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隗,此人是董卓的伯乐,最后为何被董卓害死

以史为鉴 2023-06-20 20:45:04

袁隗,此人是董卓的伯乐,最后为何被董卓害死

你们知道袁隗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正如韩愈所说,伯乐难求,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更是难能可贵。而在汉末三国历史中,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不齿的事情,那便是董卓非但没有报答昔日的知遇之恩,更是亲手杀了他的伯乐。那么,董卓的伯乐究竟是谁呢?他又为何要诛杀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呢?

根据《吴书》的记载:“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由此可见,时任司徒的袁隗曾把董卓征辟为自己的掾属。故而,袁隗便是董卓的伯乐,董卓则是袁隗的故吏。也正是由于袁隗的征辟,董卓才能在东汉上层中逐渐知名。

按理说,袁隗的征辟,对董卓是一种天高地厚的恩情,董卓应竭力报答才是。然而,董卓非但没有报答袁隗这位伯乐,反倒是将袁隗杀害。而究其原因,与袁隗的侄子袁绍有关。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执掌大权的何进密召董卓入京共诛宦官,不料何进先被宦官所杀。董卓进入洛阳后,迅速把持了东汉政权,废汉少帝刘辩而立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在此情形下,许多英雄义士因不愿与董卓为伍,纷纷逃出洛阳。而袁绍,便是其中一位。

一年之后,即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便纠集关东群雄,正式吹起了讨伐董卓的号角。董卓听到袁绍举兵讨伐自己后,恼羞成怒,出于报复心理,便将袁隗杀害,史称“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出自《三国志·袁绍传》

而董卓之所以选择袁隗这位伯乐开刀,原因便在于袁隗是袁绍的亲叔父。众所周知,袁绍出自东汉世家大族的汝南袁氏一门。袁绍生父是袁逢,后被过继给袁逢之兄袁成,而袁隗则是袁成、袁逢的亲弟弟。故而,袁隗此人,便是袁绍的亲叔父。

正因如此,尽管袁隗昔日提拔过董卓,但在袁绍所掀起的讨董之役中,董卓的愤怒早已忘记了昔日的恩情,故而才会杀了袁隗,以此报复袁绍。关于此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着明确记载,即:“(初平元年三月)董卓以袁绍之故,戊午,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余人。“

综上,便是董卓诛杀他的伯乐袁隗这一事情的大致经过。可以说,在汉末三国乱世,忠孝仁义已成过眼云烟,只剩下了杀戮攻伐、奸诈无情。以残忍嗜杀而著称的董卓,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董卓被诛杀的原因是什么?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他在镇压黄金起义,平定凉州之乱的时候立下了不少军功,后来十常侍乱政,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平乱,董卓借此机会废掉了汉少帝及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登上皇位,自己则出任太师之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段时期,董卓做出了很多暴虐之事,下面就说一下董卓都做了些什么。

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董卓在凉州的时候,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负责掌管整个军区的事务,也就是董卓的顶头上司,但是董卓丝毫没有将这位上司放在眼里,张温想要召见他的时候,他迟迟不来,张温为此指责了他几句,他便当众顶撞张温,张温的参军孙坚看到董卓这样不服管教,便劝说张温杀掉董卓,以正军威,但是张温觉得董卓之前也曾立过军功,便没有答应。后来董卓当上了太师,他并没有忘记这件事,为了报复张温,他派人将张温抓到了长安的集市上,用鞭子将张温活活打死。

还有在征讨王国叛军的时候,叛军围困陈仓县城三个月无法破城,后来只能是选择撤军,这时皇埔嵩下令全军出击,追讨叛军,但董卓认为不应该追赶,皇埔嵩并没有听取董卓的建议,而是坚定地认为叛军这时已经疲惫不堪,出击的话一定能大获全胜,结果证明皇埔嵩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一战果然取得了胜利,并斩杀了叛军一万人。为此,董卓开始对皇埔嵩怀恨在心,他当权之后多次故意羞辱皇甫嵩,并打算将皇埔嵩杀害,多亏了皇埔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向董卓服软,并想尽办法讨好董卓,才保住了皇埔嵩的性命。

