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赵子龙的故事。
黄忠,或许本人还不想这么早逝,哪怕自己已经进入古稀之年,也想为蜀汉王朝挥洒一片热血。无他,只因为他不是关羽张飞这样跟着刘备一起创业、打天下的好兄弟;只因为他不是早就声名在外的西凉名将之后的马超,而是一个在年轻时期没有多大作为的老头子。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更有器重之情,所以他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凭借斩杀夏侯渊才真正拥有进入蜀汉王朝高阶武将序列的资本。
虽然不是战死沙场,看似不怎么虐心的结局,或许正是黄忠人生中最大的遗憾。然而,论遗憾程度,蜀汉王朝最遗憾的名将却另有所属,他就是被所有三国迷喜爱的武将——赵云,赵子龙。
赵云为何会成为蜀汉王朝最遗憾的名将呢?
其实也很简单,第一点,赵云一生被刘备器重,却因职位稍微偏低,而往往被世人误解,这是别人对赵云待遇和能力资历不匹配的遗憾。
我们都知道,陈寿曾经表态说过:“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婴)、滕(夏侯婴)之徒欤?” 把黄忠和赵云比如大汉开国名将灌婴和夏侯婴,这个评价不低啊。更别说把赵云视为刘备的爪牙,也非常符合实情,在刘备创业打天下想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赵云几乎是刘备非常重要的武将,仅此关羽、张飞之后。
刘备在荆州的时期,麾下只有三个将军名额,分别是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的张飞,和偏将军的赵云,连诸葛亮和庞统还只是军师中郎将,值得一提的事,赵云还领了桂阳太守这个实权职位,坐镇一方,具备独立领兵职权,而且这个权力一直保留着。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赵云还是刘备防备孙夫人,掌管内事的主将。
有人就说了偏将军很小啊,再说当时的刘备身边的人才少,才显得赵云重要,等刘备入川之后,赵云的重要性就降下了,官职就再也没升迁过。其实不然,要知道赤壁之战的主导者周瑜,当时的职位也是偏将军,吕蒙拿下荆州后封的也就是偏将军,由此可见,当时地方诸侯封官的特殊性。
其次,刘备入川,赵云是作为第二梯队进入蜀中的,而且独领一路兵马,直到刘备拿下成都,封了一个翊军将军,虽然是一个杂号将军,却是刘备首创,有着辅佐之意。这个时候关羽、张飞、黄忠也都是杂号将军,唯独马超身价高点,为平西将军。
随后刘备称汉中王,之后称帝了,赵云的升迁之路就没有记载,很显然这里有史料的缺少。不过,从刘禅称帝,赵云从中护军,征南将军,升迁镇东将军可以看出来,赵云在刘备称王称帝的过程时候,肯定相对应的升迁了。
刘备称王的时候,关张马黄成为前右左后四位将军,唯独缺了赵云,这个时候的赵云很有可能就担任中护军。中护军这个职位不简单,蜀汉王朝沿用汉朝的军事制度,中护军的职掌为掌禁军,总统诸将,并且主武官选举。中护军直接负责选拔下级武将,执掌禁军,非常容易形成忠于自己的军事势力,所以很多情况下作为领导人,必须选择绝对信任的重臣担任,对于刘备而已,赵云就是最佳人选。
由此可见,赵云的官职,虽然被马超,黄忠的后期武将超越,但是其实权地位,以及刘备对他的信任一直很高。丝毫不比关羽、张飞差。
第二点遗憾,是赵云对自己的遗憾,无情面对昔日战友的去世,以及在先主的托付下,没有完成匡扶汉室的遗愿。
赵云是蜀汉王朝第一代名将之中,活得最久的存在。曾经昔日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关羽、张飞都相继离世,连对自己无比信任的先主刘备,也在东征失败后,病逝白帝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云也老了,更加想念昔日的兄弟,又不能忘记先主的嘱托,在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时候,在古希之年也欣然领兵出战,最终的结局虽然没有成功,却也没有多大损失,不过这也是赵云为蜀汉王朝尽了最大的努力。凭借赵云的一人断后,换来全营无损,不难想象他不愧称之为虎威将军。
令人遗憾的事,这位虎威将军,在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就去世了。
提到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的生平事迹,相信已经是人尽皆知,特别是对于三国历史爱好者来说。赵云的生平故事,简直成了传奇。赵云当年在长阪坡与曹操的5000余虎豹骑厮杀,最终的结果赵云带着小阿斗冲出重围。这要是换成其他将军,恐怕是做梦都完成不了的事情。----参照史料《长坂坡之战》
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过后,赵云被刘备任命为“偏将军”(临时性的),让赵云去收取桂阳郡。对于当时的赵云来说,他经历的战阵其实并不算多,但是他却巧妙的收取了桂阳。跟原桂阳的大当家赵范斗智斗勇,最终还识破了赵范所施的“美人计”,后来桂阳郡也就成功落到了刘备手中。
《云别传》: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前期的赵云非常的低调,虽然打了胜仗,救了小主人,但是赵云从来不邀功。公元214年,由于庞统战死,赵云不得已率兵前往支援,为刘备攻下江阳、犍为等地。《华阳国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从华阳国志的记载之中,我们便能看出赵云的真实的实力,绝对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但是在帮助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刘备给赵云的职位只是一个“翊军将军”。什么是翊军将军,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什么职权。说白了就是一个打杂的,而且查遍所有的史料,竟然找不到有关翊军将军的介绍,所有的史书记载,关于翊军将军这个职位,乃是刘备专门为赵云起的。换句话说,就是之前一直没有这个职位称号。
