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赵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建安十三年九月,荆州当阳长坂地界。这一年的夏,格外长,虽过了立秋,暑热还是让人难耐。当阳长坂东五里处,一片广袤平原之上,千军万马,严阵以待:军阵最前,是重装步兵,皆身披重铠,左手持铁盾,右手握铁戟,盾厚半尺,高一尺,戟长一丈。数十排重装步兵之后,是骑兵部队,皆胯坐骏马,披坚执锐。翘首望去,黑压压一大片,望不见尽头。
这千军万马对面的敌人,却只是一身披银铠的单骑,这一骑,肩上纯白披风,随风起扬,胯下白色纯血大宛马,极其雄壮,手握金石点钢枪,胸前系一婴儿。此人,正是常山赵子龙。他面对的,正是曹操的军队。
赵云面对千军万马,俯首看了看胸前婴儿,又抬头看了看前方,紧蹙鼻尖,紧抿嘴唇,双腿用力一蹬,那马电掣一般,冲向前去。子龙左手曳缰,抬起右臂,将钢枪高高举起,枪头向前,快近曹军重步兵时,怒嚎一声:“杀!”声如轰雷,惊天动地,曹军重步兵紧握铁戟,架于盾上。
赵云猛地一提马头,那马雄壮的前蹄一蹬,高高跃起,赵云如天神下凡般,和着万丈金光,身上银铠,闪闪发亮,右手挺枪便刺,一枪刺倒一名重步兵。马落地时,曹军慌乱,空出一片地,那马速度太快,曹军步兵还未反应得及,已被撞开,赵云一路飞骑,连挑数十人,迎面曹军一员将军,还未反应过来,赵云已到眼前,一枪刺中那将,那将应声而倒。
赵云冲杀出一条血路,枪挑上百名曹军步兵,冲透曹军重装兵团。他正以为能彻底冲出时,谁想一看,眼前又是曹军骑兵军团,漫山遍野,排山倒海,赵云已无了退路,便继续向前。正冲杀时,前方两员曹军将领,直取赵云,那将领自是胜过士兵,赵云见着,奋威而战,战力直逼巅峰状态,那二将还未反应过来,赵云左手一枪,已拍掉一位,旋即将枪换至右手,一枪刺中那将战马,赵云力大枪坚,那马猛地倒地。
此一役,子龙于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枪挑数百曹军,刺掉五十员战将,曹军全力围剿,也没奈何得了赵云分毫。
赵子龙单骑救主,演义是精彩了,合着历史上这事,到底若何,且看: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曹公南下荆襄,刘备落荒南走,曹公在长坂撵上刘备。刘备抛妻弃子,赵云一人,保刘禅和甘夫人无虞,名芳后世。
子龙将军这事,功劳自不在话下。后主之诏,悠悠千年,音容犹在:
┃赵云昔日追随先帝,功勋卓著。朕因为年幼,涉于险境,有赖赵云之忠诚,护我度过难关。
大将军姜维等也附议:
┃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含金量是一定有的。但赵将军这事,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便彻底失去了历史原貌,这也是真真的话。哪位不满了:“那是小说,不能用来计较史实的!”这话不假。但若能由文学激发了兴趣,而又不拘于文学,求索当时之真相,便既能享受辞藻之美,又能享受求真之乐,岂不美哉?
那子龙将军在当阳长坂,到底经历了什么,他这一役的历史原貌,到底怎样?我们先试着还原当年的战场情境,再看看,在这样的情境下,赵云护住,最有可能是什么样子,达到加深对历史认知的目的。
历史背景
曹操荡平河北后,天下能与之抗衡者已不多。西凉马腾,当时还未与曹操交恶;川蜀刘璋是坐守之辈,不足为虑;唯有荆襄刘表,坐拥十万大军;江东孙权,兵精粮足。曹操战败袁绍后,是想一鼓作气,荡平天下的。他几乎没有休整,就南征刘表。当时,刘备在樊城,曹军突然杀到,刘备猝不及防,落荒而走。
┃曹公南征表,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刘备南走时,兵力只有几千,但追随刘备的百姓,很多。刘备到当阳,身后追随十多万百姓,车马辎重几千辆,每天行进十余里,当时的状态,一个“乱”字,就能概括。曹操得知刘备南走,亲率精兵五千(偷袭乌巢,曹操也是亲率五千精兵),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多里,在当阳撵上了刘备。刘备抛妻弃子,带着几位重要手下先走,赵云保护了刘备妻儿。身后百姓听闻曹军杀来,必然加速前进,当时的情境,只能更加混乱。
┃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曹公闻先主已过,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之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曹操五千精兵,只有一个目的:捉住刘备。但曹军面对的,是茫茫数里、四散奔逃的百姓。故,曹军势必要分头寻找刘备主力。而且重点是向前追赶(曹操必然知道刘备会跑得最快),辅之以四处搜寻。
赵云到底做了什么
还原了历史背景和战场情境,我们看看,在这样的情境中,赵云都有可能做过什么。
刘禅生于建安十二年,刘备败于当阳之长坂时,刘禅一岁左右,所以和赵云传记吻合:云身抱弱子。刘禅一定是被赵云抱着的。至于甘夫人,很可能坐在赵云身后。注意,此时赵云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小主公和甘夫人性命。前面说过,曹军精兵四处寻找刘备主力,而尤以向前追杀为主,赵云和刘备相距不远:先主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
所以,赵云即便遇见了曹军,顶多是零星数十人,绝无可能是曹军主力,甚至,他很可能根本就没有遇见曹军。否则,曹军撵上了赵云,也就撵上了刘备,刘备又怎么可能逃脱。
于是:
大众眼里的长坂坡一战:赵云单枪匹马,威风八面,身抱幼主,还能在万军之中无法无天。
正史里面的长坂坡一战:子龙将军于乱战之中,身护幼主和甘夫人,忠顺无当,名垂竹帛。
真相却可能是:赵云连曹军面儿都没见着。
不知诸位作何感受,文学创作和历史真相,带给人们的认知颠覆,有时就是这样。
实际上,求历史之真相,最不能想当然。三国历史,由于演义的巨大影响,尤其容易出现毫厘千里之谬。随手一抓,例子一大把,譬如:曹操和吕布,鏖战数年,诸位可能认为,哥俩是老相识了,真相却是,直到吕布白门楼殒命,曹操都不知道吕布长什么样:
《献帝春秋》┃吕布问曹操:“明公怎么瘦了?”曹操说:“你怎么会认得我?”吕布说:“昔日在洛阳,我们在温氏园见过面。”曹操说:“原来如此。我忘记了。”以及,于禁降关羽,被后世念叨了千百年,但对比当时名将,就知道主观认知这玩意,有时候多么不靠谱:
张辽遇着曹操前,换过四位主公,吕布殒命时,陈宫、高顺,宁死不降,铮铮忠义,傲视千古,同是主将,张辽降了,没人说。
张郃遇着曹操前,换过两位主公,先是韩馥,后是袁绍,袁绍还没败呢,张郃就降了,大家说他未遇明主,合着袁绍,居然都不是明主了,只有曹操刘备孙权,才是明主么。
所以,放一句吕思勉先生的话:读史之人,非自出手眼不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0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为什么会说灭亡南宋的不是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