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期的盾牌为何很少使用,不必要甚至还会成为累赘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7:53:58

三国时期的盾牌为何很少使用,不必要甚至还会成为累赘

对三国盾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盾牌就已经使用量比较少了,而在冷兵器时代,盾牌一直认为是单兵防御的必须,可是在西晋一些笔记中记载三国时代的战术中就很明确地指出盾牌在进攻和防御战中都不是必要的,甚至还会成为累赘。都知道在汉代中叶中国的战术思想就已经比较完善了,特别是从打退匈奴到镇压国内各类起义,汉朝军队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战术,而这些战术也直接影响到了三国时期的战略思想的变迁。

诸葛亮和司马懿用兵都讲究一个快字,要快就必须减轻军队的负重,丢弃一些不必要的装备,而盾牌就是这其中的代表,倒不是因为盾牌完全没有利用价值,诸葛亮的八卦阵中也要求单兵运用盾牌,而是处于一般的作战状态下,携带盾牌只会给行军带来负担,何况三国时期已经有了完备的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的理论,所以盾牌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一、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让盾牌成了附加品

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最早出现于汉朝进攻匈奴时期,多兵种联合作战带来了显著优势,而到了三国时期,这种战术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有骑兵掩护下,步兵能更大发挥矛的作用,而一般的盾牌其实对矛的抵御作用很有限,而矛这种武器也成为了在三国时期杀人最多的武器之一,远远超过一般的刀剑。

但论起最有杀伤力的武器肯定是弓弩,何况三国时代已经发明了连弩,所以它对作战的协同性就要求更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携带盾牌就成为了部队的累赘,因而在三国时代以后盾牌的使用量就开始逐年减少。

到了唐代出现火药以后,盾牌几乎失去了有效抵挡的能力。火药的穿透力可以轻易穿透那个时代的大部门盾牌,所以自唐末以后盾牌就彻底沦为了一种象征性防御的武器,而这种战术思想其实有源于三国时期的多兵种协同作战。

二、三国时期出现的弓骑兵让步兵很是难堪

除了出现连弩以外,三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兵种-弓骑兵,这种弓骑兵虽然在三国时代只是一种替代性兵种,可到了南北朝时期却发展成主要兵种,到了宋元时期,对峙双方更是将弓骑兵作为骑兵的主力来使用,也是到了明代中叶后火器逐渐取代了传统弓箭才逐渐放弃弓骑兵。

在三国时期弓骑兵的出现可谓是让步兵很是难堪,因为骑兵除了机动性强速度快以外又加了一条还配有弓箭,冲锋更是箭如雨下,让步兵完全困在盾牌的防御阵地里,最终被骑兵包围并围歼,这种案例在三国时期并不是少数。

曹操整合西凉骑兵组建弓骑兵就是为了对付蜀汉有可能的突袭的,而那时魏国多次打败蜀汉从汉中来的侵略军不光是城池稳固,更是战术思想领先,因为刘备在占领汉中后想进一步占到便宜就难上加难了。

三、三国时期出现的战术思想让盾牌成了落伍品

三国时期的战术思想引领了中国军事至少一千年的时间,直到北宋时期中国才出现了更为先进的战术思想。而三国时代中无论是多兵种协同作战还是以快为上出奇兵都是战术上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不过西晋在总结前朝的战术核心中就有归纳,快是一切关键战术的核心,从魏国灭蜀汉就可以看出速度快有多么重要,而未来保持最快的行军速度就让然不能使用又笨又重的盾牌了,所以在魏国灭蜀汉的过程中大部分军队都是没有携带盾牌就长驱直入直插蜀汉的心脏成都,而在攻打城池时,没有携带盾牌的步兵表现并不差。

他们用油制的弓箭发起进攻掩护,从而快速攻城,这在战术历史中还是一个教科书般的存在,所以三国志其实更像是一本军事教科书,而后人也从这个核心快身上找到了答案,在后来的金朝灭北宋时也是靠一个快就灭亡了一个存在数百年的大国,这无疑是战术运用的成功。

四、总结:

虽然三国时期出现了弓骑兵并加强了多兵种联合作战,可是真正使得盾牌淘汰的还是战术思想的进步,单纯的加强步兵防御毫无价值,而快速加强部队进攻速度却是在兵法上实践的创举。

其中最为经典的战役就是魏国灭蜀汉的战役,而它也成为了出奇兵打巧仗的理论来源,后世军事家也是借鉴魏国灭蜀汉制定了一系列行动之快出兵之奇的战术,而要想快就必须将单兵解放出来,由此盾牌无疑成为了一个累赘。

放弃一味的防御,从而加大兵种之间的配合,做到里外应和才是军事进步的根本,这也是三国时期最值得借鉴的军事理论之一。

参考文献: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古代时期弓箭不能射穿盾牌为何打仗时还拼命射盾牌?

在古代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战争的,在没有任何枪和炮的那个年代的时候,士兵们他们用的都是弓箭,而用来保护自己的防御武器则是盾牌,按道理说,弓箭的速度以及威力的大小肯定是比不过大炮的,那么为什么宁愿死掉也要把盾牌射穿呢?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让我带你们一起一探究竟。

在电视上看到的,我们都会见到成千上万的箭形成雨射下来,士兵们只要被射中就会倒下,重则身亡。主要是练过很久的,有实力的才能一箭命发,据历史记载,在三国的时候项羽用箭射中了刘邦,不但刘邦中了箭没有倒下,而是在嘲讽项羽,要是有枪的话,早就死了,即便弓箭没有射到,穿透力也不是很好,其实弓箭不是可以直接一招毙命的,即使是没有射中要害,只要是射中自己的膝盖,就会立马死亡。真正造就死亡的原因就是破伤风,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可能不是特别先进,条件也是十分有限,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倒下的士兵也不在话下,那么弓箭的那般柔弱,能穿过坚硬无比的盾牌吗?经过时代的发展,弓箭也会进一步加强,盾牌也会变得更加坚硬无比,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弓箭,都难以穿破,在当时的明朝,他们所使用的是比箭还要强大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武器。

