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用人搞的是九品中正制,祖辈为贵、为官,则子孙为贵、为官;世族垄断仕途,不问贤愚才学,不问德操能耐。纨绔子弟既没什么水平,又荣华富贵享受惯了,上位后就容易尸位素餐,鲸吞民脂民膏。社会优质资源几乎皆为既得利益集团掌控,致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低贵贱都为世袭,社会肯定是一潭死水,朝廷自然也就丧失了人心。
到了南朝,宋孝武帝有感于“贵人掌机要”的弊端,决定抑制豪强,起用下层寒族。在他看来,寒族来自基层,有“基层工作经验”;为改变处境又勤奋好学,有真本事;而且他们吃苦吃惯了,略略给其改善生活,就容易满足,还会非常珍惜这工作岗位。因此,宋孝武帝放心地改变了干部任用体制。
这场革新确实给朝廷管理带来了一股新风,最少让社会阶层流动起来了。然而,从理论推导似乎相当合理的“寒人掌机要”,后来却几乎变成了“机要养寒人”。
戴法兴出身寒微,老爹是个卖麻纱的小商贩,自己也曾卖过药材,可以说是真正的“根正苗红”。后来在朝廷“寒人掌机要”的政策普照下,他升任吏部尚书,由此在人事方面大贪特贪,门庭若市,“家产并累千金”。
王秀之也来自底层,被任命为晋平市长,一到任,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贪足再说。晋平富饶,因此他一贪就贪了个盆满钵满。王市长大概是苦惯了的缘故,贪满了就走,走时大言不惭地说:个人吃了烂肚肠,大家吃了喷喷香,我已经捞足了,剩下归你们再来捞吧!
贪食的老鼠有社稷这个粮仓,耍威风的狐狸有老虎这个背景,什么事情不能做?后人形容那一段是“政以贿成”,朝廷大事都由行贿受贿来推动,刘宋后期朝廷就这样烂透了。
官职背后是一个大粮仓,粮仓由官员管理。有仓有粮,如果没有谁来监督,几乎所有的老鼠都会来鼠窃一把—别以为肥老鼠爱吃,瘦老鼠就不爱吃,在无人监管的仓库旁,瘦鼠也会变肥,肥鼠会变得更壮。
古代有俗语,“要致富,入仕途”。要富贵的人,何止富人?富人想更富,穷人则想脱贫致富。所以在官场里头,止贪之法,不在于用什么“人”,而在于用什么“法”。
无论是“贵人”还是“寒人”,他们的阶级属性也许不同,人的本性却是相同的。农民也罢,工人也罢,知识分子也罢,世家望族也罢,一旦把他们安排进官场,就一概不能把反腐败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份上。魏晋搞的是九品中正制,南北朝搞的是“寒人掌机要”,隋唐之后搞的是科举考试,各色人等都当过政,可是几千年来,腐败问题都没有解决。可见,贪腐与人的出身没有丝毫关系。所以,在进行廉政建设时,不要考虑什么人会贪、什么人不会贪,德才兼备的“官德”是靠不住的—到了官场,什么样的人都可能贪。唯有有效的监督和完善的监管,才能根除贪腐的毒瘤。
朱元璋对官员的猜忌,对贪官的深恶痛绝,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朱元璋童年生活是非常凄惨,他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没有土地,他从小为地主放牛为生,日子过得非常紧巴,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元朝统治末期,苛捐杂税异常沉重,百姓苦不堪言。统治阶级根本不把汉人当人,汉人的命都抵不过一头毛驴的钱,甚至汉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起,只能用数字代替。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原来的名字叫朱重八。
地方官员为了收税,横征暴敛,变着花样收税,过节要收?过节费?,干活要收?常例钱?、打官司要有?公事钱?,就算闲着待在家里也要交税。朱元璋的父亲养活一家老小已实属不易,根本没有闲钱交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因为拖欠税款被官差四处追捕,朱元璋的父亲只有带着一家老小四处躲藏。
朱元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对官差有什么好感吗?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就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眼中看到的官差,就是土匪,就是恶霸,他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严惩贪官污吏,为老百姓主持公道。
苍天有眼,造化弄人,二十多年后,他当上了皇帝,拥有了最高权力,开始兑现童年的誓言了!
朱元璋的执政,对老百姓来说是福音,对贪官来说是噩梦。
他执政后首要举措,就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兴修水利,鼓励生产,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终于有了活路!
