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深得孙仲谋器重的陆逊,最后为什么没有好结局

众妙之门 2023-06-21 18:07:31

深得孙仲谋器重的陆逊,最后为什么没有好结局

在历史长河中,陆逊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陆伯言(陆逊)一生之中做了两件比较有名的事情,一个就是谋划关云长(关羽),智取荆州,另一个就是大败刘玄德(刘备),火烧夷陵。荆州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方在赤壁之战之前就已经说好,要划给江左。但是赤壁之战胜利后,孙仲谋(孙权)多次派鲁子敬(鲁肃)前去讨还,但是刘玄德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归还,孙仲谋大怒,荆州被刘玄德控制,就相当于扼住江左的咽喉,威胁甚巨,于是孙仲谋就派遣吕子明(吕蒙)前去攻打。

当时镇守荆州的大将是关云长,吕子明对上他着实没有把握,于是孙仲谋为了配合吕子明,另派一支军队和曹孟德结盟攻打合肥,而关云长觉得抓到了机会,就率兵离开荆州攻打襄阳。关云长虽走,但是城中仍有重兵防守,吕子明就假装重病回江左,以此迷惑关云长,而后者果真中计,为了尽快攻占襄阳,就把城中大部分兵力调走,此时荆州城中极为空虚。吕子明向孙仲谋推荐陆伯言前去陆口督战,让他迷惑关云长。

陆伯言一向声名不显,关云长就没有将他放在眼里,而且刚刚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着实让关云长志得意满,陆伯言就利用关云长骄傲自大的特点,给他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说自己是向来敬仰将军,如今将军大败曹军实在是神勇无敌,而有我在此,江左军队不会和将军为敌,希望将军能够接受我的敬仰。陆伯言信中极尽谄媚之语,但是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关云长原本就看不上陆伯言,这回更是对他轻视,就把注意力转向了曹军,而忽视了后方。

陆伯言眼看已经迷惑住了关云长,就给吕子明写信,说时机已经成熟,现在荆州城中的兵力再次减少,将军可伺机而动。吕子明就亲率精兵,伪装成商人,昼夜不停逆流渡江,抵达江陵之后瞒过蜀军,兵不血刃攻占了江陵,在关云长攻打樊城的时候,江陵这边已经失守,而陆伯言则是趁势劝说南阳太守,希望他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在威逼利诱之下,南阳太守同意投降,在南阳太守的里应外合之下,荆州城破。之后关云长又中了吕子明的攻心之计,蜀军军心大乱,一败涂地,最后关于父子二人也被孙仲谋下令斩首。

黄武元年,刘玄德在得知关云长被杀的消息之后,不顾诸葛孔明和赵子龙的劝阻,一意孤行要兵发东吴。此时已经成为大都督的陆伯言被孙仲谋派去抵挡刘玄德,陆伯言深知刘玄德报仇心切,就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让刘玄德一路高歌猛进,深入夷陵腹地。刘玄德在夷陵山丘安营扎寨,但是此地确有一个隐患,那就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用火攻的话蜀军将会难逃劫难,如果诸葛孔明在刘璇的身边,恐怕会发现这个问题,但是可惜他不在,刘玄德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忽略了这个致命的隐患,最后被陆伯言火烧七百里连营,致使蜀国损失惨重。

夷陵一战,陆伯言的名声彻底在江左传播开来,后来得到孙仲谋的器重,更是将他当成社稷之臣,什么事情都要与他参详。但是陆伯言的人生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孙仲谋称帝之后,陆伯言被卷进了宫廷斗争之中,孙仲谋父子不合,而陆伯言更是不自知,帮助孙和说好话,导致孙仲谋丧失了对他的信任,后来更是写信责骂陆伯言插手宫廷之事,不是做臣子的本分,陆伯言的正直脾性哪能忍受,于是在一气之下就生病了,而且越来越严重,最后忧愤病逝。

陆伯言的一生的运气都在针对蜀国之上用尽了,也导致他的后半生表现的比较平庸,后来更是在孙仲谋父子关系上出了昏招,以至于他忧愤离世。假如当初陆伯言没有为孙和求情,而是像往常一样等待事情有了结果再下决断,他的结局将会大为不同。陆伯言当初就应该谁也不帮,就做一个纯臣,只效忠当前的掌权者,那么以后无论是谁上位,都对他没有影响,毕竟他的地位摆在那里,是东吴的大都督,位高权重,任谁都不能小觑,可惜他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偏偏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站了队,失去了孙仲谋的信任,最后活活的把自己给气死了。只能说陆伯言有如此结局,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分析

陆逊,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提到东吴,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周瑜、鲁肃、吕蒙,因为他们都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周瑜火烧赤壁,鲁肃维护孙刘联盟,吕蒙夺回荆州,但是陆逊也有很多的功劳,可能稍微了解陆逊的,会马上想到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这个人坚忍无比,可以含羞蒙辱而无动于衷,说明这个人气量比周瑜要好。而且他立下大功的时候,年纪也不大,可以说是年轻有为的青年俊杰。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势不可挡,连韩当周泰他们这些老将都败了,但是陆逊接到任务后,非常冷静,等待火烧连营的时机,即使刘备派人叫阵、诱敌……陆逊也不为所动,可以说陆逊极其坚忍。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 新版三国中的陆逊 邵峰饰
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2]。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5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每个六百字,(性格命运分析时代背景解析,或人物活在当代的状况