不听人言,刚愎自用

董卓在北邙山救驾之后,得知了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他觉得自己于董太后是同族,于是便打算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样想法遭到了当时朝中各位重臣的强烈反对,董卓面对这些反对声音并没有丝毫妥协,而是打算简单粗暴的将这些反对之人杀掉了事,甚至卢植,袁绍等威望极高之人他也不放在眼里,为此,董卓在士人心中的形象飞速下降。

后来董卓想要迁都,但是他手下的幕僚伍琼和周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根本不考虑这二人的想法是否正确,只是觉得不能有人反对他,便将这两人都杀害了。太尉黄琬、司徒杨彪也因为反对这件事,而被免职。

视财如命,弑杀成性

董卓这个人非常贪财,并且为了掠夺财富可以不择手段,他在入京之后,毒杀了何太后,并在何皇后下葬之时,令手下的兵士打开了汉灵帝的陵墓,并将陵墓中的陪葬珍宝掠夺一空。

在决定迁都之后,董卓命令吕布大量开掘雒阳附近的陵墓挖掘财宝,并放纵他带来的西凉士兵在雒阳内到处搜刮财物,甚至还将一些长妇、少女抢到军中。而董卓自己则将宫中的公主和宫女都收入了自己的房中。

董卓出身西凉,一直嗜杀成性,当时的侍御史扰龙宗在拜见董卓的时候,忘了解除随身的佩剑,董卓便以此为由,让手下人将他活活打死在当场。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了雒阳的变故,便赶来雒阳见驾,董卓看他不顺眼,直接派人在半路将他截杀了。

董卓在毒害了何太后之后,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一同杀害,还残忍地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之后扔在了园林之中。

在迁都的时候,董卓出动军队,驱赶雒阳的居民,导致了大批的百姓因此伤命,在大部队离开了雒阳之后,董卓又下令放火焚烧宫殿和民宅。

迁都之后,董卓让光禄勋宣璠封自己为太师,地位高于所有诸侯王,然后他派军队袭击颍川郡阳城县,对正在举行二月社的百姓进行了一场屠杀,然后以此来充当自己的军功,并把抢来的女性都分给了手下的士兵。

在长安,董卓设宴款待群臣,在宴席之上,他突然下令,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士兵全部虐杀,当时吓得参加宴会人员都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只要是有一点言语或动作惹得董卓生气,当场就会被处死。在安定之后,董卓又下令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灭了族。

多行不义,命丧长安

可以说,以上董卓做的这些事情,多是十恶不赦之罪,简直是人人得而诛之,司徒王允终于说服了吕布,在董卓乘车去参加宴会的时候,中途行刺。在董卓车队到达了北掖门外时,李肃带人冲出,用长戟将董卓刺落马下,但是董卓在朝服里面穿了铠甲,所以并没有伤到要害,这时吕布走出来,站在董卓面前,向众人出示了讨贼诏书,然后将董卓当场斩杀。以上就是董卓做的那些恶事,这也是董卓最终被杀的主要原因。

董卓进京只有3000兵马,为何可以废立皇帝,诸侯也对他束手无策?

