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胤祥为什么能接管兵权真相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2 12:00:46

胤祥为什么能接管兵权真相是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胤祥。

十四子胤禵立足于西北军营,十三子胤祥则混在京郊护卫京城城防的丰台大营。雍正继位后,隆科多掌管九门提督府,和丰台大营里应外合护卫京城的城防治安。隆科多和八爷胤禩勾结打算利用推行“八王议政"制度逼雍正退位失败后,雍正帝收回了隆科多手上掌管的九门提督府大权,一并交给胤祥管理。这样做除了胤祥从来对雍正帝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外更重要的是胤祥在京中京效的军中有很高的威信。早在康熙年间胤祥带兵丰台大营时就长期和营中将士同吃同住,奖惩分明,很得人心。因此由他掌管兵权能够达到高效的政令合一,对于雍正决心改革朝政拖蹋有利无害。

隆科多提督九门,相当于京城卫戍区卫戍司令,能调动也就九门步兵巡捕营。虽然还有其他职务,位列中堂大人,但是顶多也就是一品大员。

十三爷,康熙帝十三子,属于嫡系皇亲。又封和硕怡亲王,是王爵人物。同时又兼管部分六部部门。属于超品!

他一直是个带兵的阿哥,在军中有极高的威信,很多将领都是他提拔任用的,还有很多一起同生死共患难过的,加上他个性爽直,重义气,将领们打心眼里敬重他。这一点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就有所体现。本来跟着成文运的参将们一看到十三爷立马对其俯首帖耳,十三爷也把他们都提升为副将,他们自然唯命是从。第二,八爷党控制兵权也是假借雍正的名义,而两个大营的将领原本也是直接受皇帝调遣的,除了皇帝,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十三爷,他们自己也说过。

起兵造反可是株连九族的事,有机会跟着十三爷平叛立功,自然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高兴还来不及。十三爷带领丰台大营的军队换防隆科多的九门提督警卫部队,谁敢不从?第一,九门提督的部队曾经也是老十三的旧部;第二,警卫部队要跟野战军打,结果可想而知;第三,老十三是皇帝宠信的王爷,皇帝的亲兄弟,隆科多不过是皇帝和老十三的奴才,该听谁的不言自明了。

八阿哥夺嫡失败的原因,是因未掌握兵权吗?为何不举荐十阿哥领兵

康熙众多儿子当中,论综合才干,当属八阿哥胤禩最强。他的出身是相当低微的,但是他天资聪慧,从小就得到康熙的喜爱。

而且胤禩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非常强,几乎没有他搞不定的人物,所以久而久之,除了太子以外,大臣和皇子们心目中,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当然是八阿哥胤禩莫属。

可惜在关键时刻,八阿哥胤禩却犯了糊涂,他虽然把十四阿哥胤禵的寿礼换成了死鹰,却从未考虑过,在朝中他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当时的四阿哥胤禛。

八阿哥胤禩的这一招只是用来对付十四阿哥胤禵的,对四阿哥胤禛却丝毫没有杀伤力,这是他最失败的地方。

01康熙年纪不小了,八阿哥应该早做决断才是。其实这个时候康熙,已经很大岁数了。而且他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一年之内基本上已经不怎么能上朝了。这个时候的八个胤禩,在经历了废太子事件以后,基本已经失去了康熙的恩宠,所以正常程序他是不可能上位了。

但是当皇帝难道真的要名正言顺才行吗?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要不是发动玄武门事变的话,怎么可能成为皇帝呢?

朱棣要不是谋反夺走了侄子的皇位,怎么可能成为一代明君,开创永乐盛世呢?所以说当皇帝未必就要走正路才能当得上。

这个时候康熙已经身体不好了,长大成人的儿子每一个都在想办法争夺皇位。其实每个人的手段都不够光彩。比如说老大,为了除掉太子,甚至用魇镇的办法毒害太子。老三在关键时刻又利用这件事,捅了老大一刀。

老四胤禛虽然默不作声,可是他一方面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忠诚能干,一方面又用儿子弘历作为自己争夺皇位的筹码。

老十四胤禵就更不用说了,仗着自己文武双全,带着十万大军出征在外。只要他打了胜仗回来,不出意外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所以说八阿哥胤禩,这个时候耍点手段,压根就不算什么。可惜的是,他的手段未免太温柔,这就给了四阿哥胤禛得以喘息的机会。

02胤禩应该早日联合隆科多,发动政变夺取皇位。隆科多通过自己的本事,再加上跟佟国为打配合,最终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是用他们家两代人的命运做赌注换来的。

