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是一位杰出的帝王,在历史上政誉颇佳。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个被历史掩盖的“多面皇帝”。
开国皇帝大都知创业艰难,但像杨坚那样俭朴的并不多见。他在北周做官时,生活就非常俭朴,等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辅弼大臣后,依然不改本色,并把俭朴倡导为全朝的风气。当上皇帝后,更是以“成由俭、败由奢”为座右铭。
隋文帝的内宫可能是历代最简陋的。后妃宫女的衣饰用具,均有严格的供应制度;若有破损,必加以补缀再用。杨坚饮食简单,除了宴会,每餐至多一小盘肉。他本人的寝宫则全是布幔布帐,摈弃金玉器玩。某刺史进献精美的绸缎,他竟下令当殿焚毁,以此阻绝各地官员各种名目的进献。文帝一朝,上自王公大臣,下自富商大贾,俭朴蔚然成风。
但俭朴的隋文帝也有奢侈的倾向,只是没有充分暴露。北周的都城长安因长期战乱残破不堪,隋文帝认为新王朝应有新气象,遂决定在长安另外择地营建新都,他集中全国的工匠,为营筑新都城花费了不少钱财。公元593年,他又下令修建仁寿宫,工程由亲信杨素负责。杨素为了讨杨坚的欢心,大发役夫,削山填谷,搞得百姓怨声载道。杨坚得知后,起初有些不悦,但当他看到仁寿宫的豪华气象时立即笑逐颜开。四年后,他又大兴土木,从京城到仁寿宫之间,连建12所行宫,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杨坚每天坚持上朝,听取臣下奏报,还经常利用闲暇四处走访,派遣使者去各地采听风俗,了解民间疾苦。即位之初,他就将5000头官牛分赐给贫苦农民,后来又多次推出轻徭薄赋、宽恤民力的政令。关中闹饥荒,百姓只能吃豆屑杂糠,他涕泪俱下,撤去御膳,不近酒肉达一月之久。杨坚到泰山封禅,途中遇到大量饥民,他下令警卫部队不得驱逐,让饥民与御仗混同而行。路经艰险之地,必令左右帮扶百姓。
在强调儒家以德治国的同时,杨坚又相当偏爱法家理论。他以势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以术来驾驭群臣,以法来对违法现象进行矫正,逐渐显露出他的喜怒无常、随心所欲。
自从登上皇位之后,他猜忌、严苛的秉性就更加暴露无遗,常常在金殿上当廷杖责忤逆他的人,大臣们无论有无过失都可能会无端受罚,搞得人心惶惶。为了考察官吏是否贪污受贿,他竟搞起“钓鱼”的勾当,暗地派人送去钱帛,有上钩者立即处以死刑。对朝臣如此,对草民更是视如草芥,颁布了很多严苛的法令。杨坚用严刑峻法来防止官场腐败、民间犯罪,然而他置法律于不顾,仅凭主观好恶草菅人命,未免有暴君之嫌。
杨坚治国确是“大手笔”,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科考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且卓有成效。
但杨坚在创新制度的同时,又破坏了一项根深蒂固的旧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从而铸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家天下”,按照宗法制度父子相传的。一个君主有能托付大业的继承人,是保证基业绵延长久的关键。隋文帝强行抛弃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废长立幼,舍弃了生性较为仁厚且不会作假的长子杨勇,却被善于巧言令色、伪装自己的次子杨广所迷惑,改立后者为太子,结果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西魏大统七年(541),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出生。史书记载,杨坚出生于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波若寺。传说,当时有一个尼姑从黄河以东来,对杨坚的母亲说:“你这个儿子生来怪异,不可放在俗人家里养育。”杨母就带着杨坚住在别馆里,亲自抚养。一日杨母抱着杨坚,忽然看到他头上长出角,遍体生鳞,失手把他掉在地下。尼姑大惊说:“此儿受此惊吓,致使他晚得天下。”杨坚的父亲杨忠曾是西魏、北周的开国功臣、官至柱国、大司空。基于这样的家庭背景,他从小便在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太学中读书。但成绩不好,被同窗讽刺为不学无术。杨坚也经常自嘲,谓己“不晓书语”。