《三国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刘备给赵云这个虚假职位,没有一点实权,按道理说赵云的职位应该要在魏延之上才对。然而,事实却刚刚相反,刘备在入益州之时便赐魏延为牙门将军,统领刘备亲卫军,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刘备是非常信任魏延的。而平定益州之后,刘备更是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主要防御北方曹魏的进犯。
然而,此时的赵云呢?职位非常尴尬,虽然此前打赢汉水之战,但是刘备却没有给赵云丝毫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只是口头上对赵云的英雄行为,给予肯定。《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看到这些史料记载,赵是感叹上天对赵云何其不公,要知道赵云在公元200年,便跟随了刘备。在公元191年便与刘备深交,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刘备长达39年的创业生涯之中,竟然没有重用赵云!这让人想不通…
根据《云别传》记载: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这段记载的意思就是,当时刘备依附其师兄公孙瓒,在公孙处发现了赵云异于常人的能力,与忠义之心。因此,刘备才与赵云深交,希望来日可以一起共事。但是后来,真正一起共事、一起发展事业之后,刘备却不重用赵云,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套路?刘备不敢重用赵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实,关于刘备为什么不敢重用赵云,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主要原因其实有3个,看完这3个原因之后,才明白刘备确实不愧为一代枭雄!考虑的原因,是一般人都无法想到的维度…
第一个原因,赵云的格局让刘备害怕,也就是赵云的真实身份、还有就是子龙的真正使命。
赵云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格局很大,一般人根本hold不住,这其中包含了刘备、甚至是曹操。在乱世之中赵云到底为什么而活?先来看一段历史记载,《云别传》之中记载,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在这段历史资料之中,其实已经说清楚了赵云,为何而战,为何选择四处征战?
"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赵云此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他赵云,不是为了你公孙瓒的名气而来投,而是为了这两个字而来,那就是“仁政”,这两个字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担当得起的。结合了“王道”和“性善论”的治理方式。它要求统治者、掌权人,能够有“民贵君轻”的这种理念。
当时,公孙瓒听完赵云的话之后,就真正明白了赵云这个人不简单。再到后来,落魄的刘备也来投奔公孙珩了,当时刘备迫切希望成功。恰好又遇到了身怀大志的赵云,于是二人便顺理成章的聊了起来。
刘备在那个时候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宣传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而赵云呢,他其实目标就是一个,想为百姓做点事情。当时看着万民奔波于苦海,这让赵云很是苦恼。如此来看,刘备、赵云,他们的理想似乎是挂钩的。于是便成了知己,时年191年。
然而,即使是身怀大志的赵云,也逃不脱世俗的洗礼。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原来,赵云兄长去世,需要及时回到老家照料。只要辞别公孙瓒,以及刘备。刘备知道赵云是一个人才,临走之时跟赵云来了一个特殊的告别仪式。
在赵云辞别刘备之时,对刘备说了个字。“终不背德也”,意思是他赵云这辈子不会违背道德、还有仁德。赵云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了刘备的心窝子。刘备知道,赵云的格局是整个天下、心中装有百姓、民生。
第二个原因,在乱世之中,想要成业,需要先保住性命。
通过上述史料、还有相关事迹来看,赵云的理想乃是为民服务,拯救天下民生。而刘备的宣传口号亦是“匡扶汉室”,这从外表看起来,他们两人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合体。刘备富有想法,兼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在辞别赵云之后,刘备主要负责,与田楷联手对付袁绍。后来,刘备由于功劳升为平原县县令,然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却遇到了致命的危险。
我们先来看一下,史书上是怎么说的?根据《魏书》记载: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这个记载说的是什么故事呢?其实就是说的是刘备当时在治理平原县的时候,有一个郡民不服刘备,因此买通了刺客,准备提前结果刘备的老命。但是后来,这个刺客受到刘备的感染,竟然选择放过他。
这个刺客选择放过刘备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备平时对待郡民非常友善,不管是什么人都能和刘备打成一片。当时,刺客前往刺杀刘备时,刘备对他还非常友好。刺客非常感念,然后决定放过刘备。-----这是多么强悍的人心收买啊。