不过这份信任所带来的优势也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因为隆科多这位九门提督,将来就是左右皇位的重要大臣。

这个时候八阿哥虽然对隆科多也有示好的意思,可是他的举动就显得有些怠慢了。如果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把所有宝都押在隆科多身上,许诺他将来封王拜相。

那么隆科多必然会动摇,只要八阿哥胤禩能够掌握隆科多这一面大旗,那就能够控制整个京城的防务。

京城的兵权落在了八阿哥胤禩的手里,这个时候康熙身体不好,八阿哥随时都可以提前登基,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

回头再将各个跟他争夺皇位的皇子们全都给抓了,也不用杀掉,让他们做富家翁,甚至可以让部分人参与朝政。

这么以来带兵在外的十四阿哥胤禵,到时候也无计可施了。朝中的四阿哥胤禛,那就更没辙了,因为他手里没有兵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八阿哥胤禩没有做到决绝。他似乎认为隆科多跟自己的关系不错,那就一定可以争取,所以没有做过多的努力,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

03夺取皇位的速度一定要快,快刀斩乱麻。雍正登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遭到了不少臣子和读书人的质疑。甚至到现在,都有他篡位的谣言。

可这并不能影响他登基称帝,成为清朝入关以后第三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勤政勇敢的皇帝。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努力,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呢?

其实雍正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兵权的问题。胤禛压根就没有拉拢过隆科多,他知道,靠自己的这点脸面,还不足以撼动隆科多。

所以胤禛采取了自己的办法,他让十三阿哥胤祥掌握了城外的军权。京城城外有两座大营,分别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

这两座大营的兵马虽然无法进入京城,可是在雍正看来,却能够成为掣肘隆科多的重要筹码。隆科多他拉拢不了,那就只能用其他手段威逼他就范。

我们注意一个细节,隆科多去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康熙遗诏的时候,等了很长时间在露面。他是什么时候露面的呢?是在得知十三阿哥胤祥彻底掌握了两座大营兵权的时候。

所以隆科多也是在察言观色,只要十三阿哥夺取了兵权,那么隆科多就支持胤禛登基,否则的话,一切还没有定数。

由此可见,胤禛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非常聪明,他的速度很快,所以问题还没有出现,他就已经把事情给办好了。

04胤禩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一定可以化险为夷了。在废太子案件中,胤禩成为了太子的热门人选,这使得康熙对胤禩非常恼火。而这个时候的胤禩,似乎还不清楚自己的处境。

他已经不可能成为太子了,因为这个时候又有两个人在推波助澜。第一个当然是老奸巨猾的佟国为。他发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以后,立刻执意站出来为八阿哥胤禩打抱不平,并且坚持要推举八阿哥为太子。

第二个则是十四阿哥胤禵。他在广场上跟十三阿哥胤祥打了一架,还差点被康熙给宰了,表面上的目的是为了给八阿哥胤禩鸣冤。

其实呢他的想法很简单,再推一把,把八阿哥胤禩彻底推入深渊。只有他进了深渊,十四阿哥胤禵才有可能从八爷党中脱颖而出。

这两位老兄的搅和,使得八阿哥胤禩彻底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反倒是后来隆科多得宠,十四阿哥也得到了晋升,可见佟国为和胤禵的水平不一般。

这个时候的胤禩没有认清自己的形式,他替换了胤禵的寿礼,只能够让胤禵被排除出储君的人选,并不能把自己给推上去。

既然他知道乱对他有好处,就不应该这么简单就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他应该当机立断,把事情给搞乱了,哪怕老爷子康熙不高兴,其实也无所谓了。

可是在关键时刻,胤禩还是退缩了,他还是要看康熙脸色办事的。康熙说乱不了就真的乱不了吗?只要胤禩想要制造混乱,那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总结:既然要夺取皇位,那就别那么客气。我只想跟八阿哥胤禩说这么一句话,如果他太客气了,只能证明他不适合这个皇位。八阿哥胤禩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依旧还是那么客气,难怪得不到皇位。

李世民在与兄长争斗的时候,当机立断,宰了自己的俩兄弟,逼迫自己的老爸李渊退位,这才拿到了皇位。

他得到皇位的手段压根就一点都不客气,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成为最强者的时候,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才能成为真理。

在关键时刻,胤禩再次扮演起了孝子的身份,这本身就不符合他的人物设定。既然想好了要夺嫡,为什么还要做孝子呢?

