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高仙芝。
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将年号改为了“天宝”,这时候的唐帝国繁荣达到了顶峰,帝国边境的防御体系完善,勇悍的将领率领着精锐的士兵镇守着四方,除了吐蕃仍然有能力对帝国的边境造成威胁,其余地方的战斗都是微不足道的。
这时候的西域已经在唐帝国的牢固统治之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下辖的各军镇在新疆地区与吐蕃曾进行了连年的争夺,这时候已经占尽了优势,战线推进到现今新疆的边境地区,新的争夺在今天新疆的帕米尔高原附近展开了。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葱岭上的大,小勃律国控制着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一直是唐帝国的附属。吐蕃进出新疆的主要通道就是今天的阿克赛钦地区。阿克赛钦即使在今天也是新藏公路的必经之地,是我国边防的要地,不容有失。而当时的这一地区就在小勃律国境内。
天宝初年,吐蕃完成了对小勃律的征服,彻底控制了这一地区,战略要地的丢失使得安西都护府的统治区域暴露在吐蕃军队的兵锋之下,这显然是皇帝和安西军都无法忍受的。
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唐玄宗命令安西副都护高仙芝为远征军司令官,率领一万铁骑从今天新疆的库车出发,会合喀什及周边驻军合计两万余人将翻越葱岭对小勃律发起了攻击,以求达到封闭吐蕃进入西域通道的战略目的。
高仙芝并不是汉人而是高句丽人,高句丽灭亡后随着他的父亲入唐,从小就跟随着父亲战斗在西域地区,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后来得到了唐玄宗赏识一路提拔到了安西副都护。
翻越葱岭的难度远远高于被西方人津津乐道的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一千米则气温下降6度,即使精心选择了海拔最低的谷地,海拔高度也达到了四千米上下。以当时的后勤补给能力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然而在高仙芝的周密部署安排之下,唐军成功的创造了大兵团翻越葱岭的军事奇迹。
三个月后,唐朝大军到达了天险连云堡。连云堡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境内,依山而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此时正是夏季,雪山上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无法徒涉。高仙芝在西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命令士兵在夜里最冷的时候趁河水流量小冒险渡河,在天刚亮的时候突然对连云堡发起了猛攻。
高仙芝的安西军中有一个威力很大的兵种--陌刀兵。这种唐军独有的兵器有点类似于传说中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能使用这种刀的人都是身高力壮的猛汉而且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人数不多但威力很大,据史料记载战斗中需列队而进,按照命令砍杀,能让敌人人马俱裂。唐军在左右陌刀将李嗣业和田珍的带领下以陌刀军为前锋向连云堡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突击,战至中午,连云堡被攻克,歼灭吐蕃守军大部,斩首五千!
唐军乘胜攻击驻扎着十万吐蕃大军的娑勒城,吐蕃军队人数虽多却畏惧陌刀兵,不敢出城迎战,只能凭险据守。高仙芝严令中午破城,强悍的安西军在李嗣业的带领下发起突击,陌刀翻飞之下吐蕃军大溃,仓皇逃窜中大部或溺水或跌落悬崖,十不存一。
现在的安西军士气旺盛,军队已经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了,能够让他们停下的只可能是恶劣的自然条件。
三天后,唐军来到了海拔4500米以上的坦驹岭。这座克什米尔地区的著名山口一直以险峻著称,想要翻越山口就必须沿着十多公里长的冰川攀缘而上,没有其他的途径。带领部队爬冰川这种事情历史上只有仨人干过,一个是汉尼拔,一个是拿破仑,还有一个就是高仙芝了。而其中以高仙芝的这次进军难度最大(那两位都是翻越阿尔卑斯山,不是一个级别),然而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可能知道拿破仑,也可能知道汉尼拔,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在唐代,安西军也曾经创造过这样的战争奇迹。
至于高仙芝究竟是怎么过去的,直到今天的战史研究者仍然无法解释,反正高仙芝是过去了,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是整整两万人!而且齐装满员武装到牙齿,扛着陌刀牵着马,顶盔贯甲带着粮食,就这样过去了!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题。
下山之后的高仙芝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派遣1000骑兵赶往小勃律的首都,砍断吐蕃与小勃律的唯一通道--藤桥。藤桥在小勃律首都的六十里外,只要砍断了藤桥,没有一年以上的时间根本无法修复,吐蕃军队即使来援救小勃律也只能望水兴叹,坐视小勃律亡国了。
胜利女神是眷顾高仙芝的,日落时分,当安西军的先头部队刚刚砍断了藤桥不久,吐蕃的援军到了!仅仅一步之差,胜利的天平终于彻底的向安西军倾斜了!