不过,在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刘备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得力的保镖。由于当时,赵云回到了老家,因此刘备便立即让关羽、张飞前来护卫。《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从这段历史资料中可以发现,刘备确实是害怕再被行刺了,于是和关羽、张飞,这两个万人敌的铁哥们,一同吃饭,甚至是一同睡觉。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首先保全性命。如果,没有性命,那匡扶汉室,只能在睡梦之中完成…
但是,由于自己手中人才不足,特别是武艺如关羽、张飞者,那更是没人。于是刘备便联想到了赵云,在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无奈投奔袁绍。这个刘备也真是脸皮够厚的,之前和田楷一起对付袁绍,现在又反过来去投奔袁绍,真是毫无底线了。还好,在这个时候呢,刘备又再次遇到了赵云。《云别传》: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此前,刘备已经向赵云吐露了自己的远大志向,显然之前的话是说动了赵云的。这次,刘备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和赵云称兄道弟起来,并且与子龙同床眠卧。
刘备此举无非就是想得到赵云的信任,好让他加入自己的阵营。后来,赵云果然跟随刘备南下,成为了刘备身边的护卫大将。公元208年,长坂坡救小阿斗,还有甘夫人。公元209年又夺回即将被东吴人马带走的刘禅,可以说赵云一直在围绕着刘备的、亦或者是刘备的内室在转。
后来,刘备称王称帝之后,赵云一直也只是一个中护军,没有什么职权。虽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但也只是一个名号。赵云,更多的是保护刘备、还有他的家人。而当年刘备迎娶孙尚香之时,赵云更是寸步不离护卫刘备,这足以说明赵云在刘备心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但仅限于护卫他的周全…
第三个原因,赵云中途看破刘备的本质,如果质发生变化,赵云肯定也得不到量的重用!
第三个原因怎么说呢?这事还得从刘备攻伐益州说起,进取益州乃是刘备这辈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否则他称霸天下的美梦根本就完成不了。
在当年,打败刘璋之后,刘备打算下令让将士们肆意掠夺蜀中百姓的房子、钱财、土地等物,能拿多少算多少,当时一旁的赵云听后,当即反对!对刘备说道,这个时候益州的百姓本来刚刚结束战乱的洗礼,应该让他们安定下来。这样,才会得到他们的人心。
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从这一段记载之中,完全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刘备确实是有些膨胀了,得到益州之后,还打算把百姓们的房子、财物,都赏赐给有功的将士,难道当年10余万百姓跟随刘备周转,身受曹操的追击,刘备他真的是逢场作戏吗?此时,离长坂坡一战,也不过5、6年的时间。刘备,也真是够厉害的。
不过呢,刘备最终还是听取了赵云的意见,并没有把房产、土地赏赐给将士们。这或许,都应该归功于赵云。
至于刘备创业39年,为何不敢重用赵云?其实,看看赵云的真正身份就知道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赵云一辈子都在追求两个字,“仁政”,换句话来说,就是替民作主。就算是你刘备不对,他同样可以怼你。如果,刘备让他掌管兵马,东征之时,或许刘备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因为,刘备当年东征之时,赵云作为武将之首,他是极力反对的,子龙支持北伐,而反对东征…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30年,一直未得到重用,乃是天命也!仁政之地,赵云或许没有找对,对于此朋友们如何看待呢?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赵云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怪的是,历代读者不但接纳了赵云,而且深深地喜爱着这样一个人物。罗贯中先生在作品中为什么偏爱赵云。史书中赵云的原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重读“三国”,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和我们一起客观解读三国人物“赵云”。
《三国演义》当中,有俩个人物是按照完人来塑造的。文的就是诸葛亮,武的就是赵云。常山赵子龙,是《三国演义》数以百计的人物中,最得人心者之一。有许多人都说,我最喜欢的人就是赵云。确实,赵云武艺超超群,品德高尚,稳重多谋,他是作为儒将的艺术典型和完人来塑造的。也许有人会说,赵云不是有一次打了败仗,还受了降级处分吗?怎么能算是完人呢?任何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所谓完人,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要看两条一性质,二态度。赵云确实打过败仗,而且受了降级处分。那是哪年的事情呢,是蜀汉建兴6年,就是公元228年,那时候已经是后主阿斗了,刘禅。也就是失街亭的那次战役,这次战役诸葛亮事先放风他说我要由斜谷道,(这个斜谷道在现在陕西西南部的箕谷,一直到现在的陕西的眉县,长470里)诸葛亮就故意放风:我的主力要出斜谷道。他派了两员大将,就是赵云为首,邓芝作为他的副将。实际上是带领了少数的兵力,假装这是主力,以此来吸引曹魏的主力迎战。而诸葛亮自己带了蜀汉的主力,他准备绕道迂回到背后包抄曹魏的主力,他是这样一个战术。结果呢,由于赵云和邓芝的部队人数太少,而曹魏的兵力太强大,因此寡不敌众,赵云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这470里,要打通这条道很不容易,结果他没有能够出斜谷,他的部队被打散了,打散了以后他很快把部队集中起固守箕谷,把它固守住了。结果整个战役失败,是由于街亭失守,导致了这个战役失败。赵云之所以受处分,是情有可原,因为兵力悬殊,他没有完成出斜谷的任务,所以他受处分令人同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诸葛亮军纪严明,令人敬佩。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这件事情,赵云有记载的败绩就是这么一件,并不影响赵云这个人的整体评价。从各方面来讲,赵云依然不失为一个完人形象。
