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隋朝灭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若评出一个历史上最不应该灭亡的朝代,无疑是隋朝莫属。
隋朝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动乱,实行了国家的大统一,但是竟然二世而亡了。
(秦二世剧照)
二世而亡的朝代也并不是没有,比如秦朝。
不过,可能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说一句,秦朝二世而亡,是正该亡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国家以后,他害怕国内老百姓的反抗,以及六国贵族后代的不服,因此对国家进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而且还无休无止地役使老百姓,搞大型的修建,以及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等等。
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始皇的高压政策,已经在老百姓那里聚集了太多的反抗能量。这个能量已经到了爆炸的边缘。
到了秦二世上台以后,秦二世对全国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朝中也因为赵高的乱政,出现了很大的内耗。这种内耗,一下就减弱了对全国的控制,全国的反弹力,一下就爆发了出来。因此全国大乱,秦朝没有办法控制,最终土崩瓦解。
但是隋朝不一样啊。隋朝似乎根本就找不到崩溃灭亡的原因。
隋文帝杨坚与秦始皇不一样。秦始皇有严酷的高压政策,但是杨坚却相当开明和仁爱。而且杨坚的这种开明和仁爱,还得到了极好的效果,创造了“开皇之治”。本来,所有的朝代都只可能在经过两三代以后,才会出现盛世。但是隋朝经过杨坚的经营,一开始就出现了盛世。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少有的,也预示着隋朝江山会绵延长久。然而,隋朝却二世而亡了。
(隋炀帝剧照)
有人说,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乱政。
不错,隋炀帝确实有些乱政。他有哪些乱政的行为呢?
一是他的皇位,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获得的。二是隋炀帝耽于淫乐,比如他开掘大运河等。三是隋炀帝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
因为隋炀帝做了这样一些乱政的事情,因此国家最终灭亡了。
不过,根据很多历史学者的分析,隋炀帝的这些乱政,有被夸大了的成分。隋炀帝这个人,被妖魔化了。
比如隋炀帝发动宫廷政变上位。实际上,历史上发动宫廷政变上位的皇帝并不少,李世民就是通过宫廷政变上位的。但是李世民广获好评,而隋炀帝却饱受批评。其实,宫廷政变也许只是一个道德因素,并不能因此造成国家的衰亡。而且,隋炀帝在宫廷政变中的作为,很多还是被唐朝有意歪曲理解了的。
比如隋炀帝修大运河。虽然有耽于淫乐的成分,但是这个运河的修造,也为隋朝的漕运和灌溉做出了贡献。而且这个贡献是积极的,对农业生产和交通的发展是有利的。当年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让秦国的农业生产大丰收,国力变得很强盛。为什么隋炀帝修造的大运河,却成了乱政呢?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再比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这场对外战争,确实给隋朝带来了伤害。但是,隋炀帝征讨异族,努力做到确保边关稳定,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朱元璋八征蒙古,朱棣五征蒙古,都没有人说他们做得不好。汉武帝多次打击匈奴,历史上也主要是正面的评价。再说了,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也是极力打击高句丽。唐高宗继续延续这个传统,一直到把高句丽彻底打趴为止。
总之,别人抗击外族,因为最终国家没有灭亡,这一条就不是罪过。隋炀帝抗击异族,后来国家灭亡了,就成了罪过。这就是历史上的“唯成功论”。
既然隋文帝是好皇帝,隋炀帝也不是个太差的皇帝,那为什么隋朝还是二世而亡呢?
我认为,隋朝这个朝代,虽然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南北朝国家的延续。完全没有解决南北朝时期国家存在的那些问题。因为没有解决那些问题,最终,隋朝以南北朝国家灭亡的方式,灭亡了。
南北朝国家存在什么问题呢?就是不够中央集权。
南北朝时期的国家,绝大多数是被权臣给灭的。由于权臣手中有兵权,或者在朝廷中有势力,因此,他们就会倚杖这个势力,在权力不够集中的皇帝意志松懈的时候,给予他们打击,然后把权力夺过来,实现改朝换代。
隋朝先是有杨玄感造反,然后有宇文化及专权,接着有李渊夺位。这些都是一些权臣。正是在他们的轮番打击下,最终,隋朝终于灭亡了。
(参考资料:《隋书》《北史》等)
隋朝并非只有两位皇帝,为何却是二世而亡
《新唐书·本纪·卷一·高祖》记载:“戊辰,隋帝进唐王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唐国置丞相等官,立四庙。四月己卯,张长逊降。
辛巳,停竹使符,班银菟符。五月乙巳,隋帝命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甲寅,王德仁降。戊午,隋帝逊于位,以刑部尚书萧造、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绂于唐王,三让乃受。”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隋朝并非只有两位皇帝,为何却说是二世而亡?
据史书记载,隋朝正式灭亡于皇泰二年(即公元619年),而在此之前,隋朝享国三十七年,共历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孝成皇帝杨昭、恭皇帝杨侑、杨浩以及恭皇帝杨侗等皇帝,但为何在历史上却说隋朝二世而亡?
