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红河河流湍急,秦始皇是如何通过红河修出秦直道的

众妙之门 2023-06-21 23:13:51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是如何通过红河修出秦直道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直道,可是如此四通八达的大型交通网络,必然也会受到河流的阻截,比如在乌兰木伦河两侧,就有两条被河截断的直道。此时问题出现了,两条直道究竟是如何通过河面相接的?难道是在湍急的河水上筑造了一座大桥?事情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历史上促成国家完成大一统的重要政治人物。秦始皇,姓赢名政,是秦庄襄王与赵姬之子,于公元前247年继承王位,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一统江山之大业,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

在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任务后,秦始皇采纳了臣僚们的建议,开始对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一方面,秦始皇规定废除以前东周的“分封制”,而改用“郡县制”,将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另一方面,他还大力提倡“书同文,车同轨”,以此来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稳固社会经济发展。

公元前212年,即秦始皇35年,秦始皇为了稳定国家的发展,阻止和防范北国匈奴的侵扰,便令大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用了两年时间修建了一条南北长达700多公里的军事通道,史称“秦直道”。

秦直道南起陕西临光宫,北达内蒙古包头九原郡,是一条由咸阳直通北境阴山最便捷的道路,由于其南北相直,故此才有“直道”之称。现代考古学家认为,秦直道的修建,不仅为当时的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能通过该路段大规模运输兵源与粮草,保证战争时期的供养与补给。

秦直道的修建路线,约有60%以上跨越了鄂尔多斯高原,此地丘陵起伏且沟壑纵横,想要在此修建一条笔直又光滑的直道,其难度可想而知。地理学家们曾指出,以现代建筑学与地理学角度来看,想要修建一条秦直路难度并不大,但是上溯至2200年以前,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之下,其建造难度便难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尚未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更没有成熟的地质勘探理论,仅仅靠着刚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想要在两年之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几乎不存在可能性。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秦国人不但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让现代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观。

在秦直道的勘察过程中,专家们对其中一个细节极为注意,甚至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揭开其中的奥秘,这一细节便是乌兰木伦河床两侧的秦直道衔接之谜。乌兰木伦河,又名托托河、沱沱河,蒙古语意为:红河,该河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一条狭长且河水湍急的河流。

乌兰木伦河上游位于鄂尔多斯中部,属于秦直道沿途所经地除黄河外最大的东西向河流,河床宽度为100米左右,深度为20米。它将秦直道“拦腰斩断”,极大的阻碍了秦直道的联通衔接。

既然如此,秦国人想要正常使用秦直道,就必须要跨越这条拦路的乌兰木伦河,他们究竟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一直以来,专家们也都为此而感到疑惑,此前的研究中,他们发现,秦人在修建直道时,如果遇到小型河流与山谷,一般都会采用原始的填塞方法,可是面对汹涌的乌兰木伦河,截河断流的方法显然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的时候,专家们曾派遣潜水队对河下进行了搜寻,尚未发现河底有秦朝时期残留的木桩结构。如此一来,也就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秦人并没有在乌兰木伦河上修建大型桥梁。既然事实已经否定了秦人河面架桥的可能性,那么他们是否会用渡船的方式渡过河面呢?专家指出,这种可能性依然很小,因为秦人修建直道的目的,便是令车辆快速通行,而一旦在此处改为渡船,无疑是运输迟缓,继而也失去了直道修建的意义。

还有专家提出,乌兰木伦河水流虽然湍急激荡,但是其100多米的宽度并非难以逾越。这些专家认为,类似于这种河流的地理条件,完全可以用搭建浮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浮桥,是指一种用船或浮墩代替桥墩,继而浮在水面上的桥梁。在《诗经》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讲述的是周文王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桥的场景。

专家提出,秦始皇派蒙恬以30万大军修建直道,其工程建造者为军队,而军队对于浮桥的制作称得上是“内行中的内行”,因为修建浮桥是古代军队训练内容中的重要项目。

不过事情并非绝对,专家们对该解释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认为浮桥的稳定性很差,用于行车依然不太方便,而修建大型悬空桥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毕竟河下未发现桥墩或木桩的遗迹,也有很大可能是被水流冲走的缘故。

总之一句话,我们并不能否定古代人的伟大,他们在2000多年前,靠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修建了一座座令后世震撼的宏伟工程,仅仅靠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后人尊重与敬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5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