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最后结局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1 16:52:26

揭秘,“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最后结局是什么

你们知道黄巢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这两句诗豪气万丈,气吞山河,流传至今。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急剧衰败,江山摇摇欲坠。继位的唐僖宗昏庸奢侈,官吏又横征暴敛,加之多地连年遭受水旱蝗灾,病饿而死的灾民不计其数。于是,各地纷纷爆发了农民起义,黄巢就是其中著名的起义军领袖。他率领起义军从南到北,一路势如破竹,不久攻下长安,自立为王。但黄巢在攻入长安后,没有趁胜消灭逃亡的小朝廷,也没有攻打长安附近的各路节度使,巩固控制的根据地。导致起义军被各路勤王军队联合反扑,加之黄巢手下的部将叛变,黄巢领导的起义最终走向失败。

关于黄巢的最后结局,和中国历史上其他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一样,千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就连记述唐代的正史中都有截然不同的多种说法。一说黄巢是自刎而死,另一说是被他人所杀,更有甚者,根据民间传闻和后人记载,认为黄巢并未自杀或他杀,而是脱了险,削发为僧当了和尚。

黄巢自杀的说法来自《新唐书》中的黄巢传记,说黄巢兵败之后逃走,在走投无路之时,就对外甥林言说,你砍下我的首级去献给唐朝皇帝吧,不仅可以保住你的性命,或许还能求得一生荣华富贵。但林言不忍心下手,黄巢只好自刎而亡。

黄巢与唐军战斗了一生,最后兵败被唐军所为,算是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他怎么可能在兵败之后把自己的脑袋送给别人,让人向唐军请功呢?再者,黄巢的外甥林言不久也被杀,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保住性命,也没有得到荣华富贵。所以,此种说法不符合常理。

黄巢被他人所杀是记载在《旧唐书·黄巢传》中的:“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就是说,当黄巢带着一家妻小逃到泰山时,黄巢的外甥林言为了邀功请赏,就把黄巢、黄邺、黄揆等人的首级都砍下来了,想要连同他们的家眷一起送到徐州,只是在半路上遇到了唐兵,林言稀里糊涂地被唐兵杀了。

这种说法同样也有一些漏洞,林言要将黄巢等人的头颅从泰山送到徐州。两地相距千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又值酷热的盛夏,黄巢的首级恐怕早就无法辨认了吧。再说,很少有人见过黄巢,如果他从兄弟六七人中找一个长得和自己比较像的,用他的头代替自己也是有可能的。还有,林言的被杀说的也太牵强了吧。

最后一种说法来自于陕西、河南一带的民间传闻。他们认为,黄巢并未自刎或被他人杀害,而是在泰山被唐军包围时,无奈之下削发为僧,在部将掩护下侥幸逃脱险境,随后遁入空门,在南禅寺安享晚年。为了印证他们的,多地都流传出黄巢出家为僧的足迹,还以当地发现的黄巢坟墓来佐证他们的说。总之,黄巢出家为僧的说法流传的是十分广泛的,就连宋人所做的史书也有相关的考证记载。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许多后人所著的关于唐朝历史的正史中,关于黄巢结局的说法并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所以说那些说法都只是他们的一些推测。农民起义历来是不被统治者所允许的,他们在正史中不敢直书黄巢逃逸为僧,或许是出于统治者的避讳,他们宁可编造黄巢被杀、自杀的假历史,也不愿意让一个“反贼”得以善终。

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不第后赋菊》。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该诗题为"不第后赋菊","不第"即科举考试未考中,这二字详细地交代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原因及时间。不第本是让人心生不快之事,然而作者在面对不第的困惑与失意时,却有心赏菊,可见其心境从容淡然。

该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痛快杀敌,喜迎胜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钧,意味深长,诗人热烈等待的是一个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这个日子的到来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一样指日可待,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次句“杀”字,极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发联想。

诗人将“我花”之含苞怒放与“百花”之凋零破败并置对比,显示人民力量战胜统治王朝的辉煌前景。“杀”字提醒我们,“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百花”(统治集团)弃甲拽兵,落荒而逃。这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杀”得敌人丧魂落魄,一败涂地,极大地助长了“我花”穷追猛打,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诗歌三、四两句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这简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人这样写,一改菊花幽独淡雅的高士风采,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用“冲”字写香气,有迎寒而上、香远溢清之韵致;

用“阵”字写香气,有浓香阵阵,浸透长安之氛围;用黄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备,神韵活现的风姿。而且,这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实际上,诗人也正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

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于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

扩展资料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第后赋菊

一介书生黄巢,为什么最后成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杀神?

