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皇帝的赏金千两到底有多少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帝王或者将相有时会一掷千金给自己取得战功的将军们,比如赏千户侯或者赏金千两之类的,那么,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真的可能会随意把那么多黄金赏赐给自己的属下吗,或者说一千两黄金真的有100斤吗?
我国是货币大国,但不是金银大国,历史上我国金银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于需求,所以大量使用其他金银代币,比如铜和铁,铜钱一直是古代流通的主要货币,在明朝以前金银流通范围很小,一般由国家储备,很多王朝根本不允许金银流通。
其实,在不同的朝代,黄金的指向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流通的货币都是楚国人发明的郢爰(ying 3声 yuan 2声),而金一般指青铜,像黄金那样的贵金属都用来制造成了工艺品,一直到了汉代,黄金开始增多,金逐渐才成了黄金的代称,因此,那个时期的赏金千两,赏的就是货真价实的黄金了,不过,按照古代的计量方法,一千两黄金大约是现在的31.25斤,只是由于冶金技术不精,所以黄金的纯度远比不上现在。
李自成想抓崇祯,悬赏封万户侯,首告者赏金千两,这后头就带着计量单位,如果不带计量单位,那就是银子,这个一会儿会说到。李自成的悬赏很明确是金子,不是银子,更不是铜钱,他再抠门,为了抓皇帝,也不至于赏给人家一千两的铜片子。
所以古代的皇帝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方,这样说估计只是为了好听吧?所以古代有“赏千金”和“赏金千两”的区别!而且战争时期的时候更是国库紧张,很多立了战功的人皇帝都会赏赐金钱,哪来那么多黄金赏赐给他们?看完你知道古代皇帝有多抠了吧?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帝王或者将相有时会一掷千金给自己取得战功的将军们,比如赏千户侯或者赏金千两之类的,那么,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真的可能会随意把那么多黄金赏赐给自己的属下吗?
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冶炼金属的技术,夏商时期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金器了。但是在古代中国生产力是很低的,我们想要大批量的把金子从矿石中提取出来并不容易。而在春秋时期,青铜其实也是贵重的金属,这些都是制造货币所用的。
古代如果动则赏黄金万两,咱们可以换算下,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每年收入有多少,有多少黄金千两够皇帝赏赐的,毕竟黄金是有限的。有时候为了减少铸造货币所需消耗的贵重金属量,有的朝代连官员都不发银子用物质代替,比如粮食什么的。
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的金,通常说的就是真正的金子,那时候的金子多做成马蹄形或饼形,每一块就是“一斤”。
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所说的金就是铜制货币的单位,在先秦两汉贵金属是极少见的奢侈品,多用于工艺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钗,而世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多是青铜材质。
东汉以后社会就不大用金子了,我们可以先看下东汉以后的记录,如果赏赐的是金子,一般都会很明确的告诉“赏金千两”,一定是有单位的,但是“十万钱”里的“钱”,就是我们所说的铜钱了。所以我们再看“米贵,一斛万钱”,“首饰值七十万钱”。一钱,等于一文,就是一枚铜钱的意思。 一千文(钱)是一贯,或者说是一吊。元代之后,银子流行,相互之间可以兑换。一吊钱约等于一两银子,因此说,“郎吏冯球,家最富,为妻买一玉钗,奇巧,直七十万钱”,这玉钗的价格七十万,乍一看令人吃惊,但其实也就700两银子。
李自成想抓崇祯,悬赏封万户侯,首告者赏金千两,这后头就带着计量单位,如果不带计量单位,那就是银子,这个一会儿会说到。李自成的悬赏很明确是金子,不是银子,更不是铜钱,他再抠门,为了抓皇帝,也不至于赏给人家一千两的铜片子。
明清时期,如果单说“金”就是银子,这主要出现在文人的笔记中,说什么东西值多少金,意思就是值多少两银子。如《清稗类钞》里,记录达官贵人舍得花钱,买鼻烟壶当时尚,“屑叶为末,杂以花露,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遗以为重礼。”这里的数十金,是说数十两白银,而不是数十两黄金。更不可能是铜板了,几十个铜板买的,贵人们也不好意思馈赠当成重礼。
终上所述,我们了解到,春秋的金,大约是在说铜。战国、秦、汉的金,通常就是说的金子。汉以后的金,后面加计量单位“两”的,一定是黄金,但说“赏金三十万钱”这种,赏的就是孔方铜钱。明清时期,不加单位的金,如“值数十金”,这里的一金就是指一两白银。
至于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赏赐黄金千两什么的,我们不能绝对的说历史上没有,但是我们肯定的是影视剧中随便的黄金千两万两的是为了烘托气氛。
皇帝“赏金千两”真的就是赏1000两黄金吗?要是信了,你就太天真了!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帝王有时会一掷千金,给自己取得战功的将军或是自己喜爱的臣子封赏,比如赏千户侯或者赏金万两之类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以古代那种生产技术,真的会有那么多的黄金被赏赐出来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典籍中经常出现的”金“并不是现在意义上我们所说的黄金。尤其是中国早期的奴隶社会时期,冶炼技术不发达,物资贫困,先秦文章中出现的”金“往往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金,而是黄铜。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金不仅仅指黄金也指铜和锡,秦之前铜和锡都可称为金。汉朝时期,随着黄金的增多,金逐渐成为黄金的代称。所以汉代之后的赏金千两是可信的,确实是黄金。古代一斤16两600克左右,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千两即现在的31.25市斤,所以赏金确实赏的是黄金,只是纯度没现在的高,此外赏金千两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没几个人能得到这么多的赏赐。
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冶炼金属的技术,夏商时期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金器了。但是在古代中国生产力是很低的,我们想要大批量的把金子从矿石中提取出来并不容易。而在春秋时期,青铜其实也是贵重的金属,这些都是制造货币所用的。 古代如果动则赏黄金万两,咱们可以换算下,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每年收入有多少,有多少黄金千两够皇帝赏赐的,毕竟黄金是有限的。
银锭有半两、一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以至一百两或三百两。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而且皇帝“赏金前两”赏赐的还不一定就是后人惯常理解的黄金,因为古代把铜、铁等金属物质,都被统一称为“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