但贪官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朱元璋采取极为严厉的措施打击腐败,不管官职大小,凡是贪污六十两以上官员格杀勿论。而且刑罚手段极其残忍,动不动就剥皮抽筋,还创造性的发明了?剥皮揎草?刑法,就是将贪官当众剥皮,皮囊填充稻草和石灰,挂在后任官员的办公桌一侧,以儆效尤,官员工作的时候无不毛骨悚然啊!
他还给予百姓充分的检举揭发权,允许百姓上访,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对贪赃枉法之徒严加惩处,他开创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政治创举。
朱元璋一辈子和贪官较上劲了,当政31年,被他杀掉贪官污吏多达15万人。但贪官仍然前赴后继,始终未能根除。朱元璋晚年哀叹道:
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
朱元璋至死也不明白,他惩治腐败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手段不可谓不极端,为何始终未能彻底根除腐败现象呢?
近几年香港片方连续出了《反贪风暴》《廉政风云》等系列票房尚可的电影,再次将反腐问题展现在公共视野,反腐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从横向来说,是世界各国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从纵向来说,我国几千年的政治史其实就是一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
很多朝代的灭亡跟官员腐败也是脱离不了关系的,本文和大家探讨一下宋代官员在高薪养廉的制度保障下,反腐为何依然会失败。
宋代的俸禄水平达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
朝廷给官员发放俸禄的多少是朝廷管理官员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对官员的的薪酬高低也不尽相同。
大部分的朝代都采取了高薪的措施来管理官员,大概只有明朝时期厉行薄俸制度,把官员搞得民不聊生,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明朝后期官员腐败程度之恐怖,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
其他朝代,大多不管是否真的厚俸,口上总是表示要提高官员的待遇,汉朝汉惠帝就下诏:?吏之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汉宣帝也下诏道:?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
唐朝时期的官员也表示:?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凛殷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
然而代表了中国古代官员最高俸禄水平应该还是宋代,宋朝时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官员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宋太祖早在开宝年间就宣称:?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以益俸。
宋太宗在位时表示:?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
后来范仲淹也提出:?养贤之方,必先厚禄,禄厚然后可以责廉隅?,?使其衣食得足,然后可以责其廉节,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废可诛?。
王安石在变法的时候也提倡高薪养廉。
可以说在宋朝时期,增加官员俸禄来防止官员腐败,是朝堂上上下下一致的呼声。
相关资料显示,从宋太祖到宋徽宗,都曾有过增俸的记录,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
宋朝宰相每个月的俸禄是三百贯,还有其他布匹,粮食等。最小的官员,县令每个月可以有十二贯,还有粮食等。
除了俸禄之外,各种各样的补贴更是方方面面,全面复杂的有些吓人,就连喂马的草料都有补贴。以宋朝的俸禄水平,基本可以达到汉代的十倍以上,由此可见宋代的俸禄有多高。
在前一阵子大火的《知否》中,盛紘不过一个五品官员,其吃穿用度真的十分吓人,也从侧面反映出宋代官员的厚俸。
宋明两朝相比,两者一个是俸禄最多的朝代,一个是俸禄最少的朝代,然而两个朝代的贪腐情况是历朝历代中无双的存在。
宋代高薪养廉下却依然贪污腐败的原因
明朝薄俸制度导致官员不得不贪尚可理解,宋代高薪养廉,却为何会造成贪腐情况呢?原因总结如下: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崇尚金钱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人们崇尚金钱,导致官员往往不能守住自己的节操底线,贪污的大门一旦打开,就无法停止。
在宋代之前,人们结婚主要重视门阀,崇尚出身、门第,不在于你有没有钱,而在于你这个家族厉害不厉害;宋代时期经过长时间的战乱,以及科举制度的实行,冲击了阀阅制度,女性在选择婚姻的时候更注重?才?和?财?,有才华的人自然都是当官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而论财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宋代在议婚的时候,男方要详细标明聘礼数目,女方则要具列嫁奁,作为缔婚的参考依据。?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普通百姓在聘礼上也是相互攀比,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娶妇嫁女时也常以对方家庭是否富有为标准,以聘财、嫁奁多少作为取舍的依据。
有钱不一定是万能,没有钱必然是万万不能。
尤其宋朝嫁女的时候,费用甚至比娶妻更高,王安石曾经就因为?二妹当嫁,家贫口众?,要求到地方任职。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加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社会奢靡的风气十分严重。宋代各个阶层都以崇尚奢侈为荣誉,瞧不起节俭的人,官员也是人,当然无法抵挡来自金钱上的冲击。