因为当时的朝廷特别的腐败,他也一直郁郁不得志,所以他痛恨朝廷,于是揭竿而起,发动了起义,写下来那首著名的诗篇,成为了一个杀神。早期黄巢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不得以走上了贬盐的道路。在唐朝黄巢生活的那个年代,贬私盐比现在贬毒的惩罚力度还大。如果被政府抓住了,有当场砍头的风险。但是不知黄巢攀上了那个权贵,居然靠贬盐发了家。因为有了钱慢慢的黄巢的组织也大了起来。正赶上当时天下大乱,各处民不聊生,才有了黄巢的以后。

而黄巢至所以会带领农民起义,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当什么黄帝。应该说黄巢自己很清楚本人不是当皇帝的料。他起义一方面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为了报复唐朝政府。在黄巢起义之前,军阀割据非常严重。全国的农业生产基本停止了。一是不敢种地,二是没有人去种地。当时唐朝政府部队中因为没有粮食,每天派分队出去打猎。分队打猎是有任务的。完不成住务回部队是要杀头的。而打猎的猎物不是动物,而是人。

史料中记载,有一个分队在打猎时遇到一户人家,搜索之后在草丛里抓住了一男一女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孩子因为害怕,知道被抓到以后必定要被吃掉,就跪在地上苦苦求饶。远处躲避的父母看到后实在忍不住就出来了,对士兵说孩子太小没啥肉。你们饶了这两个孩子吧。我和孩子他妈肉多。士兵中有个副队长看不下去了,出来也帮着说放了孩子,帮着说情。正队长看副队长出来说话了,就说,即然副队都替你们求情了,那就放了这两个孩子吧。

说完对副队长身后站着的士兵使了个眼色,士兵手起刀落,砍下了副队长的头。那两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也全都被杀了。脱了副队长的衣服。士兵们拉着五具尸体回队复命。看到这一节我掉眼泪了。要知道这还是黄巢起义之前的社会现状。到了黄巢起义的时候比这更严重。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兵们,那来的军粮呀!都是前面在打仗,后面用盐巴把战死的人腌上当军粮。前面起义军在行军,后面拉着一车车黑乎乎的腌人。几十万人全靠吃这个来打仗。黄巢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说他嗜杀应该不对。也没有办法评价黄巢。因为你我他任何人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都不会比黄巢做的好到那里去。