在东汉末年,京都洛阳发生了内乱,而董卓也乘虚而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东汉时期首次挟天子的人,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为所欲为,让整个京都乌烟瘴气。 当时的董卓刚进城只带有三千士兵,作为一个外来军阀,想要在短短几天内做无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控制朝廷、挟持天子,但是他通过自己的计谋和胆识做到了,完成了令天下人震惊的事情,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用他的三千兵马?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一段历史。 一、董卓的实力和威望很高 董卓出生于边远地区的富贵家族,从小就衣食无忧,而由于地处偏远,所以周围的少数民族经常会来入侵,家族对他也是属于放养的状态,董卓养成了争强好斗,狡猾奸诈,自我狂放的性格。 由于周围都是羌人所以董卓凭借着他的富有与羌人打好了关系,施加恩威并用的手段,让羌人对他又畏惧又服气,可见董卓有很强的管理手段。 因此董卓在那一片地区有很高的名气,董卓是一个很有想法和野心的人,所以收养了大量的羌人作为士兵,他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的提升了,这对他以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当地熟知董卓的官员也为了讨好他,经常向朝廷禀报董卓的功绩。 由此董卓拥有了官职,作为一员将领帮助朝廷镇守边疆。由于汉灵帝驾崩,少帝登基,朝中秩序开始破坏,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其中为首的「 ”十常待”更是作为宦官妄图掌权,于是大将军何进与谋臣商策,想一举消灭宦官势力。何进开始向外征集诸侯以出兵一起逼宫,董卓就在其中。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正好符合董卓心中的野心,于是董卓立刻召集兵马上书京城,要求上京清君侧。 二、董卓挟天子 董卓召集了三千精兵开始浩浩荡荡的前往京城,谁知道在半路上他就听说何进被宦官杀害了,于是董卓左右不定,选择就地安营扎寨,以临机应变。 张让和段硅在战乱中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慌乱而逃。董卓远远的看见火光,他便迅速来到京城,并且四处打听少帝的动向,而不是跟随大部队一起,听说少帝已经逃至城外,并连忙带着三千大军去寻找少帝,这样有勇有谋的性格也让他在随后掌控朝政上占尽先机。 少帝和张让等人在急忙的逃跑过程中被董卓找到,这可真是上天眷顾,董卓将张让等人杀掉后,带领着浩浩荡荡的三千人,将少帝带入城内,护送回宫。 从此董卓将天子控制在手,天子尚且年幼,相当于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而且在西汉时期,就有过挟天子的先例,因此董卓并没有被人讨伐,而是被人接受了。董卓的野心也正在一步步实现 三、董卓贵人扶持和自身扩大势力 当时的京城内一片混乱,原先的大部分宦官都被杀害,朝廷群龙无首,这个时候,董卓展现出了他精明的手段。 董卓在回京后被封为司空,开始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干涉朝廷内政。董卓自己手下只有三千兵马,并且他经历过这几天的朝廷大换血,深知没有兵力的政权是不稳定的,肯定没有办法让何进召集来清君侧的诸侯们诚服,甚至有可能会被拉下台。 于是他想到一个好方法,他让自己的三千大军在白天浩浩荡荡的进入京城,到了晚上在偷偷摸摸的出去,以营造成自己手下有很多兵马在源源不断的来帮助自己一样。董卓也通过这一招暂时的稳定住了京城内的诸侯。 但是这种每日都有军队进城的诡计肯定有一天会被人识破,所以董卓开始想方设法招兵买马,扩充自己实力。 首先他盯上的就是大将军何进手下的数千精锐,正好当时何进手下的一个将领对何进的弟弟何苗有很大意见。于是董卓诱使将领和董旻去杀害何苗,何苗死后董卓就将何进和何苗的军队全部收编入自己麾下,董卓坐收渔翁之利,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随着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也慢慢坐稳了现在的位置,但是董卓还是不知足,想要更大的势力。当时朝廷有一位将领叫丁原,丁原看不惯董卓入京后的做法,并且与董卓发生了冲突。董卓将当时朝政的里里外外都了解清楚后,发现丁原的军事实力很强大,于是就想将丁原杀害,用之前的招数将丁原的军队收入麾下。 当时董卓听说丁原手下的将领吕布没有得到应有的官职,心怀怨恨,而且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于是董卓找到了吕布,开始挑拨他和丁原的关系,并答应吕布若事成便给吕布加官封爵,吕布遂将丁原杀害。就这样董卓的手下又多了一员大将,也将丁原的兵力一并纳入麾下。 别看董卓这么多操作很复杂繁琐,但其实所有的事情是在几天内完成的,足以说明董卓的政治才能,这也让他在短短几天内,从只有三千兵力的小诸侯,到现在朝廷上说一不二的重臣。 当时董卓进京后能迅速掌握朝中局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朝廷中的重臣袁隗很看重董卓,董卓的司空就是袁隗所封,袁隗是汉灵帝托孤的臣子之一,可见袁隗在朝中的地位如何,何进一死,袁隗顺理成章就成为了朝中权力最大的臣子。 袁隗在了解到董卓这个人之后,就觉得董卓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所以希望董卓能代替何进辅佐少帝掌控朝廷。因此有着袁隗扶持的董卓在一进京就有着号令群臣的实力,并且很快就被封为司空。 但是袁隗看错了董卓这个人,在董卓随后统治的期间内,挟天子以令诸侯,废少帝,杀袁隗,扩大至近的势力,荒淫无道,让朝廷乌烟瘴气,人人都畏惧他。 作为一个枭雄来说,董卓的做法是合理的,不择手段的增加自己的势力,加强统治。但是作为臣子,董卓就是一个乱臣贼子,扰乱朝政,胁迫君主,罪该万死。 董卓在位期间,做了很多倒行逆施的祸事,最后也引起众多诸侯讨伐他,最后董卓被诛三族,暴尸街头,还被人用身上的脂肪点灯,真是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但这也间接打开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大乱世。