[ 转自铁血社区 /post_2222989_1.html/ ]
赵云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堪称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赵云是除关羽,张飞之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至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结义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从古至今不少评论家对赵云忠义的评价甚至超过了关羽和张飞。那么在《三国演义》中是如何描写赵云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罗贯中演绎的故事跟史实会不会有很大的出入呢?
史料与演绎中的赵云
赵云在当阳救阿斗,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刘备由于带着十几万百姓,他行动缓慢,后来队伍整个被打散了,三千多军马只剩下一百余骑(一人一马为一骑)。剩一百多个骑兵了,当时《三国志》上是这么写的“有人言云已北去者”但是到底谁说没写,有人对刘备说:“我看见赵云往北去了。”往北去就是投奔曹操了,投降了。刘备一听生气了,就拿起手里的戟,打那个人,他说“子龙不弃我走也”(赵子龙绝对不会背弃我)过了一会果然赵云就来了,那么从这个细节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条:第一刘备非常信任赵云,赵云值得信任,另外还有一条,历史上的刘备性子也是比较急的,我们以前不是说过鞭打督邮实际上是刘备,不是张飞,这个地方也是,一听说赵云的坏话,他拿起戟就打他。这个细节挪到《三国演义》来以后,做了一些改动,刘备不打人了。那么当时,是谁说这个话呢?是糜芳,糜芳身受重伤踉踉跄跄而来,报告刘备说:“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也”,他已经投奔曹操了,跑曹操那儿去了。刘备说“子龙跟我是故交,我们是老朋友,他怎么肯背叛我呢?结果张飞头脑简单,张飞说:“他现在看见咱们,势单力薄也许就投降曹操去了,为了图富贵,他投降曹操肯定能够得富贵,升官发财。”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他是在我患难时候,投奔我的,不是我发达的时候,我地位很高的时候投奔我的。所以他说:”子龙是心如铁石。“他对我是非常坚定的,忠心耿耿,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结果糜芳不是受伤了吗?他说“我亲眼看见他投西北去了”。西北都是曹操大军,我亲眼看见他去了。张飞说:“等我亲自去寻他,我看见了他,一枪把他刺死。”刘备说;“你错怪赵云了。”这个地方能看得出来,刘备确实是知人善任。可是张飞不听啊,张飞就带了二十余骑,找赵云去了,见了赵云要杀他。到哪去了呢?到了长坂桥。实际上赵云当时军队被打散以后,他找不到甘夫人和阿斗。他就说:“我好歹,我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主母和小主人找回来。哪怕我死在疆场上。我也要把他找到。“所以赵云这个忠心耿耿,正是广大读者最敬重他的地方。《三国演义》写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细致,这个地方就显示出这个作家的水平来了。就是他的情节安排,非常合理,我们想赵云当时是单人独骑,胸前还揣着一个阿斗,你本事再大在这数以万计的曹兵当中,你怎么可能连杀曹军名将五十余员。罗贯中在这个地方有一笔交代写得非常细致,赵云到处冲杀的时候,有人告诉曹操说:“这就是常山赵子龙”。
因为曹操问这是谁呀?那么厉害“常山赵子龙”。曹操马上下令:“传令,不许杀死赵云,一定要活捉”。行了,这下你就不能放箭了,你一个对一个,几个对一个打谁也打不过赵云。所以都被赵云刺死了。要不是曹操下令不许放箭,必须活捉,甭说一个赵云,十个,一百个早就被乱箭射穿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显出《三国演义》为什么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些细节都安排得非常地合理,具有情节的合理性,所以赵云才能够活着出来。在这个地方毛宗岗有一个点评非常有意思,“以一个英雄之赵云,救一无用之刘禅,诚不如不救矣,然从来豪杰不遇时”。英雄豪杰,往往赶不上好时候,赶不上好的社会环境,“庸人多厚福”。这个阿斗,早年是平庸,晚年是昏庸。他有福气,毛宗岗说的,你看他爸爸刘备,刘备的能力,智力都比阿斗强多了,可是刚当皇上没多久死了,而阿斗当了四十二年皇帝。享尽了福,所以毛宗岗说,还真不如当年赵云不救他。
《三国演义》中,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自负,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他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这一特点和他的英武盖世,忠直谦虚等美德相结合,使赵云成为《三国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罗贯中是如何让赵云这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能够立得起又稳得住的呢?
