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设计所杀的吗诸葛亮杀他的理由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0 18:48:11

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设计所杀的吗诸葛亮杀他的理由是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魏延。

一、演义中魏延为诸葛亮设计所杀不符合逻辑,因为不真实

《三国演义》中,大部分人物的形象和他们的行为都一脉相承。

曹操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预示着曹操是要通过非正当手段干大事业的;刘关张的桃园结义,预示着刘备这样义气之人是要被万民拥戴的;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隆中,意味着诸葛亮将成为刘备的第一谋士;孙权对周瑜的尊重,预示着他会得到手下的忠心拥戴;关羽和张飞的义气,意味着他们心中只认刘备。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唯有魏延的结局让人们突感意外,因为我们看到的魏延,为蜀汉忠心耿耿,从刀山血海中闯过来,一个没有丝毫叛变迹象的大将,最后却被诸葛亮以叛变的名义设计杀死。这让读者感到很突然。

于是,为了给读者们一个交代,罗贯中只能在魏延投刘备之初,安排了一场诸葛亮杀魏延的动作。

诸葛亮一见魏延就命令刀斧手斩之,根本不理会旁边的老大刘备。刘备问起原因,诸葛亮才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诸葛亮这么操作是为了在魏延面前立威,也使得他以后杀魏延有了合理性。

可是,除了诸葛亮初次见到魏延后就说他有反骨,在整篇的《三国演义》中,确实看不出魏延会造反,这是《三国演义》的一处尴尬。

这样的尴尬是因为罗贯中说不出诸葛亮杀魏延的理由。而没有理由的事,那就不是事,即是说,魏延为诸葛亮设计所杀的事经不起推敲。

二、魏延:从刘备的私家兵到拜将封侯

魏延是南阳义阳人,也就是荆州人。刘备在荆州时,魏延投入刘备麾下,并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入川。部曲是私家亲兵,不在正规军编制中,可推测魏延投奔刘备时,对行伍并不太了解,因此刘备让他跟着自己而没有让他进入军队。

刘备身边的金子一定会很快发光。刘备随时把自己的部曲放到军队去锻炼。魏延“数有战功”,于是被刘备正式安排进军队成了牙门将军,虽然是低级武将,也说明魏延乃是可造之才,在刘备部曲中脱颖而出。

将部曲放到军队中,再根据其表现安排职位的管理方式,说明刘备确实具有雄才大略。因为这样的结果,领兵大将有能力,更有忠心。

刘备取了汉中后称汉中王,这时汉中需要一位太守镇守,大家都以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认为自己当仁不让。结果刘备派了魏延,这个结果让大家都出乎意料,“一军尽惊”。

以部曲出身的魏延被刘备提拔为重镇汉中太守,可见刘备对魏延的期望,而且刘备更为魏延站台。当着群臣的面,刘备有意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意思是我给了你如此重任,你怎么做?

太守相当于今天的市长,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哪里可以一两句话说清楚的。刘备也并不是要魏延谈计划,而是让魏延表态。魏延的表态信心十足:“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的意思,如果曹操亲自来,我可以挡住他,如果曹操的手下来,我就灭了他。

魏延以这样大的口气对刘备说话,刘备非常高兴。

刘备很清楚魏延的能力,他需要看到的是魏延的信心。魏延的表态,让群臣感受到了他的信心,都“壮其言”。

汉中乃是魏蜀争夺的重镇,而魏延在汉中则像钉子一样,牢牢定住。

数年以后,诸葛亮开始北伐,让魏延往西入陇右,魏延大破雍州刺史郭淮,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征(南、北、东、西)大将军自古都是非常高的头衔,这个职位手握野战精锐部队的军权,而且有调动人财物的全权。魏延是前军师和征西大将军,集文武为一身,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诸葛亮对魏延如此的安排,应该说是给予了十分的信任。因此诸葛亮不可能如传说中那般给魏延穿小鞋。

诸葛亮临死前秘密召集了两拨人开会,第一波是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诸葛亮做出了退军计划:

以魏延部为全军断后,而姜维部走在魏延部之前,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姜维即带兵先走。

魏延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大将,如果魏延不听其他人的命令,姜维带兵先走也无可厚非。

第二波是魏延,诸葛亮对魏延是勉励。

诸葛亮对魏延说:“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诸葛亮对魏延的能力不怀疑,只是让他“谨”守卫,而不要逞强,要“慎勿”进攻。

诸葛亮和刘备相反,刘备要听魏延的豪言壮语,而诸葛亮要魏延谨慎。

诸葛亮死后,杨仪在全军封锁消息,然后让费祎传达诸葛亮生前的命令。这时候魏延表示了反对:“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魏延表示了两点意见:

