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成为皇帝后,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120回《水浒传》结尾,108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死绝。
高俅(?—1126年),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真正的高俅,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差甚远。他原本是苏轼的“小史”(类似小秘书),为人乖巧,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而高超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一。
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王诜。王诜是神宗的妹夫,端王赵佶(后来的徽宗)的姑夫。这个王诜是一个书画高手,与端王关系密切,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书画。
一天,王诜和赵佶一起等待上朝,赵佶忘了带篦子刀,就向王诜借篦子刀修理鬓角。王诜的篦子刀很漂亮,赵佶很喜欢。刚好王诜有两把一样的,第二天就让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到时,端王正在踢球。端王虽然爱踢球,但只是业余水平。而高俅是踢球的高手,自然不屑一顾。端王注意到了高俅的神情,就邀高俅一起踢。这一踢,让端王大为欣赏。于是派人给王诜传话:“谢谢你送的篦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不久,哲宗去世,端王成了皇帝,就是史上的宋徽宗。徽宗原本是一个坐冷板凳的人,一上朝看到的全是新脸孔。下朝后看到高俅这个长期在一起玩的朋友,自然特别亲切。徽宗有心提拔高俅,但大宋朝提拔干部有一套制度,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七品县官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
徽宗就让高俅走武官之路。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只要有功名就行,一句话,伸缩性较大。史载:“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
边帅刘仲武等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镀金”的,便格外帮衬。恰好,高俅在边关的时候,大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高俅升迁的资本,毫无疑问当是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并最后做到了殿帅,掌管禁军达20 余年。
高俅主掌大宋军权的时候,大宋军队早已没多少战斗力。高俅不是军事家,自然不可能让大宋的军队训练有明显的起色,但他也不完全是靠踢一脚好球而身居高位圣眷不衰的。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很有些手段。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心理。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曾主持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
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之前刘仲武在边关对他很提携,之后他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关系。刘仲武在政和五年(1115年)打了败仗,但其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蔡京等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
还有,高俅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也非一党。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徽宗南逃到了泗州(今江苏盱眙)后,童贯、高俅也赶到与之会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不久,童贯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护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后高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当时随从徽宗皇帝的童贯等“六贼”后来都被宋钦宗流放或处死。高俅恰恰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乱世之秋,他的下场比童贯、蔡攸(蔡京长子)等人幸运,倒也并非偶然。
高俅之所以被后来的坊间百姓和艺术家们加工成为奸臣,一者或许是因他善于蹴鞠竟然获得高官厚禄,并来得过于容易;二者或许是因为他为官贪欲过大,确实在靖康年间曾经被大臣上书揭发过。高俅掌管禁军20余年,不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还把禁军当做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以致当国家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禁军很快瓦解,作为大宋的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的高俅显然难辞其咎。这也难怪被人弹劾揭发了。高俅于靖康元年病死于开封,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曾经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为北宋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奸臣,高俅绝对要感谢施耐庵大爷,如果没有《水浒传》,大约高俅就会被人们遗忘的。
宋朝评定的徽宗年间的六位奸臣名曰六贼,六贼中没有高俅这一号,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高俅虽然坏,但是还没有水浒传中那么坏。
《水浒传》中四大奸臣,另外两位蔡京童贯可是高居六贼榜首,而四大奸臣中的另一位杨戬因为死的早,也成功躲过被清算的命运。
如果没有水浒传,大约高俅会被人们遗忘,《宋史》中他连个传都没有,高俅的故事被零星记载在宋人笔记和历史传记的边边角角。
其中纪录高俅事迹最多的是南宋王明清的《挥尘后录》。
在《挥尘后录》中高俅起家,就是因为球踢得好,是个有技术的男人。
高俅本是苏轼府上的一个小史,写得一手好字,苏东坡很喜欢他。
不过《水浒传》上写高俅跟的是小苏学士,也就是苏东坡的弟弟是苏辙,宋朝笔记《挥尘后录》中明确记载高俅跟的是苏轼。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那踢足球的高大锤!我毒死宋江,我气死李逵,我一脚一个梁山贼!
高俅,北宋国脚,中国足球历史第一人,人称高球王!自从高球王从足坛退役之后,中国足球一千多年都还未缓过来啊!
当然,他更多的历史镜头是作为《水浒传》大反派存在,以一个奸臣形象出镜!不过此人并非施耐庵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太尉级别的高官(枢密使),只是人物形象上和《水浒传》有着不小的出入!此人并非奸佞之臣,为人倒也算正直,人品不错,当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到贬谪,其官场之上的朋友个个对其避而远之,唯恐受到牵连。高俅却主动站出来帮他庇护其家人,在那样纷乱的政局之下,敢于未朋友出头,可见高俅不是一个坏人。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和苏轼的关系非同一般!高俅并不是什么文化人,出身也不好,他只是苏轼家的一个下人,平时也就是帮着苏轼打点下家里,干点儿书童的活儿。
不过高俅有个特长,很会看草书。众所周知,苏轼是大文豪,为人多豪放,喜好酒后即兴随笔。不过他每次喝醉以后总是有点把持不住自己,各种狂草字体也都冒了出来,别说是其他人了,就算是酒醒了以后的自己,估计也很难分辨出来。
而高俅每次都能帮苏轼给翻译出来,这让苏轼很是欢喜。后来端王也就是宋徽宗来到苏轼家做客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看中了高俅的球技,还是高俅的眼技,总而言之,在苏轼的引荐之下,高俅就跟着端王混了,后来端王登基成为皇帝,高俅也就水涨船高,逐渐成为朝廷大臣。所以他帮苏轼也算是知恩图报了。
不过话说回来,高太尉毕竟是草根出身,底子不行,治国治军更是差了些能力,最终他也是因为“败坏军政”而被贬谪。由于没什么政绩,所以他在历史中存在感比较低。
当然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施耐庵才会选择他,他的平凡施耐庵极大的发挥空间。如果他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估计施耐庵也不会写他了,因为随意篡改历史人物形象不是那么容易啊!
本人不才,乃是高球王的铁杆球迷,以上介绍,如有夸张,纯属对偶像爱得深沉,还望见谅。最后恳请大家不要黑我高球王,他是我对中国足球仅存一点幻想(虽然蹴鞠和足球好像没啥关系,但我实在找不到精神寄托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