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事情是这样的,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李靖取得阴山之战的胜利,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大臣讲了一番话,“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李世民这段话非常明确的指出,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曾经向突厥称臣。事情还得从隋朝末年说起,当时李渊官拜太原留守,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于是他也想起兵,谋取江山。李渊起兵后,立即派自己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刘文静提出,“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归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可汗非常高兴,当即派遣大将康鞘利两千骑兵支援李渊。此后,李渊对突厥的始毕可汗“卑词厚礼”,同时还改旗易帜,“杂用绛白”,。这里解释一下,之所以用白旗,是因为突厥的旗帜为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示突厥”。后来,李渊即位后,前后向突厥进献了不少财物。
武德元年,西秦霸王薛举大举进犯,唐军在浅水原之战中惨败。后来在突厥的协助下,唐朝才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中,将西秦击败。但为了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唐朝将五原郡、榆林郡“送给”突厥,结果导致关中的门户洞开,突厥骑兵能够轻而易举的进入关中地区。
随着唐朝逐渐统一天下,与突厥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突厥骑兵不断入侵关中,双方的关系最终破裂。武德九年,李世民继承皇位不久,突厥的颉利可汗居然率领十多万军队,直抵长安附近,李世民只得向其缴纳大量财物,达成“渭水之盟”。此后,李世民秣马厉兵,终于在四年后将其灭掉。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李渊为何要向突厥称臣纳贡呢?李世民的解释是“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其实不然,李渊之所以向突厥称臣,是为了夺取天下!原来在李渊起兵前,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占据马邑,割据一方,窥伺晋阳。李渊意识到如果不向突厥称臣,那么自己的后方就回不安稳。
李渊曾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世矣。”也就是说,只有向突厥称臣,才能换取后方基地晋阳的安全,为进军关中换取条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李渊才向突厥称臣,否则他做不成皇帝!
合作只是权宜之计,当时的唐高祖李渊虽然建立大唐,但是实际上只是一个割据势力,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被其他割据势力扼杀掉,远远谈不上和后来的李世民时期的大唐相提并论。
当时除了唐朝之外,四周还有诸如割据西北的薛举、薛仁果父子,夏政权窦建德、郑政权王世充等,他们对于新生的唐朝威胁很大,当时的李渊势力还无法达到压倒对方的实力,选择向突厥称臣,虽是无奈之举,但也能解除北面突厥的威胁,继而专心攻取其他割据政权,事实证明,李渊的这一计策很明智,武德四年铲除王世充势力,武德六年,消灭窦建德势力,统一河北地区,武德七年,在消灭江南的辅公祏势力下,终于实现一统天下。
突厥是继秦汉时期匈奴北患之后,又一困扰中原王朝的游牧势力,早在隋文帝时期,因为隋文帝的持续打击,突厥内部分裂为东、西突厥,西突厥向中亚地区迁移,而东突厥依然盘踞在北方大漠地区,他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因为分裂而削弱,时刻威胁着南边的大隋。
到了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群雄争夺天下,中原地区一片混乱,给了突厥势力可乘之机,突厥恃强经常南侵中原,让各路诸侯头疼不已,而突厥实力太强大,他们为了灭掉其他割据军阀,不得不纷纷选择向突厥称臣,希望借助突厥的力量消灭自己的对手,可以说在隋末这段时期,突厥是影响当时中国的一支很重要的政治力量。
作为一代枭雄的李渊,自然明白巴结突厥的重要性,在统一天下这个夙愿面前,选择北面称臣
突厥又算得了什么,何况李渊只是表面合作,为了只是希望突厥不在背后突然袭击自己,他的依靠重心始终是自己人,包括他的儿子李世民、李建成,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大将之才,对于和突厥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如即若离,貌合神离的样子。
在安抚好北方的突厥后,他开始腾出手来,全力消灭阻碍自己的统一步伐的割据军阀们,从历史进程来看,他的战略是很成功的,一统天下后,大唐也迎来了辉煌的时期,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王朝。
李渊的确曾经向突厥称臣,而且这个主意极有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出的,但是后来唐朝强盛了,近乎消灭了突厥势力,所以史书中对此事颇为忌讳,所以我们难以在正史中找到确凿的证据。
李渊向突厥称臣,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突厥和隋朝都实在是太强大了,李渊要想成气候,就必须一边倒才行,所以,为了灭隋,他自然要借突厥的势力。
大概在北周兴起之时(公元6世纪中期),突厥势力达到强盛,从现在的东北地区到蒙古高原一直到中亚都是突厥的势力范围。隋朝建立之后,长孙晟曾经为了瓦解突厥势力而在公元583年使用离间计将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李渊起兵之时突厥仍然是中原王朝的最强大的敌人。所以,李渊向突厥称臣,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窘境,一方面是为了借用突厥强大的骑兵。
所以,李渊当时给突厥的承诺是“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而突厥始毕可汗则以战马千匹、骑兵两千等等作为回报。但是同时,李渊拒绝了突厥可汗的册封,而是自立为皇帝,唐朝建立之后,突厥仍然以唐朝的“宗主国”自居,每次派使者前来,都是傲慢无礼,而李渊也都忍了(《旧唐书》中记载“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而陈寅恪先生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提出,李渊晋阳起兵之时曾经向突厥称臣,并且“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即这个主意是李世民出的),但是由于“后来史臣颇讳饰之,以至其事之本末不明显于后世”。
不论如何,李渊借用外族势力参与内斗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开了个坏头,唐肃宗在“安史之乱”中借用回纥的兵力,并且承诺“克城(长安)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后来唐朝又曾经借助沙陀势力平定黄巢叛乱、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以自立,明末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击李自成,这些都是效仿的唐高祖李渊。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当时是实力问题了,虽然唐太宗时期实力比较强大,但是要知晓这是在后期,唐朝刚建立的时候那时候才刚定鼎天下,这时候最需要稳定政权,如果这时候还发生动乱的话,那么无疑就会令得天下都崩溃了,而且李世民的位置是怎么来的,相信很多人也都知晓,可以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才能做上皇帝的位置,本来位置就坐得名不正言不顺的,这时候如果再发生外患的话,那么无疑就非常的危险了,所以就只能向突厥称臣纳贡了,但他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修养生息,积累力量从而最后一举击溃突厥。
突厥的话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可以说在南北朝时期的时候实力是比较强大的,后来因为内讧分裂了,但在隋末的时候看到天下大乱的局势,因而又重新发展起来了,可以说是中原的一大威胁,可以说隋朝的灭亡突厥也是出了很大的力,后来李渊造反建立李唐王朝,可以说那段时间因为实力不够强大,对此还曾向突厥俯首称臣,可以说那段时间因为需要巩固政权,所以就给突厥送了很多的金钱和美女,以此才求来和平,可以说李渊时期的时候突厥是非常的嚣张的,后来李世民坐上皇帝之后,突厥也是如此,因此李世民也是送钱送人,以此才能换得了和平。
可以说也正是李世民的能屈能伸,懂得蓄精养锐,所以最后才能一举击溃突厥,可以说李世民登基后一直把突厥当做是心腹大患,因此在当政期间加上自己颇为贤明,可以说是选贤任能,重视军事发展,最后才会开创了贞观之治,而突厥则是不同,在经历两任可汗之后,可以说实力就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唐朝的实力也是越来越强大,所以最后找准时机,一举打败了突厥,可以说是解决了他的心头大患。
虽然唐朝对于曾经向突厥俯首称臣的事实予以否定,但也恰恰是因为李世民的知耻而后勇,所以最后才会成为世界一大汉人王朝,成为世界的霸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