亲兄弟袁绍袁术为什么会走向决裂?

吕布集团内部的郝萌叛乱,袁术是最重要的推手,是整个事件背后的大Boss。郝萌叛乱事件,是徐州刘备、吕布、袁术三角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史书上关于徐州刘备、吕布、袁术这个三角关系的记载很凌乱,没有明确的时间线。郝萌叛乱到底发生在刘备投降吕布之前还是之后,很难依照史料确定。

但吕布蹊跷的接受刘备投降,除了吕布心大,除了刘备情商高,这些刘备吕布和解必备的铺垫之外,一定有直接的诱因。而郝萌叛乱,很有可能就是这个诱因,直接导致了吕布从和袁术结盟,转向到结盟刘备。当然结盟刘备的前提是,此时落魄的、几近破产的刘备名义上归顺吕布。但在吕布之下,刘备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性,自己的队伍依然自己带,只是暂时打上了吕布的名号。

那袁术为啥和吕布合作得好好的,在这个时候,对吕布动手呢?要了解这个时期,我们有必要回头重新审视一下袁术袁公路这个汝南袁氏仅剩的嫡子。历史深处说三国系列的第一部《十八路诸侯》,我们几次提到过袁术,从袁氏兄弟入大将军何进府,到围攻皇宫,到关东诸侯举义,到孙坚讨董,到袁绍筹划另立刘虞,到袁氏兄弟争雄,再到逼死太尉马日磾,再到小霸王孙策出仕,一直到现在和刘备吕布徐州争夺的,好多次侧面提到袁术,可还没有从正面好好审视一下这个袁家嫡公子哥。

之前我们介绍过,虽然在族谱上,袁绍、袁术分别被认为是袁成、袁逢的儿子。可是只因袁成去世的早,没有继承人,本来是袁逢儿子的袁绍被过继给了袁成,这样袁绍、袁术才成了叔伯兄弟。其实袁绍、袁术是如假包换、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只不过袁绍是庶出,而袁术是嫡出。如果从袁逢这一支看,袁术嫡子的身份要高过袁绍。

可是因为袁绍过继给了伯父袁成,反而在位份上成了有继承袁成的嫡长子。而袁逢的嫡子除了袁术外,还有袁基,袁基才是要继承袁逢家业、爵位的嫡长子。不过,袁基、袁绍、袁术这亲兄弟仨的命运,因着何进掌权、董卓进京而彻底翻转。

