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关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备取下益州后,又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而曹操集团经过内忧外患,进入守势。虽说如此,但曹操集团仍然是三大军事集团(刘备、孙权、曹操)中最为强大的。
孙权集团平定山越、取得交州、荆州三郡(江夏、长沙、桂阳),实力也大为增强,但因为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南郡,使得孙权集团不但无力向北发展,而且还有被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夹击的危险。所以,孙权想方设法想占据荆州南郡。
就在这一年,雄踞西南而谋中原的蜀汉,发动了一次北伐战争,期间大将关羽自南郡起兵,兵峰直指襄樊。
在这场战役之初,战局完全呈压倒式发展,关羽以大军围困襄樊二城,并以水计重创敌军,在中原留下“水淹七军”的赫赫凶名,威震天下。然而,在战局进行到后半程时,局势竟被东吴所扭转。东吴大将吕蒙以一支奇兵绕到了蜀之扼要荆州,并将关羽逼上了绝路。
最终,关羽及其子死在伏击中,令人扼腕。
可以说,这场战争直接破坏了天下三分的形势,也让蜀汉的命运走上了下坡路。虽然,在战争前期蜀汉占据优势,并一举歼灭曹魏大量有生力量。但是,在这场歼灭战的背后,蜀汉亦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在损兵折将过后,蜀汉遭到东吴的偷袭,失去了与群雄抗衡的最大资本——荆州城。
更严重的是,在东吴与蜀汉撕破脸后,原本稳固了十多年的吴蜀同盟瞬间支离破碎,双方反目成仇。后来,发生的夷陵之战,便是吴蜀联盟破裂后的直接结果。
那么,这场北伐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呢?蜀汉高层在发动战争之前又进行了怎样的考虑呢?
由于蜀国从未设置史官一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最权威最官方的“官史”,所谓正史中阐述的内容也不过是作者的猜测罢了。很多历史学家觉得,这次北伐是蜀汉高层规划的“全面战略”的关键一环,也就是将北方的战线继续推进,抵达汉钙地区,扩大辐射面,打通汉中与荆州之间的通道。
虽然,当时还不存在“天子守国门”的概念,但蜀汉北伐的目的已非常明显,那就是将政权的重心向东部转移。这样,蜀军就可以以江陵地区作为核心,继续发动北伐夺取曹魏的土地。况且,由于吴蜀联盟已出现缝隙,此举亦可以增加震慑东吴的资本。显然,只要这一战略部署成型,天下大势将会向蜀汉一方倾倒,刘备将会获得比曹、孙更大的资本。
据此推测,派遣关羽进行的这次北伐,未必是蜀国高层的主攻,而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毕竟,此时蜀国刚刚归还了东三郡,而蜀高层的目的又是重新改变荆襄的格局。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很多事的发展并不像蜀汉的布局一样。据笔者所观察,这场战役中蜀汉的规划有不少疏漏之处,或者说是关羽本人所犯的错误。
首先,襄樊二城的曹军抵抗极其坚决,以至于,蜀汉的主力军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打下城池。若非如此,牢牢占据襄樊一带的蜀军就是蜀汉震慑孙吴的最大筹码,孙权势必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是孙权打算破釜沉舟,关羽亦能凭借襄、荆、樊三城进行战略周旋,不至于一败涂地。
其次,作为主将的关羽对形势进行了错误的估量,以至于下达了错误的战略指示。在前半段北伐大获全胜后,关羽未能守成,而是选择乘胜追击。从封中原群盗的做法中我们就能看出,关羽的性格十分急不可耐,他迫切地想要逼迫曹魏进行战略转移。
然而,事实却是曹魏底蕴深厚,根本不惧怕这种表面上气焰嚣张实际上毫无作用的威慑。毫无疑问,在全局观方面来看,关羽并不是一名合格的战略家。之所以罗贯中及一些后世史评家称关羽败在“傲”字上,说的未必是他这一生的作为,而有可能是这种被自负冲昏头脑的性格。
且看关羽行事果决,这些都是建立在个人能力突出的基础上的,就像霸王破釜沉舟一样,若屡次都以身犯险,只能算作莽夫罢了。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蜀汉高层没有预留“底牌”。所谓“底牌”,说的就是防止关羽失利的后备军。显然,蜀汉根本无法承受关羽失利这一结果,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或许,蜀汉高层和关羽一样,在这场战役中奉行了“机会主义”,将家底拿出来进行了一场豪赌。
倘若赌赢了,蜀汉在江陵拥有一隅之地,凭借马超、黄忠等老将,势必能让天下大势改写。然而,这场豪赌蜀汉一败涂地,以至于,他们失去了与另外两家抗衡的根本。在关羽死后蜀汉发动的数次北伐中,我们依然能看到这种穷兵黩武进行豪赌的影子。
从这种角度来看,“隆中对”的最大败笔莫过于此。
蜀汉被灭的时候,关羽家族不但没有靠山,而且还有个世仇来到了成都,又恰逢姜维怂恿钟会反魏,蜀中大乱,庞德之子庞会趁机把关羽一家给灭了门,报杀父之仇。