胤禩不可能安然从康熙手里顺利地接过皇位,他只能选择用其他手段夺取。既然是夺取,那就别充当什么好人,什么八贤王了。撕下伪善的面孔,为了皇位,不惜背上骂名,这才是为君之道,可惜胤禩不懂。

雍正为何能稳坐皇位13年?

清代历代朝代都是非常精彩的,各有各的传奇之处。比如雍正王朝(公元1723-1735),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故才使得雍正继位。当时康熙封位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过程,争夺皇位的有好几个,最后落到了雍正身上。雍正继位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助力雍正最多的兄弟就是在皇子中排行十三的胤祥。

1678年12月13日雍正出生,在其幼年期间其实并没有很突出。后来的发展为胤祥与排行十四的胤禵都属于皇位的有力争夺者。这两位有些相似的是两者都有着一定的战斗力,手握一定的兵权。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胤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天这故事也从这两位身上展开。

公元1718年胤禵获康熙所封“大将军王”称号,对于争夺皇位可以算是很有利的辅助了,这也使得他成为竞争皇位的有力者之一。公元1722康熙去世时最后却把皇位传给了雍正,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还传出皇位原本是给十四皇子胤禵的,但是雍正圣旨做了更原本的“传位十四皇子”变成“传位于四皇子”。

不过这样的猜测也仅仅是猜测而已,在雍正继位的这一个完整的过程是非常惊险的。由于当时胤禵带兵打仗手握着数十万的兵权,一听康熙驾崩的消息赶回来的时候已经是雍正继位了。在其中如果胤禵带兵归来抢夺皇位的话,结局是否会改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在这紧迫之时多亏胤祥将胤禵提供粮草职务把握住,为雍正推波助澜。

胤祥一旦认定与雍正为伍也是很忠诚的。在雍正继位之后为了奖励胤祥的帮助还赏赐了胤祥很多奖励,但是胤祥选择推辞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刚继位的雍正来说还是容易起疑心的,所以胤祥这样一心辅助没有二心才让雍正得以放心。所以在雍正前期雍正把很多琐事都交至胤祥来打理。

同样胤祥也将事务打理得很是有条理,称得上雍正的好帮手。在雍正登基后,为了避嫌让其余皇子名号中的“胤”改为“允”,只有十三皇子胤祥保留了“胤”的名号,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对于十三皇子还是非常看重的。

那十三皇子胤祥也在后来被封为“铁帽子王”,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疑惑,什么叫做“铁帽子王”呢?在清代,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在清朝封爵的基础上延展开来,所以铁帽子在亲王的地位上也会更加优厚。在雍亲王胤禛即位后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奖励他辅助政权有功。

其实这一段故事相信大家也不是那么少见。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之中,雍正与胤祥的故事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还是值得肯定的。在现在看来雍正的继位之路还是非常凶险,有了胤祥的帮助也让他在继位之路上更加的顺畅。做臣子与做皇帝是两种不同的道路,放在他们身上也有着一定的呈现呢。

说说胤祥

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为人光明磊落,不喜欢争权夺利,对皇位没有丝毫的兴趣,为外人所称道,就连康熙帝自己也说,假如将来有一天他遇到不测,救驾的一定是第13子胤祥。

胤祥是太子党,和他的四哥胤禛关系最好,共同办过许多差事,是一个只认理不看人的人,堪称国之重臣。他懂军务,在任期间培养和提拔了一批忠效于他的军官,在雍正继位时以及后来的治国理政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太子第二次被废,康熙要求朝庭上下举荐贤能,作为储君之选,别的人觉得终于逮住了机会,拉帮结派推荐八爷,只有胤祥看得清八爷的假面孔,坚定站在太子一方,康熙在恨铁不成钢之时,为保护和磨练他,将他圈禁十年,圣意的一番苦心也是不易。

康熙临终之时传位第四子,为保证权力的顺利过渡,释放胤祥重掌兵权,同时早下密旨节制隆科多,才使四爷荣登了大宝。权力斗争的惊心动魄及人事安排的运筹帷幄看得观众屏气凝息。

后来,在平定年羹尧和在河南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时,胤祥都显示了极大的胸襟和智慧,他能看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力劝雍正忍下来,让八爷党的企图落了空,这真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险棋。想想如果得罪了天下读书人,局面将如何收拾。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胤祥,就没有雍正继位后的稳定和太平。

兄弟或朋友之间,能遇上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你谋划的人,不可多得。

卿,得之我幸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8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