下的常备部队,就有七万人之多,且?平西甲兵,素称精锐?。加上?平南靖南?二藩,军事实力十分雄厚。

当时吴三桂的军队有多凶悍?举个简单例子就知道:晚清太平天国战争时,?流动作战?到岳州的太平军,意外从当地挖出一批军火,全是当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军队囤积的。别看是堆?古董级?的装备,打起来却照样犀利无比。手握这批?老古董?的太平军也迅速咸鱼翻身,把围堵来的八旗军杀了个落花流水,一口气拿下武昌重镇。这场太平天国早期的关键大战,竟都有吴三桂当年的?神助攻?。

所以综合说来,?三藩之乱?爆发前,确切说康熙决定?撤藩?前,这让清王朝苦不堪言的?三藩?,就是三只?装怂?的猛兽,吴三桂更是其中的?巨兽?。可康熙十二年(1673)时,二十岁的康熙帝看这群人,竟就像看三只公益无害的小动物。对这朝臣头疼的?撤藩?问题,他干脆简单粗暴,借着吴三桂们假装请求撤藩的由头,来了个顺水推舟你说撤,那就都撤了呗。

有着爱国心的吴三桂立志反清复明,最后为什么没有做到?

简单说来,吴三桂之所以病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三藩之乱后期不断战败导致的急火攻心,你说他不死能打赢康熙嘛?

说起吴三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汉奸卖国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吴三桂以这样的形象遗臭万年被人铭记,也是吴三桂人生的真是写照。

不过,除了汉奸卖国贼,他还是个军阀。军阀和军事家不同,虽然都能带兵,但军事家能把军队带出绝境,而军阀只能把大家带到沟里。



吴三桂,就是一个把大家带到沟里的军阀!他面对的对手,是军事家图海,以及统帅康熙,他的队友,是军阀耿精忠和尚可喜。

就和希特勒进攻必败一样,吴三桂从起兵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失败!此时距离他的病死还有5年!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因素:



1、自南向北从来难以成功

除了朱元璋,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自南向北统一华夏,特别是大一统王朝。

吴三桂和朱元璋,中间大约差了50个袁崇焕。

因为地形自北向南倾斜的缘故,历史上北方的力量更容易秋风扫落叶般统一南方,完成天下一统。而自南向北,不仅要仰面而攻,还要面对北方军队拥有骑兵这一几乎无解的难题。



朱元璋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蒙古的养马政策以及腐败的积重难返。而吴三桂面对的时代背景,天下安定不久,虽然不得清朝民心,但是大家还是希望好好过日子。你让大家放下农活跟你造反,你能给我们什么呢?就是一个朱姓皇帝的位子,然后让我们继续被压迫吗?

自南向北不仅需要解决骑兵问题、地形问题、后勤补给问题,还有考虑到清朝退到山海关之后的第二阶段战争问题。



对于吴三桂而言,不彻底消灭清朝以及结盟者漠南蒙古,就不算打败了清朝,因为自北向南的优势,可以让清朝随时南下反扑,就如同蒙古对明朝的反扑一样。

很明显,吴三桂打下整个汉地十八省都费劲,越过长城征服东北,基本是天方夜谭,所以吴三桂的失败是必然的!



2、吴三桂的立场问题

农民阶级革命为何彻底,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身处底层,对上层了解不多,提不出高远目标的口号,也不能指定弹性的革命目标,这导致农民起义非胜即死,革命性非常彻底。

但是吴三桂不是农民,他的本质是军阀,也就是兵油子。



指望这样的人保卫大明江山,崇祯终归是打错了算盘。从山海关到北京300公里的路程,磨磨蹭蹭走了17天,还没走一半,明朝亡了,然后吴三桂一溜烟跑回了山海关。

明朝亡了以后,卡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成为香饽饽,见和李自成接头不成,吴三桂投降多尔衮,成为清朝的马前卒。然后一路追杀农民起义军到云南。



农民军,是南明极其痛恨的力量,吴三桂玩命攻打,南明很欣慰,仿佛找到了救星。然后,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

表忠心也好,投名状也罢,吴三桂的做法,确实得罪了天下所有的汉人,而对于军阀吴三桂而言,这一切确实又无可厚非!



驻守云南的吴三桂积蓄力量,成为云贵的土皇帝,党羽遍布半个清朝。然后他遇到了年少气盛的康熙。

关于削藩的问题,在静夜史先前的文章中就有提及,康熙和吴三桂一个试探,一个就坡下驴,导致吴三桂搬了石头砸了脚。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的狗急跳墙之作,非常仓促,虽然前期取得了占据半壁江山的战果,但是一旦清朝稳住阵脚,吴三桂的优势瞬间丧失。

所以战局很快逆转,吴三桂兵败如山倒。

毕竟干了很多破事,人民并不傻,但是吴三桂却傻了。



不知是不是老糊涂了,接连败绩的吴三桂居然想到了称帝鼓舞军心的“好办法”。本来人民还希望你光复大明,结果你丫的自己当起了皇帝,所以拜拜了您呐!吴三桂败得更惨!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病重不治,一命呜呼!

可以说,吴三桂是败给了天命,败给了自己!这也形象地说明了军阀,特别是汉奸军阀不可能成事!败事有余倒是肯定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