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两银子在古代能做些什么,能买到什么东西呢

众妙之门 2023-06-21 17:52:29

五两银子在古代能做些什么,能买到什么东西呢

古代五两银子能做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这种场面,某人在饭馆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潇洒的转身离开,还告诉店小二“不用找了”。

现实生活中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了,在古代银子可是个稀罕的东西。基本上只有官方纳税的时候才用银子,平常百姓日常开销用的都是官方造的铜钱,这种铜钱基本上都是铜和铅各半,有一定的标准,私铸铜钱是违法的。在古代买东西的时候很少有带整锭的银子的,像有些电视剧里面动不动就随身携带七八百两银子,试问带这么多银子不嫌累吗?

在古代银子分为官银和私银,官银的形状,大小都有统一的标准,而私银却各种各样,随着人们的喜好而铸成。比如说古代常用的碎银子基本上都是私银裁成的,便于流通,等到银子多了再铸成整锭的银子。不管是官银还是私银,它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1两银子等于10钱,也就相当于1000-2000个铜钱(随物价和每个朝代的制度不同而有所改变)。

那么五两银子在古代能做什么呢?当然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在宋代由于银子刚刚在市面上流通,再加上宋代产量银子很少,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所以银价不断上涨。最多的时候一两银子换2000个铜钱,《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可以看出5两银子可以换10到20石米,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1-2年了。

到了明代,逐渐和国外开始通商,外国的银子也开始流入中国。银子开始贬值,但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据记载在明代5两银子足够盖三间大瓦房了。而且当时一个普通的差官捕快的月钱大概是3-5钱银子,5两银子够他辛辛苦苦干一年的工资加奖金了。

清代的时候,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外贸易开始增多,外国大量的白银开始涌入中国,银子又开始贬值了,所以清政府在赔款的时候才能拿出那么多的银子。据记载,当时一两银子大概能换600-700文钱,当时的猪肉价格是20文左右一斤,5两银子仅仅能买一头猪。可见清朝的银子购买力有多低。

古代家庭经济史: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经济史是指经济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经济状态的变迁史。从广义上讲,经济史是指人类以往从事经济活动过程的总称,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件,从狭义上说,经济史是指经济史学家通过文字以及符号等对上述经济活动活动发展规律的描述解释。它是对于过去的经济和经济现象的研究,我带来 古代家庭经济史: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古代家庭经济史: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篇1 一两白银重37.3克,是明清时基本的货币单位,也是普通家庭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支出。那么一两白银怎么挣,又怎么花?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对于白银我们都不陌生。《水浒传》里,鲁智深、史进、李忠三人在酒店里闲聊,看到卖唱的金家父女。鲁智深可怜他们,自己“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后,又对史、李二人说:“借些与俺。”史进二话不说,“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李忠则抠抠索索地从“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小小一幕,便把明朝不同阶层的经济状况展现得一清二楚(《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但社会风貌反映的是作者生活的晚明)。表面上看,史进豪爽,李忠小气,高下立判。但史进家是大财主,出逃时带了全部家当,十两银子不算什么;鲁智深是中级军官,五两银子也算是将近一半的月薪呢;李忠呢?是一个打把势卖艺的平头百姓,这二两银子没准儿就是他十天半月的辛苦钱,白银不好赚啊。

白银战胜纸币

白银在晚唐初露货币化苗头,到北宋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价参照物,主要被用于帝王赏赐、政府开支、百姓课税,以及对官员的贿赂。

仅就贿赂而言,很容易看到白银的优势。试想,你要贿赂一个官员,是推着一车铜钱好呢,还是怀揣一袋银锭好?前者招摇过市,估计不是胆大包天的官员还真不敢收。

同样,在还没有产生钱庄的时代,一个北京的商人带十万贯钱到广州做生意,真是无法想象的艰辛旅程。市场呼唤一种体积小、价值大,又不轻易贬值的货币,从宋朝起开采量就大增的白银,自然脱颖而出。

朱元璋当皇帝后,将北宋政府的用银方法全部继承,但不准民间流通,大力推广所谓“大明宝钞”。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不会相信一张纸上写“一贯”,就真把它当一千个铜钱。

在流通中,“一贯”的纸币,实际购买力通常不足面值的一半。明朝中叶,纸币信用彻底破产,到了“新钞一贯,时估不过十钱;旧钞仅一二钱”的地步,以至“弃之市肆,过者不顾”——行人看见地上掉了张百元大钞,都懒得弯腰去捡。

以集权著称的帝国政府,也不得不向经济规律低头。正统元年(1436年),刚刚即位的明英宗,或许是出于收买人心的目的,宣布废除祖宗之法——禁银令。从此以后,白银成了市场上的主币,铜钱、纸币降为辅币。

一两银子合多少人民币

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作为货币的白银,主要被铸成“元宝”。古人不用钱袋,船形元宝便于缠在腰间,“腰缠万贯”就是这么来的,真在腰上缠一万贯铜钱,土豪也得累死。

最为常见的50两元宝,面额太大,平时交易只用《水浒传》中好汉买酒的“散碎银子”。元宝上刻有产地、重量、经手官吏、工匠姓名等,通常能有五六十字。

银锭上传达的信息非常重要,因市场上流通的元宝都是合金,含银量不同。如清朝北京有松江银,上海有二七宝银,长沙有用项银……全国约有100多种。后为方便流通,康熙时规定了作为单位的“虚两银”——纹银,纯度935.347‰。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一两”在各地的重量也不同。通常而言,明清时一两银子重37.3克。

是不是有点复杂?在银元进入中国前,想要花银子,先得验成色、再称重量。花起来也很复杂,破整的时候,商人们还要用大剪子剪,用小秤称过。

将白银换算人民币,通常是以米价为中介。不同时期,各个地区的米价差异颇大。黄冕堂《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中搜集的数据显示,一石米的价格,明朝从两三钱到一两,清朝从五六钱到二三两,都很常见。

如果用嘉靖年间均值0.8两/石、乾隆年间均值1.5两/石的米价来分别计算明、清两朝的银价。则明清时期1石约合0.1立方米,1立方米大米约为800千克,现在全国米价大致5元/千克。这样算下来,一两白银在嘉靖时相当于500元,在乾隆时相当于267元。这几百年间白银购买力跌了几乎一半,这是因为隆庆开海后,南美、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输入导致的。

古代五文钱在农村能用多久

古代五文钱在农村能用多久
用一天呢,买几个包子
古代一两银子大概一千文,而一两银子在当时可以买到一般的大米二石,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所以一文差不多就是六七毛钱左右,也就是一个包子。而金银兑比,大约为1比5,当然社会不稳定的时期会高很多,比如楼上说的有时1比10比15都可能,所以一两金大约3500到7000块左右吧。所以你看电视以后要看清楚,电视上动不动吃个饭一两银子都是编剧乱编的,那就相当于现在五星级饭店的价,大多也就是几十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4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