小勃律的灭亡标志着安西军彻底关闭了吐蕃进出新疆的通道,此后,周边72国慑于安西军的军威,纷纷请降。
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携小勃律王及王后吐蕃公主班师返回安西。行前留三千健儿驻守小勃律,彻底解除了吐蕃对安西军统治区域的军事威胁。后来的高仙芝因功升任安西四镇都护使,封左金吾卫大将军。被称为“山地之王”,纵横西域无人敢敌。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又奉命讨伐叛乱的羯师国,兵锋一度直达印度河谷,俘获国王并解决了唐军以后的粮草问题,羯师国新王多次上书长安要求与唐军合作并承诺保证20万唐军的粮草供应!
自此之后,西域的南线地区得到了稳定,唐帝国不但有效的控制了今天的新疆地区,其统治区域还扩大到了今天的三斯坦地区,这种局面保持了几十年之久,即使在安西军精锐经历了怛罗斯惨败以及全军覆没于“安史之乱”之后仍然没有改变!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当年安西军留下的遗迹,他们的名字已经湮灭在历史之中无人知晓,他们的故事也并没有被广为传颂甚至知者寥寥,然而安西军这个光辉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他们的功勋无人能及!
要问高仙芝奇袭小勃律之战争的意义,首先要知道小勃律的战略价值。
“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也就是说,在唐人看来,大小勃律国是唐朝的西大门,关系到唐对西域的控制。
控制小勃律,不但可以是吐蕃借助小勃律方向威胁西域的计划落空,大唐还可以从此进一步西进,也可以由此南下印度。
从小勃律的地理位置来看,小勃律就是一颗钉子。
对于大唐和吐蕃来说,谁控制了小勃律就相当于在对方身边埋下一颗钉子,这颗钉子随时都能让对方的肌体溃烂。
对于大唐和吐蕃来说,控制了小勃律,将使得自己对另一国保持西路、中路和东路的进攻优势,使得自己占据上风。
尤其是对于争夺西域来说,小勃律一旦被吐蕃控制,对于大唐来说,西面也将遭受吐蕃的进攻,西域的形势将更加危险。
因为这样重要的位置,小勃律成为大唐和吐蕃都争夺的焦点。
小勃律靠近吐蕃,更易受到吐蕃困扰。开元十年(722年),吐蕃再度进攻小勃律,小勃律向大唐求援,唐朝北庭都护张孝嵩调兵遣将,前去救援,大败吐蕃,使得吐蕃连续多年不敢进犯小勃律边境。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吐蕃再度攻打小勃律,最终攻破了勃律国,吐蕃赞普对小勃律实行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国王。
此后小勃律倒向吐蕃一方,对大唐在西域的存在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了震慑西域诸国,巩固大唐在西域的统治,高仙芝决定拔掉这个钉子。
高仙芝的远征一路翻山越岭,难度丝毫不亚于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最终远征成功,俘虏小勃律国王和王后,押送长安。
经此一战,此区域无数小国皆被震慑而归附。
这一战确保了唐朝对西域牢牢控制,使得大唐南赴印度,西抵阿姆河之道路通畅,也使吐蕃假道勃律,突入西域之战略企图破灭。
不过之后不久,小勃律重新被吐蕃控制,以后为西藏实际控制的地区,此地藏人极多,各种风俗与西藏无异。
高仙芝在名将辈出的唐朝并不是很出名,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其他将领太过耀眼。他最让人乐道的一场战争就是号称阻挡了阿拉伯帝国东进脚步的怛罗斯之战。这场战争虽然以高仙芝退败收场,但是他虽败犹荣。
天宝九年,高仙芝击破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同意了。但之后他又反悔了,抓住了石国国王和部众并将他们献给玄宗,之后将石国国王斩首。石国国王的儿子侥幸逃脱之后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知道后决定先发制人率领大唐联军共计三万余人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与大食过相遇,并马上对怛罗斯发动了进攻。由于大食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到高仙芝到来的时候大食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而高仙芝劳师远征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与大食军队不相上下相持了五天。这个时候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与大食军队夹击高仙芝,高仙芝因此打败仅余千人逃了回去。而大食军队也好不到哪去,虽然胜利了但伤亡近7万人。
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
这场战役并没有降低唐朝对于西域诸国的影响力,高仙芝的官路也并没有受到影响。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退守潼关,但受到诬陷被玄宗所杀。
高仙芝作为玄宗时期的名将,镇守安西,维护了唐朝西部边陲的稳定。但是他对石国的做法也略有不妥导致西域诸国心怀不满。
九载,讨石国,其王车鼻施约降,仙芝为俘献阙下,斩之,由是西域不服。其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于怛逻斯城,以直其冤。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良马宝玉甚众,家赀累钜万。然亦不甚爱惜,人有求辄与,不问几何。
安史之乱是唐朝有盛转衰的转折点,郭子仪就是因为平定安史之乱而名垂青史。高仙芝的驻守潼关的策略是正确的,可以玄宗听信了谗言杀死了高仙芝,不然他一定可以在这乱世中建立不朽功勋。
高句丽被唐灭后,领土并入大唐,王族、贵族和80%国民迁入中原,最终融入华夏民族大家庭。而高仙芝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因此高仙芝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少数民族的。而且,据说高仙芝父亲是以奴隶的形式被送往中原,也因此,高仙芝也是奴隶。从一个奴隶的身份成为一个国家的重将是不容易的,而且是一个深得民心的唐朝重将,那么,高仙芝有着怎么样的经历,怎样的性格才能获得如此地位呢?
