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两国交战如果杀了来使会怎么样,咸丰,这个我熟

以史为鉴 2023-06-22 11:34:15

两国交战如果杀了来使会怎么样,咸丰,这个我熟

对两国交战不杀来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从古至今在战场上,两个国家无论发生什么样规模的战争,只要对方派使者来己方营中商谈战事,己方必须以礼相待,我国的战争文化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成型,那时候发动一场战争必须站得住道义,有着很多讲究,比如:周武王伐纣就是因为纣王失去道,这样纣王就理直气壮的联合周边诸侯攻打纣王,周朝时期也制定了一套人伦礼仪秩序,也叫周礼。

古时候讲的是道义,讲的是英雄气概,大丈夫顶天立地,使者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他不能带武器没有任何攻击性,此时的使者就和老弱妇孺差不多,一般情况下,为了战争全局,使者是没有任何危险的,话带到人就走,如果己方高兴了,还会留在营中食宿一晚再回去。

但也有例外,比如蒙古攻打钓鱼城,派使者劝降,但是宋军誓死不降,为了表达出英雄精神气概,直接斩杀了使者,以鼓励三军直到战死决不投降,使者的作用也有刺探战场军情的目的,经常会放出一些假消息,用来迷惑对方,使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演义》上的“蒋干盗书”。

双方交战时,使者的意义只有两个,招降 投降或者打探消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伤亡以最小的代价达成自己的目的,但是如果杀了使者会有什么后果呢?最严重的当数咸丰皇帝,把八国联军的使团,囚禁在圆明园不给吃不给喝,手脚捆绑生蛆,后来在英法联军的强烈要求下,被放回19人,还有20人下落不明,得知被折磨的不成人样,他们决定开始报复,根据他们制定的万国公法,如果使臣被杀,他日城破之日,必定鸡犬不留,而且还特意交代进了城后,不杀人不扰民,但是一定要毁了圆明园,因为自己的使者就在那里被折磨而死,如果咸丰皇帝知道后果是这样,那必须好吃好喝伺候,现在悔之晚矣!

在古代,为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会怎么样?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约定,如果斩杀了使者会有什么后果呢?

两国交锋,虽然是在交战,但并非是没有交流的,而这个交流就是通过来使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两国交锋的并非说双方军队说打就打,完全没有交流的。而这种交流靠的就是双方的使者。比如一方向另一方下战书发出威胁,一方要想和另外一方进行和谈等等,这些都是通过使者来完成的。

要知道交战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并不是说你杀掉几个使者就能够扭转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杀掉使者只是切断了双方的交流渠道,并不会对战局带来什么实际的效果。

比如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派人去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以激怒司马懿想让他出战的事情。

一般来说,在两国交战的时候,杀掉敌方的使节,多半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对于敌方的羞辱,二是表达自己的决心,也就是死战到底,绝不谈判。也就是说主动切断谈判路径,绝对没有谈的可能,要一直打到底。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来使割掉鼻子或者耳朵后把使者赶回去,故意羞辱对方。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没有真的杀掉使者。

一旦杀掉了对方的使者,那么结果几乎是断绝了后续继续谈的可能,对方几乎不可能在派使者来,而如果战事不利,你想派使者去和对方谈的时候,那么就可以想见,对方会如何对付你的使者了。

当然这种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情况,一般只存在于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是彼此对于彼此的一种尊重与认可。并非是所有的战争都是如此,比如你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农民起义军,你要与朝廷谈什么两国交锋不斩来使。你们的地位根本就不等同如果以同等身份谈判的本身就代表了朝廷对你的承认,那也就不用遵守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事情了。

为什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相比很多人也有这种疑惑:

既然两军已经交战,为什么却不能斩来使,我就斩了,对方能怎样?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交战双方的基本准则,一般来讲,使者的作用传递信息,商议谈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使者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不过,在实际战争中,斩杀使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假如这位使者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很容易成为对方的刀下亡魂。

其次,如果战事进行到白热化,双方都杀红了眼,杀几个使者也就不算什么稀罕事了,我们就分析下,斩杀使者,有什么后果?

花剌子模杀蒙古使者,被灭国

在蒙古帝国建国的同时,中亚也崛起一个超级帝国,名为花剌子模。当时蒙古正在对金作战,对于花剌子模,蒙古采样怀柔政策,暂时不想与之为敌。

在公元1218年之前,蒙古和花剌子模曾经互通使者,双方基本上保持了互邻友好的关系,也达成了通商协议。

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商队,带着大量贵重物品,长途跋涉,到花剌子模开展贸易。这支商队足有四百五十余人,几百匹骆驼。商队达到讹答剌城,城池的守将亦纳勒赤黑,见蒙古人带来这么多好东西,便想据为己有,随即他下令,将商队扣留。

扣留东西总要有个理由,随后,亦纳勒赤黑上奏摩诃末国王,说蒙古商队里有奸细,摩诃末没有经过仔细调查,就杀了几乎所有人。成吉思汗以强悍著称,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杀死他们敌人,掠夺他们的土地,抢走敌人的财富和妻女。

只有蒙古人欺负旁人的份,成吉思汗还从没有被旁人如此亵渎过。就算如此,成吉思汗还是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他再次派出几位使者,到花剌子模,要求惩处肇事者,为死者报仇。

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国王表现得更为无礼,直接杀掉了使者巴合剌,这回成吉思汗彻底被激怒了。成吉思汗将对金的战事交给了木华黎,亲率十几万大军奔赴花剌子模,摩诃末将为他的愚蠢行为付出惨烈的代价。

貌似强大的花剌子模,在蒙古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蒙古铁蹄所到之处几乎没有活口,公元1231年,花剌子模被攻灭。这就是触怒成吉思汗的后果,可见斩杀使者,也要仔细看清楚主人,否则大祸就在眼前。

耿恭杀匈奴使者,险象环生

公元74年,耿恭在西域担任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公元75年,北匈奴单于攻打车师国,耿恭派三百军兵前去救援,被匈奴全部杀光。

随后匈奴骑兵将枪口转向汉军,金蒲城被团团围住,考验汉军的时候到了。耿恭命士兵在箭上涂上毒药,被击伤的匈奴士兵流血不止,之后匈奴被击退。





“两方交战,不斩来使”,如果真的杀了“来使”是什么结果?

在一般情况下,使者的用途就是在两国之间传递信息,一般情况就是,劝降和投降,而且使者一般就地位不高,杀与不杀对派出使者的那一方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杀使者的那一方将会承受对方的更强的反扑,毕竟杀死使者也就意味着不死不休了。

其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基本是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但即使交战双方杀红了眼,也都不会轻易去破坏这条规则。前面也说到斩杀来使的话就会承受另一边最凶猛的攻势,因为斩杀来使的一方真的实力一定要强过对方,所以来使的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投降而来,斩杀来使就表明了不接受投降,那么对方就会加强攻势,用最强的力量进行反扑。

不斩来使,这个规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战争以车战为主,交战双方需要通过战书来约定战争的时间,以及选定的交战地,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充当一个“快递员”的角色,来传递这一份战书。

即使是到了战国之后,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了这种下战书的战争了,不斩来使的规定仍然有效,那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古代,信息传播不发达,使者就是传递战争双方信息的重要媒介,加上使者本身的地位就不高,不存在任何威胁性,所以斩杀使者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斩断了自己的信息来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7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