罗贯中妙笔生花树赵云
[ 转自铁血社区 / ]
《三国演义》写赵云,如果我们注意一下,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只要是赵云跟别人一块打仗,如果是敌方的将领,必定死于赵云枪下,或者是落荒而逃;如果是自己这一方的,那么甭管他多大本事,他总有那一点不如赵云。比如说关羽,关羽没有和赵云在一起有重大的场面。关羽犯的错误不小,他丢失荆州,因为他骄傲自满,又不能团结部下。比如黄忠,黄忠这个老将,确实很不简单,但是黄忠在连胜了几次以后,在《三国演义》七十一回,他就有一点骄傲自满,丧失警惕了,结果呢陷入困境,是赵云带着极少数的兵马把已经陷入绝境的黄忠救了回来,至于什么袁术、袁绍、曹操、孙权手下那些大将只要跟赵云交手,那都不是对手。而且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凡是有最重要的任务都交给赵云。比如刘备甘露寺招亲,这是一招险棋,你不去不行,不招不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弄好了孙、刘两家就成亲戚了,共同抗曹但是一但被杀或者被扣为人质这个风险可了不得。因此诸葛亮他说:“此事非子龙不可”。就派赵云护驾,给他三条锦囊妙计,最后果然赵云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这是看得出来,诸葛亮对赵云是极度信任,关键时刻启用赵云。刘备对赵云也是非常信任。取荆州以后,关羽是镇守荆州,在北边要防止曹操,张飞有时候带兵出征,刘备就让赵云当留营司马。这个留营司马,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咱大本营可不能乱了。当时有一个情况,就是刘备招亲以后,孙夫人从东吴带了一些官吏和士兵过来,就是她的亲兵,她的警卫,肯定是从东吴带来的,她熟悉的。这个孙夫人根据《三国志》上的记载,孙夫人在兄弟姐妹里比较小,她是孙权的妹妹,可能从小比较娇惯,又是老夫少妻,看来刘备有点怕老婆。孙夫人手下的官兵在荆州仗着是孙夫人的亲信,横行不法,刘备又惹不起夫人,何况这个夫人她哥哥(刘备)这个大舅子又是东吴的君主,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夫妻关系,还影响外交关系,但是不处理又不成,怎么办呢?刘备就把这个进退两难的活交给赵云,不仅让他管理这个城市而且宫中的事情也让他管。因为他知道,赵云治军严格。在这个当中,孙权趁刘备西征,去打益州的时候,他就派人写信,让他妹妹回去,说是母亲病了。当时《三国志》里面,记载了这个事情,孙夫人就私自把阿斗带走了。结果赵云和张飞就用小船追赶上去以后,把她截住了。(阿斗)夺回来了。《三国志》上这个记载,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一个重要的改动,就是把孙夫人的形象改好了。就是《三国志》里面孙夫人有点骄横,而且她私自带走阿斗是她自己的主意。在《三国演义》里面淡化了她的这些毛病和她私自带走(阿斗)的这种私心。是孙权说“国太病危”因此孙夫人是做一个孝顺女儿形象出面的。当然了,当时赵云要把阿斗夺回来,孙夫人也是坚决不干,那段描写是非常精彩的。写赵云怎么追赶,先是在岸上追赶,然后发现一条渔船,跳上渔船,请艄公马上用小船追赶,到了大船旁边,赵云把长枪撂在船上,就带了一把青(金工)剑,啪一个纵身一跳,跳上那个船。当时孙尚香是让她手下的婢女,那些婢女都是有武功的,来夺阿斗,来推他。赵云的政策掌握得非常好,他又不能杀,他只能推,等等那些细节,都很经得起琢磨。写出了赵云这个人,是非常地有头脑,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考虑到政策,考虑到不要伤害孙、刘两家的关系。而且他头脑里面很清楚,这是主母,是刘备的夫人,我们不能随便地冒犯她,但是阿斗绝不能让她带走,写得非常细致。
赵云有勇有谋,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纵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见识过人之处,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群雄,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赵云的宽厚仁德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品格高洁的赵云
