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马谡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几次北伐战争都以失败告终,除去蜀国自身力量弱之外,第一次北伐战争街亭失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街亭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为了在此抵挡魏军,诸葛亮便派马谡去驻守街亭。但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街亭失守,自然北伐战争大败。
诸葛亮也没留马谡的性命。但好歹马谡也是一心一意为蜀国,只是犯了一次错,诸葛亮为什么就要置他于死地呢?他的动机是什么?难道不杀不行吗?首先,在蜀国后期,由于主公刘备不在了,军纲法纪都没那么严。这个时候马谡犯了错误,如果不加以军规处置,恐怕难以服众。所以为了管住众人悠悠之口,只能够杀鸡儆猴,处死马谡。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马谡太过于狂妄自大。当时诸葛亮要他严守街亭,不可擅自行动。但马谡却擅自上山扎营,最终导致被魏军围困在山上。所以这一切都是由于他自作主张而造成的,不听上级命令,自然该罚。
再次,在街亭失守后,双方进行了一次大战,蜀军自然不敌。但马谡却做出了临阵脱逃的行为,这和大将风范不符。况且自古以来逃兵的下场都不会很好,更何况,他还是带兵的领袖,这样一来,诸葛亮便只能拿他开刀了。
最后,让马谡守街亭原本就是诸葛亮的主意。诸葛亮一直以来都很看重他,但哪里会想到马谡竟然会犯这种错误。所以即便他再疼爱他,也必须依法处理。诸葛亮的动机就在于树立他自己的威信,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信服,所以不杀不行。
马谡失街亭,这是神人诸葛亮派兵遣将的失败例子。它所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但是那时候正是缺少能人,马谡多少也算军中一等人才,不能保留观察,戴罪立功吗,却一定要杀了他?是的。挥泪斩杀,是实在不得已。
蜀魏主力正式交战于街亭,其代表的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可惜,街亭最后失守了,这打乱了诸葛亮的陇右布局,让第一次北伐彻底断送于这个街亭大主帅之手。这等严重后果,神仙难救了。
而且因为这次失败,显示出诸葛亮的任人唯亲,这也是诸葛亮的失误。也因为此事诸葛亮自贬三级。如果马谡不死,北伐失败的全部责任都将由诸葛亮一人承担。作为实际统帅者的诸葛亮,必将陷入超级被动局面。所以为了诸葛亮的地位和威信不受到动摇,他必须死。
马谡必死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身上。马谡狂妄自大,出发前当着诸葛亮的面立下军令状:“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在作战指挥中又固执己见,根本不听诸葛亮的部署,实际操作完全与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方针相悖。最后导致蜀国损失惨重,被迫退军。
军令状在先,军中无戏言,岂能言而无信?平民愤,立军威,树国法,这种形势下,诸葛亮只剩下一个选择。诸葛亮就是再想保他,也是骑虎难下,无能为力。所以诸葛亮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掌权后,提拔一大批籍贯是荆州的人,以作为蜀汉的后继人才库,这其中就有马谡,还有杨仪、蒋琬、费祎、董允等人,而马谡作为诸葛亮最早提拔的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力排众议,提拔从未领兵作战过的马谡作为街亭守将,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是给马谡立功的机会,但是马谡偏偏没有重视这次机会,或者说马谡理解错了诸葛亮的用意,马谡把蜀军安排在山上驻扎,这摆明了就是学当年汉中之战的刘备,占据制高点,以方便进攻魏军,获得更大的战果。
诸葛亮与马谡
但是,马谡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山上没有水源,等于魏军大将张郃到达时,发现了马谡的致命错误,于是把马谡围了起来并不进攻,几天以后,马谡驻扎在山上的军队没有水喝,人没有水喝最多维持三天生命,何况是要拼体力打仗的士兵呢,于是马谡所率领的蜀军一败涂地,要不是王平沉着指挥,蜀军伤亡会更多。
