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进入关中为什么要走函谷关潼关一道,沿黄河直接打不过不行吗

以史为鉴 2023-06-20 18:24:33

古代进入关中为什么要走函谷关潼关一道,沿黄河直接打不过不行吗

对古代关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与现代战争的高效快捷相比,古代战争更像是戴着镣铐跳舞。将军在规划行军路线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大军行动的路线是否适合行军?是否方便后勤补给?部队在行军的时候是否容易遭到伏击或者是意外事件?能否保持阵型和队列?行军路线会不会太长?会对后勤造成多大的压力?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古代战争中军事地理学的应用,无论是对于进攻方选择决战地点或行军还是对于防御方建设要塞堡垒,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古代缺乏有效可靠的高速信息传递手段的情况下,兵贵神速就成了永不磨灭的真理,因为一支部队远离故土,进行作战的时候永远要比在国内接受训练以及负责边境安全的时候消耗的物资要多的多。只有一支部队迅速地向前推进,不予以敌人任何的反应时间,拿下战略目标并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就击溃敌军主力,才是军队最有效的使用方式。这样不仅减少了物资的消耗后勤压力,而且还能够以最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利益。在古代,尽管不同的部队行军速度不同,但是部队的行军速度普遍严重受到了落后的道路条件以及低效的运输条件的限制。一支吃不饱穿不暖的军队是不能有效向前推进的,只有保障了基本的后勤,军队才能向前。

我们在此以拜占庭帝国皇帝莫里斯的《战略》一书中的后勤补给速度为参考,根据估计如果地形平坦,一头骡子每小时可以行进5.2km,但是它仅仅能承担69公斤左右的负担,而一头牛则可以在理论上负担接近一吨重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军队中大量使用牛来承担运输任务可能是更为划算的。但是牛的行军速度较慢,每小时最多只有两公里左右,同时皇帝本人建议每天牛的行进距离不要超过32km,因为一旦超过这个数字,理论上会加速牛的死亡。同时更为崎岖的地形不仅会严重阻碍部队的行进,而且也会更容易导致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因此选择平坦的道路进行运输和行进是对于进攻方更为有利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自古以来想要进入关中往往是走函谷关潼关一道,因为华北平原更容易运输。而即便是不走含谷关潼关也就是自东向西的路线,那也走的是以四川为根据地,依托汉中向北进攻关中平原,也就是说都是以平原向平原推进。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为什么不通过河运来达到目的?我们都知道与陆地运输条件相比河运速度更快,运载量也更大。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河运本身是一个受到严重限制的运输方式。崎岖的河道、水深太浅、河流宽度不足等因素都会严重限制河流的运输能力,我们需要明确我国的地形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态势,也就是越往西海拔越高,而越往东则海拔越低。

我们都知道一个生活常识“水往低处流处”,水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流动。因此我国的河流普遍流向是自西向东,最后汇入大海。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人类是无法彻底战胜自然的,仅凭人力纤夫的拉动和河流的自然力以及风力的情况下,船只是很难做到逆着河流的流向行动。因此在古代如果想要进攻关中凭借河流,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古代我们根本无法逆着黄河流向自下游向上游行动。同一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得到了四川以后就可以顺流而下拿下荆州,但是从荆州却很难逆着河流向上拿下四川。

同时,自汉朝以来,关中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这就导致了黄河的河床抬高,严重影响了船只吃水,使得大型船只无法在黄河内行动,吃水过浅的船只很容易搁浅。而且由于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水体浑浊,越浑浊的水体就越不利于船只,尤其是木质船只的航行。

因此,如果使用水路进攻关中地区,那就是要求木质船只在失水很浅的情况下逆流而上,这实际上是已经违反了自然科学的。

一条道上两座雄关,函谷关和潼关究竟哪个更险要?

函谷关更险要!

