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董卓权倾朝野,盖勋为什么还敢逼他道歉

以史为鉴 2023-06-20 21:17:02

董卓权倾朝野,盖勋为什么还敢逼他道歉

盖勋为什么还敢逼董卓道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189年,董卓受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率军至洛阳讨伐张让。虽说董卓在还没有到达洛阳时,这道密令就因为何进在斗争中被杀而作废,但袁术在洛阳城中放的一把烧毁南宫的大火帮了董卓的大忙。因为南宫被烧,张仁爱与中常侍段硅只能带着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董卓见洛阳一片火海,当即派人打听,并就此寻到了逃往北芒的少帝与陈留王。从此,董卓携少帝与陈留王入洛阳,并废刘辩而立刘协,就此把持朝政。

在董卓改立汉献帝,自封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后,他又自封相国,权倾朝野。他虽是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际上权利却已经超越帝王,毕竟身为相国者首先应该是臣子,但董卓不仅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和长安城墙相似的坞堡,更命名“万岁坞”,而且任何官员经过董卓的封地时都必须下马,并对他行大礼,足见董卓权势之大。看起来,已经成为权臣的董卓足以睥睨百官,不怕任何官员,但实际上,当时在朝野中还有董卓惧怕的官员,他就是盖勋。

盖勋是凉州名门望族之后,他曾被举孝廉而成为汉阳郡长史,当时武威郡太守在当地为非作歹,凉州刺史梁鹄害怕得罪权贵,竟想诛杀准备弹劾武威郡太守的凉州从事苏正和。而在梁鹄就此事与盖勋协商时,本与苏正和有仇的盖勋却认为决不可因私仇而杀害忠良,他向梁鹄进言,称决不可因为捕猎而诛杀饲养的鹰鸢,否则今后将无法捕猎。梁鹄听得盖勋的劝告,就没有将苏正和治罪。

正因为盖勋行的正,坐得直,因此在朝中并不畏惧董卓。有一次,河南尹朱儁向董卓汇报军情,并在汇报过程中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董卓却认为自己行军作战多年,战无不胜,心中自然有了计划,他认为朱儁的这些建议不过是瞎说。盖勋对董卓直言,称商王盘庚之侄武丁乃前世明君,如此人物都会听他人的意见,更何况是董卓这样的人。在董卓自称失言后,盖勋还一步不让,逼迫董卓认错,最终董卓只能向朱儁赔礼道歉。

笔者认为,盖勋不因权势地位公报私仇,为人刚正不阿,自然不惧董卓,只可惜他此生也未能找到机会骑兵推翻董卓的专政,实在遗憾。

后汉书《盖勋传》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
盖勋字元固,是敦煌郡广至县人。起初他被推荐为孝廉,做汉阳郡长史。当时武威太守倚仗权势,放纵地做贪横之事,从事苏正和审查取得了他的罪证。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想要杀苏正和来免去他的牵累,于是向盖勋询问此事。盖勋平素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以借这个机会报仇。盖勋说:“不行。策划杀害好人,不忠;乘人之危,不仁。”于是劝告梁说:“拴着喂养鹰鸢想要它凶猛,它凶猛了却要煮了它,将要用它什么呢?”梁鹄听从了他的话。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人侵扰陇右地区,刺史左昌趁扩军的机会截断盗用了数千万军资。盖勋极力劝阻,左昌发怒了,便派遣盖勋率军另外驻扎在河阳县抵御敌军的正面攻势,想从军事上找罪名处罚盖勋,但盖勋屡次立功。边章等人便进攻金城,朱杀郡太守陈懿,盖勋劝左昌发兵救援,左昌不听。边章等人进攻在冀县的左昌,左昌害怕了,便招盖勋前去救援。盖勋当初与从事、孔常都驻扎在河阳,等到左昌的文书到达时,辛曾等人犹豫着不敢进兵。盖勋生气地说:“从前庄贾延误军期,田穰苴将他杀了。今天的从事,难道比古代的监军还要高贵吗?”辛曾等人害怕了,便听从了盖勋的话。盖勋立即率兵救援左昌。到达冀县便责备边章等人,指责他们犯了叛国的罪。边章等人说:“左使君如果早听从您的意见,派兵进攻我们,我们有可能改过自新。现在罪行已经深重,不能够投降了。”就解围退兵而去。