马谡在街亭的失败,直接影响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总体战略,因为街亭失守后,魏军向西可以进入陇右支援陇右五郡与诸葛亮主力作战,同时魏军继续向南进发,可以控制并切断蜀军的退路--祁山道,如果诸葛亮不退兵的话,那么整个北伐大军的后路有可能会被魏军切断,那将是灭顶之灾,所以,马谡失败的消息一传来,天生谨慎的诸葛亮立即选择了退兵。
北伐可是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历经五年时间再次培养出一支精锐部队,生产了充足的粮食与补给,结果轻易因为马谡的错误而全盘皆输,所以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要承担首要责任,就是他用人不当的责任,为了维护法制,平定人心,诸葛亮选择了斩马谡,连同一起违背命令的将军张休、李盛一起斩首。
诸葛亮在斩首马谡的时候,他是哭着杀了马谡的,原因有几点:
马谡与王平
一、因为私人感情。
诸葛亮与马谡及马良的私人感情很好的,他们很早就认识了,诸葛亮在襄阳隆中生活了十几年时间,而马谡就是襄阳宜城人,离诸葛亮家不远,他们在荆州培养了私人感情,到了益州之后,因为荆州被东吴孙权夺了回不去了,身在益州的荆州人很容易产生乡土感情,包括诸葛亮也算半个襄阳人,他老婆是襄阳人,他在襄阳又生活了十几年,
于私
,他们关系良好。
诸葛亮执法一向铁面无私,并不会因为与马谡关系好,就不杀他,相反,诸葛亮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更应该杀了马谡,但是杀马谡可以,诸葛亮还是忍不住动了私人感情,落泪了,这是诸葛亮真挚的感情,所以诸葛亮哭了。
二、因为国家缺少人才。
蜀汉政权是外来政权,在益州建立政权后,他采取的是外地人管理本地人的模式,也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模式,这是蜀汉政权的国策,是刘备时代就确定的,是不容更改的,但这种模式有个毛病,就是人才非常缺少,因为统治阶层要从荆州等外地人中选择,这个选择的范围本来就相当狭窄。
诸葛亮问罪马谡
马谡就是这批荆州中的人才,虽然有些纸上谈兵,但马谡在刘备时代就已经做到了太守的高官,没有能力的话能做到吗?况且诸葛亮在南中之战亲自测试过马
谡
的才能,还得到了验证,马谡再怎么犯错,也还是个人才,现在迫不得已要杀了马
谡
,等于蜀汉又少了一个人才,本来就正值用人之际,现在还要杀人才,诸葛亮感到很痛心,所以他流泪了。
三、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这简直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啊,哪怕是诸葛亮再亲近的人,只要犯了罪就必须处罚,哪怕是诸葛亮的仇人,只要有功就会赏赐,诸葛亮赏罚是不避仇人亲人的,因为他在蜀汉汉中所采用的理念就是: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马谡犯了罪就要处罚,在第一次北伐时连诸葛亮本人都自降三级,对于马谡的处罚就是斩首。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虽然法律无情,但是诸葛亮首先是个有感情的人,为了维护法律总得做些自己不愿意做,或者让自己感到伤心的事,比如斩马谡就是,所以诸葛亮哭了。
四、因为要平定将士民愤。
其实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有一些对诸葛亮及蜀汉政权不满的人在背后看诸葛亮的笑话,或者努力在这事上抓住诸葛亮的把柄,同时又有不少将士因为马谡的错误感到愤怒,诸葛亮并不是只有杀马谡一条处理方法,至少还可以戴罪立功或者贬为庶人或者打入监狱等等。
但诸葛亮选择了最重的处罚方法就是杀,这是违心的,诸葛亮想要证明自己是铁面无私,同时还要平息将士因为马谡的行为导致的丧命和失败的怒火,既然是违心的,难道会感到伤心,所以诸葛亮哭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其实诸葛亮并不想杀马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0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巧计申冤是什么故事跟狄仁杰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