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期的货币是统一的吗,三国之间又是怎么流通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17:52:40

三国时期的货币是统一的吗,三国之间又是怎么流通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货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东汉末期,因为天灾战乱,社会受到破坏,使得经济衰退,大量农地荒废。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加上大量私钱出现,货币流通很混乱。

到了三国鼎立以后,由于是三个不同的政权,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货币流通,各自发行新的铜钱也都未能广泛通行,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实物为主要货币。

一、 魏国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但三国中魏国的情况最混乱。可以说,曹魏的军事和整体国力虽然最强大,但是,他的经济建设,市场交易,货币政策,确实最失败的。曹操时期是“五铢钱”,后废除。文帝时期试过恢复五铢钱,但是不到一年就失败了。五铢钱再次被罢。曹魏开始用谷物和锦帛作为交易的货币。

不过相对来说,老曹家的人还是比较厚道的。五铢钱推行失败后,并没有发行大额货币来掠取百姓的财富。曹魏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倒退回了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经济状态下,持续了几十年。

以物易物的手段虽然原始,但是确实是保护百姓资产的最有利的方法。而事实上,在战乱年代,老百姓也更愿意接受以物易物,而不是使用货币。

曹魏一直无法摆脱实物交易的经济模式,少数几次的货币改革尝试都以失败收场,这可能与其国土内缺乏大规模的铜矿矿山作为基础有关。

二、吴国

东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东吴所处地的经济状况一直都非常繁荣,孙权执政时期,民间富庶程度甚至超过了政府。公元236年,作为执政者的孙权便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

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而随后,孙权觉得这种货币面值还是太小,在公元238年,相继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据《通典》记载,大泉一千直径约3.2厘米,重约10.4克。即实际上只等于3.2个五铢钱的大泉一千,被强制实行兑换1000个五铢钱。

公元246年,孙权府库充盈,钱财丰厚。百姓却抵挡不住这样的剥削,无以存活,暴动不断,孙权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取消了通行11年的大泉货币系列。至此,再没有出现新的货币政策。现在发掘的东吴文武大臣的古墓中,有大量蜀汉“直百钱”本国货币反而不太多。

三、蜀国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这是刘禹锡敬仰刘备,写的《蜀先主庙》诗句。

蜀汉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汉末年遭受的战乱也较中原为轻。相对来说,蜀汉的货币最稳定。蜀汉有两种货币,一种是“直百钱”,一种是“传形五铢钱”。

“直百钱”是当初刘备入蜀前,和将士约定,入蜀后所有库钱分文不取。所以一入蜀府库就被将士抢光了。刘巴建议刘备造“直百钱”来充实府库。

而“传形五铢钱”则是为了弥补“直百钱”的缺点而制造的。“直百钱”说白了,其实就是政府亏空的情况下,为了把财政赤字转嫁到百姓身上而发行的一种大额货币。虽然让刘备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长久发行,肯定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蜀汉两种货币并行,是三国当中货币政策最成功的一个国家。除此之外,蜀汉还有第三货币“蜀锦” 。诸葛亮有说过: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左思《蜀都赋》中提到“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所以蜀锦能远销吴、魏二国,诸葛亮亦认为蜀锦为支持国家的重要物资。

因为在魏吴两国,货币政策比较失败,谷物和锦帛反而成了最硬的通货。蜀汉出产的锦帛天下闻名。所以成了很好的外汇储备。为诸葛亮在经济困难时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三国时期吴国采用的货币是什么?吴国通货膨胀了吗?

236年,孙武开始投 "大泉五百 "大钱。238年,投 "大泉当千 "大钱。此后,"大泉二千 "和 "大泉五千 "相继铸成。经济好了,但货币制度却经历了一些曲折。董卓执掌朝政时,为了掠夺财富,他废除了自汉武帝以来流通的五铢钱,然后疯狂地铸造小钱。反而造成了通货膨胀,基本停止了货币的流通。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是比较常见的。秋文不生钱而生 "泉",与士文少有不同。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未见于正史,鲜有记载,铸造时间较大的是大泉当千。大泉二千虽不多见,但在广东、浙江有文物出土;大泉五千则非常罕见,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少。它是在三个继承人的时代制作的。在孙武之前,新朝的王莽是第一个做大钱的人。吴国的大钱和王莽的大钱 "大泉五十 "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孙武投了大量的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曹操决定恢复使用汉武大钱,但只用了七个月就被废除了。由于流通的钱少了,商品也少了,价格瘪了,粮食也便宜了。


这些记录表明,三国时期的吴国政权非常重视货币,利用货币的功能来巩固政权,发展商品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此外,它还从实际效果出发,对钱财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命令 "官不还",并开出价码,收回了自己赚来的大钱。由于它的利润,一部分钱还是流向了社会,这也是这种钱币被混入其他三国钱币的主要因素。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三国到底是怎样统一的?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公元220年,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公元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形成三国鼎足而立之势。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入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280年吴帝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三国之所以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无法统一,是因为曹操、诸葛亮实行了文武兼职的丞相军阀政体(文职丞相兼武职大将军事,和民国总理段祺瑞文武兼职一样),丞相文武兼职掌握天下军权和文官任免、财政收支,丞相成了真皇帝和大军阀,皇帝汉献帝和刘备刘禅成了傀儡,天下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无法统一。

而到了司马懿夺了魏国军权,司马炎废除了文武兼职的丞相军阀政体,天下军权民政权财权都归皇帝司马炎,晋朝司马炎就统一了三国,攻灭了蜀吴。

天下一统后,可惜司马炎制定了两个错误国策,使西晋又陷入大乱:

一是,规定西晋由嫡长子继承皇位,而长子司马衷是个傻子,也被立为皇帝,别的兄弟再贤达,也不立为帝,这使皇宫内乱。

二是,分封司马子弟为王时,所封各王所带护兵太多,最后八王起事造反,司马氏自相残杀内战。这使西晋国力变弱,北方少数民族轮番兴起建国,攻打西晋而灭之。最后皇族司马睿逃到南京建东晋。而北方少数民族对汉人进行大屠杀灭绝政策,黄河以北汉人被杀光,许多汉人家族南逃。

三国货币的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统一全国后,农业上推出了占田制和课田制 ,这是西晋的主要土地制度。当时的西晋面临着经过三国长期战争后的经济萧条局面。西晋采取了奖励农桑、表彰生产的经济政策,召回流民,增加农业人口,表彰生产搞得好的官吏。此外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好的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到了东晋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农业上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大量开垦荒地。实行精耕细作,推广牛耕使耕田的速度加快了,产量大为提高。兴修的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防治水患灾害,使得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手工业方面,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质量也更好。 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了,质量提高了。 当时纸张已经完全替代了竹简和绢锦。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经营商业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粮食、布帛、鱼、盐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总之三国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逐渐稳定,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之后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3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