公元262年,司马昭对蜀汉进行全面的灭国战争,兵分两路,经汉中进攻蜀汉,一路钟会与姜维对峙与剑阁,一路邓艾领三万大军,走阴平小道偷袭了绵竹,一马平川攻到了成都。
邓艾到了成都城下,几乎是兵不刃血的就解决了问题,蜀汉皇帝刘禅自己开城门投降了,前方的姜维还在和钟会死磕,后方的皇帝投降了,姜维没有办法,另起奇计,投降了钟会,并且不断的在钟会面前煽风点火,怂恿钟会反魏,自己火中取栗,再复汉室。
邓艾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但是却很清醒,不但善待蜀汉后主刘禅,更是对待蜀中各级官员均官复原职,确保了整个蜀汉境内的官衙平稳过渡到曹魏朝廷,邓艾学的是秦朝司马错占四川的策略,先斩后奏,以四川为基地,组织军队顺长江而下,讨伐东吴,如果邓艾再灭了东吴,那就是建立了不世之功了。
一切设计很完美,但是任何美好的事情都有意外。邓艾的意外在于钟会的忌恨,自己在前方死扛姜维大军,便宜让邓艾这小子捡了,本来平日里两人都互相不待见,邓艾再立下灭吴的功劳,钟会永远抬不起头了。
钟会立刻在司马昭面前说了邓艾的坏话,什么善待后主刘禅,笼络蜀中官员,擅自封官许爵等等,司马昭本就是阴谋起家,偷了曹氏政权的主儿,哪听得钟会这话,立刻下令把邓艾给罢了,并且押解回朝。
说了这么多,这和关羽家族被灭有什么关系吗?关系很大。
邓艾一离开成都,成都离开就乱了,首先是原蜀汉的部分官员觉得是机会,立刻就反了,再有就是魏国士兵见主帅离开,就开始在城中抢劫。总之,成都乱成了一锅粥。
混乱中,原来被关羽杀的庞德的儿子庞会也随邓艾来到了成都,原来有邓艾管着,不允许伤害任何蜀中官员及其家眷,特别是蜀汉的豪门勋贵。
邓艾一失势,而且这么混乱,庞会立刻想起了杀父之仇,带人来到了关羽孙子关彝府中,把关氏一门全部杀死,报了当年关羽斩庞德之仇。
既然成都那么乱,为什么只有关羽家族被灭门了,而其他的豪门勋贵家族没有任何记载被伤害呢。
三国是个很特殊的时代,关系错综复杂,说来说去都可能粘点亲带点故。诸葛亮的儿子、孙子都在绵竹战死了,但是他有两个兄弟一个在东吴为官,一个在曹魏为官;张飞虽然死得早,他的老婆可是夏侯渊的侄女,有这层关系,张飞家族不可能受到多大的伤害。
刘禅就更不可能被人动了,他是皇族,而且司马昭需要他来平稳蜀汉反叛势力,虽然邓艾离开了成都,其他将领,甚至钟会等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刘禅要出点事,司马昭一定是要杀人的。
数来数去,就关羽不但没有靠山,而且还有世仇,正好又恰逢成都混乱,灭门就灭了吧。也就没人追究了。
关羽之死,就是他傲世轻物、自我张狂、孤高自许的最终结果。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可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般完美无缺,他也有凡人必备的缺点,比如刚愎自用、眼中无人、骄狂自负等等人性的弱点,他全都具备。 这些凡人都会有的性格缺陷,关羽却视若无睹,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因这些性格弱点而断送了自己那颗英雄头颅。
而史上真实的关羽这位凡人最显著也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为人张狂、目空一切、自傲清高。
关羽有多自负?多傲慢?多容不得人?看看《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便可窥端倪。
《资治通鉴》载:“刘备称汉中王,还治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余皆进位有差。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绶,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刘备取益州、称汉中王后,关二爷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前部司马费诗奉命赴荆州给他授印绶,他听说张飞、马超和自己并列为上将,并无异议,但一听说老将黄忠也被封为后将军,勃然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不仅立即翻脸,还拒绝接受印绶。
黄忠虽老,勇力不减当年,关羽不愿和他并列,不仅涉嫌年龄歧视,还出言不逊,一向义薄云天、忠烈千秋的关羽,居然容不下黄忠这位勇冠三军的老头儿。关羽气度偏狭,由此可见一斑。他不仅瞧不起老当益壮的黄忠,还在刘备最春风得意时给大哥劈头泼上一盆冷水,如此为人,如此狂傲,已经注定了他最终败亡的悲催结局。
关羽失掉荆州、魂断麦城,就和他这种自傲清高、骄狂嚣张的性格所导致的。
关羽的结局,史料是这样记载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遂定荆州”。
驰骋三国的一代名将、“战神”关羽,居然被东吴的一介无名小将马忠擒杀,倒也让人始料未及。