赵云这个人还有一条非常好。这和三国很多其他名将相比,简直是独一无二。就是他心中装着老百姓,绝不与民争利。刘备夺取荆州以后,占领了成都。当时(刘备)就讨论准备把成都的许多土地和房子分赐诸将。你想赵云这么高的地位,他肯定能分到非常大的宅院,肯定能分到很多最好的土地,但是赵云提出反对,他说这样对百姓不利。而且他举汉武帝的时候,大将霍去病的一句名言“匈奴未灭,无用家为”有的本子上是何以家为。就是匈奴还没有消灭,我们怎么可能回家呢?我们要安一个家有很漂亮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呢?现在的国贼不是匈奴“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是曹贼。“须天下都定”等天下太平了,“各返桑榇”我们都解甲归田,每个人都回老家,不用打仗了,“归耕本土”回到我们老家的土地上,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去,“乃其宜耳”这样才合适。然后他底下还说“益州人民”因为我们现在不是刚夺取益州还在打仗了吗?“初罹兵革”刚刚遭受战乱,“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恢复他们原来的职业,该种地的种地,该做买卖的做买卖,他说然后才可以征兵,抽税然后才可以做。他底下讲了一句话,非常好“得其欢心”这样才能得到益州老百姓的拥戴。赵云不与民争利,他提这个意见可是得罪人的。多少大臣、武将,谁不想分个大宅子,多分几百顷土地,赵云力排众议,得民心最重要,不能与民争利。结果刘备就采纳了赵云这个建议。赵云治军严格,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而且处处为国家、军队、百姓着想,不循私利。前面我们不是讲到,赵云打了败仗吗?没有出斜谷,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当时不是街亭也失守了吗?整个战役失败以后,总结,回到成都以后,诸葛亮发现一个现象,他就问他说“街亭失守,军队是乱得一塌糊涂,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军用物资也损失了无数。他说为什么箕谷这一仗,虽然没有出斜谷,但是守住了箕谷,这一仗军队和物资基本上没有受损失,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副将邓芝说,他说“那一仗失败的时候,赵云是亲自断后”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赵云身为大将何其可敬。就是因为赵云亲自断后,所以被打散的军队,很快重新集结起来,军队基本上没有受损失,军用物资基本上也没有受损失。诸葛亮一听非常感动,就下令要奖励,赵云当然降职这个处分是有了,但是军用物资不是没有损失吗?好,论功行赏,分一些给大家。结果赵云又提出反对,按说这个时候,赏赐军用物资,无非就是衣服食品这些东西。赵云讲“仗没打好,失利了,不应该奖赏,何况国现在还艰难,因此,这些军用物资,应该统统上缴国库,等到十月,就是冬天,因为每年冬天政府都要赏赐,衣服,粮食这些,留到十月的时候再赏。”所以这些地方都看得出来,赵云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所以赵云的这种做法,受到很多人的赞扬。《三国演义》里面,把这个细节放大了,它加了诸葛亮的一句话“先帝在日”因为那个时候刘备死了五年了“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现在一看果然如此。确实赵云身上最可贵的还不是他的武艺超群,而是他的高尚品德。
赵云谦虚谨慎,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够友好相处,这一点是刚愎自用的关羽,自视清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而赵云和那些猛将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
远见卓识的赵云
[ 转自铁血社区 / ]