  刘备

历史上的刘备,其实是一个经常领兵冲锋在第一线的军事家,而绝非如《三国演义》所谓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最典型的是赤壁之战,刘备亲自领军参战,但当是担任侧翼掩护作用,因为主力是周瑜的三万军队。即便是在三顾草庐之后,刘备亦经常把诸葛亮扔在家中而四出征伐,这一点后面还会论及。

但刘备的军功委实说不上赫赫,他的最得意之作即是取蜀川、下汉中两役。前者有法正为谋士,但损失了庞统;后者老将黄忠战功卓著,刘备主要是指挥作战。其余战役,他屡屡败走、寄人篱下,这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详细介绍。

不过,刘备却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一级级白手起家的,三国君主中他身份最低微(曹氏家族势力庞大,且有夏侯氏为亲;孙氏家族在江东也可算是一霸的地头蛇性质),能够成三国霸主之一,殊为不易。从这一点看,尽管西蜀拥有的人才数量最少,但刘备招引人才、吸纳人才的水准绝不在曹、孙之下。

个人以为,刘备的最大失误处,在于倾全国之力以攻东吴。刘备攻东吴,正说明他放眼的是全国,看到曹操力不可敌,唯有取东南江山才足以北上和曹操一决。但一出兵后,就发现东吴的实力其实超出其想像,就此陷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地步,最后被陆逊一举击溃,无奈。

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主角实际是诸葛亮,而且把他画成了“半人半妖”性质,实际并非如此。

诸葛一生,在刘备生前,除了领军从荆州出发、支援刘备围攻成都一役外,几乎未执掌军事。博望坡的小胜是刘备设的伏兵,但随后曹操大部队赶到,刘部当然不战自退;赤壁之战,诸葛的功劳其实是在零陵、长沙一带为刘备抢占实地,同时筹集军粮,根本不在赤壁前线。至于游说东吴之事,可参见下面的鲁肃。

直到刘备去世后,才有了诸葛亮的用武之地。但他先做了两件事,一是将竞争对手--同为辅命大臣的李严除去,二是平定南方的孟获。完成这两件事后,诸葛高才真正控制了西蜀,可以对后主刘禅说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话来,(在强调皇权的时期,这是大不敬的)。此后,诸葛高开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北伐之举。与其说是北伐,不如说是骚扰更合适,除了第一次比较有威慑外,其余都不对曹魏构成威胁。

诸葛亮的用人,个人认为,不如刘备兼容并包。蜀汉后期的真正能独挡一面的战将唯有刘备提拔起来的魏延,但此人屡受诸葛亮排挤,原因即在于他有自己的想法,而诸葛亮只喜欢绝对服从自己的人士。顺便说一下,刘备和诸葛亮在人才观上大相径庭,几乎可以说凡是刘备喜欢的人都为诸葛反感,诸葛喜欢的都为刘备反感。

由于历来对诸葛亮太多美言,这里对诸葛亮颇多实言,应该说本人对诸葛亮还是尊重的,诸葛亮是个审时度势的杰出战略家,隆中对堪称针对刘备的精确预言,但诸葛亮绝非将材。

关羽

关羽的最大毛病就是傲,除了不服入川、取汉中皆有上佳表现的老将黄忠外,再举一例:孙权请求迎娶他的女儿,不嫁也就算了,还以当时南方人最忌讳的北人骂语辱骂之。所以有学者说,关羽之死咎由自取,是刘备、诸葛亮假借曹、孙之手除去,很有见解。

关羽能镇守荆州多年,要感谢一个人:鲁肃。就是因为鲁肃坚决主张联好西蜀,才有关羽坐镇荆州的局面,否则,不要说早逝的周瑜,吕蒙早就瞄准了荆州,只是在鲁肃生前,孙权一直听从了鲁肃的主张罢了。所以,关羽只是逞匹夫之勇,身担重任,而不知事事当以孙刘联盟战略为重,他的败亡是早晚的事。

关羽攻击襄阳曹仁,由于连降大雨,令既无防备、亦不擅水战的曹魏援军--于禁部队措手不及,以致崩溃。但接下来,关羽就对坚守孤城的徐晃军队却一筹莫展,可见他的能力止及此,直至被吕蒙端了老家。

关羽在民间的信仰极深,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统治者的刻意拔高,也就是为了宣扬所谓的忠义。在三国志中,他和张飞一样,是“万人敌”的猛将形象。

马超

马超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他和曹操的相争以失败告终,从此和曹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其实以曹操的肚量,有杀子之仇(曹昂)、失将之痛(典韦)的张绣和贾逵都可以接纳,何况威镇西羌的马超?