董卓进京前,汝南袁家当时当家人是袁术的叔叔太尉袁隗和哥哥太仆袁基。袁绍爱结交士人,在自己家里每天开party,就被叔叔太尉袁隗叫去训斥了一凡。袁术和袁绍一样都有“侠气”,也一样都爱“飞鹰走狗”,说来两个人挺像的。

袁绍投在大将军何进门下的时候,袁术也跟着到了何进账下。在何进地府中,袁术位置没袁绍那么显著,但一样官位步步加升,做到了虎贲中郎将。何进被杀之后,袁术就是以虎贲中郎将的身份带兵围攻皇宫,绞杀宦官的。何进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在围攻皇宫时被杀,袁术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在何进账下这段时间,应该是袁绍、袁术两兄弟合作最为紧密的时期,董卓进京之后兄弟俩就开始分道扬镳,走向了对立。

而袁绍则拒绝董卓合作,挂印弃官向东而去。袁术在废立皇帝的事情上没有发表意见,先是被董卓封为后将军,可之后不久就出奔南阳。在废立皇帝上的不同立场,让汝南袁家这三派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董卓废立皇帝,惹得天下人不满,以东郡太守桥瑁为首,举兵讨伐董卓,关东州牧、郡守纷纷起兵,对董卓不满的,袁绍、袁术兄弟自然也在其中。而且凭着汝南袁家的声望,袁绍被推荐为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盟主,而袁术则聚拢了一支力量在鲁阳。

袁绍、袁术这样带头对抗自己,董卓自然对留在京城的袁隗、袁基多方挑战、威胁,直到最后将汝南袁氏一族灭族。袁隗、袁基的被杀,直接原因就是袁绍、袁术这两个袁家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不顾一家人的性命,在外边闹事所致。可袁隗、袁基被杀之后,汝南袁家只剩下了袁绍、袁术这哥俩了。再加上全天下人对擅自废立皇帝、贸然迁都的董卓的厌恶,以及对汝南袁家被灭族的同情,袁绍、袁术兄弟反而成了汝南袁氏被灭族事件最大的受益者。?

以至于后汉书袁绍传记中这样记载道:“是时,豪杰既多附招,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汝南袁氏留下的“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遗产全落在了袁家这两个瞎闹事、导致全家灭族的哥俩身上。

但袁绍、袁术毕竟是两个人,谁更正统,谁更应来当汝南袁氏的当家人,继承这笔政治遗产,成了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从袁术的角度看,袁绍你不过是一个贱婢所生,那有资格和我袁术争。可依照儒家传统来讲,袁绍承袭的是袁成那一支,法统上位份并不比你袁术低。谁是如年袁家政治遗产的第一合法继承人,成了袁绍、袁术亲兄弟的彻底决裂原因。

不过,即使是关东举义,汝南袁氏被灭族,袁绍、袁术此时也只是空有汝南袁家的声望,没有多大的硬实力可谈。不过有名气有声望,自然有能让愿意来投奔、愿意来追随。身在冀州的袁绍如此,身在鲁阳的袁术也一样。很快长沙郡守孙坚就带着数万人来投。

此时来投靠袁术的,绝不仅仅有孙坚这一支,但孙坚却应该是袁术这个时期得到的最得力的干将。孙坚不仅仅袁术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也是所有讨伐董卓诸侯联军里,最能打的。孙坚几次击败董卓军队,收复洛阳,不过所有这些账都应该被记在了袁术名下。

虽然在孙坚讨伐董卓过程中,袁术还是拖过后腿的,可孙坚你毕竟打着的是我袁术的名号,用的是我袁术的粮草、军备。如果论及讨伐董卓四路诸侯军的战果,没有那一支能和鲁阳袁术这一支相提并论的。对抗董卓中的出色表现,更让袁术有了和袁绍争夺汝南袁家第一继承人的底气。