当时,反叛的羌人在畜养牲畜的地方,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合兵救助夏育,到狐槃,被羌人打败。盖勋收聚剩下的一百多人,列成鱼丽军阵。羌人的精锐骑兵把他们夹攻得很紧,士兵大多战死了。盖勋多处受了伤,仍然坚定不动,于是指着木牌说:“一定要把我的尸体葬在这里。”句就种族羌人滇吾平时受盖勋厚待,于是用武器抵挡住羌人士兵说:“益长史是贤人,如果你们这些人杀了他,是对不起上天的;”盖勋仰头斥骂说:“该死的叛贱,你们懂什么?赶快来杀我!”众人互相看着很惊慌。滇吾下马把马给盖勋,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敌人捉住。羌胡人敬佩他的义勇精神,不敢加害他,送他回到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奏章推荐盖勋兼任汉阳大守。当时人们饥饿,相互侵夺财物,盖勋调运粮食供给饥民,他先拿出自家粮食来带领大家这样做,救活了一千多人。

他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长安县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杨党仗恃权势贪财放纵,盖勋审查得到他的赃物一千多万。贵戚全都为杨党求情免除他的罪,盖勋不听从,把事情全部奏报朝廷,牵扯到杨党的父亲,皇帝下令彻底审查,此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做尚药监,被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高进做孝廉,盖勋不肯这样做。有的人说:皇太子是第二个主子,高望是太子喜爱的人,蹇硕是皇帝的宠臣,可是您违背他们,这是人们所说的‘三怨聚在一起’了”。盖勋说:“选拔贤才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才就不能推荐,即使我因此而死,又后悔什么!”

后汉书《盖勋传》全文如下: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新盗数千万。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勋初与从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阳,及昌檄到,曾等疑不肯赴。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曾等惧而从之。勋即率兵救昌。到,乃诮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而去。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遂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董卓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董卓的西凉军为何如此忠诚?

董卓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生性凶残,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导致全国其它割据军阀的联合讨伐,最后在司徒王允设计的美人计中,被吕布所杀。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董卓的西凉军为什么会对他如此忠诚呢?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董卓为人讲义气,董卓重视收买人心。据史书记载,董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方豪强的地主家庭,从小“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由于家庭经济基础雄厚,经常与羌人部落头领结交,为人热情、慷慨,不吝钱财。从小就形成了放纵任性、凶狠的个性。一旦羌人头领们来做客,董卓每次都是杀牛宰羊予以款待。

他的这种性情,受到了很多羌人的喜欢。羌人们愿意为董卓效犬马之劳。董卓坐上了西凉军主帅的位置后,依然不改其豪爽的个性。有一次打仗,缴获了绸缎近九千匹,就在西凉军官们想为董卓搬回家之际,董卓却下令将这些华美的绸缎,全部分给大家,自己一匹也不要。这样的做法,一下子收买了整个军队的人心。从此,董公所指,所向披靡。

第二,董卓性格粗犷豪爽,善于杀戮。董卓从小就通晓武艺,骑马技艺高超,能够同时开两张弓,左右驰射,加之性格暴虐、野蛮凶狠。因此,士兵们除了对其尊敬之外,更多了几分畏惧。董卓与匈奴作战、与西羌叛乱的部落征战,一旦发现有西凉军人叛变,无论是谁,不管以前的关系好不好,一律就地斩杀,绝无二话。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使其杀戮成性。西凉军对他既爱又怕。

第三,每次打仗,都会纵兵劫掠,满足士兵需求。虽然平时对西凉军笼络到位,杀伐立威。但是,每次打大仗,董卓都会提升士兵战斗欲望,允许士兵在胜利的前提下,纵兵劫掠。这样,在物质刺激下,西凉军队犹如虎狼之师,简直就是兽性的集团。

正式由于以上几点,董卓才会在西凉军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西凉军即使在董卓被杀后,也会积极组织起来,杀入长安为董卓报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