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最惋惜的3位牛人

说历史 2023-06-08 12:32:04

三国最惋惜的3位牛人

三国最可惜的3个牛人

第一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郭嘉,当时的郭嘉也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谋士,从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这样的传言中便可以感受到郭嘉的优异过人之处。都是郭嘉为曹操出了不少良策,但很可惜却是英年病逝了,不然也不会有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

第二位是东吴时期的第一谋士周瑜,那时候的周瑜便是早就知道了刘备的野心,所以一直是劝告孙权要除掉刘备,但是在周瑜病逝后,孙权却没有听周瑜的劝告,这才使得东吴没有吞并掉蜀汉,没能拿下益州。

第三位是大意失荆州,然后不投降孙权被斩首的关羽。当时的关羽镇守的荆州可以说是蜀汉的一大重要的战略地点,如果当时关羽没死,能好好的镇守荆州,那么再过几年,蜀汉便能一举拿下曹魏,之后再统一东吴,一统天下不是梦。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三国最惋惜的3位牛人

哪位《三国演义》漏掉的牛人,担得起国人数千年的怀念?

说起汉末三国这个时代,那绝对是英雄的大舞台。但对于平民,这是一个真正的十室九空的人口大灭绝时代,而导致这一切的凶手,除了战乱、饥荒之外,最大的元凶便是——瘟疫。

据统计,从汉末到三国,死于瘟疫的总人数达2000万左右,其中就包含了王粲、徐干、陈琳、应场、刘桢,这“建安七子”之中的五位。

瘟疫这东西,才是消灭人口的真正大杀器!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也正是在此时,一个医者横空出世,他叫张仲景,他瞄准的对象正是恐怖的杀手——瘟疫。他呕心沥血数十年,形成了最后的结晶《伤寒杂病论》。



但可惜的是,公元215年前后,张仲景与世长辞。而生逢乱世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命运多舛,颠沛流离,竟然在乱世中不断散佚。论痛惜程度,这种医学宝典的散佚,绝对要排在痛惜排行榜的前列。

一、张仲景的小迷弟

而就在此时,张仲景的一个小迷弟挺身而出,他就是王叔和!

王叔和,名王熙,字叔和。他的身世不太好考证,传闻他和王粲是同宗;关于他的成长经历,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他自学成才的,也有说他家学渊源,家教成才的。但不管怎么说,他后来的身份,都是魏国的太医令。



而作为一个医者,王叔和也追星,他的偶像正是张仲景,他和张医圣的弟子卫汛还是好朋友。

有感和痛心于张医圣的著作散佚严重,王叔和便决定利用手里的资源,重新整理《伤寒杂病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搜集、汇总,王叔和还真就把《伤寒杂病论》几乎完整的找了出来。而他再次汇总的更加系统、合理,首先是把这本奇书一分为二,分成了专攻传染病的《伤寒论》,和专攻杂病的《金匮要略》(唐人重新整编)。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中国医学史上不朽的著作。此外,他还著有《张仲景药方》十五卷。

您还别说,要是没有太医令这个职位和对应的资源,即便王叔和再有想法,也难重新整理《伤寒杂病论》。

有人说,王叔和是张仲景的弟子,但其实王叔和出生于210年左右,死于270年,张仲景215年去世时,王叔和还是个小屁孩,即便真是张仲景的弟子,他聆听医圣教诲的机会,那也是屈指可数。



但无论他和张仲景的关系如何,王叔和绝对是一个合格的迷弟。“做迷弟,学叔和”,这个口号,果断值得雄起啊。

二、针灸学宗师

略懂中医的朋友都知道,针灸是一种常见而神秘的中医疗法,据说这神奇的针灸,除了能够舒筋活血之外,甚至可以激发免疫力,激活人生第二春。而王叔和,绝对是个中高手。

当然针灸这技术,并非王叔和首创,在他之前就有《内经》、《难经》等针灸学教科书流传,可是善于学习的王叔和,结合行医经验,他就觉得这《内经》、《难经》虽好,但却不够与时俱进,有历史局限性,它们需要打补丁了!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王叔和开发并出版了《脉诀》、《脉赋》、《脉经》等经脉学著作。对针灸的扎针深度、位置,以及针对的病症,都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针灸脉学哪家强,魏晋太医王叔和!”光是《脉经》一书,就有10卷98篇,计10万多字,妥妥的巨著。



值得一提的是,老王在写《脉经》时,非常注重参考文献的科学合理性,每当引用文献,他或以标题形式列出,或以文后加注的形式注明文献出处,以便于后人查阅。

总之,针灸学、经脉学,在王叔和这里,重焕青春、再造巅峰。不过可惜的是,后来也只有《脉经》一本书流传了下来。

三、养生学鼻祖

当下有很多营养学专家提出:病都是吃出来的。提倡大家健康饮食、均衡膳食,这样才能身强体健、远离疾病。

其实,这套理论一点都不稀罕,早在1800年前,王叔和就涉足这个领域了。

他在行医的过程中,逐渐归纳和总结出了一些生活与疾病的关系。他认为,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健康的身体状态,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起居方式,即便当下没事,那也是在给身体埋不定时炸弹(《太平御览·养生卷》)。



而生活方式中,饮食尤其重要,因此,老王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谓摄”,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尤其是饮食不可过于杂乱,也不能过量,既要控制度,也要控制量。简而言之,就是“好东西也不要多吃”。