刘表千里走单骑,空降襄阳,迅速平定荆州,完全不在袁术的预期之内。刘表在平定荆州之后,为了安抚袁术,上表朝廷,让袁术接替被杀的张咨当上了南阳郡守。当时,袁术确实也在南阳,而且南阳作为东汉创建者刘秀的故乡,“龙兴之地”,在东汉末年相当的发达、富庶,于是袁术趁势接下了这个职位。同时袁术上表,让自己最得力的干将孙坚当上了豫州刺史,而刘表此时的朝廷任命的职位是荆州刺史。袁术显然是不认刘表的好意的,豫州刺史是我属下,那荆州刺史是不是也是呢?

董卓让他去劝解各诸侯,他为何却被自己的大舅子给杀了呢?

三国时期,纷争不断,出现很多我们耳目能熟的人物,也有一些在历史上只有寥寥几笔的人物。今天小编要介绍的人物是胡毋班。

三国战争

关于胡毋班

胡毋班,字季皮,泰山人。东汉末年大臣。胡毋班与度尚、张邈、王考、刘儒、秦周、蕃响、王章被后人称为?八厨?。厨是指为人轻财仗义,为求助别人不惜散尽家财。熹平(汉灵帝年号)年末,官拜侍御史。初平元年(公元190元),被董卓任命为执金吾。

各路诸侯讨伐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所召,率进兵杀死十常侍。董卓到洛阳之后,何进已死,董卓又引诱吕布杀掉丁原,吞并并州兵力,靠凉州、并州的兵力把持朝政。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杀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董卓犯上作乱,屠戮百姓,引起各路诸侯的不满。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东郡太守桥瑁矫诏号令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于是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济北相鲍信、曹操等各路诸侯会盟酸枣,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三国战争

董卓派胡毋班劝解各诸侯 胡毋班被大舅子杀死

董卓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等人作为使者劝解各诸侯罢兵。而当时为一方诸侯的王匡正是胡毋班的大舅子。

董卓得知袁绍起兵把袁绍的叔父袁隗及在洛阳所有袁氏宗族的人全部杀死(《献帝春秋》:?太傅袁隗,太仆袁基,术之母兄,卓使司隶宣璠尽口收之,母及姊妹婴孩以上五十余人下狱死。?)。袁绍非常气愤,于是指使王匡杀死胡毋班、王瓖、吴循等人,袁术也把阴循,只有韩融因德高望重得以幸免。

三国战争

王匡不该杀死自己的妹夫

1.古代战争中同样会有使者来往,且素有?不斩来使?的惯例。

2.胡毋班是王匡的妹夫,王匡也不该不顾亲情。事实上王匡可能连胡毋班都没见过,就直接把胡毋班抓到监狱里面,然后再杀掉。

3.董卓派来的使者并不是董卓的亲信,杀了也没有什么好处。

4.胡毋班虽然是受董卓指派,但同样是反对董卓,前来劝解各诸侯只是迫于无奈,并不会真心劝解。

胡毋班在临死之前曾经给王匡写信:关东诸郡,虽实嫉卓,犹以衔奉王命,不敢玷辱。而足下独囚仆于狱,欲以衅鼓,此悖暴无道之甚者也。仆与董卓有何亲戚,义岂同恶?而足下张虎狼之口,吐长慐之毒,恚卓迁怒,何甚酷哉!(《后汉谢承书》)

三国战争

意思是说各诸侯虽然恨董卓,但我们毕竟是奉皇命,各诸侯不敢无视,只有你要杀我。我与董卓又不是亲戚,怎么会和董卓一起为恶呢。你现在却痛恨董卓而迁怒于我,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事实上,当时朝廷众臣基本上都是反对董卓的。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派出来的这些使者大多数也是迫于无奈,王匡却迁怒于这些使者,实在是不应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