姓名:高仙芝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扶余族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756年,被边令诚陷害致死,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却死在了宦官的诬陷之下,何其悲哉。
职业:右羽林大将军、行营节度使
主要成就:击败吐蕃取小勃律、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灭石国
颜值:按照史书所载,高仙芝容貌俊美,而且,从小就习武,骑射都不在话下,也导致了他有非常健硕的身材,身姿挺拔,堪称有仙人之姿。
性格:骁勇果敢这是历史的评价,而高仙芝父亲对他的描述是性格中有些儒缓,也就是宽柔,柔弱。我猜想,高仙芝能够被将士所尊崇,与高仙芝的儒缓有关,并非是说性格柔弱,而是在为人处世上并不那么强硬难以接触。
2011年9月1日,我在朝鲜日报中文版看到一条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从野蛮女友到杨贵妃 韩导演中国掌镜 》一文中,韩国记者问到:“在剧本中好像有韩国将军出现?”
导演郭在容竟然说:“高仙芝将军。他虽然出生于高句丽,但在当时的唐朝是一位很成功的外国人。
如此文章,如此问答,在中国的网络上,公然叫嚣,公然剽窃中国历史~ 令人扼腕叹息~
高仙芝永远都不是韩国将军!
高仙芝是高句丽后裔,属于亡国奴,高仙芝有一次战功未经其上司同意就上报皇帝,被他上司大骂高丽奴,并想杀了他,当时高句丽都灭亡近百年了,何来外国人一说。
有网友还评论称(淡墨云声) :韩国的新闻现在只当笑话看,总是怕被人看不起,最后反而更被人看不起。
高仙芝多次领兵作战,作为大唐的将军,你如果问他是哪里人,他敢说不是大唐人?连扯上高句丽都勉强,更何况近千年后所谓的韩国。
这是哪跟哪呢,宵小之论,更显鄙陋,一笑而已。
还有网友(hwenqing)对高句丽是中国的作了以下理由列举:
1、高句丽上层官史贵族语言、书写用的中国汉语,见好大王碑。而老百姓中,是汉族的用的仍是汉语言,其它族用的语言是本民族语言,这些语言和三韩人(棒棒的真正祖先)交流时,要翻译。
2、高句丽风俗习惯同于中国,见高句丽墓壁画,里有女娲、伏羲等,韩国还典着脸是韩国先民。有大量的平民生活画,就是当时中国中原人的真实写照。
3、高句丽衣着,基本同于中国当时的汉族服装,见中国保留下来的古画,及出土的各种文物。
4、高句丽住房、火坑是中国东北的典型形式,而不同于韩国的全屋地坑。见历史记载,棒棒国现在住中国大使馆的国家介绍里面,也是这样写的,我真好笑。全屋火炕,被棒棒人写的历史书,说成是棒棒数千年来的典型风俗。
5、高句丽在原汉朝的四郡地面,后来唐朝打败高句丽后,收归唐朝,现在仍属中国所有。这些地方,棒棒国人从未有一天占领过!
6、高句丽被唐朝打败,10分之7的人迁之唐朝内地,高句丽的王族死后葬在现在的洛阳。留在原地的,后融入汉族。而进入当时新罗,不足百分之三。
7、高句丽上至国王,下到一般官史,由当时中国朝庭任命。其印鉴,现在仍保留在中国的博物馆,并不断还有考古出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4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