杨坚在十四岁时便开始做功曹一类的佐吏。在北周宇文政权建立时,因为其父杨忠功劳卓著,杨坚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周文帝宇文泰见到他后,慨叹说:“这孩子的外貌骨相,不是凡间之人。”周明帝宇文毓即位,曾派善于看相的人暗中观察杨竖,此人假装对周明帝说:“只不过会做个柱国。”事后私下对杨坚说:“你当为天下君主,必定是大肆诛杀而后定天下。”
隋文帝杨忠死后,杨坚承袭隋国公爵位。周武帝宇文邕在为皇太子聘娶杨坚的长女为妃之后,对他特别礼重。齐王宇文宪对周武帝说:“看杨坚的相貌,恐怕不是人下之臣,请尽早除掉他。”周武帝听后也是将信将疑,再次派了一位会相面的官员给杨坚看相,然而命运又一次佑护了杨坚,这个官员仍旧对周武帝说了类似的话:“此人只可做个将领罢了。”方使杨坚化险为夷。此后他深居简出,凡事退让,尽量不露锋芒。
宣政元年(578)六月,周武帝病逝,太子宇文赟即位,他就是周宣帝。杨坚的女儿被立为皇后,杨坚也就成为当朝皇帝的岳父。故而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三次升官,离权力的中心已越来越近。当时周宣帝御制《刑经圣制》,其法制太过严厉,杨坚认为法令太繁,不是促进治政的途径,深加劝谏,周宣帝不听。杨坚的官位与威望日益升高,周宣帝也颇为猜忌。当时周宣帝宠爱的四个女人都称为皇后,互相争宠。周宣帝常对皇后说:“我一定要诛灭你家。”于是在召见杨坚之时,命令左右亲信说:“他一会在谈话中如果脸色有异,就杀掉他。”杨坚始终神情自若,因此免遭杀害。
杨坚予予到自己予予不妙,便与他的朋友,也就是周宣帝的宠臣郑译相商,请他帮忙让自已调出京城,以避开权力斗争的中心。不过,还没等杨坚的计划实现,周宣帝突患重病口不能言。当时太子年幼,郑译和御正大夫刘昉就伪造诏书让杨坚进宫侍候宣帝疾病,以为下一步顺理成章地成为辅政大臣作铺垫。杨坚先是假意推托一番,但他心知机不可失,于是答应了。周宣帝驾崩,杨坚秘不发丧,待完全掌握中央禁军后,又担心地方的宗室王族和一些地方势力发生兵乱,便以公主出嫁为由招诸王入朝。在一切安排妥当以后,杨坚才宣布了周宣帝的死讯,并拥立太子即位,是为周静帝。
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首先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吸收了一批有才干的人,以稳定政局。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北周元老重臣、周太祖的外甥尉迟迥是杨坚最放心不下的,于是便想以参加周宣帝葬礼为名招尉迟迥进京,进而解除其兵权。而此时尉迟迥也在谋划起兵讨伐杨坚。尉迟迥打出“忠于帝室,匡复国家”的旗号,因此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周围许多州县都随之起兵,一时间聚集了数十万人。不仅是河北、山东地区,四川、湖北的许多州也遥相呼应,尉迟迥还送儿子到南方的陈朝做人质,请求其作为后援。与此同时,京城中的宇文宗室诸王也在密谋暗杀杨坚。杨坚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到长安,然后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五个王见自己无法与杨坚抗衡,便秘密联络在外的另一个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杨坚打败。五王只好寻机下手。一次他们设宴请杨坚,在卧室内埋伏了甲士,想趁机杀掉杨坚。幸亏杨坚的随从元胃有所察觉,设法帮他逃出。后来,杨坚便以谋反罪名杀掉了主谋的两个王,其他三个不久也被除掉,从而扫清了他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叛乱,杨坚调集精兵强将分三路攻击敌军,其中与尉迟迥的战斗进行得最为激烈。但杨坚以他的宽仁大度赢得了不少将领的心,各州总管纷纷归附,杨坚在半年之后,终于平定了这些地方的军事力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由此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
在内忧外患都平息以后,杨坚距离皇帝宝座仅有一步之遥了。不久,在文武百官的多次劝谏之下,周静帝被迫写好禅位诏书,然后送到杨坚的王府,至此,杨坚终于披上了最高权力象征的黄袍,登上心仪已久的帝位。当时杨坚四十岁。即位后,杨坚把国号改为隋,年号定为“开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此后杨坚为稳固他的江山,将连同周静帝在内的宇文宗室都斩杀殆尽。