1、 诸葛亮死了,我可以率领大军讨伐魏国,不要因为诸葛亮的死而退军;

2、 我不会受杨仪这样的人节制,更不会为他断后。

费祎甩下一句:“我就去回复杨仪了,杨仪是文官,不懂军事,但是他一定不会违背诸葛亮的命令。”之后走了。

费祎走后,魏延细细琢磨后有些后悔,想去追费炜,可是哪里还追得着。魏延又派人去看杨仪军中的情况,回报说大军已经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依次回撤。

魏延大怒,因为他要带军继续北伐,没想到杨仪真的撤退。于是,魏延立刻率军先走,并烧毁走过的栈道,报成都说杨仪叛变。

而杨仪也向成都报告说魏延叛变。

魏延军走得很快,他挡住杨仪军去路,并向杨仪军攻击。杨仪的先锋何平出阵对魏延大军大喊:“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意思是诸葛亮刚死,你们怎么就这样做?一番宣传战后,魏延的部下都知道魏延是在违抗诸葛亮的命令,于是都跑了。只剩下魏延和他的几个儿子。

魏延和他的几个儿子又不得不往北向汉中跑,结果被马岱追杀。

三、魏延并非造反

对魏延是否造反的问题,《三国志.魏延传》已经为魏延做了平反: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意思是魏延最后的行为很单纯,只是要杀杨仪。而从魏延平时的言论看,他以为诸葛亮死后再没有比他有能耐的人,因此很希望担当起之前诸葛亮的角色,并非要造反。

四、魏延心大、嘴臭,但从未看到诸葛亮不满的记载,而是勉励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朝纲独揽,乃是一位强势的权臣。

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辅政做打算,为此,他除掉了“刚猛”而无法节制的刘备义子刘封,可是并未除魏延。

事实上,在蜀汉后期,魏延的能力和地位无人可以替代。虽然魏延总想着自己那套激进而冒险的战略,而这样的战略又和诸葛亮的谨慎格格不入,可是诸葛亮从未表露出对魏延的不满意。大概因为魏延在刘备面前养成的大口气已经成了习惯,因此诸葛亮见惯不惊。

魏延想和诸葛亮分兵,因为他要学韩信,率领一万兵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到潼关。诸葛亮不同意。魏延就叹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

后来魏延又想带五千军出子午谷打到长安,即是争论千年的“子午谷奇谋”,又被诸葛亮否定。

诸葛亮的否定是有道理的。

因为诸葛亮的责任重大,他担负着蜀国整个国家的兴旺,因此他输不起,他必须谨慎。可是魏延的奇谋风险太大,一旦出事,魏延又担当不起这个责任。

刘备在世时,刘备可以让魏延试错,可是诸葛亮不能。

因此诸葛亮必须控制桀骜不驯的魏延,他对魏延的军权控制得很严,是“制而不许”。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建议总是不被上级领导采纳,多少都会收敛一些,找到原因然后改正。但是魏延总是在背后一番嚼舌。

从人之常情的角度,可以推测诸葛亮知道后肯定不会高兴,但是从来没有表露过对魏延的不满,也没有给魏延穿小鞋的证据。

也许,诸葛亮和魏延两人的关系很微妙,诸葛亮要尽量维持和魏延的关系。诸葛亮对魏延最放心不下的是他逞能向魏国出击,因此,诸葛亮临终前对魏延一再强调,要谨慎防御,不能随意出击。

所以,诸葛亮从来没有对魏延动过杀心。因为诸葛亮知道魏延心大,嘴臭,但是绝对不会反蜀国。

杀魏延者是另有其人。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至于他反与不反的理由我就不多说了,先说在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诸葛亮临死的时候说过,要是我诸葛亮死了姜维,杨仪等人就退兵,让魏延断后,要是他肯断后便罢,要是不重,我早就安排好马岱杀他了。
而正史中并不是这样,但是也是在诸葛亮在快要死的时候就跟费祎,姜维,杨仪等人说,在我诸葛亮死了之后你们就退兵,让魏延断后,如果他要是不肯断后你们就走你们的不用管他了。之后就是诸葛亮死了。杨仪,姜维他们商议让谁去和魏延说,最后选出了费祎,费祎便去和魏延说,魏延不肯断后,说我魏延凭什么给他们断后,丞相死了还有我魏延在,为什么要退兵,由我带兵继续北伐,费祎知道事情不对就和魏延说我去和他们商量一下,魏延答应了,费祎拔腿就跑,魏延才知道我怎么能让他走呢,魏延就先退兵往南走,一路之上毁掉了所有的桥和路,并且写信给后主刘禅说杨仪反了,而杨仪也给后主写信也是说魏延反了,而费祎就对刘禅说杨仪是个文人,是个书呆子怎么可能造反,刘禅就让蒋琬带兵去堵截魏延,而杨仪也同样去拦截魏延,王平也去找魏延,并且追上了就对他带的兵说丞相刚死你们就这样,那些兵一哄而散,没剩几个,而魏延就一直往南走,到了汉中被马岱斩其首级,给了杨仪。所以说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说要杀魏延。要是我说的不对楼主可以去证实一下,请不要粘贴复制,我打字也很辛苦的。

魏延一直都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为何要杀了他?

