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雍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的人,公元二百零九年,刘邦带着雍齿攻打秦国,经过一场艰难的战役,刘邦攻克了丰邑。后来刘邦让雍齿守住这个地方,自己则率兵攻打薛地,但是雍齿这个人不太喜欢刘邦,他不但没有听刘邦的守住丰邑,而是在刘邦离开丰邑去薛地的途中,就向魏国投降了。
刘邦得知这一消息,非常愤怒,他生气雍齿竟然背叛了他,于是他带着军队又一次攻打丰邑。但是第一次没有成功,刘邦不能善罢甘休,转身向项梁借了兵,再次进攻丰邑,才成功拿下了这里。雍齿见刘邦攻城成功了,意识到自己不逃跑就没了活路,于是就扭头投奔了赵国。
巨鹿之战过后,雍齿为了谋出路,就又去了项羽的手下,后来刘邦凭借自己的力量,逐步发展的越来越壮大,雍齿一看自己在项羽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地位,就又向刘邦投降了。
刘邦自然是反感雍齿,因为雍齿在刘邦最相信他的时候,背叛了他。但是雍齿又是一位有点才能的人,他在军事谋略这方面有一些不错的见解,所以刘邦还有点不舍得杀了他。
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天下都成了刘邦一人的,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部下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刘邦很好奇,就叫来了张良。张良思考一下,对刘邦说:他们在商讨着该如何造反,您看,现在您打败了项羽,天下都是您一个人的了,可是您不觉得这天下还是很小的吗?现在战争都已经大获全胜,接下来就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他们一定是觉得这天下太小,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那一份,所以开始要造反了啊。
刘邦跟张良商讨计策,张良建议刘邦先给雍齿一份赏赐,刘邦不解,张良解释说,现在连您最痛恨的人都有了奖赏,又怎么会没有他们功臣的赏赐呢,这样一来就会平复了他们躁动的心了。
就这样,虽然刘邦憎恨着雍齿,但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平衡,刘邦也只能无奈的封赏了雍齿。但是他的内心自然是恨雍齿的,试问谁能对被自己最相信的人背叛而彻底释怀呢!何况雍齿并没有什么迫不得已的理由,可是出于对这个国家的保护,刘邦贵为天子,也是有苦说不出,只能为了全局而忍耐一下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好不容易夺得天下成了皇帝,那些跟刘邦的人,与刘邦关系好的人自然也就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但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定。
张良知道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张良直言的劝谏刘邦论功行赏,这只会让刘邦感到不满。因此张良只能换一种方式来提醒刘邦,要给大家一个论功行赏的解释,以此平息大家心中的不满。
刘邦经过张良对封赏事情分析后,明白了事件的严重性,因此刘邦便询问张良解决办法。但张良并没有直接回答刘邦,而是反问道:?在这些功臣当中,陛下这辈子最恨的,而且群臣又知道陛下最恨的人是谁??
刘邦说:?当然是雍齿啊!这还用说吗?雍齿多次侮辱我,甚至还背叛过我,要不是他建立的功劳不少,我早就把他杀了。?
雍齿与刘邦的同乡,刘邦在大家眼中一直都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子,雍齿向来都看不起刘邦。当初刘邦起义夺取沛县后,雍齿迫于形势依附于刘邦。但雍齿内心对刘邦的轻蔑依然没有减少,更不愿屈居刘邦之下,后来雍齿也背叛了刘邦,这让刘邦对雍齿一直心有怨恨。
后来雍齿再次投靠刘邦后屡屡立功,这才让刘邦留了他一命,但刘邦一直都痛恨雍齿。
张良建议刘邦先封赏雍齿,这样大臣们就不用担心得不到该有的封赏,大家就会认为:刘邦连自己痛恨的雍齿都封赏了,自然也就会封赏自己。随着雍齿被封侯的事情确定下来,所有人都放下了先前的担心,连雍齿都封侯了,自己也不会太差。刘邦也悄悄松了口气,这样一来既平息了大家的不满,缓解了大家的情绪,也不用担心这群人会造反、闹事。?
雍齿与刘邦积怨已久,他向来都是刘邦想杀而不能杀的人。更让刘邦无奈的是,他当了皇帝,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之后,依然不能杀雍齿,反而必须厚厚的重赏了雍齿,这也是统治者在全局观之下的无奈吧。
雍齿“出身豪强”,与刘邦是同乡,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他与刘邦一起起兵反秦。刘邦在好不容易攻克丰邑之后,将这个城邑交给了雍齿留守,自己引兵前去攻打薛地(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没想到刘邦刚走,素来轻视刘邦的雍齿立即就向魏国的周市(曾经是陈胜的部下)投降了(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
当盛怒之下的刘邦再次率兵前来攻打丰邑(第一次攻打失败了,后来是借了项梁的兵)打败了雍齿之后,雍齿又改而投奔赵国,后来在巨鹿之战后转投项羽麾下。当刘邦势力越来越大之时,在项羽部下不被重用的雍齿只得再次向刘邦投降。
刘邦对雍齿的记恨,主要是在自己起兵之初就遭到了老战友的背叛,但是又因为雍齿的确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所以又不能杀他(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这也正成了雍齿后来被封侯的原因——在刘邦歼灭项羽,夺取天下之后,他曾经看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说悄悄话,他便问身边的张良,这些人都在议论什么。张良说:‘他们自然是在议论怎么造反了——因为现在虽然全天下都是陛下的,但这天下还是太小了,远远不够给每个人足够的封赏啊!他们担心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自己一份,所以就开始议论怎么造反了!’刘邦问张良应该怎么办才好,张良说:“陛下现在要挑选一位平生最恨的、大家又都比较熟悉的人,把他先封赏了,大家就都安心了”,所以刘邦先把雍齿封为什方侯,大家才都安下心来(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邦分封雍齿,完全是出于大局观,他对雍齿的记恨一点都没有减少,并且转移到了雍齿的朋友身上——汉惠帝时期接任曹参的右丞相职位、与陈平一同执政的王陵,就因为是雍齿的好朋友而很晚才被封赏(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7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