因此在面对明朝士兵的袭击时,清朝的士兵则用带盾的车来进行防守,但是抵挡住了明朝士兵发动的势力,虽然这些是用木头和铁板做的,但是足以证明他足以坚硬无比。在古代打仗期间,为什么士兵会拼命射盾牌呢?道理其实很容易懂得,因为放箭的人一定是要在大面积的范围内进行,这样才会对对方有一定的冲击力,导致对方只能一直用盾牌来防御,无法前行。虽然不能穿过盾牌,但是有一定的机会射中对方的身体,导致他们的气势被吓弱。

最后,小伙伴们会怎么看呢?

为什么古代日本人在作战时很少使用盾牌呢?

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他们确实用过盾牌。在中国的记载中,日本人使用手持式盾牌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3世纪。很多激烈的盾牌对盾牌的战斗发生在4世纪到6世纪。大部分盾牌是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或3倍,通常是在几层皮革上涂上漆。那一时期也有一些铁盾,那时候士兵拿着盾牌很累,然后决定用移动墙来代替盾牌。

奈良时代,日本计划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和军队,大型的盾牌被广泛使用,这些盾牌还能自行立住。日本人对手持盾失去了兴趣,立式盾目睹了中世纪日本的各种战役。这些立式盾的高度大概和人眼持平,并且在背后有能让其自行立住的折叠杆,可以把支撑杆插到地上或是用脚固定住。长杆非常有用,可以放到任何位置。

只用一块木板制作的盾牌是非常完美的,但通常盾牌是2到3块板拼接到一起,有时甚至是4块板,这些盾牌没有喷漆,但在镰仓时代后期,因为商业原因,在盾牌前面画上家族徽章成为了潮流。

这些立式盾就像移动墙,只要把它们并成一排就能变成保护弓箭手的墙,如果弓箭手要移动到其他地方,只要拿起盾牌再摆好位置就可以。逃跑时,把盾牌背到背上就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弓箭伤到,他们还会把盾牌挂到船舷上,甚至用作梯子或凳子。

?

但当战场上出现枪炮时,子弹能直接打穿木板,铁做的盾牌有助于挡住子弹,但可以用更便宜的竹子做盾牌。有时他们在盾墙前放一排湿透的稻草,刚开始你会感觉这好蠢,但它们确实使子弹偏斜了,或者至少减慢子弹的速度。他们甚至把竹子捆在可移动的死亡台车上,弓箭手和步枪手躲在竹束后边发起一阵阵进攻,其他人则推着他们前进。

老旧的手持盾变得不常见可能要归功于日本人使用的武器。直至9世纪,战场上主要的士兵不是步兵而是像蒙古人那样的弓箭手,随着日本武士阶级的崛起,他们以技术精炼的小型单位作战,而不是大型军队。很长时间里,这成为了日本战争的真实情形,因为这一武士阶级的士兵他们主要的武器不是剑,而是弓。

在战场上,剑实际是一种糟糕的武器,除了弓,最好的武器就是像薙刀的长柄武器。这也合乎情理 ,因为在马背上用剑的话太短了。对于一个武士来说 如果他必须拔剑这可能意味着他摔下了马,这是一个很糟的情况。所以在日本中世纪早期弓是武士阶级最重要的标志性武器。

在马背上射中一个人已经够难了,想象一下如果他们同时还要握着一块铁板,那就是难上加难。因此,他们需要非手持式兵器的保护。后来就出现了铠甲,日本的铠甲是为骑马射箭而优化设计的,铠甲上有一些为适应弓的使用的细微调整,比如在战略位置上加上光滑的皮革条,这样铠甲就不会被弓弦勾到大袖。

古代的盾牌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质能不能抵抗那些兵器的攻击?

古代的盾牌大都不是全金属的。因为全金属的太贵、太重。我们先看一下人行道上全铸铁的井盖,规格是比较轻的B125型号,直径一般是70厘米,重量高达33kg。你在战场上扛一个井盖,虽然像一个乌龟一样能防所有的冷兵器,但恐怕已经是寸步难行。

在中国,盾牌有青铜、钢铁、木制和藤条以及混合材料五种。春秋战国之西汉时代,中国的军队多是用青铜方大盾,在方阵中可以组成一道有效的防线,挡得了远程武器也挡得住矛捅戟刺。不过这些盾牌也并没有影视作品中描绘的那种大小,不然士兵是根本不能自由的拿着这东西行动的。根据汉墓出土的盾牌来看,青铜盾一般长度在50cm以内,宽30cm左右。表面多是兽纹,看可以起到恐吓作用。

此外还有圆形的铁质盾,这个在骑兵中比较常见,适于近战格斗。不过这些金属盾牌只有少数的精英战士和贵族士兵才能使用,像一般的士兵使用的多是用杨木和松木制造的木牌,或者藤条编织的藤牌。

古罗马盾牌是木制的,外蒙一层薄金属皮,形状是呈弧形的长方形,防护力强。因为古罗马盾牌的弧形设计,可以把大部分的箭弹飞。古罗马盾牌的优秀设计,造就了超强的古罗马步兵。

在明朝我们福建是日本倭寇泛滥的地方,为了对抗日本人,在戚继光的领导下,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很多场战争过程中,当地老百姓有用用藤条编织,斗笠形的盾牌,发挥了相当大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3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