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萧瑀为什么要让自己女儿出家当尼姑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21:11:23

萧瑀为什么要让自己女儿出家当尼姑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萧瑀为什么要让自己女儿出家当尼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法师讳法乐,俗姓萧氏,兰陵人也。梁武皇帝之五代孙,高祖昭明皇帝,曾祖宣皇帝,祖孝明皇帝,父瑀,梁新安王、隋金紫光禄大夫行内史侍郎、皇朝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特进太子太保上柱国宋国公,赠司空。赫奕蝉联,编诸史谍,芳猷盛烈,可得而详。法师则太保之长女也。勤恳之节,乃自幼童;元妙之体,发於岐嶷。年甫三龄,归诚六度,脱履高族,落发祗园。

这是一份唐朝时期的墓志铭,墓志铭的主人是法乐法师。法乐法师系出名门,他的天祖是著名的梁武帝萧衍。关于梁武帝,读过初一的人都应该印象深刻。记得我小时候都初一的时候,历史教科书就有梁武帝的章节。梁武帝能上历史教科书,不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他是虔诚的佛教徒。

梁武帝笃信佛教,他当皇帝的时候,动不动就出家。大臣们一看皇帝出家了,朝廷的事没人管了,赶紧筹集巨额钱财,去庙里把皇帝赎回来。这个故事是我从初一历史教科书上学来的,如今过了25年了,我依然是印象深刻。关于梁武帝与佛教的故事,非常的多,我给大家再说两个典故。

魔鬼的魔字,来自梵文“魔罗(音译)”。在梁武帝之前,一直是用“磨”字。梁武帝佛学修为高,就发明了“魔”字来翻译“魔罗”。在梁武帝之前,佛教的寺庙是可以牛羊肉供奉的。梁武帝不让杀生,就禁止了杀牲口供奉。从那以后,中国的和尚尼姑就只能吃素了。

法乐法师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萧瑀。萧瑀在西梁的时候是王爷,到了隋朝的时候,是国舅爷,因此当上了内史侍郎,就是副宰相。到了唐朝的时候,就更加了不起了,他成了宰相。大家都知道,唐朝的中书令是宰相,左右仆射也是宰相,萧瑀一个人当过中书令和左仆射、右仆射,可谓是富贵至极了。萧瑀还“特进”的头衔,唐朝的时候,宰相是三品,特进是正二品荣誉职位,比宰相还高。

萧瑀这个人,深得唐高祖武皇帝和太宗文皇帝的重用。高祖武皇帝当朝,萧瑀就是宰相。太宗文皇帝当朝,他还是宰相,并且进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行列。李世民为了褒扬萧瑀,还特别写了《赠萧瑀》,里面那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更是成了千古绝唱。

萧衍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的玄孙萧瑀,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九年四月,太史令傅奕上书高祖武皇帝李渊,要求抑制佛教发展。萧瑀就成了挺佛派代表人物,在朝廷上与傅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萧瑀是虔诚的佛教徒,关于他信佛的故事多有史料记载。比如萧瑀晚年的时候,李世民就问萧瑀说:“你虔诚信仰佛教,为什么不出家呢?”

萧瑀虽然自己没有出家,但是他的三个女儿出家了。他的长女萧氏,就是法乐法师,三岁的时候就出家为比丘尼了。大家要知道,萧氏出身名门望族,又是长女,如果不出家的话,肯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啊。以萧瑀家族的门第,萧氏若不“脱名门高履”,那是肯定会嫁入豪门的。法乐法师三岁就出家了,当时的她啥也不懂,肯定是被父亲做主奉献佛门的。

萧瑀把大女儿奉献佛门还不算,他的三女儿也出家为比丘尼了。此事典出《大唐济度寺大比邱尼墓志铭》语:“法师讳法愿,俗姓萧氏,兰陵人。梁武帝之六叶孙,唐故司空宋国公之第三女也。”

法乐法师是三岁就出家了,法愿法师则是十三岁的时候出家。据《墓志铭》记载,法愿法师出家,也是萧瑀做的主,他在法愿法师很小的时候,就许诺让女儿出家。萧瑀把法愿法师养到了13岁的时候,就兑现诺言,让女儿出家了。

萧瑀的第五个女儿,也出家为比丘尼了。此事典出《大唐济度寺故比丘尼法灯法师墓志铭并序》。根据墓志记载说“法师讳法灯,俗姓萧氏,兰陵人也。梁武皇帝之五代孙,法师即太保第五女也。年甫二八,口行四谛,膏泽无施,铅华靡饰。精诚恳至,慕双树之高踪;童子出家,殊柏舟之自誓。具戒无阕,传灯不口,姊弟四人,同出三界。”

萧瑀的长女和三女,是在隋朝时期出家为比丘尼的。萧瑀的第五个女儿萧氏,出生于武德四年,出家的时候16岁,正好是贞观十一年。当时的萧瑀,在唐太宗身边红得发紫。位极人臣的他能把三个亲生女儿奉献佛门,果然是虔诚的佛教徒啊!从法灯法师的墓志来看,萧瑀还有一个儿子,也被奉献给佛门,萧瑀对佛门真的是太虔诚。

顺便说一下,萧瑀自己也曾经说过要出家,此事典出《资治通鉴》。当时的情况是萧瑀诬告房玄龄谋反,李世民不相信房玄龄会谋反,就训斥了萧瑀一顿。萧瑀被李世民骂了以后,就赌气请求出家当和尚。李世民听了萧瑀的话,马上就批准了萧瑀出家的请求。李世民批准萧瑀出家后,萧瑀又反悔了,他对李世民说道:“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出家好。”

萧瑀反反复复的态度,激怒了李世民,被李世民贬为商州刺史。再后来,萧瑀去世了,太常卿给萧瑀拟定了“肃”字谥号。李世民因为萧瑀出家之事反反复复的态度,给了萧瑀差一点的谥号太常谥号“贞褊”。萧瑀在自己出家的问题上反反复复,却做主让三个女儿出家了。我都有点怀疑了,这是亲爹吗?