其实应该换一个说法,隋朝并非二世而亡,而是亡于二世。大家都知道,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急于求成,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结果导致天下大乱,隋朝崩溃覆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后来的孝成皇帝杨昭、恭皇帝杨侑、杨浩以及恭皇帝杨侗等皇帝也无法挽救已经倾塌的大隋帝国。
之所以说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只有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才算是隋朝的真正统治者,孝成皇帝杨昭、恭皇帝杨侑、杨浩以及恭皇帝杨侗等皇帝都不算数。
首先,孝成皇帝杨昭病逝于大业二年,被追封为元德太子,其孝成皇帝的谥号还是儿子隋恭帝杨侑即位后追谥的。其次是恭皇帝杨侑,《隋书》记载,恭皇帝杨侑“性聪敏,有气度”,只可惜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拥立为帝,后禅位于李渊,降封酅国公,幽禁长安。“是日,上逊位于大唐,以为酅国公。武德二年夏五月崩,时年十五。”
之后,就是杨浩这位隋文帝杨坚之孙了,他并非是隋炀帝杨广的儿子,而他能成为帝王,是因为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了杨广,只不过后来被宇文化及废黜并毒杀。《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文四子》有云:“宇文化及杀逆之始,立浩为帝。化及败于黎阳,北走魏县,自僣伪号,因而害之。”
最后则是隋恭帝杨侗,即隋朝末代皇帝。杨侗自幼便“性好读书, 尤重儒素”,并且“敏慧美姿仪,炀帝于诸孙中特所钟爱,常置左右”。隋炀帝杨广巡幸江都时,被命留守东都,之后于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遇害后,被洛阳七贵扶持为帝,即位于洛阳。可惜,洛阳七贵之一的王世充在大破李密之后,起了称帝的心思,于是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
自此,隋朝正式灭亡,而历史也随着滚滚车轮进入唐朝的毂中。
隋朝是自东汉崩盘以来,第二个统一中原的王朝,此前中原大地朝代更迭频繁,只有西晋实现过短暂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南北分割局面,完成了统一,在他的统治下,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隋朝的军事势力和经济势力,都是非常强大的,他的军事实力可以算上空前强大。
隋炀帝剧照
比如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发兵一百多万,纵观历史,有哪个朝代可以这么轻松发动上百万军队。
首先军事上,隋炀帝在他即位的第七年发兵百万攻打高句丽,再来看看隋朝的经济,贞观年间马周对唐太宗说过这么一番话:
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旧唐书?马周传》
也就是说隋朝的钱财唐朝用了二十几年都没有用完,可以看得出,隋朝确实非常富有。
但是隋朝的灭亡是非常突然的,它没有经历明显的衰落过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隋王朝盛极而亡呢?
有些小伙伴可能认为,那是隋炀帝荒淫无道,电视剧都这么说他,他抢老婆,连自己的后妈都不放过。
其实大家误会了,隋炀帝的嫔妃并不多,在数量上远不及唐太宗,而且他的孩子也不多。
隋炀帝剧照
那么有些人会说他昏庸,其实也不是。
隋炀帝很有政治远见和战略眼光,比如他首创科举,开凿大运河,科举对整个世界文明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它打破了贵族政治,并且被西方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相传西方的文官制度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
而且修建大运河的意义也非常深远,唐朝自安史之乱后,靠着大运河苟延残喘活了一百多年。
可以看出,隋炀帝确实是一位很有政治远见的帝王。
很多小伙伴这会儿可能认为,既然不昏庸,也不好色,那么就是暴虐,最后搞得民不聊生,最终官逼民反了呗,这似乎也没错,因为隋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就在这儿,但是隋朝的灭亡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来看看,隋炀帝如何走到众叛亲离的地步的。
隋文帝剧照
如果我们单独看隋炀帝的 和聪明才智,那他老爸隋文帝是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对待民生的态度问题,隋炀帝远不如他的老爸。
隋炀帝一即位就忙活着修这建那的,他即位的第二年就着手修建东都洛阳,这个想法不错,修建东都洛阳一来可以将北方的政治中心与南方的经济中心相连,二来可以转移政治中心,摆脱关陇贵族对他的牵制。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时,每月要征调民工200万人,东都洛阳一共修了十个月才竣工。
《隋书》:?营建东都洛阳,僵仆而毙十四五
也就是说修建东都洛阳的时候,死了将近一半的民工。
简答:隋朝快速灭亡,主要是应为隋炀帝杨广个人的原因,其次是社会环境。
大隋朝比与之较早的大秦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是强大的帝国。二、建国前都很乱,大秦建立前,战国七雄征战不已,大隋建立前中原五代十国,五胡乱华。三、都是二世而亡。四、都是小儿子上位,嫡长子被干掉。五、都在二世时造反的风起云涌。六、都是其王朝被推翻后迎来一个更强大的王朝,并迎来盛世。大秦灭亡,大汉朝建立;大隋灭亡,大唐建立。七、王朝建立后不休养生息,反而大搞建设,征兵拉夫,劳民伤财,人民苦不堪言。令人深思!今天不讨论秦朝灭亡,专讲大隋为何短命。
先说社会环境,经过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宋、齐、梁、陈,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国家四分五裂,隋文帝杨坚夺外孙宇文阐(又名宇文衍)之位,登上皇帝大位。由于隋文帝东挡西杀,公元581年统一全国,结束了270多年的分裂局面,由于隋文帝继续推行均田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旧的官僚贵族,地主劣绅,各国遗老遗少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隋文帝善于治理,精通经济管理,大力减少国家开支,在位短短二十四年,就将国家治理为“开皇盛世(开皇之治)”,各阶层矛盾暂时得到缓解。深层次矛盾时刻都会爆发。
再说个人原因:隋炀帝由于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不顾百姓的负担能力,耗尽天下人力物力,开凿京杭大运河(隋运河),这个问题我在《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中回答过,不再重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查看我前面的回答)。修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等等,每次都要役使劳工数十万人,有时达百余万之众。隋炀帝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征敛繁重,民脂民膏榨干吸食殆尽。加之隋炀帝好侈靡、贪女色,爱排场,致使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丢失了曾经的“开皇盛世”的大隋江山不说,自己也落得被宇文化及等逼其自缢而死(一说被勒死)的可悲下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6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高贵妃受乾隆宠爱,死后为何被灭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