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提起董卓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昏庸无道,大将军何进权倾朝野,十常侍也是在宫中一手遮天。当时,袁绍、曹操等人都是何进的部下。大将军何进平定了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朝廷的内部再起纷争。汉灵帝死后,为了争权夺利,十常侍与大将军何进也是斗得火热。
那时候的皇宫之内形势十分复杂,袁绍献策给何进,何进杀了不听话的董太后。袁绍再次向何进献策,召董卓进京诛杀十常侍。结果,董卓还在半路,十常侍就用计谋杀死了大将军何进。袁绍与曹操等御林军校尉带兵杀进宫中,将十常侍等宦官杀绝。然而,这个时候董卓大军已经来到洛阳城外。大将军何进也惨死,群龙无首,洛阳城御林军也有数万。但是,与董卓的二十万大军比起来还是打不过的。
当时,洛阳的三万御林军其实掌握在袁绍的手中。袁绍四世三公,当初也很受何进的重用,简直就是大将军何进的左膀右臂。董卓大军进入洛阳,董卓西凉大军每日进出街市,横冲直撞,滥杀无辜。袁绍看在眼里,心里自然也不满,但是还是忍住。当时御林军校尉鲍信怒气冲冲与袁绍、司徒王允等人商量对策。
鲍信主张杀死董卓,以绝后患。但是掌控御林军的袁绍没有同意,袁绍认为:刚刚平定十常侍之乱,朝廷刚稳定下来,不宜再起事端。王允也同意袁绍的看法。鲍信很失望,那就允许我带所部离开,回北海,等你们起事的时候再来效命。鲍信走了,董卓在朝廷上自封丞相,仰仗自己兵强马壮,根本不把袁绍等朝臣放在眼里。
董卓多次与袁绍、王允这帮大臣商量国事。有一次宴请大臣,董卓说要废除少帝,当时的丁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结果董卓想杀丁原,丁原有吕布护驾,没有得逞。丁原回去后兴兵讨伐董卓,董卓用赤兔马就收服了吕布,吕布为了赤兔马居然杀死丁原投降董卓。吕布投降董卓后,董卓更加如虎添翼。董卓再次召开大会,提出废汉少帝,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还放出了狠话,谁感反对就杀谁。董卓刚把话说完,袁绍再也忍不住了站出来:大胆,董卓老贼,你何德何能?竟敢擅自废黜皇帝?
董卓愣了一下:你是要试试我的刀锋利不锋利吗?说完董卓从桌子上拿着刀站起来,吕布等人也持方天画戟往前。袁绍怒气冲天说道:你也要试试我的锋利不锋利?一边说着一边拔剑而前。旁边大臣纷纷起来劝阻:本初息怒。董卓不敢动,只是一直望着袁绍。袁绍给其他大臣示意一下,怒气冲冲,丢下一个字:哼。然而拂袖而去,袁走出宫门后,两旁的士兵纷纷让开,给其让道。
其实,袁绍之所以敢顶撞董卓,也是有原因的。首先,袁绍出身名门,四世三公。在朝廷中也是树大根深,而且洛阳城内的三万御林军都是袁绍统帅的。董卓也是忌惮袁绍的,不敢贸然杀袁绍,说明袁绍的势力比董卓还要大。试想, 如果当时董卓趁机杀了袁绍,那么你认为董卓会有什么下场?