此外,他还强调食物和时令的关系,有些东西适合春、夏吃,而有些东西适合秋、冬吃,诸如“冬天吃雪糕”之类的,在老王看来,那就是对自己身体不负责。

在汉末三国那个年代,原本大家能吃饱就是一件敲锣打鼓的事了,可是王叔和,却敏锐而大胆的提出“养生论”,这种前瞻与前卫,绝对属于一流大脑。

不过可惜的是,老王在养生学方面的专著,彻底湮灭于史海之中了。



结语

每读三国,我们往往沉醉于英雄们的豪气忠勇,谋士们的机敏聪慧,是他们在我们民族的至暗时刻,发出了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一个时代。

但其实,我们也应该记住,还有一些人,勇敢的把天灾疾患挡在了身后,他们就是——医者。如果没有这些医者,即便英雄们的表演再精彩,或许我们的民族,也早已沦为历史的尘埃。

揭秘三国中让枭雄曹操真心痛哭的几个牛人是谁?

导读:

世人皆云刘备爱哭,殊不知曹操也常流泪。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向以硬朗、苍健、气势恢弘的姿态处世,并卓尔不群地屹立于历史长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吞天吐地之志的铁腕人物,也常常为他人潸然泪下。在记载三国时期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本)中可见一斑。

1.为荀攸垂泪。

荀攸,字公达。《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记载,董卓作乱时,荀攸因与人密谋行刺董卓而被捕,同时被捕的另一个人因恐惧而自杀,但荀攸却镇定自若,并在董卓死后出狱。荀攸后来得到曹操赏识,多次为曹操出奇计,比如擒吕布、斩颜良、征刘表,等等。曹操曾在荀面前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他还在曹丕面前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后来,荀攸在征讨孙权的途中去世,曹操每说到荀攸都要流泪,“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2.为张邈垂泪。

张邈,字孟卓。《三国志?魏书?张邈传》中说张邈曾与曹操、袁绍为友。袁绍当上讨伐董卓的盟主后,优柔寡断的本性逐渐显露,这受到张邈的指责,于是袁绍让曹操杀掉张邈。曹操对袁绍说,张邈是我们的朋友,应宽容他,且天下未定,不应自相残杀。张邈事后更加尊重曹操。建安二年,曹操东伐陶谦,对家人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可见,张邈曾是曹操以全家性命相托的人。曹操东伐回来,“见邈,垂泣相对”,情到深处,曹操流下了泪水。然而,张邈最终背叛了曹操,这是因为张邈与袁绍的关系不断激化,他害怕曹操最终会站到袁绍一边,且张邈的亲友也劝他脱离曹操而投奔吕布。

3.为毕湛垂泪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说,毕湛曾任曹操的别驾。张邈背叛曹操后,劫持了毕湛的家人。曹操对毕湛说:你的亲人都在张邈那里,你可以过去。毕湛立即叩头,说自己决不离开。曹操感动得流泪。书中的原话是“湛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然而,毕湛没能履行诺言,还是悄悄去了张邈那里。毕湛和曹操再次见面,是在吕布被曹操打败时(张邈已归属吕布),他被曹操生擒。众人认为毕湛必死,哪知曹操却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曹操根本就没怪罪毕湛。

4.为袁绍垂泪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中有写:“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太祖少与交焉。”曹操在年少时就与袁绍有交往,此后,他们一起讨董卓、攻袁术,每次都取得了成功。再后来,二人在战场上成了对头,结果曹操获胜。袁绍于建安七年病死。建安九年,曹操来到袁绍墓前祭拜,失声痛哭。《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写道:“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曹操也许是为少了一个老朋友、老对手而伤心吧。

5.为陈宫垂泪

。陈宫早年追随曹操,后投奔吕布。《三国志?魏书?张邈传》中说,陈宫“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建安三年,曹操将吕布的城池围住,吕布军心涣散,陈宫被吕布的部将捆绑后献给曹操。陈宫见到曹操后,想以死明志。曹操说,那你母亲怎么办?陈宫说:“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紧接着陈宫大步走向门外,曹操想阻止却没能拦住,“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6.为袁涣垂泪

。袁涣先随刘备,后从吕布。吕布曾让他写信辱骂刘备,他说:“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得骂将军,可乎?”吕布听后很惭愧。吕布被曹操杀掉后,其下属纷纷向曹操献媚,唯独袁涣没有。曹操让百官分取吕布物品,其他人都捡值钱的东西,只有袁涣“取书数百卷”。袁涣很快被曹操任命为都尉。他曾建议曹操减少战事、教化百姓,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三国志?魏书?袁涣传》中写道:“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

7.为庞德垂泪

。庞德曾为张鲁部下,后降曹操。庞德当时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正赶上暴雨连绵数日,樊城周围水深五六丈,庞德只能到堤上避水。关羽率水军将庞德避水之堤围住,水越来越大,庞德落水被擒。庞德对关羽的威逼利诱破口大骂,最终被杀。《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中有写:“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其实,庞德追随曹操的时间不长,且庞德之兄在蜀地,庞德不降关羽确实难得。曹操在于禁投降关羽时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同样与关羽作战,同样遭遇了水患,同样是不敌对方,但庞德和于禁的选择迥然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