孙吴袭夺荆州,诛杀关羽,其实也是为情势所迫,决策者孙权也是要下很大决心的。自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以来,孙权对刘大耳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虽然恼恨异常,但也未敢轻举妄动,主要是慑于北边虎视眈眈的强大曹魏之威胁,因此没有足够决心彻底撕毁孙刘联盟的歃血约定。而最终使孙吴下决心撕毁盟约朝关羽的后心捅一刀,始作俑者恰是关羽本人。《三国志》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孙权为了巩固吴蜀联盟,特意派使者赴荆州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清高傲慢依旧,他辱骂来使,态度坚决地表示不和孙权结亲。他不许婚也便罢了,还用毒辣尖刻的语言骂辱使者,骂得有多难听?史籍没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倒有描述:“吾虎女安的配犬子耶”!关羽如此自傲孤高,也难怪孙权会大怒了,便最终下了联合曹魏、袭取荆州的决心。
吕蒙白衣渡江,打了关羽一个冷不防,但他毕竟是一位军事才能出众的骁将,虽然猝不及防,虽遭吴军偷袭,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身死人手,可他到这时还不反思己过,还不收敛自己骄横跋扈、霸淩部下的劣行,等于往作死的路上再进了一大步。
《三国志·蜀书·关张赵马黄传》记载:“自羽之出军,(糜)芳、(傅士)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掳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没有大局观,亦不识大体。也许他威胁拒绝施救的糜芳、傅士仁“还当治之”只是一句气话,但作为二将的上级,在兵凶战危的紧急时刻说这样的话,显然没经过大脑,终使自己陷入极为被动的战争绝境。糜芳、傅士仁恐惧关羽回来后会大加报复,严厉惩治自己,干脆献城投降了孙权。至此,关羽已基本没得救了。
襄樊之战失败后,关羽被迫率军逃跑,沿途军心涣散,军无斗志,部下逃亡殆尽,大都不愿与他同生共死,可见其平日之为人。关羽父子和十几个亲信仓皇逃到临沮彰乡时,被吴将潘璋的部下马忠设伏擒获。
吴军获胜后,孙权完全可以效仿曹操当初那样放回关羽,但他却下令“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是孙权气度不够恢弘大度吗?肯定不是,连曹操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身为一代有为帝王,孙权决不会拿名誉当儿戏的。他要杀关羽,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非一时冲动。
孙权不惜身背骂名诛杀关羽,其理由《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所记载:“(孙权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以不及除之,自取大忠,乃议徒都。今乞可生”!
孙权将关羽视为狼子,必欲除之而后快,最后致命一击,关羽雄健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看似孙权残忍无情,其实是关二爷多年任性为人埋下的祸根,他作死得死,从被吴军俘虏的那一刻起就再无挽回的余地了。
关羽因不识大体,孤高自傲而害了自己,也害惨了大哥刘备和刚建立不久的蜀汉。对刘备而言,荆州一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与“外结好孙权”两个基本战略都化为泡影,北伐中原、恢复汉室也变得极为艰难。荆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呢?对于荆州的地理位置,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
荆州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已经毋须多言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谓蜀汉不能承受之重。
刘备若得荆州,就可以从荆州和益州(出汉中)两面夹击中原的曹魏,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终极目标。一旦失去,不仅统一天下变得遥不可及,而且北伐中原也变得异常困难。如果荆州未失,虽不敢断定蜀汉一定不会亡,但至少不会那么快就败亡,况且不失荆州,关羽不死,刘备的情绪就不会出现那么大的波动,导致用兵频频失误,更打乱了大战略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制定的全盘计划, 使蜀汉政权迅速由盛转衰,匡扶汉室的宏图大志也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得不让后世对勇冠三军的关羽又是恼恨指责又是扼腕叹息。
关羽是古今难求的良将,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关羽是人不是神。人们在歌颂他所向无敌之“武圣”和忠义千秋的倜傥雄姿时,也不要忘了他身上也有凡人皆具有的缺陷,还原他作为一个人的真实形象,才能还原历史之真实面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1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探索明朝中期名将——马芳的戎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