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的产生和当时的原始社会后期有一定的关系,一开始只是对于劳动力的占有,后期就变得比较迷信。认为人死之后肉体,虽然死亡,可依然是会有精神会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开始有了这种制度。
殉葬制度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中所有的人地位平等,可是在进入到原始社会的后期,伴随着生产力逐渐的提升。进入到朝代建立初期,甚至形成了奴隶制度,这时努力成为了社会的顶端人士,可以当成财产转让,当成是牲口一般使用。在这一个阶段,就是高生产力组织对于劳动力的一种侵占。
对大自然的恐惧
人们在后期开始逐渐的提升劳动力,但依然是会像现代人的样子,对于大自然没有办法控制,因此会出现一些迷信的思想。有人认为在人去世之后虽然肉体死亡,但是灵魂会来到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有努力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有一些人认为在这人世间会有一些所谓的鬼神,要想在这一年内能够风调雨顺,必然需要选择祭祀。当时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鸡猪牛羊都只是一些动物,只能够让大家满足使用,根本不是什么好的贡品。
殉葬制度的变化
在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经逐渐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对于人口有着较大的需求。毕竟没有人种田,国家没有办法繁荣昌盛,因此秦始皇决定选择用人来祭祀。伴随着历史逐渐的发展,这种殉葬制度就已经开始逐渐的消失。不过在进入到元朝时期,还出现殉葬的制度,让人觉得有一些可怕,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依然是迷信。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是什么样的过程
一、殉葬的方法
对于被殉者,有主动殉n葬,也有被动殉n葬。
在早期能为尊者殉葬是一种待遇和荣耀,所以主动殉葬结束生命的方式很简单,是自n杀;
被动殉葬者结束生命的方式有很多:如吊死、体内注入水银、还有的直接关在地宫活n活饿n死。
二、以朱元璋的人殉为例:
1、上吊自杀:殉葬那天,这些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妃嫔都被集中在一个房间。由太监们负责帮助他们上吊;
2、通过体内注入水银——殉葬的那天,所有名单上的嫔妃便被集中在一起,然后给她们每人喝了一杯放有安眠药的茶水,待这些嫔妃们睡着之后,在他们体内注入水银。
3、秦始皇时代建造n地n宫的时候,传说将工匠直接关在地宫活n殉。
三、殉葬制度简介:
殉葬原又称陪葬,主要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室,以保逝者亡灵的冥福。用活人来殉葬的制度即人殉制,自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用奴隶和战俘来祭祀和神灵的人牲、人祭现象后,殉葬制度也随之逐渐的发展开来。
资料来源:
1、/post2_6338501_1.html
2、/2015/0120/210962.shtml
人殉制度的式微当在汉以后。式微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一次殉葬的人数减少,二是殉葬强制力的降低,三是殉葬发生的概率降低。当然,汉以后殉葬还是存在。汉代刘彭祖将死之时“令能为乐奴婢从死”。三国时东吴名将陈武战死合肥之战,孙权“命其爱妾殉葬。”。魏国叔孙建死时28岁,其配偶当也很年轻,太宗说,“夫生既共荣,没宜同穴,能殉葬者可任意”。“可见殉葬已经披上了“自愿”的外衣。
至唐时,人殉很少发生,但仍然存在。隋末的杜伏威造反,与隋兵战,“所获赀财,皆以赏军士,有战死者,以其妻妾殉葬……”杜降唐后被封为吴王。以此可以确定两点:一是隋末仍有殉葬法,一是杜伏威就下过殉葬的命令。阿史那社尔为突厥处罗可汗之子,后率军内属,被招为驸马。在征龟兹中掳龟兹王,深得唐太宗赏识。他请求太宗死后以身殉葬,“高宗遣使喻以先旨,不许”。可见唐初人殉遗风仍在,否则不会有请求死后殉葬的事发生,只是出于太宗的仁慈才避免了这次人殉悲剧。事实上,唐武宗死后就发生了王才人殉葬的事。宋继承了唐的传统,只发生过个别的人殉,宋高宗赵构死有二才人殉葬。
上述史料表明,汉以后人殉逐渐式微,唐宋时作为普遍性法律制度的人殉消失,但是基于“自愿”的人殉的个案还是存在。 人殉在辽金时期死灰复燃,又流行了近七百年。元代大肆鼓励民间殉葬行为,《元史》多有记载,如《元史·卷三十四》:“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猛殉葬,并旌其门。”《元史·卷三十五》:“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朱元璋开明代殉葬恶例。“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朱元璋死后殉葬的殡妃有46人。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死也有妃子殉葬,没有名只有姓的女子有:何氏、赵氏、吴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册封的文书说他们“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盖宣宗殉葬宫妃也”。
明英宗(1427-1464)将死之时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史载英宗病重,“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凡四事,付阁巨润色”。从此以后,明代王室消灭了人殉制度。明代民间也有殉葬,且其历史要比王室的强制性殉葬久远得多:起蛟为宪王相,大盗李青造反,宪工被难,“起蛟率亲属23人殉之”。“徐学颜为新兵将军,新兵叛乱,“学颜格斗,断左臂,大骂不屈,为贼支解,一家二十余人殉之”。明代在满人的建州府治卜通行人殉习俗,满人好殉葬,上下皆然,夫死妻殉是定法。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用定法的形式将殉葬扩展到全国上下。“二月壬戌,定丧祭例,妻殉夫者听,仍予旌表。清史载努尔哈赤、顺治、康熙年间都有殉葬。康熙12年(1674年)“乙卯,禁八旗以奴仆殉葬”。至此,普遍存在的“八旗以奴仆殉葬”的制度才被禁止。但是,清统治者“一而明令废除殉葬制,另一而又在实际行动上大力表彰妻妾‘自愿’殉死的举动。民间各地官府表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故终清之世,实际上人殉制并未彻底根除”。
五代十国人殉制度作为普遍性法律制度的人殉消失,但是基于“自愿”的人殉的个案还是存在。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阶级对抗的产物,也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宗教行为,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执行标准,但有一个大概。墨子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在阶级出现的时代里,人殉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有所提高,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这一系列的变化,引起氏族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因此,这种宗教活动的出现,同私有制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677年秦武公死时,“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由此开了秦国人殉制的先河。公元前621年埋葬秦穆公,秦康公遵照穆公遗嘱,竟一次杀殉177人,其中有姓子车氏的三兄弟,名奄息、仲行、针虎,都有百夫不挡之勇,曾为秦穆公扫西戎屡立战功。秦国人民非常痛恨统治者这种残暴的人殉制,为哀悼子车氏三兄弟,留下悲痛的诗,表示如果能赎回他的生命,愿用百人换他一身。
不但国王大搞殉葬,连小官僚地主也仿效杀殉。最大规模和最残忍的殉葬莫过于秦始皇,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汉书·刘向传》的记载,凡咸阳宫中无子女的宫女嫔妃1万余人全部被生殉于骊山秦始皇陵中。在陵修成以后,恐怕知情的3000修陵工匠泄漏机密,未等工匠出来即封闭墓门,无一人幸免。赵高与胡亥为了篡权,连亲兄弟姐妹一齐残杀,赐死扶苏,戮死六公子,死十公主,公子高看到死劫难逃,只得上书请求从死陪葬骊山。在秦始皇陵发现大型杀殉坑,死者有的颅骨上穿着箭头,有的身首分离,有的头戴颈钳,有的桎梏手脚,骨骸上刀痕斧迹,历历可辨,惨不忍睹!在这种残暴压迫下,陵未修成,百万农民起义大军就杀进关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哪些皇帝没有子嗣 为什么没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