这位牛人是隋炀帝的小舅子,李世民的亲家,位列凌烟阁,六次拜相

李世民有一次大宴群臣,席间,很挑事的说:诸位爱卿啊,你们这些人中,最尊贵的那位喝这个开场酒吧。

满座皆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开国名臣,大家都很谨慎的没敢当这个出头鸟,这时,萧瑀举起了酒杯,大声说到:臣乃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太宗听后大笑,在座众人也是无人不服。

那么这个萧瑀到底是谁啊?咋那么豪横呢?

咱先来看看萧瑀的这个豪华亲友团吧。

一、 高祖父是梁武帝萧衍。 是的,就是那个不好好当皇帝,跑到寺庙出家,然后让朝廷出巨款把自己赎回去的那位神人。更神的是,这种赎回肉票的事他乐此不疲的干了四回,留下的事迹比他当皇帝还出名。哦对了,他还与达摩祖师有过一次交流,可惜悟性太低,根本没听懂人家说什么。

二、 曾祖父是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虽然英年早逝没当上皇帝,但是他主编的《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这成就,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三、 祖父是后梁宣帝,父亲是后梁明帝。

四、 同母的姐姐是隋炀帝的萧皇后。 所以他是杨广的亲小舅子,跟杨广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杨广看着长大的,两人关系很好。但随着杨广越来越骄奢无道,他屡次劝谏无果,两人关系渐行渐远。

五、 萧瑀的妻子跟李渊是姑舅表兄妹。 他的妻子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的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外甥,因为这层关系,再加上他和李渊同时在隋朝做官,所以交情很好。

六、 李世民的亲家。 李世民的女儿襄城公主,嫁给了他的长子萧锐。

七、 李世民的小舅子。 传说隋朝灭亡后,萧皇后被六位顶级大BOSS疯抢,最后是李世民将萧皇后接到宫中,一直供养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传说哈,李世民把萧皇后封为自己的昭容,那萧瑀就是李世民的小舅子。

以上就是萧瑀的 历史 名人亲戚们。有这么强大的背景还不算,萧瑀自己本人也是一表人才,学问知识更是一流,工作能力也是一级棒。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前朝的宰相中,只有他一人直到贞观二十年还始终活跃在权力中心。

可能是由于背景强大加上自身素质过硬,所以他的行事风格非常强硬,处事严厉刻板,刚直不阿,直言劝谏,屡次忤逆圣意,六次被罢免宰相之职,严重时还被削去爵位,被贬出京。

魏征就曾经跟李世民说过,萧瑀的性格很容易混成不得好死,除非他碰到了宽厚明智的圣主。

很幸运,萧瑀摊上了中国 历史 上对臣子宽容度能排进前五的李世民,虽然六次被罢免,但还能屡屡被启用。

当然,遇到明君是一方面,他忠诚亮直,不徇私情,不越法度,不顾个人得失,且本身的工作能力也是出类拔萃,否则就这么折腾,估计早就歇菜了。

李世民曾为他作诗《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萧瑀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九。

武则天在隋唐史上的重要性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小名华姑,14岁入宫为才人的时候,唐太宗因其美貌赐名媚娘,即帝位后改名武曌(拼音:zhào,音同『照』),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武士彠的第二个女儿,母亲为杨氏。 她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工,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武氏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授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女皇武氏执政其间,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面首),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指其一个女人,却如此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但女皇善治国、重视人才的延揽,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的确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史称武周之治。 武则天日渐衰老,虽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为皇嗣,但朝臣大多为继为位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谏言,「那有侄儿替姑母立庙」后,下旨接庐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庐陵王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 长安五年(705)五月,女皇病重,朝臣张柬之等人推举李显继位,恢复大唐国号,武周终于结束。武则天退位后,唐室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 贞观之治 对外方面,太宗时期将原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入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在内政方面,唐太宗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在职官制度上,则承继了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发展并完善了隋朝所开创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为后世所效仿。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节、李勣和秦叔宝等武将。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日月当空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三个嫡子当中,太子承干与魏王泰内斗,结果太宗废掉他们二人,改立嫡三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结识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后,武氏出家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并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帝号,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改立李旦为皇嗣。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成为皇帝的女人,从高宗后期算起,武后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武后死后的諡号中「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的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北魏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并曾经打算改立皇嗣。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则往往集中在酷吏制度上,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设北门学士,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武后还发明了「日月当空」这个字--曌(音zhao
第四声),表示其名包含月和日,月为阴日为阳,阴阳调和主宰天下。 武后有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韦氏当权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武敬珲和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晋封为安国相王,太平公主被晋封为镇国太平公主。中宗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拥立功臣张柬之和武敬珲等人不久被全部流放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尽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之治 李旦继位以后,称睿宗,其妹太平公主与其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睿宗左右为难。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武后以来女人参政的局面。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力迅速上升,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我唔Copy咁多啦,好似好衰格咁: 女皇武氏执政其间,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面首),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指其一个女人,却如此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但女皇善治国、重视人才的延揽,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的确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史称武周之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