如何将人物,身份相近,相同的这种人物能够写成不同的鲜活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长篇小说家,遇到的难题,罗贯中也同样如此。可是我们能够区别出来,《三国演义》里名将如星,有许多武艺超群的大将,最有名的比如吕布、关羽、张飞等等好多人,但是他们都有不如赵云的地方。吕布反复无常,见利忘义,那完全是一个小人。所以如果论武艺的话,三国的几十位名将当中,也许还有那么三五个、五七个人能够和赵云一拼高下,但是论德没有一个人比他强。赵云最可贵就是胸怀坦荡、高瞻远瞩、是非分明,具有战略眼光,这是他和关羽、张飞等的最大区别。由于关羽的错误,荆州丢失(关羽被杀),刘备意气用事,不顾一切,准备发动全国之兵伐吴。《三国志》写劝谏刘备不伐吴的最坚决、最明确的人是谁呢?赵云。而且他讲得非常有水平,他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你分清谁是主要敌人谁是次要敌人。“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你把魏灭了,这个吴自动就归顺了,他底下还有一句话,讲得就更好了,“当因众心”就是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应当顺应民心,“早图关中”因为现在全国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够打败曹操,打败曹操第一步,就要占领关中,然后出潼关,把中原河南那一带(占领)那是曹操的老巢,这样就统一天下了。因此要顺民心,“不应置魏”不应该先把魏放在一边“先与吴战”也就是说你要分清主次矛盾,先解决哪个,哪个最危险,打哪一仗是最符合民心。
结果呢赵云这个话一开始打动了刘备,刘备犹豫了,有点想要重新考虑,他觉得有道理,这时候张飞这人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头脑简单,张飞就说了,他就责备刘备你忘了桃园三结义,你忘了当时我们的盟约,若陛下不去,如果你不去,我就带着兵自已打孙权去了。这样一来,就进一步煸动了刘备,要为关羽报仇的心理。当时还有一些大臣,像秦宓,另外就是诸葛亮等等,他们都劝谏刘备,刘备听不进去,而且刘备差点把秦宓杀了。那么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把赵云的那段话,进一步挑明,赵云就劝谏刘备说,要分清公仇和私仇,就是咱们和曹魏之间的仇是公仇,您和孙权之间的仇是私仇,你是为了给兄弟报仇。那个秦宓接着赵云讲的话也是讲您不能徇小义,兄弟之间这种义气是小义,国家的利益是大义。结果刘备不听,所以刘备他是以小义害大义。蜀汉后来之所以没有统一天下,彝陵之战的失败是一个最大的转折点。蜀汉的事业,败就败在这个小义上。而赵云公、私分明,小义大义看得很清,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而且提出警告。所有这些都证明,赵云不是一个普通的武将,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智慧,眼光远大的战略家。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对于倾注了作者满腔激情的完美人物,罗贯中又是怎样在小说中结构赵云辉煌一生的呢?
光彩一生的赵云
说到赵云还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就是赵云从出场到结局一生辉煌。你看刘备出场的时候,他已经沦落到卖草鞋,编席子了,用咱们现在话来说,是小手工业者,劳动人民,张飞是小业主,有点土地,开一个小酒馆杀猪的。赵云没有过多交代他别的,但是他出场时亮相,救公孙瓒跟文丑大战,这是多么漂亮的一个上场,另外你从结局(来看)关羽被杀身首异处,死了以后都不能埋在一起,张飞被部下所害,刘备大战失败饮恨而亡,马超倒是病故了,而黄忠的死,跟他中箭受伤有关系,只有赵云的结局是最好的,他临死前一两年,还连斩五将赫赫战功,这些地方都看得出来作者是精心安排了赵云这个人物的一生。所以《三国演义》这样表现赵云反映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罗贯中对他的特别喜爱。赵云的人品和武艺在整个三国时期堪称天下无双。
作者:轩辕春秋姜维
提到赵云赵子龙,大概人人都记得这位白马银枪的少年名将。血战长坂,一身是胆的形象千古长存。但是依据史书,有些朋友认为赵云其实只是蜀汉一名普通的高级军官。因为蜀国历史上实际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赵云的官职一直不如关张马黄,封号也加之较晚,故有人认为赵云并非如演义中那样重要,而是三国民间传说锻造的英雄。而对赵云记录比较详尽的《云别传》则怀疑记载不够客观。