魏延对于蜀汉诸葛亮时期的贡献:

魏延的确是蜀汉诸葛亮时期最为重要的大将,在五虎上将先后殒命之后,也只有魏延的武力,以及他对于军事上的概念,能够对敌曹魏的一些将领,比如张颌之类的人物。

而诸葛亮北伐自然也是常常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因为时常要借他的勇力,去对敌曹魏这些人,而且他的军事能力也是极为出色的。

在这个期间魏延也曾经是出过一条奇谋妙计,就是从斜谷小路杀出,直冲长安,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到长安。

但是诸葛亮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并没有同意。

魏延的性情:

魏延虽然得到诸葛亮的重用,但是他的脾气也是非常的不好,性格刚直而总是怒气冲冲,别的将领都还好对他多有含容,只有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十分不服他。两人常常发生争吵,诸葛亮因为要借助两人的才智与勇力,所以也是常常对他们含容。

并没有对他们处罚之类的。

但是在诸葛亮死后,这一切的平衡点就没有了,诸葛亮遗命让杨仪监督众军撤退。

这个时候魏延当然是非常的不服气,说道:?丞相虽死,但是我等还在,哪能为一人,而坏国家大事?。

心中真是不爽到了极点,拒不接受这个命令,带着自己的部众就去追赶杨仪。

而两人也都先后上表,纷纷告发对方谋反。

而杨仪毕竟这个时候是一军统帅,所以借这个机会也就趁机将魏延斩杀了。

杨仪得以出了心头这口恶气。

其实诸葛亮没有杀魏延:

所以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在他死后设计杀了魏延,只不过是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又一次神话罢了。

其实真正杀魏延的人,是杨仪,两人的不共戴天之仇,让杨仪杀死了魏延。

而最终害死魏延的却还是性情的问题,做事太过狂傲。

诸葛亮设计杀掉魏延,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诸葛亮不喜欢魏延这个人,同时可能也是因为诸葛亮觉得魏延这个人如果不除掉,那么自己死后的蜀汉后主刘禅就很危险了。

魏延,字文长,东汉末年人,三国时期蜀汉大将,虽然不如五虎上将出名,但对于蜀汉来说,其地位可以说仅次于五虎将。魏延年轻时是荆州刘表手下的小将,名不见经传。后来魏延得知刘备的大名后,就一直想投奔刘备,只可惜没有找到机会。赤壁之战后,刘备趁乱占荆州,魏延当时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为将,不得重用。于是魏延窝里反, 杀了韩玄后投降了刘备。

诸葛亮第一面见到魏延,就以其脑后有反骨为由要杀掉魏延,是刘备说魏延新降,又献城有功,杀之恐怕让人心寒,这才留下了魏延的小命。其实诸葛亮当时要杀魏延是假,让魏延知道害怕才是真,毕竟魏延的行为可以说是卖主求荣的,这种人如果诸葛亮不先给个下马威,难保魏延就不会再卖一次主。

之后的魏延,虽然不被诸葛亮喜欢,但却深得刘备的重用。魏延也确实很勇猛,刘备得汉中后,所有人都以为替刘备守汉中的会是张飞。可谁也没想到刘备竟然把魏延放在了汉中,一守就是十年!可见刘备对魏延的信任。刘备死后,因为蜀汉人才青黄不接,五虎上将先后辞世,剩下的能征惯战之将中,魏延是最强的了,所以诸葛亮也不得不重用魏延,不论是南征蛮王还是北伐曹魏,魏延都是前军先锋。

魏延本身就比较狂妄,在有五虎将,有刘备的日子里,魏延还稍微收敛一些,当这些人都没有了之后,魏延经常居功自傲,除了诸葛亮,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特别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杨仪,和魏延的不合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了。

诸葛亮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在病重之时,设下密计,杀掉了魏延。诸葛亮这样做,既保住了自己继承人在军队的权威性,又替刘禅除到了一个隐患。只可惜魏延到死都没有明白这一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4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