悲壮的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

唐朝后期,大量耕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官僚手里,全国半数以上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变为逃户、流民。统治者还用各种名目横征暴敛,老百姓连吃盐、喝茶、住房都要上税。当时,还经常发生天灾,地里不长庄稼。穷苦农民没有吃的,只好把蓬草籽磨成面,把槐树叶当成菜,勉强果腹。举国上下,饿殍遍地,怨声载道。而统治阶级则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公元859年即位的唐懿宗,是一个非常荒淫的皇帝。他每月总要举行大型宴会10多次,殿前的乐工常有500多人。他观赏歌舞,常常是通宵达旦,高兴的时候还要赏给乐工们很多钱。长安附近的名胜,如南宫、北宛、离宫等地方,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左拾遗刘蜕曾上书说:目前,西凉还在建筑城池,南蛮不断侵扰边境,战争还在进行,请皇上节制宴游,多关照一些政事为好
唐懿宗不仅不听,反而把他贬为华阴令
公元873年,唐僖宗即位后,其昏庸腐朽、奢侈豪华,比唐懿宗有过之而无不及。僖宗年幼不会治理国家,但对踢球、斗鸡、音乐、赌博非常精通。他最宠信的宦官田令孜还常常让僖宗赏给乐工钱,每天达几万,几乎把府库里的钱都用光
穷人活不下去,只有起来造反。当时,农民武装起义在现在的山东、四川、湖南、山西、陕西等地,此起彼伏。公元859年冬天,裘甫在浙江东部举行起义。这场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却成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先导。8年以后,桂林又发生兵变,后来转战到徐州一带,发展成规模很大的农民起义,14个月以后,起义被镇压。起义的农民分散到各地,等待机会
唐僖宗乾符二年,濮州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尚让兄弟,率领几千农民在长垣起兵。王仙芝自称天补均平大将军、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奸臣乱政,赋税繁重,赏罚不平。起义军攻下曹州、濮州,从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接着,冤句人黄巢和他的兄弟等8人,率领几千农民在曹州起兵响应,王仙芝和黄巢的两支队伍合在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开始了
黄巢从少年时起就贩卖私盐,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擅长骑马射箭,喜好结交江湖好汉;济困扶危,反抗社会不平。他也喜欢读书,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被录取
有一年他又未考中进士,便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表露了他有朝一日要起来造反的意愿
起义初期,王仙芝是全军统帅。起义军采取流动作战的方法,从现在的山东南部打到河南西部,又打到湖北东部。公元877年攻到蕲州城下。唐朝蕲州刺史请王仙芝、黄巢等人进城,对他们进行诱降活动,答应请求皇上授予王仙芝官职。朝廷正想平息农民起义,就答应授给王仙芝一个空头官衔。王仙芝十分高兴。黄巢大怒,他责备王仙芝说:起初大家立过大誓,要横行天下。现在你去作官,起义的弟兄们该到哪里去?起义军其他将士也都斥责王仙芝,王仙芝害怕众人,没敢接受唐朝的官职。起义军两位领袖意见不和,起义军也就分裂了。王仙芝和尚官君、尚让等率领一部分人,攻破一些州县;可是,他曾经7次向唐朝统帅请求投降,没有得到允许,最后被唐军打得大败,牺牲了几万人,王仙芝也被杀死。这支起义军失败了
黄巢率领另一部分起义军北上,转战在山东、河南一带。王仙芝战死以后,尚让带领残余部队投奔黄巢,推黄巢为王,称作黄王,又称冲天大将军,改年号王霸,设置官署,建立自己的政权。面对唐军的军事防线,继续强攻州县城邑对起义军极为不利,而江南是唐王朝军备力量薄弱的地区,又是后期主要的财赋供给地,起义军到江南开辟新的活动地区,打开新的局面是非常必要的。黄巢在冷静分析局势之后,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率领数万大军,渡过长江,挥戈南下,使起义军转入新的大发展阶段
当时,唐朝的军队集结在中原一带,岭南地区兵力比较薄弱。黄巢本想占领岭南地区,休整一段时期,积蓄力量,再打到中原去,推翻唐朝。可是,部将们不愿休息,要求尽快打回北方。黄巢同意了这个要求,以天补均平大将军的名义发布檄文,指责朝廷的罪恶,率领起义军从广州出发,向北攻进现在的湖南、湖北,向东打到江西、安徽、浙江等地
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发展到60万人。唐僖宗派了好几支大军进行镇压,也阻挡不住。起义军渡过淮河,向西北进军几千里,攻下了东都洛阳。唐军只得退到潼关防守。一路上,起义军纪律严明,不掳掠百姓,只没收官商富户的财产充作军需。起义大军进入洛阳城的时候,还对百姓进行慰问,秩序井然