就是袁绍也不清楚董卓的兵力,而且他自信董卓不会朝他下手。过度自大,过度自信。
董卓出生于边远地区的富贵家族,从小就衣食无忧,而由于地处偏远,周围的少数民族经常会来入侵,养成了争强好斗,狡猾奸诈,自我狂放的性格。由于周围都是羌人所以董卓凭借着他的富有与羌人打好了关系,施加恩威并用的手段,让羌人对他又畏惧又服气,可见董卓有很强的管理手段。
董卓在回京开始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干涉朝廷内政,手下只有三千兵马,他让自己的三千大军在白天浩浩荡荡的进入京城,到了晚上在偷偷摸摸的出去,以营造成自己手下有很多兵马在源源不断的来帮助自己一样。董卓也通过这一招暂时的稳定住了京城内的诸侯。袁绍不知道董卓虚实,弄不明白董卓到底带了多少人马进京,西凉军的实力特别强,面对这样勇猛的西凉军袁绍不敢轻举妄动。
事情特别的突然,袁绍不知道局势变化的这么快,朝廷这边袁绍一个人也说了不算,这样一来没有得到朝廷的授权袁绍也就不好贸然行事。袁氏的门生特别的多,遍布官场,袁绍非常的自信,所有就会认为董卓刚刚来到这里肯定得依靠他,换言之就算是董卓不投靠他,也不敢动他,毕竟袁绍手握重兵。
总而言之,董卓能够成功也算是他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成章。而袁绍没有第一时间出手也是错失良机。
董卓从来也没有被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击败,击败董卓的只有一路人马,就是孙坚所率领的人马,其他所有诸侯,包括曹操,都是被董卓吊打。
董卓的撤退本来就是计划好的事情,包括从洛阳迁都到长安的计划,董卓是最先派出手下护送汉献帝离开洛阳前往长安,相反董卓自已却是最后一个离开洛阳的人,如果董卓害怕,也犯不着自已断后。
董卓即使撤离了都城洛阳,但是在洛阳通往长安的所有交通要道和必经之路,都部署了重兵把守,董卓手下最重要的三个中郎将,牛辅驻守安邑(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段煨驻守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董越驻守渑池(河南省三门峡市),即使所谓的十八路诸侯有胆子去追,也未必能够击败董卓的手下。
从这里看出,董卓的撤退不仅有计划,而且对于拱卫长安作了相当细致的军事部署,董卓将重兵全部布置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关东联军要想攻击董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来看所谓的十八路诸侯。
反董联盟是袁绍发起的,袁绍仗着自已四世三公的名号,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优势,诛杀宦官的功劳,以及董卓灭门袁家的世仇,发起反董联盟,袁绍发起反董联盟没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攻打董卓,相反袁绍的目的却是乘机扬名立万和争夺地盘。
从袁绍在反董联盟中的表现就能看出,十几路诸候联军并没有对董卓发起过一次攻击,相反驻屯在酸枣,整日设置酒会,无所事事,等到粮食吃完了,十几路诸侯就回家了,其中兖州刺史刘岱还因为矛盾杀了东郡太守桥瑁,要知道桥瑁才是正史中假传朝廷诏令,第一个号召反董的官吏,只是袁绍的名声更大,有了袁绍响应,反董联盟基本上也就成行了。
在所有诸侯中,只有曹操和孙坚敢于起兵攻打董卓的军队,不同的是曹操失败,差一点就送了命,而孙坚是先败后胜,还杀了董卓的部下都督华雄,击败了董卓手下的中郎将徐荣和吕布,并击败了亲自断后的董卓,而孙坚才是所有诸侯联军中,董卓最顾忌的人。
正因为十几路诸侯讨伐董卓,原来就是各怀鬼胎,所以谁也不愿意带兵攻打董卓,而消耗自已的实力,在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处于董卓控制,皇帝作为傀儡的情况下,各路势力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抢地盘,有了地盘就有人口,就有粮食,就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所以在董卓撤出洛阳后,十几路诸侯作鸟兽散,甚至连洛阳也没有去,就各自赶着回到自已的地盘去了,去忙着争权夺利,忙着争抢地盘,以发展壮大自已的势力,整个东汉天下进入群雄割据的局势。
在中央政府失去对地方上的控制之后,就必然就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这样地方上政治就由这些军阀或者诸侯来掌控,这些人自已抢地盘都忙不过来,还会去追击董卓的军队吗?包括袁绍在内,都是这种心态,何况其他人。
当然了,袁绍原来只是勃海太守,除了回去抢地盘,发展壮大,袁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另立皇帝。
自从董卓废除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时,袁绍就一直不承认董卓所立的皇帝,想通过另立皇帝,来确定自已的权威,如果自已立的人真的成了皇帝,那袁绍不就是成了开国功臣和权臣吗,就能和董卓一样分庭抗礼了,这就是袁绍幼稚的政治主张。
袁绍选的人是汉室宗亲刘虞,连刘虞本人都不同意,又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因此袁绍的另立皇帝计划破产了。
而与此同时,袁绍的弟弟袁术,却因为抢了孙坚从洛阳带回来的传国玉玺,自已就想着立自已为皇帝,袁术比袁绍更蠢,袁术是自已想当皇帝,却一点政治基础也没有,于是袁术最后就成了天下的笑话。
不是的,你自己看下面两段,袁绍并没有引荐董卓,而且反对董卓废嫡立庶
袁绍迎问曰:“大事若何?”进曰:“太后不允,如之奈何?”绍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进曰:“此计大妙!”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
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是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酒行数巡,卓按剑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两个在筵上对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