但马超先投张鲁,后在刘备围攻坚城成都时投奔刘备。随后成都不战自降,原因是刘璋见大势己去无心再战外,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马超的归顺刘备。要知道,马超在当地有着无人能匹的威望和号召力。事实上,刘备先派人去劝降马超,当时并无把握,后听说马超愿意归顺,本来围攻城坚粮足的成都刘备并无胜算,此时却心中大喜,立马说了句“我得益州(成都)矣!”此后,马超投降刘备不到10天,成都不战而降。

在刘备时期,马超还是挺受重视的。刘备称汉中王时,领衔上表、排在第1位的就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此时的诸葛亮排在第5位。但可能马超一家老小都为曹操所杀,心中怒气难平,年47岁就亡,一代猛将,在西蜀没有能够建立功业,只是临终将其弟马岱托付给了刘备。当然,马超如果能够活得长一点,刘备对他肯定亦多防范。

孙权

如前所说,孙氏家族在当地属于地头蛇性质。孙坚看上了当地的美女吴氏(即后来的吴夫人),但吴氏亲戚认为孙坚名声不好而反对,而吴氏担心惹祸上身而同意,所以马植杰先生在《三国史》中说多少带有逼婚性质。

孙权的功业,在于开创了孙吴政权和以陆、顾为首的吴地大姓之间同心协力的新局面,从而也就开创了孙吴政权独霸东南的新局面。陆逊家族一共出了十多个将军、封侯者,陆逊和他的儿子陆抗相继成为孙吴国家的军事中流砥柱,陆逊本人还一身兼上大将军和丞相、孙吴的最高军职和文职于一身。但孙权后期,对吴地大姓多有打击,陆逊就是被他逼问而死。

此外,孙权在三国外交中,手段最为灵活,这也是被后人指为不坚定的来由。其实这也是不得己的孙权难处所在,他不能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又不能像刘备那样号称皇叔,在一个以正统为至高无上的社会,他要独霸江东则不得不忍辱负重,时而在赤壁战中坚决抗曹,时而在刘备兵戈相向时称臣曹丕。

外无合适的名号以服众,内有江东土著势力的融合难题,这是孙权面临的两大困境,但他都解决得非常棒。这也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称赞所在。

最后插一句,草船借箭是孙权的杰作,斩华雄是孙坚的军功,都被罗贯中先生移花接木了。?

周瑜

对周瑜评价最高的要数熟稔三国史事的宋代文豪苏东坡。“遥想公谨当年”之句,确实是道出了周瑜的一生杰作,即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到底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曹魏前锋和孙吴联盟之间的遭遇战,目前还有所争论。但周瑜是此次战役的主要策划者、指挥者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在当时连张昭重臣都心存畏惧的紧急情况下,周瑜能够力挽狂澜,打破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确实功莫大焉。难怪东坡要如此抬高这位精通音律的美男子了。

不过,周瑜的短处在于大局感欠佳,没有看到孙刘联盟是当时两家能够生存的唯一之道,一再主张杀死或软禁刘备。赤壁战后,他在南郡前线一再和曹仁过不去,结果自己受箭伤,不但荆州被刘备抢得,连自己的年轻生命也搭上,可惜。

请注意,大局感欠佳不是演义中所说气量欠小。周瑜任吴方面军统帅时,还有一位军功资历高于他的副手程普,经常和他过不去,但周瑜每次都很大度坦然,直到赤壁大胜后,程普才对周瑜心服口服。

鲁肃

此人绝对是一位高瞻远见的战略家。

早在此人初见孙权时,就已经说出了类似诸葛隆中对的孙吴争霸之策,即先取江东,再取刘表荆州,再西极长江,然后再北上和曹魏争锋。尽管不如隆中对精确,但时间却在此之前。

当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的5000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在当时是支可怕的力量)赶上、不知往哪里逃时,是鲁肃的说服孙权后亲自直到当阳,向刘备表明了孙吴方面的联手意思。当时刘备只能说南投一不知名的小人物,得悉鲁肃的意思后才大喜过望,这才有了派出诸葛亮随鲁肃回东吴互相结盟的事情。要指出的是,当时以刘备的实力,根本没有资格和独霸东六郡的孙吴谈联盟。

也是鲁肃,在刘备借机取得荆州之后,劝说孙权“多树操之敌”,这才有了孙吴对这一事实的默认态度。此后他继周瑜之后镇守孙吴上游,也是从不计较关羽的傲慢,只是从维护两者联盟的大局出发。

鲁肃死后,继任者吕蒙和周瑜的思路一致,于是有了袭取荆州之举,当然看不到荆州重要性的一介武夫关羽本人也是给对方机会。荆州一失,西蜀不可避免地一撅不振,直至灭亡,而上游要障尽失的孙吴也只能在陆抗死后,王浚的楼船下一片降幡了。

曹操

虽然主要是评介蜀吴人物,但还是要简单提一下曹操。

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战略家,还是个在文学史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仅从这一点看,刘备、孙权似乎有所不如。

曹操的形象在民间之所以白脸小丑出现,很大程度是拜《三国演义》所赐。在强调正统的时代,曹操以残忍手段对待汉献帝(主要是软禁,加上根除献帝身边的反曹势力毫不手软,如对献帝的皇后)受到后代文人的指责不可避免,但到今天,曹操统一北方的实力在当时无人能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