想要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排面,住的房子大一点,雇的佣人多一些,娶的小妾多一点,养的子嗣多几个,怎么办,即使俸禄再多,也不够花的啊。
利欲熏心的驱使下,宋代的官员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开始贪污腐败,以权谋私。
可以说,宋代官员的腐败与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注重奢靡是分不开的。
宋代官员俸禄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官员腐败
宋代时期一直以高薪养廉而著称,实际上俸禄体系并不是十分合理,首先是因为官员与官员之间收入差距巨大,高官的俸禄远远高于地方官员,而地方官的收入比京官要搞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收入差距极其大,低级官员待遇并不高,王安石在担任低级官员的时候就曾说过:?其下州县之吏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亦窘于此矣。"
前文已经说到,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消费水平也很高,尽管宋代官员俸禄高于其他朝代,然而宋代的物价水平也远高于其他朝代,低级官员的收入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问题都得不到保障。
在《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某官初任县尉,有举人投书索米,他戏作一打油诗答道:"五贯九百五十俸,省钱请作足钱用。妻儿尚未厌糟辕,童仆岂免遭饥冻。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
在《宋史》中关于地方小官生活窘迫的事迹有很多,包拯的后代贫穷到丧葬都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官员生活窘迫的情况下,必然会想到贪赃枉法来摆脱这种情况。
宋代在惩治官员腐败问题上执法不够严格
从《宋刑统》的情况来看,贪污腐败是重罪,在关于宋代官员腐败的问题,统治者的要求很高,宋太祖时曾强调"吏不廉则政治削,禄不充则饥寒迫,所以渔夺小利,蠹耗下民,摇兹而作矣。"治国安邦就必须"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为了严惩贪腐官员,宋太祖规定在朝廷大赦的时候,受贿的官员和十恶不赦的人一样是不在赦免之列。
关于贪污腐败,在《宋刑统》中的规定是:"诸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枉法者二十匹绞,不枉法者四十匹加役流。"
《宋刑统》中为了防止官员受贿,更是制定了"诸有事先许财,事过之后而受财者,事若枉,准枉法论;事若不枉,以受所监临财论。"
可以看出,宋代立法中对官员贪污腐败问题看得很重,然而在实际执行当中,却没有像立法这样严格。《宋史》在谈到两宋历朝用法情况时评论说:?其君一以宽仁为治,故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
结果就是虽然?有法可依?,但是最终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昨天讲述的关于李清照二婚后,其丈夫谋取他的财产,李清照找到他的把柄把他告上官府,才得以离婚,然而按照宋代的法律,妻子告发丈夫也要被判处两年流放,李清照是宋代名人,又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在亲戚的求情帮助下,最终关了九天后被释放。
在北宋的很多时候,往往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败露,需要严惩的时候,皇帝为了标榜自己是仁义之君,也为了收买人心,往往采取纵容的方式。
贪污腐败的官员因为收不到严惩,因此?责罚未几,遇赦复叙,故态复作?。
总结:
王亚南教授曾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过:"中国古代的一部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当今社会下,我们还是应该小心谨慎,将防止贪腐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是因为明朝官员极低的俸禄,部分官员不得不选择贪污来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即使朱元璋对官员的处罚力度极大,但是总是依然有不少官员铤而走险。除了少量的俸禄以外,官员们都想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朱元璋是贫苦百姓出身,他从小就见惯了官吏的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有种天然的憎恶,登基称帝后朱元璋经过自己仔细的计算,确定了一套能够满足官员基本需求的俸禄发放体系。这些仅仅能够满足官员基本生存的俸禄,是让无数官员所不能接受的。普通人把做官当成自己的理想,不仅仅是为了报效国家,还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中国历朝历代最低的,而对于贪官的处罚确实历朝历代最高的。朱元璋对贪官的处罚可谓是历史之最,他严刑峻法采取一系列的刑罚来遏制腐败。为铲除元末明初的腐败,采取了非常极端的矫枉过正的惩治方法。朱皇帝提出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剥皮揎草”格杀勿论。
随着明朝进入中后期,各项制度开始逐渐腐败,对于官僚的监察也逐渐松散,这时候明朝官员的俸禄却一直从未增加。这也就给了许多官员提供了更多贪污受贿的机会,以至于明朝末年普遍官员已经不把俸禄当一回事,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搜刮百姓。官员的集体腐败也让明朝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7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许褚死后为什么进不了太庙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