起义军挺进到潼关城下,满山遍野都是起义军的白旗。当黄巢来到的时候,全军士气高昂,大声欢呼,山河震动。唐军凭借关隘,勉强守了两天。到第3天,尚让和黄巢的外甥林言,分兵从一条叫禁谷的小路绕到关后,内外夹击,攻破了潼关。这条禁谷,在平时,为了防止商人逃税,禁止通行,里面长满了灌木藤葛。起义军打来,唐军竟然忘记设防。第一天双方交战以后,官军溃败,争着从禁谷逃命。一夜工夫,把地面塌平了,正好给起义军开辟了道路
公元880年12月3日,黄巢攻克潼关。京城长安得知这一消息,陷入一片混乱之中。5日凌晨,唐僖宗和宦官田令孜带着4个亲王及数名嫔妃,率领500名神策军,由金光门出了皇宫,匆匆忙忙地逃往四川。就在这天早晨,文武百官照样上朝,等了很久,才知道皇帝逃跑了。当天下午,黄巢的前锋大将柴存进入长安。唐朝廷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张直方不得不带领文武官员几十人,到长安郊外迎接。黄巢乘坐着黄金装饰的轿子,由身披锦绣、手执兵器的随从簇拥着,威武雄壮地进入长安城。兵强马壮的起义军队伍,充塞道路的辎重车辆,浩浩荡荡地跟随着前进
长安的老百姓听说黄巢进了城,都走出家门,夹道欢迎,观看起义军的军容。起义军士兵大多是受尽压迫的民众,所以,遇到贫民是很同情的,还送给他们财物;但对唐朝留下来的那一大群官吏,就十分憎恨,只要一抓住就处死。几天之后,也就是公元881年1月,黄巢在长安即位称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他任命尚让为宰相,孟楷、盖洪为将军,著名诗人皮日休为翰林学士,组成了由起义军文武首领和唐朝降官混合的大齐政权
起义军渡过淮河以后,一路无阻,但经过的重要地方如东都洛阳,都没有留兵驻守。数十万人全部进入长安,实际上好像进入口袋之中。长安在唐军的四面包围下,粮食补给发生困难。不久,唐朝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号各藩镇,联合起来进攻长安,各藩镇响应。形势对起义军非常不利
黄巢也想过打开局面。他曾派尚让等人率领5万人攻打凤翔。尚让自以为声势浩大,行军时,军容不整;遇到伏兵,便被杀得大败,损失了士兵2万多人。一部分唐军乘机进攻长安,黄巢以为是唐朝大军来了,便率领众人仓惶逃走。唐军入城,大肆掳掠。黄巢停在城外,看到唐军像一群乌合之众,便又领兵杀回长安,歼灭唐军十之八九。无奈,他的地方守将们听说他已出城,也都放弃守城,逃往别处
由于起义军始终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剿,城内粮食又日益紧张更由于在这紧急关头,起义军的主要将领朱全忠却叛变投敌了,使得大齐政权处于多面受敌的严重危机之中
公元883年5月,黄巢被迫撤离长安,在河南、山东一带继续坚持起义。第2年6月,又与唐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黄巢自刎于泰安狼虎谷。黄巢起义历时十年,撼动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功不可没
五代十国唐王朝经黄巢起义的打击,已名存实亡,许多军阀拥兵自立,全国形成割据的局面。公元907年,朱温废唐昭宗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是指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共历53年,更换了八姓,14个君王。除后唐建都洛阳外,其它均建都开封。和五代同时期,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出现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越、南汉、南平、北汉共十国,十国自公元891年前蜀出现,至979年北汉灭亡,历至88年
朱温建立的后梁仅存在16年,便被沙陀酋长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推翻。李存勖于公元923年建立后唐王。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以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换取契丹支持推翻后唐,于公元936年建立后晋王朝。公元946年契丹军攻入后晋都城开封,后晋灭亡。947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王朝。公元950年,后汉邺都留守郭威攻入后汉都城开封,后汉灭亡。向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王朝。郭威去世后,柴荣继承皇位,调整政治、军事政策,企图结束割据实现统一。柴荣去世后,后周大将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北宋政权,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五代十国各朝的长期混战使社会经济,特别是华北地区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社会生产并未中断,手工业中的纺织、造纸、煮盐、制茶业有所发展,瓷器业和雕版印刷发展突出。文化方面,词在五代也有发展,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