杨坚代周建隋,对于宇文宗室无疑是一次血腥的屠杀,而对于广大黎民而言,则是幸运的。杨坚在中国历史上还算得上是一个有功绩的皇帝。因为周宣帝在位时间虽然很短,却施行严刑酷法,大肆征发徭役,令人民苦不堪言。杨坚辅政后,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并提拔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修改法律,删除严酷的律条,而且他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严禁大兴土木,这些措施大大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他称帝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年间,天下安定,国库富足,几乎达到了后来盛唐的水平。因此,历史上也将隋文帝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
因为隋文帝天性多疑,并且人到老了之后容易犯糊涂,所以在隋文帝晚年的时候就会变得多疑、敏感和无常。隋文帝一生都励精图治,艰苦朴素但是晚年却变得很可怕,细数一下他性情大变之后大兴土木、非常多疑杀了很多的大功臣,甚至采用“钓鱼执法”用金钱贿赂官员,那些没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最后也都被斩死,并且晚年的他做事决断,对待百姓苛刻,弄得宫中和百姓之间人心惶惶,最可怕的是他废掉杨勇立杨广为太子,导致隋朝经历两世就灭了,隋文帝的前后无常也是很可怕的。
但是隋文帝年轻的时候真的是艰苦朴素励精图治,是人见人夸的君王呢。年少的隋文帝先是辅佐君王,一步步的创业,后来做了皇帝之后励精图治,开了科举制度的先河,开创了“开皇之治”,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君王。并且他一生只爱皇后一人,后宫的妃子都是形同虚设,无论是在治国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是人们的好榜样,然而这样的皇帝最后却变得性情大变,也是让人不可思议。
隋文帝这样的性情个人认为也独孤伽罗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隋文帝其实很害怕老婆的,他在位从来都没有宠幸过其他的妃子,因为独孤伽罗有一个善妒的名声,曾经隋文帝因为宠幸一个宫女而被独孤伽罗杀了,所以隋文帝敢怒不敢言,后期独孤伽罗死后,他就变得可怕了,可能是突然放松,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无论怎样,隋文帝的功名还是大于过失的,每个人都会犯错的,即使皇帝也有可能的。
正面评价: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杨坚下令修建首都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杨坚于开皇四年(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杨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他酷爱工作,并把大量文牍从议政殿带回住处审批。他似乎经常干预各级政府的事务:插手(有时粗暴地)司法机构的工作;重新审理所有重罪判决,以之作为自己的职责;接见朝集使,并告诫他们要勤奋工作和成为有德之人;考察补缺者和官员的表现;赞誉有成绩的官员,谴责疲沓和贪污。
主持早朝,与大臣们讨论国内外政策;巡视全国。从他的工作作风和从他对法律、对儒生和官员的总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受了法家传统和当时常见的个人对佛教的信仰两者兼而有之的强烈影响。
侧面评价:
杨坚易于发怒,有时在狂怒以后又深自懊悔。这显然与他个人的自危感有关,到了晚年,与上面谈到的追求最高权势的变态心理有关。一次他在殿上鞭打一个人,然后又肯定此事与天子的身份不符,并主张废除笞刑。
但不久,他在暴怒时又用马鞭把一人鞭打致死。他常常似乎对帝王应仁慈宽厚的呼吁充耳不闻,不加限制地施行当时普遍的酷刑。”“虽然有这些局限性,又处于这种精神状态,杨坚仍是一位坚强和有成就的统治者。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不过据陈寅恪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