函谷关和潼关究竟哪个更险要?在随后的朝代中,潼关的地位也因几个防御敌人而改变。隋朝中期,隋大业七年(611年),关城迁至杨家嘴南城北村,汉代在关城前,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恶。唐天旭二年(691年),潼关从台地北移到元溪,沿河开辟了一条公路,通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历代统治者都在这里驻扎重兵并设置封锁。

1944年6月底,远在重庆的老江亲自下令当场枪决胡宗南领导的57军97师师长傅维凡少将。请注意,这57军不是东北军的名称,而是新胡宗南集团的直接中央军。当时担任第一阶段指挥官的刘昂普和傅伟凡也是第五阶段的“天子”。老江为什么这么生气,想射杀黄浦生?因为傅维凡的第97师驻扎在河南灵宝线前的一个重要位置,即秦朝重要军事地点汉沽关附近。

据估计,由于最近大秦赋的流行,很多军迷都记得“汉沽关”的经过,所以要注意区别:汉沽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而潼关位于渭南市潼关县,在陕西省。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名字和通道,从东到西大约8公里。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已经到达了“汉沽关”的旧址,即伏维凡放弃的灵宝门前阵地,但始终无法到达潼关,否则西安将得不到保护,川北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动摇。

“汉沽关”的确切位置是在河南省汉沽关市、灵宝市(县级)、三门峡市的王多村。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雄瓜要塞。关隘西临高原,东临瑞亚诺河,南临秦皇山,北临黄河。它通过豫西控制着从中原到陕西和甘肃的主要道路。在警戒状态期间,它成为秦的一个重要“过境点”,现在被称为“古汉古道”。因此,在《大秦赋》中,秦王郑和李嗣等人将其他六国称为“关东六国”,因为所有国家都在汉都关以东。

潼关与关口为什么险要

潼关是中华十大名关中,排名第二位的关卡,因其地理位置险要,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潼关这个地方,也有人去游玩过,那么潼关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你知道吗?

函谷关失去自己的功能之后,潼关就做了代替,就有了潼关,历史上第一次记载潼关这个地方,是东汉末年,曹操和马超两人的战争,曹操在这次战争中,留下了“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的“美谈。

潼关位于黄土塬上,海拔五百五十米,潼关这个地方,叫做麟趾塬,地理位置相当好,东面是远望沟,西面是禁沟,全部都是深而陡峭的深沟,并且沟中还有水,潼关成为了到下塬的必经之路

一个重要的城市,他的防守主要来自外围的关隘,但不能光靠着城市,来守护,所以潼关有好几道门户,第一道就是金陡关,后面还有黄巷坂,这是一条窄路,这条路全长五里,道路险要,适合伏兵。

上了塬体之后,才到了潼关,潼关后面还有一个禁沟,是通往后城的军事要道,这个地方的方式,是潼关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和潼关的防守是配套的,在唐朝时期,这个地方不允许人通行,所以叫做禁沟。

到了唐朝,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汉代的函谷关就因为黄河水位的下切,所以失去了自己的作用,这个潼关,也因为黄河水位下切,河床下降形成了河滩,人都能直接走过去,并不需要绕路。

所以汉潼关就成为了摆设,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唐朝就把潼关,从塬上移到了河滩那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相当重视潼关,都知道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吧,在《山海关志》里就说,要说地理险要以及其重要性,只有潼关能和山海关并列。

关键点:

1.潼关位于黄河“几”字形的右下拐弯处

2.潼关一侧是黄河,一侧是山,扼守住交通要道

3.潼关因为黄河水位、河道变化,历史上有迁移

4.潼关并不只是一道城墙、一个城楼,是个综合军事要塞

潼关历史: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南有秦岭,东南有禁沟,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潼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形容这里形势的险要。

明代人撰写的《山海关志》中说“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为首”。潼关素有“西北咽喉道,秦地东大门”之称,既是扼关中平原的咽喉之地,又是入主中原的最后一处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马超、韩遂 尽起西凉兵马,与曹军战于潼关,一代枭雄曹孟德,被杀得丢盔弃甲、割须弃袍;

唐代时安禄山叛乱,唐玄宗误听谗言,强令哥舒翰出击,这场发生在潼关的“灵宝之战”,导致潼关陷落、玄宗西逃,如日中天的开元盛世,也因此悄然地落下了帷幕。

还有刘裕与后秦军之战、黄巢与张承范之战、李自成大战潼关以及近代的秦陇复汉军三战潼关,也都发生在这里。

千百年来,李世民、李隆基、魏征、张养浩、韩愈、杜牧、韦庄、崔灏、温庭筠、郑古、峻德、玄烨、方孝孺、顾炎武及谭嗣同等人都曾在潼关留有诗词。

安史之乱的第四个年头,叛军乘势进逼洛阳。这一天,潼关古道上踽踽独行着一位中年人,当他来到这古来争战地的“桃花塞”, 看到无数的士卒正在辛勤地修筑工事时,恐蹈覆辙的忧虑浮上了心间,于是诗圣写下了著名的《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4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