尽管从《三国志》对于当时官职的记录看,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但萨以为其失之片面,如果在蜀汉历史的各个阶段设一面镜子,就会发现它处处折射出赵云在蜀汉阵营中不同凡响的地位。且不说汉水拒营,长坂雄风。从诸葛亮出祁山,就可以看到他在当时世人眼中的地位。
蜀国北伐,一直是魏国忧心忡忡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局面和诺曼底登陆极其相似,而两个统帅部的战术也颇为一致,就是利用疑兵。盟军在加来派出了巴顿,这位血胆将军的出现,顿时吸引了德军的防御主力,甚至盟军攻占诺曼底,希特勒还拒绝调装甲师增援,要留着对付虚无的“巴顿集团军群”。为什么用巴顿?因为他是盟军中最令德军闻风丧胆的人物。在诸葛亮的麾下,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赵云,他向箕谷的行军顿时吸引了魏军的主力,为诸葛亮夺取陇右创造了战略的真空。为什么不用魏延?显然诸葛亮认为他的资格和威慑还不够。在曹军中,最为畏惧的蜀国将领,只有赵云!从实战的效果看,赵云所起到的作用,完全不亚于巴顿。而临危不惧,从容退兵,更表现出了百战名将实非浪得虚名。诸葛用人,可谓得宜。
盟军中没有第二个巴顿,蜀军中,也没有第二个赵云。
赵云其人,无论从史册还是从民间流传看,皆文武双全,然每每苦战时子龙向前,升官时赵云不见,甚至无端被贬值(街亭之战后)以蜀汉对人才的重视,形成奇特的一幕。从白帝托孤的看重,从资历和人脉,都可看出他和刘备,孔明存在的不寻常的关系。他完全具备升官的条件,而以诸葛亮,刘备的才智,也并没有视而不见 -- 事实上他就是在刘备麾下从普通武将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然而他却屡屡不得升迁,翊军将军的位置一坐多年,以至有人以此认为其在蜀汉地位低下。其实不然,某以为,从政治角度,他和诸葛亮的官职都曾经长期“凝固”,更象蜀汉统治核心的一种策略性安排。政策上,这是抚慰新进势力的一张好牌。
职务,爵位,往往用于笼络离心势力,却不需要下于最核心的集团,比如国民党时代,最令朝野震怖的人物,莫过于军统戴笠,此人掌控的策反伪军,特务武装,军统力量不下百万,尤其后两部分的调度,效率超过任何一个国民党军队势力,他死的时候,却只是一个少将,还是1945年才发表。蒋介石终生称其为戴科长。倒是冯玉祥,何成浚这样的杂牌子早早就扛上了上将军衔。问题是,谁更代表了国民党的统治核心呢?朝鲜停战谈判,坐在美国代表对面的是扛着大将军衔的朝鲜将军南日,而真正的主角呢?是他背后那个只有上将军衔的李克农。赵云对官职的宠辱不惊,其实也隐现了他在蜀汉政权中的真实地位。诸葛亮也是长期担任军师将军没有提升。职务,并没有影响他们在蜀国统治核心中发挥作用 -- 就象失街亭后,自贬三级的诸葛亮地位并不低于车骑将军的刘琰一样。
赵云,不是一位单纯的武将。他留下的文字不多,从谏刘备东征的表章看,他的政治思想更专注于汉王朝的复兴,而不在对刘备一家一人的忠诚,仅此一点,就已经使他在蜀国群臣中显得卓尔不凡。抛开带有私人交往背景的庞统和马良,赵云似乎才是诸葛亮在复兴汉室理想上真正的战友,确切的说,赵云并不是诸葛亮完全的部下,而是带有平等性质的Partner.他们在政治上的默契令人击节称叹。赵云所做,总是得罪人的工作,比如平定成都后不受田宅,类似霍去病的宣言,对“皇叔入川,荆楚人贵”起到了有力的收敛作用。他没有升官,谁曾经跟随刘备从汝南而当阳,从赤壁而两川?自然有很多人就没理由嫌自己的纱帽小。子龙的官职上的牺牲,得利的是蜀汉政权整体。当时的子龙何人可比?大树将军冯异。
蜀汉集团中,参加者的目的多种多样,关张是义气,魏延是投主,法正求重用,许靖呢,是怕死... 求进身之阶的大有人在。但有两个人比较特殊,诸葛亮,赵云,他们似乎是共同抱有一种拯救天下,经纶济世的胸怀,所以这两个人始终处于权利核心,却在爵位,官职上往往落于人后,亦不闻此有何怨言。(廖立没有得到希望的品阶就大发牢骚,再看看张裔,杨仪... 因为蜀汉很大程度依靠招降纳叛,其人才的道德水准如此也很自然) 假如赵云如其名般真的视功名如浮云,某并不会感到奇怪 -- 谁能否认古人就没有理想主义者呢?赵云投公孙瓒的时候,是希望帮助他打袁绍呢?还是希望为大汉边廷作一个“故汉征西将军”? 如果赵云的理想是后者,重读史册,吾不曾找到一点他背叛自己理想的所为。这位忠诚,勇猛,睿智而带一份疏散的恬淡的将军,从书卷中徐徐走来,不由人不为之感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